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隋朝兴亡
4641900000010

第10章 盼望已久大统一(5)

我们不妨看看杨广装到了什么程度——晋王广,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上及后每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为设美馔,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官,以语侍臣,意甚喜。侍臣皆称庆,由是爱之特异诸子。

因此,一个如此克制自己的杨广,一个如此看重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的杨广,一个处于夺嫡之争关键阶段的杨广,他会为了张丽华这样一个女人,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吗?不会嘛。

那为什么《资治通鉴》有这样的桥段呢?很简单,杨广是个失败者,而中国的失败者,是一定不会有光辉的一面的,这就是中国史书的逻辑——在后文中,大家还会反复发现这一点。

杨广在做了这些事之后,又处理了贺若弼——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瞧瞧,杨广此时的行为,完全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嘛,贺若弼这么大功劳,违反了军令,该罚也一样罚,“贤王”二字,当之无愧!

贺若弼这叫喝水塞牙缝,头功被韩擒虎抢了不说,连次功都要被杨广挑骨头,俩字儿——倒霉啊!好在杨坚会做人,写了个诏书过来:“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而后,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

下游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中上游了。

当时,南陈水军都督周罗睺和郢州刺史荀法尚驻守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而上游总指挥杨俊率十余万大军屯于汉口,然后,双方呈相持之势,一个月内,隋军竟被压制得无法动弹。

中游进展不顺,就只能指望上游了。上游顺不顺呢?一开始也不顺。

当时荆州刺史陈慧纪令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郡守吕忠肃驻守岐亭(今湖北省宜昌市北),据守西陵峡,吕忠肃在北岸山上凿洞,向南岸链接了三条铁链,横拦江面,阻止隋朝大军,而这位吕忠肃,更是抵抗意志坚强,变卖家财充当军饷。将领意志如此坚强,手下当兵的也是拼死效命,于是,杨素和刘仁恩,大小四十余战,奋力进攻,结果却一点儿便宜都讨不到,光战死的就有五千之多。

当然,吕忠肃靠变卖家财来充当军饷,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哥们确实是大大的忠臣,很难得;二是他手头的力量其实也很有限,而且根本得不到补充。所以,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尽管隋军一开始吃了瘪,但随着时间推移,兵精粮足、背后有一个帝国作为支撑的隋军,终于慢慢摆脱了颓势,也开始打胜仗了。

杨素在打胜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放人。

这是隋军此次南征的既定战略,不仅要以兵凌人,更要以德服人。所以,从杨素到贺若弼,从韩擒虎到杨广,在整个征服过程中,都打出了一个“德”字招牌;此时杨素的放人,也不过是一以贯之的策略推行而已。

然而,此次的放人,却收到了奇效。因为,隋军在打败仗的时候,南陈军队是毫不留情,都割了鼻子去报军功,然而,现在隋军打了胜仗,非但没有以怨报怨,反而以德报怨,将心比心,南陈士卒也不免气为之夺。

吕忠肃知道,这么打下去,是没有机会的,他的部队,军心会很快瓦解,过不多久,就没人愿意帮他卖命了。于是,吕忠肃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他要选个更有利于自己的战场,继续抵抗。

吕忠肃退到了荆门(今湖北省枝江市西北长江西岸)的延洲(长江中小岛),而杨素则解除了拦阻他的铁链,紧随而至。杨素派出巴蛋(四川中部少数民族,依水为生,擅长水战)军一千,乘着“五牙舰”四艘,用撞击长杆连续击破陈国战舰十余艘,于是,南陈军大败,被俘两千,而吕忠肃,则是单枪匹马逃过一劫。

南陈信州刺史顾觉屯兵安蜀城(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听到吕忠肃战败的消息,也便没了抵抗意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驻守公安(荆州首府,今湖北省公安县)的陈慧纪见大势已去,乃将其军械辎重尽数焚毁,引兵东下,于是,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以东,尽为隋军所得。

陈慧纪此时手拥士卒三万余,主力舰有一千余艘,实力仍是非同小可,见长江上游守无可守之后,当时便想带兵顺江而下,去增援建康,但无奈被杨俊堵住了前路,于是进退无路,生生被夹在了当中。

被堵在了巴陵的陈慧纪心急如焚,欲进不能,欲退无路,他仍想做最后一搏,但却不知建康防御如何,正在心乱如麻之际,巴陵城来了个人——陈叔文。

陈叔文同志,就是那位被陈叔宝猜忌的湘州刺史,他已经接到了调令,而且已经从湘州出发,此刻,他刚刚抵达巴陵——好容易碰个南陈宗室,陈慧纪就像见到了救世主一样,当即便推举陈叔文当盟主,共同抵抗隋军。

接下来,讽刺的事情来了。南陈的臣子陈慧纪,还在热血澎湃地准备为南陈流尽最后一滴血,竭诚以报国恩;而这边南陈的宗室陈叔文,却转脸就带了手下去跟杨俊请降,而且,杨俊很快就遣使前来慰劳。

更讽刺的是,当时已成俘虏的陈叔宝,也在杨广的要求下,手书招降上游军将,并派樊毅去见周罗睺,又派陈慧纪的儿子陈正业来见老爸……还能怎样呢?周罗睺跟着诸将相对而泣,整整哭了三天,然后无奈解散部队,找到了杨俊投降,陈慧纪也无奈投降了隋军,于是,上游的战事宣告终结。

这位周罗睺我们要说一下,首先,他是难得的忠臣,非但成功抵挡了杨俊一个月,而且,在投降后,杨坚赏赐他时,他还哭着表示:“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

由于周罗睺投降得比较晚,所以,官位比较低,甚至不如名不见经传的羊翔,后来韩擒虎因此取笑他,说:“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结果周罗睺正色答道:“昔在江南,久承令问,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韩擒虎也随之面露愧色。

周罗睺能力如何呢?贺若弼同志,一个牛气哄哄、谁也瞧不起的人,他曾经在杨广面前大言不惭地谈及朝内诸将的能力,表示:“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言下之意,这些人都不成,要说良将,还得是哥们我啊。但是,贺若弼是如何评价周罗睺的呢?

