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规矩的修行
4615900000011

第11章 佛光世纪(1)

佛光会的宗旨

一个组织的宗旨最为重要,因为它代表该组织设立的主要目的,也是每一位成员所应努力完成的使命,所以各位既然参加佛光会,首先应该了解本会的宗旨。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点:

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弘法利生,觉世牖民:佛、法、僧三宝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也是超越世间的圣财。三宝的利益无穷无尽,佛如光,能圆熟众生,是人间的救主;法如水,能滋润众生,是人生的真理;僧如田,能植福种德,是住持正法的善知识。三宝能长养我们的法身,是我们慧命的家园,唯有仰仗三宝的加被,乘此宝筏,勇渡苦海,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因此佛光会员最基本的修持,就是要恭敬三宝,具足正知正见。

佛光会员为共成佛道而聚集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努力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因为唯有让世人了解佛教的教义,才能彻底解决人间忧苦,造福社会群伦;唯有悲智双运,热忱助人,才能自他兼济,得到究竟安乐。

二、倡导生活佛教,建设佛光净土;落实人间,慈悲济世:佛陀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证悟在人间,弘法在人间,乃至佛陀所宣说的教义也都是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所以我们追随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应该将佛法落实人间。

经云:“佛法在众生中求。”六祖惠能大师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法和生活不能分离,一旦离开生活,佛法也就失去了意义!然而曾几何时,佛法被人矫枉过正,以致背离日常生活,不但不能使人得到佛法的好处,反而令人望而生畏。例如:夫妻被视为冤家,儿女被说成讨债鬼,金钱被喻为毒蛇,名利被讲成粪土,将一切的功德回向往生他方净土,将一切的希望寄托于来世。其实菩提眷属正可以在佛道上互相扶持,净财越多越能做更多的佛教事业,正当的名利可以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上进心,现世的安乐应该重于死后的利益。

尤其在今日,越黑暗的世界越需要佛法的光明,越动荡的时代越需要佛法的安定,越纷乱的国土越需要佛法的清净,越悲苦的生活越需要佛法的喜悦。凡我佛光人应秉持佛陀的慈心悲愿,首先在个人的生活上,以佛法为指南,进一步推展至家庭成员,建设佛光人家,继而分享邻里,建设佛光社区,冀望有一天,我们能将娑婆秽域转为佛光净土。

三、恪遵佛法遗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学,圆满人格:经云:“三世诸佛只在人道成佛,不在余道成佛。”所以,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人格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完成。

佛教依照每个人不同的根器,将修行方法分为五种层次,称为“五乘佛法”,即修习三皈五戒的人乘,修习十善业道的天乘,修习四圣谛法门的声闻乘,修习十二缘起的缘觉乘与修习六度万行的菩萨乘。

人、天二乘的佛法侧重入世的修持,布施、持戒、禅定是完成人天的三种福行;声闻、缘觉的佛教则偏重出世的修持,以智慧入门,以忍进为方,渐次修证。我们应该允执厥中,融和人天乘的入世精神与声缘乘的出世修养,趣入自利利他的菩萨乘,直趋无上的佛果境界。《法华经云》:“我说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指的就是这个广利众生的菩萨道。

六度万行的德目虽然很多,但总括而言,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的范畴。换言之,三无漏学与人类追求梵行、忍耐勇猛、累积智慧的特性相通,勤加修习,可对治我人贪、瞋、痴三毒,无论对道德的提升,心灵的净化,事业的成就,友谊的开拓都具有无比的帮助。所以,《大方等大集经》云:“所谓戒定慧,无上陀罗尼,能令三业净,一切人所爱。”凡我佛光会员欲成就无上菩提,欲广度无量众生,当融和五乘佛法,以三学六度为修行的圭臬。

