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管理方面,我是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
——雷蒙·A.克罗克
牛根生认为,企业的最核心因素、最有爆发力的因素是人。蒙牛的管理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风格,企业中洋溢着浓郁的批评文化,它的务实、数据化、绝对服从与严苛让很多员工时时紧绷着神经。蒙牛“经营人心”的方向是向下的,不是向上的。蒙牛力图通过“三正氛围”(正确、正义、正气)来塑造“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
15“草原”公有制
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蓝天、白云、草原,成群的牛和羊。历史留给内蒙古的最大一笔有形资产是草原,最大一笔无形资产是草原文化。蒙牛正是这种草原资源的开发者与输送者,草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站到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不高也高,高者更高。
蒙牛在创业期是一家纯民营股份制企业,经过三年的风雨考验,于2002年成功引进了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三大国际财团,成为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经历的是一个逐步完全市场化、竞争化的成长过程,其公司体制的演进过程堪称中国“新公有制经济”的典型。
蒙牛文化的伦理基础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元素:一是“草原”公有制;二是草原文明,成吉思汗精神的烙印特别深。
成吉思汗的管理有两个前无古人的特点,体现在人力资源和分配制度上:
在人力资源上,是全民皆兵,每个部落的成年男子都是蒙古战士。
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战养战,只要你跟我去打仗,你攻下来的战利品全是你的,所以战斗力特别强。
这两种特征表现在蒙牛身上特别明显。蒙牛的产权高度分散,高度社会化,这种大公有制就是成吉思汗以战养战的典型体现,公司是每个人的,利益是每个人的,所以每个人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
有一次,为了发展的需要,蒙牛要对几个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因为业绩的关系,会有很多人可能要从原有的管理岗位上下来。一般的企业中的人遇到这种调整绝对是有很大的反弹。然而蒙牛的每个干部都特别真诚地说:“如果这次调整需要我下来,第一天通知我,我第二天马上就交接,而且我们会全力以赴地去帮助继任者工作,为什么?因为我退下来了,我可能没有工作了,可能没有20万年薪了,可我还是蒙牛的股东,与我的这份年薪相比我更关注我的股东利益是不是能得到保证。如果新的组织架构新的人能把业绩做得更好,能够保证我的股东利益,我会更开心。”
蒙牛从高层到中层的干部,大部分人都是持有股份的,只有极少的人没有赶上最初一次持股的机会,但蒙牛也会用期权或老牛基金会的其他方式给他们配股而且增加他们持股的机会,这也是蒙牛文化特别重要的体现。2005年1月初,原本声名远扬的蒙牛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牛根生以自己拥有的蒙牛股份设立一个基金,名为“老牛基金”,用以奖励对该企业有贡献的员工。按协定,牛根生捐献股份分为两步走:在他有生之年,将其持有股红股利的51%放入基金,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家人不能继承。
腰缠万贯的牛根生一直坚信“地位提升人格”。他认为,家资千万,也不过一日三餐,夜宿一床。一个人的钱挣到某个数后,超额的钱对他的生活就不再有实际意义,而只具备符号意义、工具意义。
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挂在嘴边的都是“责任”。一个肩膀扛的是“强乳兴农”,关系着百万奶农的命运,另一个肩膀扛的是“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关系着亿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作为蒙牛最大自然人股东的股份仅占总股本的5%,这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够长期维持多赢格局。牛根生把蒙牛的多赢格局归结为“五纲领一前提”。“五纲领”是:“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一前提”是:追求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没有这个前提,“五纲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蒙牛诞生以来,直接招收员工一万余人,产业链条辐射百万奶农,为数亿消费者提供了绿色乳品,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蒙牛集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其创造的业绩非常可贵,但它所走的道路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更加重要。
首先,蒙牛在产业内找到了共同富裕之路。诚然,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乡镇企业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但我们要有先进、发达的工业,也要有先进发达的农业,就需要这些农民在农村、在农业内部开拓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蒙牛集团就是在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给千家万户农牧民开拓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其次,蒙牛进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蒙牛集团通过打造第一产业圈(奶源圈)、第二产业圈(加工制造圈)、第三产业圈(市场圈)等用供产销链条把农牧业的种草、养牛与制奶和营销组成一个专业化、产业化经营链,这就把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户(牧民)的小农变化为大型的产业化经营的大农业,这是走向现代化农业一个重大的飞跃式的进步。蒙牛一方面通过帮助和支持百万户牧民在内蒙古大草原种草和养牛,有组织地收集奶源,集中地通过精细加工、包装,运销全国市场。这一来,上百万户内蒙农牧民的个体经营,就由蒙牛集团用供产销的链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化经营。
另一方面,蒙牛狠抓加工、包装环节,不惜投巨资购买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聘用外国技术人员,牢把产品质量关,赢得国际投资机构的青睐。蒙牛始终坚持专业化、产业化道路,确保了产品、企业品牌的旺盛竞争力。
再次,蒙牛走出了农业致富的新型道路。蒙牛集团所做的,从企业角度看,它进行的是专业化、产业化经营;但从农户角度看,他们虽各户种草和养牛,却是在供、产、销等方面合作,但这个“合作”不是由政府主导,而是由民企所主导。由民企主导的“合作化”靠的正是牛根生总裁所强调的“诚信”。
任何经济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都不是人为事先设计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早是1792年由24名商人为定期交换州政府债券而在纽约曼哈顿南端一棵梧桐树底下开始的,开始时上顶蓝天,若干年之后才登堂入室。当年24名商人中谁也没有料到当年干的竟是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事实表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繁荣经济,有利于农牧民致富,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蒙牛产品已享誉国内外,而蒙牛所走的正是一条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内外结合的道路,正是一条把百万农户跟亿万消费者以及国际资本市场联结起来的合作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16品牌的98%是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纯粹物质时代,不但在资讯、技术、科学等方面空前接近,索尼、可口可乐、耐克、麦当劳等等这些品牌,更是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商品图腾。跨国企业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运作模式成为主导手段。与此同时,品牌文化作为商品背后的一种人文力量,遭遇了全世界不同区域及民族的文化差异。在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今天,民族文化依然对品牌传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企业的共同财富是生生不息流传了五千年的华夏文化,蒙牛成立几年来之所以取得了令世界食品行业刮目相看的业绩,正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蒙牛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中,其中有一条是“品牌的98%是文化”。任何一个企业品牌的确立都与企业文化的创立密不可分,自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注册成立以来,企业文化作为蒙牛长远发展的方向与前进动力,对蒙牛企业以后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文化在塑造一个企业内外形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外在的营销策略上,品牌又是文化方式的具体体现。
