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4627800000026

第26章 班主任专业成长及其管理(5)

根据对普通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的对比研究,以及大量班主任个案研究,从中国中小学教育实际出发,一名新入职教师要成长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专业成长上可归纳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用专业素质特点概括的话,可概括为“勤、爱、智、思”。

第一成长阶段:也称职业适应期,主要以“勤”为特点,这一阶段大约发生在任职班主任的第一年到第五年之间。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还不熟悉,所以要通过“勤”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要点和规律,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激发出“爱生”的情感。如果这一阶段没能激发出这一情感,班主任专业成长就会持久停留在这一阶段上,直至到职业倦怠。

如果这一阶段没能激发出“爱生”情感,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会提早到来。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会被学科教师承担更多的压力,这会使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持续五、六年内开始产生职业倦怠,在第十年左右达到高倦怠期,但如果没有“师生”互动情感的浸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可能在任职的两、三年内就会开始出现,并且很难消褪,高倦怠期也会提早出现。

第二成长阶段:也称职业成长期,主要以“爱”为特点,这一阶段大概发生在任职班主任的第三年到第十年之间。如果在第一阶段班主任能够激发出“爱生”的情感,班主任会在工作中继续摸索出如何通过情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会持久停留在这一阶段上,直至到职业结束。

这一阶段的后半段,教师已经基本上把握如何通过情感互动来促进班级教育与管理,但同时逐步发现,情感互动是基础,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始思考如何有效教育与管理的问题,即“智”在萌芽。

第三成长阶段:也称职业成熟期,主要以“智”为特点,这一阶段大概发生在任职班主任的第七年到第二十年之间,班主任在这一阶段开始思考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并注意摸索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规律与技巧,这一阶段班主任已经基本上达到对学生和班级管理的熟练把握。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就会持久停留在这一阶段上,直至到职业结束。

第四成长阶段:也称职业超越期,主要以“研”为特点,这一阶段大概发生在任职班主任的第二十年之后,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在毕生的职业生涯中,可能都达不到这一阶段。一些优秀的、有使命感的班主任在第三阶段开始从人生、社会等更长远和更全面的角度思考班主任工作,并将过往的经验系统梳理,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特点的工作体系或理论体系。这一阶段的班主任具有较高的人文视角和独特的教育与管理风格,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较大的把控力,在教师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例如魏书生、李镇西等。

第六讲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理论探索(3)

四、当前班主任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从“班主任专业化”概念提出开始,班主任专业化问题逐步被人们关注与认识,但作为教育现实,班主任专业化问题还远远没有达到职业专业化所应有的条件和状态,从现实看,班主任专业成长还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与问题。这些问题既由班主任个体所致的,也因教育组织所致的。

(一)当前班主任专业成长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问题

我们可将班主任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从组织层面切入,二是从个体层面遭遇的角度切入。

1.作为组织管理者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学校教育首先是组织行为,而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是受到教育组织的控制、影响与制约的,因此,我们首先从组织角度讨论班主任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这里我们将组织的管理者界定为各级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者,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者,主要面对的困境与问题是:

其一,从教育理念到组织管理措施上还没有确立明确的关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包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角色、班主任劳动特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工作价值,以及班主任专业化对教育事业的整体作用,等等。许多教育行政领导,迄今为止,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是不到位的,不少人还只是认为班主任就是把学生的组织纪律管理好,以便班级管理能够如常运作,学生学习能够如常进行,没有看到班主任可能会推动学生身心全面、深刻的影响,也没有看到班主任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角色与定位。更没有看到班主任专业发展会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奖励制度、培训制度、培训目标体系。

其三,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利于成长和专业化的组织平台,例如,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协会(归属组织)、班主任……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

2.作为成长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首先是班主任自身的需要,班主任是专业成长的主体,但作为成长主体也面临不少的困境与问题:

其一,缺乏专业指导,这包括理论指导与技能指导。许多班主任从工作需要出发,从个人发展出发,都渴望在专业上能够有所发展,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相关的理论指导,更没有教育技能的训练,只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自我摸索、思考,这样的成长途径与模式,必然是低效的,完全依赖班主任的主观意识的,不可能获得班主任这一群体大面积的整体提高。

其二,缺乏成长动力,由于教师专业地位的不明确,特别是班主任专业地位的不明确,加上教师生存状态不理想、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教师总是将班主任作为职业的过渡而不是作为终身从事的工作,因此,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促进自身在班主任工作领域上的发展。

其三,缺乏成长平台。作为年轻一代的班主任,也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部分教师,从其天性上看,具有做班主任工作的潜能,自身也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是,社会与教育管理者给予的成长平台过窄,难以将兴趣、抱负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当年龄渐大,工作的激情消退之时,班主任工作便成职业中的鸡肋。

(二)导致班主任专业成长困境与问题的成因探究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困境与问题,主要由两个根本原因所导致的,一是因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而诞生的,对于社会和教育系统本身,甚至是班主任本身来说都还只是新生事物,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与完善。二是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被看作为相对独立的工作和角色来看待,这样的一种状态,必然使班主任专业化比其他职业角色更难被认同,以及在专业上有所突破。

1.班主任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

从中外学校教育的历史上看,班主任这一角色属于特定社会时期的产物,早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背景下诞生的教育辅助工具,并不是教育发展的天然结果,也不是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与学科教师的角色不同,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完全有可能会随着特定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就使到班主任工作岗位具有了不确定性,也经常成为了教育争论的焦点:学校教育应该不应该设立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怎么定位班主任的工作角色?应给予什么样的工作量确定、薪酬、升任等方面的制度肯定与保障?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肯定,那么,班主任专业化就不可能有扎实的实践根基和理论根基,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班主任专业成长最深层次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2.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还没形成社会共识

