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7岁你能致富又退休吗
4618300000015

第15章 如何成为业务工作领域的佼佼者(6)

直到今天,我还是保持着这个喜欢与其他人分享彼此人生梦想的习惯。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都不会将失败列为自己人生的梦想吧!当我们有机会谈到这个主题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梦想轮廓的描绘又更加清晰与真实,觉得自己离那个理想又接近了一步,似乎透过望向远方天际的眼神就可以实践梦想。而听着对方谈论梦想时,你常常会看到对方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就好像他也看到那个梦想实现在他身上的那个场景。在彼此满怀希望的热情与眼神交会的光芒中,都让人能够深刻感染到那样的气氛,因为我相信,乐于和他人分享彼此的梦想,也能够拥有达成梦想的动力。

法则1:努力工作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用努力工作就会成为富翁的。没错,我说的就是你、我和大多数的一般人。那如何努力工作呢?有人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赚不到钱;也有人总是认为那样的工作不适合我,我只不过先窝着混口饭吃,怀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想说等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后再努力就好;不然就是东嫌西嫌地想着这样的工作收入我怎么可能会接受?我可是***的。最惨的是永远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未出现。

人永远都要在生命中做出选择。你可能会想,嗯……是因为那家公司要我,不是我的选择吧?没错,那就是你的选择,如果你不要选择,谁能够绑着你去上班呢?对吧!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同样地,我们也常看到很多行业,特别是一些不起眼或是大家不看好的行业,往往却能够诞生一些卓越的人士,这正是所谓的"行行出状元"。因此,就算是一些进入门槛较低的工作,甚至是一般人认定没有发展的行业,只要好好用心也都是可以成功的。就拿业务工作来说,我在过去十几年来看到非常多的有才华的业务从业人员,他们不管在智商、外表乃至学历方面都可以称作人中龙凤,但是为何他们还是无法成功?因为他们对努力工作的认定不是那样的正确或了解。以下我举几个案例来说明努力工作的定义是什么。

以发生在我身边一个实际的情况为例:在一次扩大招募中,有两位年轻帅气的年轻人引起我的注意。通过面试后我确定这两位年轻人都拥有很大的潜力,是可以在这行成功的,不论身高、品貌、学历以及谈吐反应,都可称为当时面试的数十人中最突出的两位。后来,他们训练结束后踏入市场,其中有一位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数据,寄了非常多的信件给潜在客户,他也不断地学习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到后来他还是无法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而离职。你一定非常好奇,为何他那么努力工作还是会失败呢?没错,事情整体看来都是很正确的,他也很努力地工作着,虽然他准备了很多资料,寄了很多信件给客户,累积了丰富的幼儿信息,可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伤,因为他完全没有做好业务员应该要做的事情:"拿起电话与你的潜在客户联络。"

同时另外一位同样具有上述那些特质的年轻人也加入团队中,但因为他不同的工作态度造就他不同的成就。这位年轻人在所谓努力工作的正确基础下,不但创造了许多个人单月销售成绩的纪录,还创造出相当的财富,更持续朝着梦想实现的旅程前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够实现他的梦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他清楚努力工作的定义。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也是,那位女性业务员本来也有很好的潜力能成功,可是却有个严重的问题,原因在于她只能够接受在公司打电话与客户联络的方式。即使后来因为诈骗电话数量愈来愈多,以电话邀约客户的被拒绝比例也相对提高时,她依旧拒绝参加公司举办的大型国际书展,甚至对包含与多家知名百货公司配合的展示班次也都一一拒绝,打死不愿参加,也因此她白白丧失许多可以直接跟客户互动的机会。展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马上与客户面对面对话,可是无论如何她就是无法跨出那一步。事后我才发现原因非常单纯,因为她认为要是不小心被朋友看到站在那边的话,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再有一个案例是一位寿险业的前辈跟我分享的,他旗下有一位相貌连裴勇俊看到都自叹不如的业务员,不但本身的学历高,工作也非常努力。他甚至花了很多时间考取各种证书,希望能因此加强客户对他的信任感及信心,可是他终究还是失败地从这个行业退出了。因为即使考了那么多的证书,只要方向不对,照样"OUT(出局)",说穿了,"东照西照还不如打拼跑(台语)。"

