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真自在(佛光菜根谭)
4616500000009

第9章 信仰 修行篇(3)

成熟思考时,靠佛法改造自己。

231

学佛要学出欢喜,不欢怎能喜?

学佛要学成舍得,不舍怎能得?

232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

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233

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

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234

要有时空观念的真实认知,

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

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

要有信仰观念的真理认知。

235

学佛,主要是学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寻问;

学禅,主要是参自心,所以要向本来面目探究。

236

智慧、善根、正见,是学佛的重要根本;

亲切、慈悲、关怀,是度众的最佳方便。

237

学佛,要学得快乐洒脱,

充满法喜,不要关闭自己,

把自己阻隔于山河大地之间;

学佛,要学得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不要拒绝世间,

把自己孤立于人群社会之外。

238

对人性,我永不灰心;对佛道,我永不退转。

始谓真正的菩萨行者。

239

布施,令众生身心无忧;爱语,令众生发大信心;

同事,令众生信受法义;利行,令众生入佛之智。

240

禅修思想,是平常、平实、平衡的意境涵养——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禅修内涵,是信心、道心、悲心的长养增进——

不变随缘,慈悲喜舍;

禅修生活,是规律、简朴、惜福的用心实践——

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禅修精神,是承担、无畏、精进的落实行履——

自心是佛,直下承担;

禅修运用,是生活、生趣、生机的权变妙用——

触处皆道,机趣无限。

此即是人间生活禅的体现!

241

布施,是慈悲的养成;持戒,是道德的增长;

忍辱,是人格的升华;精进,是力量的聚集;

禅定,是修行的展现;般若,是智慧的极致。

六度皆备,则是佛道的完成。

242

发菩提心,要能不退,才会达到预定的目标;

修菩萨道,不求速成,即能完成圆满的愿力。

243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实乃家常事;

不因善恶定圣贤,善恶只在一念间。

244

出污染心,得清净心;出贪嗔心,得慈悲心;

出邪知心,得正见心;出凡俗心,得道念心;

出懈怠心,得精勤心;出妄想心,得正念心;

出差别心,得平等心;出计较心,得自在心;

出奸邪心,得忠义心;出孤独心,得群我心;

出自私心,得公德心;出三界心,得佛教心。

如此,始谓真正的出家!

245

福慧双修,修得自他圆满;

禅净双修,修得成佛作祖;

事理双修,修得平安顺遂;

人我双修,修得祥和无忧。

246

从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从一人拜到万人,越聚越多,好比善缘广结;

从殿外拜到殿内,由外到内,可谓内外一如;

从傲慢拜到恭敬,由高到低,自能福慧增长。

247

在工作中养息,能恢复旺盛的精力;

在烦恼中安然,能止息焦虑的情绪;

在复杂中单纯,能避免无谓的干扰;

在不悦中喜乐,能保持平静的心灵。

248

从念佛中得到法乐,从禅坐中得到禅悦;

从礼佛中得到轻安,从读经中得到清净。

249

禅,就是平等,没有分别对待的心,才能参禅;

禅,就是尊重,懂得尊重包容的人,才能悟禅。

250

心中有一盏明灯,是最美丽的人;

心中存一滴法水,是最富有的人。

251

没有信仰,如同无舵之舟,难以抵达幸福彼岸;

没有信仰,如同无根之树,无法期待开花结果。

252

用舍心来对治食欲,用慈心来对治暴力,

用智心来对治邪见,用佛心来对治混乱。

253

秉守正见,是到达真理之路;

护持正法,是开启佛国之钥。

254

至忠之一念,小可安住身心,大能舍己为公;

至诚之一念,上能体悟佛心,下可发扬人性。

255

随时照顾念头,就是戒律的持守;

分秒把握当下,即为禅定的显现。

256

知道苦恼的人,会守本分不妄求;

明白是非的人,能懂因缘不无理。

257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

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258

滋长情绪的无明,是众苦之源;