四、发挥国际性格,从事文化教育;扩大心胸,重视群我:国际佛光会认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众生都是一体,所以,凡我佛光会员应发挥国际的性格,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老少,在世界每一个地方,努力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金刚经》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济度众生并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他进入佛法的殿堂,直至到达涅槃彼岸为止。凡此非从文化、教育着手,不足以厥竟其功。因为唯有文化才能无远弗届,深入各地;唯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净化心灵。所以经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功德还要来得更大、更多。如此更足以证明慈善布施固然可以救人于燃眉之急,以文教度众更是功德巍巍,影响深远。

因此自国际佛光会成立以来,我们除了举行各种赈灾活动之外,更经常举办国际青少年营、国际参访团、国际互助会、国际学术会议、世界佛学会考、国际文化交流,并且将《禅藏》送往世界各地,在海内外设立奖助学金……总之,我们注重群我,互通有无;我们扩大心胸,包容异己;我们发展文化教育,普利天下有情;我们以地球人自居,切勿限于一方一字。

佛光会员的宗旨是:

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弘法利生,觉世牖民。

二、倡导生活佛教,建设佛光净土;落实人间,慈悲济世。

三、恪遵佛法遗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学,圆满人格。

四、发挥国际性格,从事文化教育;扩大心胸,重视群我。

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在心,时时共勉。

(一九九三年一月)

佛光会员四句偈的意义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四句偈因为朗朗上口,好记易懂,所以佛教里,不但佛陀在经典上留下许多四句偈作为我们修身的指南,历代祖师大德也作了许多四句偈,让佛子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四第一偈、饭前偈、回向偈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句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需要一个融古汇今,与时俱进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无碍,尤其佛光会员肩负重大的使命,更需要有一个行诸各地皆能应用自如的修持准则,因此拟定了“佛光会员四句偈”,以下逐一解说其意义:

一、慈悲喜舍遍法界:佛教的百千法门之中,发心最为重要,发心吃饭,饭会吃得特别香甜;发心睡觉,醒来时会觉得全身特别舒畅;发心扫地,会将地扫得很干净;发心写字,字也会写得很欢喜。在佛门的修持里,更有所谓的“四无量心”,就是要我们发无量的慈心、无量的悲心、无量的喜心和无量的舍心。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悲是每一个修行人对世间众生应有的态度。古代高僧大德们,像智岩的躬处疠坊、智舜的割耳救鸡、高庵的看病如己、僧群的护鸭绝饮等等,他们悲愍苍生疾苦,泽及异类傍生,不但为时人所祟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了慈悲的最佳典范。俗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阿弥陀佛慈悲接引众生,往生极乐;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寻声救苦,所以中国民间都把家里最好的位置让给他们,并且不时上香供养,礼拜称名。

至于喜舍,更是佛子们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因为世间没有比欢喜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偈颂譬喻,示教利喜,使大家踊跃欢喜,依教奉行。维摩诘大士善巧说法,让天女满载法喜而归,不再耽溺世俗之乐;佛寺将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供奉在山门口,好让信徒香客见之心喜;僧团设立悦众一职,妥善统理庶务,以使大众欢喜。古圣先贤甚且如此,我们薄地凡夫更应仿效追随,口出善言,身行恭敬,随手服务,随心祝福。

度生有我,度生的慈悲心就发不起来;喜舍着相,喜舍的功德就大不起来。佛光会员应该学习无条件给人安乐,无条件为人济苦,无条件给人欢喜,无条件为人奉献,能如此将自己的发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为人处世必定圆满成功。

二、惜福结缘利人天:由于业缘所感,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能享有的福报有一定数,如果恣意滥用,折福损德,将会加速告罄,这就好比我们在银行的存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不一样,如果挥金如土,入不敷出,账目上就会出现赤字,唯有懂得爱惜钱财,方能不虞匮乏。所谓“积福莫如惜福好”,爱惜福报,才会更有福报。近几年来,由于物质极端发达,养成人类滥买滥用的习惯,终于天灾人祸频起,满目疮痍的地球开始大力反扑了。此时正是大家自我觉醒的时刻,举凡一张纸、一支笔、一滴清水、一片菜叶……我们都必须好好珍惜,不要再轻易浪费有限的福报了!