首先,要努力工作前,必须先搞清楚什么叫做"努力工作"。业务员真正的工作是开发客户、面对客户、成交客户、服务客户,所以努力工作就是应该投入你所有的精力及时间做好这些基本的工作。否则,考了那么多证书,寄了那么多信件,学了那么多知识,却忘了做好基本的工作,终究还是不会成功的。

不论工作的阶级如何,职业的属性是哪一种,最重要的是还得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总是没错的,从来不会有人说我已经都学完了,再也没有让我学的东西了。就像我在教导基层业务员一样,不断地告诉他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通才,因为我们的客户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惟有持续地学习知识,才能够和你的客户达到相同的沟通频率。从以前到现在常听到很多人都这样说"知识就是力量",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错,但事实上纯有知识并没有办法产生力量,行动才能够将知识化作力量,只不过大家都忽略行动罢了。有了知识,就一定要将所学化作应有的行动,如此才能够将知识的力量真正发挥出来。

要热爱你的工作,以你的工作为荣。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可以让你学会你需要的技能,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累积财富让你的生活质量能够改变,还可以让你学到如何将自己提升到更好状态的方法,所以如果你是一位业务员,你就应该做好业务人员应当做的工作。像上面那位女性业务员,显然她就是选错了工作,似乎对她比较适合的工作,应该像是电话营销,而不是在战场前线的业务工作。

此外,之前我曾讲到,我们生命中不断地在做选择,就算你不选择也是你的选择。因此一旦做了选择,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所以骑驴找马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尽管如此,很多人的心态依旧还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何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抱怨自己不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有时间抱怨或想东想西,为什么不把握当下,先做好眼前的工作再说呢?努力让自己成为你领域的专家,当那一天到来时,你根本不用担心伯乐在哪里,因为伯乐也在寻找千里马,问题是你是否为一匹人人都想争取的千里马呢?

长久以来,我常常看到咖啡厅里坐满业务从业人员,也常常听到有些新投入这个领域的他们天南地北地说着工作上的事情。像是说是自己不想,要是想的话业绩铁定做到很惊人,要不就通常是夸大其辞地说着自己的丰功伟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问候他们的主管或在谈论公司这个不公平那个不人性的。我听着心里也跟着想:那不就换个跑道好好发挥不就得了?如果真有如他说的那么杰出,那不早就一堆公司捧着钱来拉拢你了?花那么多时间在这里耗尽自己的青春不是更要不得吗?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经出的一本书,他的书名倒是可以作为这些自认为"遇人不淑"的"杰出人士"的一些参考:"埋头苦干,不如好好干"。想那么多、讲那么多做什么,要不就换个自己喜欢且能够全力以赴的行业,不然就开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说穿了。就做吧!古人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工作类别早就超过三百六十行了,只要下定决心,好好地打拼,上天一定会对你有所回应的。就算是从服务生做起,将来也会有机会翻身成为总经理的。

想要早点退休吗?想要完成你的梦想吗?想要有精彩丰富的人生吗?想要早退休就要早点醒,想要完成梦想就要好好去争取,想要有精彩丰富的人生就去实践它,不要再浪费时间想东想西了。做了再想都还来得及!

做比想更重要,努力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曾经听人家说过一个寓言性的故事。

有两个年轻人杰克和约翰一同搭船去外边闯荡。当他们看到有一艘豪华游艇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感慨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拥有这么一艘船就好了。"

中午时分,两人去吃午饭,等待过程中发现快餐车的生意很不错。于是,杰克说:"这里的快餐车生意不错,我们可以做快餐生意。"约翰看了看,也说:"确实不错,不过你看旁边还有几家比萨店呢,生意也不错,看看再做决定吧。"两个人争执了半天,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就分道扬镳了。

杰克离开后,决定马上做快餐生意,选择场地、装修店面,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资在了快餐车上。没有几年,杰克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有了几十家自己的连锁店。事业有成的他,买了一艘游艇,就像当年出来打拼时看到的那个游艇一样。有一天,他开着游艇来到了当初的地方,刚下船,就看到有一个衣衫褴褛,愁眉苦脸的人走过来,正是当年的约翰,杰克走过去,惊奇地问约翰,这些年你都在做什么呀?约翰说:"我还没有决定具体做什么呢?"