开启心中的智慧,是断苦之本。

259

对国家,要奉公守法;对社会,要福利人群;

对亲友,要关怀照顾;对师长,要不负教诲;

对佛教,要有教无我;对众生,要引导度脱。

260

称人恶者,人亦道其恶;

妒人有者,人亦惧其有。

261

有因果的观念,则不妄为;

有忍耐的力量,则不怯懦;

有敬业的精神,则不懈怠;

有感恩的美德,则不抱怨。

262

生活因阅读而充实,人生因结缘而助成,

生命因喜舍而丰富,心灵因信仰而高贵。

263

用玩乐打发时间,人生必然没有成就;

以服务充实生活,人生则能充满意义。

264

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信仰也,何吝舍俗;

为学法也,何惧委屈;为承诺也,何必反悔。

265

前进,固然有道路,回头也有一番天地;

仰望,固然很辽阔,低首更有三千世界。

266

知福福在,随缘缘来;明理理有,知事事成。

267

有理想之因,才会成就现实之果;

有现实之果,始知激发理想之因。

268

智者不以无过为善,无过易骄矜;

贤者不以有过为耻,改过即大善。

269

命不在长,重在命中的成就;

理不在多,贵在理中的法义。

270

发愿作保护伞,令众生免受日晒雨淋;

发愿作手电筒,令众生消除暗夜恐慌;

发愿作无忧草,令众生解脱烦恼伤痛;

发愿作大舟航,令众生安渡茫茫苦海。

271

佛教在人间的功能,不只是超度灵魂、往生善趣,

更重要的是和乐社会、清明政治、善治经济,

并且合于礼法地处理人生各种事业,

完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72

一位行者,对自己可以有出离心,

但是对世间应行菩萨道。

如果空有出世的思想,而无入世的精神,

只是罗汉自了的境界。

273

佛教并非全盘否定金钱,

对于取之有道的金钱,称为净财;

净财可以推动各种事业的发展,

使社会安和乐利。

274

学佛要懂得自修自度,

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自悟能力,

进而开显清净的自性。

275

所谓学佛,就是向佛学习。

佛,是慈悲的体现者,

学佛如果没有慈悲心,

如何与佛法相应?

276

教室里,有慧解的修行;劳动中,有植福的修行;

处世上,有做人的修行;心灵内,有道德的修行。

277

时间刹那,贯穿了去来三世;

空间极微,包容了大千宇宙。

278

天灾人祸是共业所感召,要消除灾难,

必先消除自己的罪业;身心疾苦是烦恼所造成,

要消除病苦,必先净化自己的身心。

279

世间人事纵有不公不平,

只要我心公平,则何处不平?

真理之下皆是不增不减,

只要我不增减,则何须挂碍?

280

花儿吐露芬芳,我们觉得赏心悦目,

因为它是“活”的;

树梢随风轻摇,我们觉得生意盎然,

因为它是“活”的;

鸟儿枝头呜叫,我们觉得动听悦耳,

因为它是“活”的;

云朵舒卷自如,我们觉得自在舒畅,

因为它是“活”的;

溪水淙淙流动,我们觉得涤尽尘虑,

因为它是“活”的。

人的肌肉也要是“活”的,

才能散发生命的喜悦与希望。

281

持戒的力量,可以擒拿心中的盗贼;

禅定的力最,可以制伏心中的魔军;

精进的力量,可以解开心中的缠结;

智慧的力量,可以消灭心中的怨毒。

282

道,没有时问,无始无终,

所以弥陀才叫“无量寿”;

道,没有空间,无内无外,

所以弥陀才叫“无亮光”。

283

贪婪嗔恚去除了,身心才能净化;

自私嫉妒远离了,心胸才会宽大。

284

心正,则本立;本立,则道生;

道生,则心净;心净,则自然。

285

有发愿才会有力量,有功德才能不退转。

286

开发心中的众生,就能人我一体,无怨无悔;