贺若弼曾对周罗睺这么说过:“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言下之意是,幸亏对手不是老兄你,要不然说不好咧。周罗睺倒也不客气:“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也。”

然而,如此忠勇双全的周罗睺,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他的对手贺若弼和韩擒虎,说到底,他的宝贝领导陈叔宝害了他啊!

言归正传。不久后,杨素也抵达了汉口,跟杨俊会和。再看看九江的王世积处——王世积在蕲口,闻陈已亡,移书告谕江南诸郡,于是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走,豫章等诸郡太守皆诣世积降。

至此,南陈已基本平定,只有少量的零星反抗。

首先是三吴地区推举萧献为首,反抗隋军。不久后,隋朝派宇文述领军镇压。萧献曾想玩个前后夹击——献立栅于晋陵城东,留兵拒述,遣其将王褒守吴州,自义兴入太湖,欲掩述后。计是好计,但无奈所立之栅实在不够坚固,以至于宇文述破栅之后,居然还有回身反击萧献的机会。萧献于是兵败,后来撤至包山,又遭失利,最后想躲进民居,未遂,为宇文述所擒。

在萧献倒霉后不久,萧岩也倒了霉,此二位老兄,都被押解进长安斩了首,要说,萧献倒不冤,算是站着死的,这位萧岩是跪着死的,因为他是投降的。

然后是岳阳王陈叔慎。跟陈叔文不同,陈叔慎还是挺为自己的血统感到自豪,他没有轻易投降隋朝。有一天,他在家设宴款待诸将,叹气道:“君臣之义,尽于此乎?”说着说着,长史谢基就倒在地上哭泣,一旁的陈正理义愤填膺:“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于是,在陈正理的压迫下,众人允诺,然后刑牲结盟。

当然,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因为陈叔慎唯一的成绩就是诱杀了杨素的部将庞晖,随后,就因为势单力薄,而被刘仁恩率军平定。

岭南的情况,各郡当时推举冼夫人为首,号为圣母,共保领土。隋朝派韦洗前来招降,为陈豫章太守徐璒在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所拒,无法前进。随后,杨坚还是老套路,送了封信过去——当然,是陈叔宝写的,表明南陈已亡,你们就不要抵抗了,降了吧。冼夫人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最后还是无奈,派孙子冯魂率众迎接韦洗。韦洗于是击斩徐璒,前去广州,说服岭南诸州投降。

至此,南陈遂全面平定——于是陈国皆平,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

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大业,最为轻松的,莫过于隋朝。

当然,主要的原因是,陈叔宝实在太烂,烂到了居然没能组织起一场像样的防御战,然后就被带着五百个人的韩擒虎生擒了。陈叔宝在这场战事中最闪光的表现,居然是抱着两位美女躲到了深井之下——创意可以打个80分。

由于陈叔宝的废物,倒是制造了中国历史上很有趣的争功的桥段:

贺若弼和韩擒虎回朝后,仍然是谁都不服谁,随后,二人居然公然在朝堂上争起了功。贺若弼表示:“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韩擒虎仗都没打一个,尽捡便宜了。

韩擒虎也不示弱:“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贺若弼你还好意思说?先期决战,损兵折将,不治你的罪就是看得起你了,怎么跟我兵不血刃,率五百人就生擒陈叔宝相比?

在上面的,则是笑得既轻松又无奈的杨坚,然后,他果断地和稀泥,别吵吵,都有,都有,都是上勋!

当然了,一定有朋友认为韩擒虎是摘桃子,不如贺若弼。朋友们,摘桃子这事儿,也不是谁都行的哦,韩擒虎能摘桃子,是因为他有本事。

后来,有突厥使者来朝,杨坚就问他:“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突厥使者当然听说过啦。然后,杨坚就让人把韩擒虎找来,对使者说:“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而后,韩擒虎“厉色顾之”,这位使者大惊失色,不敢仰视。

中国历史上,我只见过一个人跟韩擒虎一样,气场能够达到令人“不敢仰视”的地步,谁呢?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啦。项羽有两次表现出这种特质,一次是跟着叔叔项梁在郡守府一人单挑一府的时候,一府中皆伏,莫敢起,还有一次是巨鹿之战杀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当然了,西楚霸王是什么级别,我们不解释了。

顺便说一下,人家突厥使者也是草原来的,按说也是见过不少狠角色的,但仍为之慑服,只能说,韩擒虎的气场确实万里挑一,史上屈指可数。

朋友们,韩擒虎如果没有这种让人“不敢仰视”的气场,岂能带着五百个人,就建立万世之勋,把一国之君给生擒了?

所以,二位争啥呢?他们生前倒是争的热闹,但是死后,史书却把他们合在一起列传,后世也都把他们二人合称,谁也没能强压谁一头嘛!二位其实不用争,该有的也都会有的,比起某位老兄来讲,二位就算幸福的了。

这位悲催的老兄叫做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