成功是不可能顺利的,但是不去实际的操作就一定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把事情做好。伏尔泰曾经说过:"鹦鹉是鸟类中最能说话的,但不是最能飞的。"人也是一样。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行动。"马上行动"是犹太人的口头禅,因此他们办事也正如他们说得那样快速高效。我们与其在平淡中消耗时光,倒不如轰轰烈烈地搏一回,即便失败了,我们也无怨无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高效率办事,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一个真正的君子必定是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法则2:用钱帮你赚钱

当许多人看到这个标题时,心里和嘴上不免开始喃喃自语:哇马灾(台湾方言,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可是就是没钱,更不用说用钱帮我赚钱了。没错,当我们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时,大多数的人都是没钱,但更可怕的是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猛刷信用卡,个人信用贷款外加现金卡的双重消费下,别说存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这样一来怎么能够用钱来赚钱?

俗话说得好:"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凡事总要有个开始,然后不懈地落实后才能够达成。聚沙也能够成塔,别低估你口袋里的一块钱或是冲动地购买一件小东西的动作,这些都在影响着你。但是,也不需要矫枉过正,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没有质量,这要如何做到呢?

先用我的经验来作为你的借镜:当初家里的公司关掉后,我带着太太与小孩搬到台北租房子工作,而我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出去旅游。就在进入社会工作的第一年圣诞节,我们全家大小度过了一个4天3夜的香港之旅。还记得当时飞机从启德机场起飞返台时,我一面看着窗外的香港夜景,一面眼眶红红地想着:终于不枉此生,我也见过外面的世界了(谁知道之后到现在我已经去过38个国家)。

等到隔月信用卡账单下来时,我真的吓了一大跳,刷卡金额竟然高达3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含我们全家人的团费。

那时候看到账单旁边写着"最低应缴金额"时,感到稍微宽心一点,心想那应该可以负担的。谁知道事与愿违,就在交纳上述最低应缴金额的隔月,我发现当月的账单金额不减反增,这简直令人抓狂。在与该信用卡公司对谈了解情况后,我清楚了解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最近两年来卡债族的痛苦,其实我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经历过,当时我还面临与直属经理的抗争,且薪资也不多,真可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的情况整整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还好我动脑组织了一个互助会,一次还清所有卡债,这才让我当时感到宽心一点。

过程中我细细地思考,怎么会在仅仅4天3夜的香港之旅中花费到30万元呢?分析后才知道,由于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高,因此我们买了许多东西,结果当初所买的东西大约有80%在后来的时间内陆续丢掉。你肯定以为从那次之后我的消费习惯应该会检点一点,但其实也不是那样地顺利。事实上往后的几年,我还是陆陆续续花了不少冤枉钱。就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验,现在我才能跟你分享这么真实的状况。

你是否拥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看到一样东西很喜欢而不买下它的时候,你会吃不好、睡不着,成天都想着呢?当你看到很漂亮的东西却不能拥有的话,是否会成天都感觉怪怪的?你会不会告诉自己,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拥有那件东西呢?如果你曾经有过那样经验的话,恭喜你,你是正常的,你跟我一样属于正常的消费者,我们都曾经或多或少经历过那样的事情。让我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重复上述的问题,当你看到一样东西很喜欢而打算购买的话,会思考到底是需要它还是想要它呢?当看到很漂亮的东西,在欣赏赞叹之余,你需要拥有它吗?你会因为拥有它而更快乐吗?还是可能有更好的东西在等着你?

说说我亲身的经验。当我的事业发展到高峰时,就认为自己似乎要符合高层主管的穿着及品味。因此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任何让我感觉到符合我想法的物品出现在视线范围内,我几乎就无法自拔地盲目采购,所有坊间的名牌西装、衬衫,乃至领带、袖扣,大概都被我纳入珍藏。请注意我所说的:纳入珍藏!慢慢地,家里衣物间面临逐渐缩小的窘境。就在一次例行性家里打扫时间,我稍事整理一下后,竟然发现我还有十多套的西装、数十件衬衫以及多达数十条领带完好如初地挂着或是平躺在我的衣物间里。无论我拥有多少西装、衬衫和领带,我发现自己习惯穿的就是那几套,其余的却还是好端端地在衣物间里虚度它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