这从蒙牛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到,当时内蒙古草原上好多人只知道伊利,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蒙牛,那时蒙牛提出的发展品牌口号是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在产品包装上,蒙牛也信誓旦旦:为民族工业争光,向伊利学习。这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切措施都对蒙牛以后成为国内品牌打下了基础。在行动上,蒙牛一开始便做大胆的广告宣传。据相关资料,蒙牛创业初期的900多万资金有三分之一用于品牌在国内的策划与推广。
蒙牛认识到,品牌本身就是文化属性的概念,认识品牌就是认识企业文化,品牌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基于真诚为社会作贡献这一企业文化理念,蒙牛致力于打造有益于社会的良好品牌形象。在2001年北京申奥,蒙牛第一个站起来,“我们捐赠1000万”。2003年,非典肆虐,截止到5月6日,蒙牛累计捐款物资1160万元,包括86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300万元的蒙牛纯牛奶,“真诚”之心溢于言表。蒙牛这一“义举”具有感召消费者内心的力度,并且加强了品牌核心价值的形成。
这种广告策划和品牌的推广措施又进一步地丰富了蒙牛的企业文化内涵。文化作为企业长期指导方针,是品牌经营的全部过程,对内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对外增进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根本上转化为企业品牌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从蒙牛作为品牌宣传手段的广告词中可以看出,2003年“神五”中的“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2004年超级女生中的“美味加倍蒙牛酸酸乳”,2005年的广告主题词“酸酸甜甜就是我”等等,在推广产品为广大消费者认知的时候,还与人们的健康意识如“健康的身体就需要大量的奶制品”,年轻就要自我表现、富有活力相联系。蒙牛在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前提下,同样取得了世人的瞩目和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可以这样说,品牌中所蕴含的各种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对受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说品牌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文化传播功能是决定品牌文化属性的主要因素。在同质化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大部分被满足的情况下,品牌作为一种“文化攻心”的利器,将广告从商品使用价值的陈述转换成对商品文化意义的诉求。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人说,品牌的背后其实就是文化。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乃至文化系统,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全部,而不是它的装点和附庸。一个品牌的基础——构成其产品的成熟的技术系统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产品的营销全程——从产品的定位到包装、推广与传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脱离文化;甚至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文化手段并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品牌,必须对品牌作为复杂文化系统有着充分的认识,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的观念,要以文化经济的观点来塑造后现代品牌。
比如“左岸咖啡”卖的不仅仅是咖啡,而是法国的浪漫,一种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品牌通过传递文化信息,传播先进的生活理念,展示现代生活方式,描绘理想生活蓝图,推介国际国内的流行时尚,以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品牌传播的引导,利用文化的力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把商品消费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文化消费,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做企业的核心就是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地自我超越,是企业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品牌的98%是文化,资源的98%靠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营销的98%是人性”,在这四个98%思维的指导下,蒙牛形成了具有明显个性特色的文化:胸怀像草原一样宽广,思维像骏马一样驰骋,眼光像雄鹰一样高远,品格像哈达一样高尚,最后达到了一种“文化品牌”的境界。
蒙牛企业的成功不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可以回味蒙牛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做到如此惊人的壮举,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个企业都应沉思默想的问题。
17“口号文化”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口号文化颇为悠久和发达的国度。口号这种颇具感召力和号召力的特殊的话语形式往往浓缩了一个时代的主流信息,概括了一个社会的鲜明主题,积淀和充斥着情绪、欲望、主张、观念乃至信仰。几千年来振奋和鼓舞着中国人进行各种各样的变革和创造。
蒙牛继承并且发扬了中国人一直偏爱的“口号文化”,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牛根生把自己开会演讲时说出的口号变成了标语牌,挂在蒙牛公司的办公楼、销售部、生产车间、食堂和公寓的周围。那些非常口语化、通俗的标语就像他演讲时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一样丰富多彩。这些标语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在蒙牛厂区,你可以看到上百个这样的标语牌。一进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想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单位。”对于这些标语,牛根生曾经自豪地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取,而又互不矛盾。
厂区大门上挂着“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的长幅标语。
财务部的标语是“现金为王”,销售部门的则是“老市场寸土不让,新市场寸土必争”。
在车间里的是“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在员工公寓里的是,“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来;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请你离开”。
这些标语牌悬挂于公司的各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蒙牛集团作为一个近年来崛起的大型的民营现代化企业,管理是每天都要遇到的大事,而有些标语就是专门讲企业管理的:“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把严管与深爱联系起来,视为一个统一体;同时将培训与职工的福利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把职工的素质与企业的最终效益联在了一起。为爱而严,员工们都明白参加培训是自己的福利,自然不会有心理障碍和抵抗,心甘情愿地服从公司的安排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