开发心中的真理,就能智慧如海,辩才无碍;

开发心中的世界,就能广大无边,法界一如;

开发心中的欢喜,就能利乐众生,永不退转。

287

面对死亡,要有如游子同家的欢喜;

面对死亡,要有如囚犯释放的自由;

面对死亡,要有如落叶归根的自然;

面对死亡,要有如空山圆月的明净。

288

“行善”是“教化”之初阶;

“数化”是“行善”之目标。

289

道德,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般若,是人生最真实的宝藏。

290

谤我为助缘,则能平息嗔怨;

能将赞他、敬他作修行,

则能道心增长。

291

金钱会流失,股若的财富不会减少;

健康会衰退,永恒的生命不会灭亡;

名位有高下,尊荣的人格没有卑贱;

感情有得失,珍贵的慈悲没有分别。

292

生来之福有限,故应惜福;

积来之福无穷,故须培福。

293

受戒是:

我自由,他自由,大家都自由;

我安全,他安全,大家都安全;

我欢喜,他欢喜,大家都欢喜;

我健全,他健全,大家都健全;

我受用,他受用,大家都受用;

我得度,他得度,大家都得度。

294

以身心的修持提升自己,以礼让的精神待人接物,

以崇高的品德服务社会,以远大的眼光观看世界,

才能过充实的人生。

295

人世间,没有一个不如自己的人;

宇宙间,没有一处不能成为净土。

296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

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

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

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

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

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297

忏悔不只是身体的礼拜,而是内心的自省;

忏悔不只是一时的告白,而是一生的除垢。

298

礼是和平的保障,无礼则危机四伏;

戒是安乐的维持,无戒则纷乱必起。

299

镜上灰尘,擦拭即净;大地黑暗,日出即明;

芭蕉空心,剥却即无;柴中火炬,扑灭即熄;

春开百花,风吹即谢;三冬寒冰,春回即融;

众生妄想,一悟即了,痴迷无明,证者了知。

300

直心是道场,坦诚是净土,

欢喜是财富,惭愧是宝冠。

301

忏悔就像清水一样,

可以洗净我们的三业罪障;

忏悔就像衣服一样,

可以庄严我们的身心功德。

302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

洪炉可以锻炼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

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

303

要做同体的慈悲人,要做共生的地球人,

要做明理的智慧人,要做有力的忍耐人,

要做施舍的结缘人,要做清净的修道人,

要做欢喜的快乐人,要做融和的佛光人。

304

安奠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利莫利于喜舍,乐奠乐于禅悦。

305

忏悔能使人心地清凉,

发愿能使人意志坚定。

306

为学要通识,人际要通情,

个性要通达,求道要通理。

307

为文要有我,才有见解和生命;

修行要无我,才会开悟而证果。

308

悟,是从观念的改变到生活品位的转换;

证,是从修行的体证到心佛契合的融合。

309

信心如璎珞,使我们身心庄严;

信心如手杖,使我们行进无忧。

310

要明白真实的自我本性,必须经由修行;

要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必须透过体证。

311

一念作恶,铸成大错;一念忏悔,起死回生。

312

世间的财富,要用信心的手去取;

辽阔的江海,要靠信心的船来渡;

正觉的佛果,要有信心的根生长;

无尽的法宝,要从信心的门进入。

313

时时忏悔,才能改过自新;

时时发愿,才能奋发向上。

忏悔,可以消除往昔罪业;

发愿,可以成就未来事业。

314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迷中不执著,悟处有受用。

315

我慢山高,魔影重重;

清净心海,圣贤现前。

316

满口的好话,满手的好事,

满面的微笑,满心的欢喜。

317

经验来自实践,成功由于力行,

非俭无以养廉,非勤无以补拙。

318

幽兰藏于深谷,珍珠藏于海底,

宝玉碱于琢磨,钢铁藏于锤炼,

大器藏于晚成,显达藏于谦卑,

圣贤藏刊陋巷,大智藏于大愚。

319

意志坚定,才能不为环境左右;