国家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已通过一系列的文件确认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方向,但由于理论的不成熟与不完善,这一理念只是在小范围内被有所关注的人认识,在教育实践领域内,还有许多教师、校长对此并没有更多的理解,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有许多管理者不认同,在社会上,大众更加没有更多的理解与认识。在这一现实状态下,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管理与激励机制也没有完全形成。

3.教师管理制度还没能充分体现专业需求

许多地区和学校虽然已经认识到班主任专业化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真正变成教育现实还只是刚刚开始,许多学校可能开始进行宣传,但还没有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育评估制度等方面进行最核心的调整,这些制度还停留在旧有的观念之下,这种理念上与制度管理上的冲突是当前班主任专业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班主任专业化问题欲行还止的原因所在。

4.教育管理机构还没形成常规化的成长平台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是一项综合化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需要建立培训体系,需要工作过程的引导与激励,还需要有班主任充分发挥自身能量的舞台,让其充分展示其能力、成就,使之充分感受到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专业者的自豪感。但从现实看,教育管理机构,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本身,都没有对此有更多的关注与推动。此处特别提出专业成长两个不容忽视的平台:

其一,培训机制常规化问题。在专业化理论中,职业的专业化首先建立在严格的职业训练以及长期的不断的职业进修机制上,班主任工作专业化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但在现实中,我国的教师进修机构体系还有待完善,培训理论欠缺,培训有效性离现实需要就更有差距,而在为数不多的教师培训中,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培训更是不多,针对性也不强,许多专门针对班主任的培训都是运动式的理论讲座,不能从班主任工作素质入手进行提升。

其二,能力展示平台。从社会心理角度看,职业的自豪感除了来自职业内的成就外,还在于职业是否对社会具有影响力,以及能否在社会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的职业对象是示成年人,这使教师在职业中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也缺乏社会交流,长期下去,教师往往容易脱离社会,一些希望社会交际的教师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焦虑,这一情况在年轻教师较多见,但许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完全清楚真正的原因在哪里,这也是形成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在职业中,管理者如果能够给予他们一些展示能力的平台,给予他们社会交往的机会,这些追求高成就感的教师群体就会由此产生职业自信和专业自豪感,就会减轻职业焦虑,就会激发职业自主的热情和动力。这些平台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赛、以及让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值得提倡的是,管理者应该帮助和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职业组织,如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研究会等,或者是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但在现实中,这些做法只是个别地区或个别学校的个别行为,还没有形成常规化的制度和组织。许多单位还将所有社会交往的机会都留给了管理者自身,这一做法,无疑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5.班主任现实生存环境不理想

经过了近几年的努力,班主任的工作补贴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的薪酬也有了较大的增幅,但班主任队伍内区际差异更为显著,许多欠发达地区的班主任还挣扎在第一、第二需要上,班主任在行业中的专业地位不高,在社会中政治、经济地位也不高,因此也无法促使班主任从内心深处产生追求更的精神需要,也不可能将专业的发展看作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春风化雨的工作,需要温暖的内心、冷静的分析、准确的问题判断。这些都需要教育主体本身首先必须具有这样的品性,而这样的品性是建立在解决温饱,充满安全感这样的生存状态上的,如果教育主体都没有这样的心境和状态,怎么可能企求他们去温暖他人呢?怎么可能使他淡定地思考和处理各种各样学生的问题呢?

班主任工作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共构精神世界的工作,这需要班主任自身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导引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才能将普世的社会价值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与行为。当班主任还苦苦地挣扎在生存线上,还为身体的温饱而奔波时,又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汲取各种精神营养?又如何带给学生各种精神养份呢?

第七讲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管理策略(1)

学校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最能有为地有机整合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各种要素,使之最大效能地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在深入认识班主任专业成长要素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方面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一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二是学校的校本培训,三是有意识整合地区培训资源。本文将在分析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要素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者如何通过三方面途径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行分析。

一、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要素分析

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摘取影响较大而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事实上,影响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的因素是交集在一起的,需要学校管理者有意识地梳理,使之明确管理思路,同时又要有意识地将各要素统合在具体的班主任身上,发挥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力。

(一)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因素

班主任专业成长动力是指激发班主任产生专业成长需要的因素,可分外驱力矩与内驱力。外驱力是基于外界的推动而成,相对比较被动,一旦外界的条件改变就会因之而改变。内驱力则是能够激发班主任自主成长的那些因素,是发自班主任内心需要的,相对比较持久,不因外界条件下变化而变化。本文着重分析内驱力。

1.班主任专业成长内驱力的内涵分析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因素主要指教师对教育职(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儿童)的喜爱。热爱教育职(事)业主要指教师享受教育过程和结果,希望能在儿童身上体现自己的人生或社会理想。有的教师也称自己热爱教师职业,但可能热爱的是两个假期、相对稳定的收入等外在条件,这里不将之纳入这一范畴中。对学生的喜爱亦然,这里主要指教师对年轻生命的欣赏、关怀,希望能够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希望都融入与儿童的互动过程中,这意味着这些教师不分儿童的美丑、出身是否富贵,成绩是否好坏,这背后其实是有着人文关怀的价值倾向。有的教师所谓喜爱学生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干净有礼,成绩讨好,等等。

2.班主任专业成长内驱力作用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