目标远大,才能担负度众事业。

320

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

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

321

学道容易入道难,入道容易守道难,

守道容易悟道难,悟道容易行道难。

322

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

从飞湍呜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

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

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323

能知,才能有所悟;悟者,明心见性也。

能行,才能有所证;征者,圆成菩提也。

324

悟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懂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325

所谓法会,是以法为会;所谓法会,是以法为师;

所谓法会,是以法为轨;所谓法会,是以法为乐。

326

诸供养中,法的供养第一;

诸功德中,心的祝福为上。

327

能忍者必有力,能忍者必有勇,

能忍者必有智,能忍者必有仁。

328

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

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

329

能干者,总会多受一点折磨;

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

330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

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

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

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

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

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

331

自信者毁誉不能改其志,知足者权力不能变其节,

静心者恩怨不能乱其神,有德者是非不能扰其心。

332

师父弟子不怕分离,能者强者不怕困难,

善人君子不怕冤枉,道人学者不怕贫穷。

333

忍难者必能奋斗,忍辱者必能知耻,

忍气者必能和谐,忍苦者必能甘美。

334

嗔心如狂风,会吹走人缘;

愚痴如急流,会卷去幸福;

我慢如暗礁,会搁浅前途;

嫉妒如巨浪,会淹没理智。

335

耐烦的人读书才会深入;

耐烦的人做事才会圆融;

耐烦的人处众才会通达;

耐烦的人修行才会成就。

336

真诚忏悔有如法水,可以净除我们的罪业;

犯错而知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减轻消除。

337

人的一生,都在跟自己内心的妄念作战。

禅宗常教诫弟子“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所以,一个人要“重生”,必须“大死”一番,

而且要天天死,天天生;经过万死千生,

何怕诸事不成?

338

学道的过程,如果只靠自己,没有指引,

则无法因指见月,但一味地依赖别人,

则有如附木之藤,将无所成就。

339

如果我们心中有因果道德的观念,

就不会轻易犯错,因果是我们处世的准则。

因果是我们生存的龟鉴。

法律容或有冤枉我们的时候,

历史也有辜负我们的一刻,

但是因果绝对会给我们公道。

340

行为是因,业报是果,

就像风吹水面,生起涟漪一样,

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业力。

当业力如轻烟升起,散入空中,

必然改变原有的环境结构,

潜伏成为下一次大气变化的因素,

如同烧废电缆产生世纪巨毒戴奥辛一样,

看不见,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

341

内在美,如空谷幽兰,

洋溢阵阵芬芳,

使人心情愉快。

学道的人,须重视内在的修持,

不以华丽的衣着来装饰自己,

而以高贵气质来涵育自己,

以道德修养来庄严自己。

342

人生的美好是从缺陷中而有,对生活、对人生、

对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等,

如果都能因无求而感到满足,

而把身心安住在满足中,则能自适其意。

343

幸福、平安是从喜舍中获得。

所以,具有喜舍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344

净土的建立,应从人心开始,

一般的环保是心外的,

心中的清净才是最大的环保;

心内的环保做好,心外的环保才能完成。

345

向外追求的是知识,向内发掘的是般若;

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分别善恶、

判断正邪、转迷为悟、去染为净。

346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工程师,

可以塑自我的内心世界,

可以靠自己的修持来变化气质。

唯有自我反省、自我改造,

将贪欲、嗔恚、嫉妒、自私、偏执、骄傲,

转变成慈悲、喜含、宽宏、中道、温和、勇敢,

才能拥有圆满的人生。

347

以慈悲欢喜来美化生活,以智慧灵巧来规划事业,

以道德良知来改善社会,以团结和谐来福国利民。

348

清净,是戒的基本精神;清净非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