除了惜福,我们更应该积极结缘。广结善缘是世间最美好的一件事,因为善缘如水,能稀释恶因,减少罪业;善缘如油,能润滑善因,助成好事。社会上有些人左右逢源,有些人却惹人讨厌;有些人孤独寂寞,有些人却受人欢迎,这都要看我们平常是否与人广结善缘。

广结善缘的方法很多,财物上的周转济助、语言上的鼓励安慰、技术上的教导帮忙、知识上的传授布施,乃至一个点头、一抹微笑、一句问好、一瓣心香等都能为我们广结善缘。

总之,宇宙万法互有关联,佛光会员若能珍惜福报,广结善缘,必能得助多利,成就美事,普利众生,圆满菩提。

三、禅净戒行平等忍:现代人的修行,不是参禅,就是念佛,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禅净双修。其实禅净二门,殊途同归,永明延寿禅师在《禅净四料简》中说得好:“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佛光会员如果能在日用中禅净双修,定慧等持,必定能促进生活美满,人际和谐。

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无论参禅习定或念佛修净,百千法门都应该以持戒为根本的修行。汽车依照交通规则,火车循着轨道而走,就能保障人车安全,同样地,我们遵守戒律就能维护身心清净,不违过失。监狱里面的刑犯,哪一个不是犯了五戒——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而身陷囹圄。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做到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侵犯他人的财物、不侵犯他人的名节、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不吸食毒品烟酒而侵犯自他身体,我们的人生必定幸福美满,我们的社会必定安和乐利。此外,佛教的戒律如八关斋戒,旨在让在家信众体会淡泊的修道生活;菩萨戒以持律、修善、度众为内容,从更积极的方面来发挥戒律的自由精神。总之,如果大家都能持守净戒,当下就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何须远求佛国净土?

平等是佛教最殊胜的教义之一。这个世界之所以纷扰不安,不外是因为男女不平等、种族不平等、智愚不平等、老少不平等、贫富不平等、权势不平等……佛陀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外在的世界或许有诸多不平等的地方,但是我们内在的佛性却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果人人都能从根本上认识众生平等的真谛,以平等心来接引十方,则世界和平将指日可待。

《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耐不但是世间上最大的力量,也是一种无上的智慧。佛教将忍分为三种层次:第一是生忍,也就是对生存条件的认识,进而具备处理的力量;第二是法忍,就是对宇宙诸法的了解,从而直下承担,转化心境的作用;第三是无生法忍,就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不生不灭,进而自由自在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的世界观。

四、惭隗感恩大愿心:人间最好的美德就是惭愧、感恩及愿心。

所谓惭愧,惭者惭己,愧者愧他。惭者经常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发心不够、慈悲不够、能力不够;愧者,时时感到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朋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社会。人有惭愧,才懂得奋发图强;人有惭愧,才懂得力争上游,所以《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懂得感恩图报的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经云:“菩萨发心度众,常念国家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因为没有国家覆护,我们如何生存?没有父母养育,我们哪有今天?没有师长教诲,我们的慧命安在?没有士、农、工、商,我们哪有衣、食、住、行?举凡一切众生,哪一个不在助长我们的生存?古德说:“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也懂跪乳,如人佛子,怎能不知感恩图报?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世间上所有的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凭借愿心来成就功业?宇宙中一切的诸佛菩萨,哪一个不是依照愿心来圆满菩提?愿心是方向、动力,佛光会员应以广大的愿力来严土熟生。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金刚经》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功德还要来得大。

希望各位都能从实践佛光会员四句偈中,感受到佛法的可贵。

(一九九三年二月)

发扬佛光会员四句偈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佛光会员四句偈。佛教是一个解行并重的宗教,各位在了解佛光会员四句偈的意义之后,应当进一步奉行实践,自利利他。所以,我们来谈谈如何发扬佛光会员四句偈。

(一)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最圆满的修持:无论南传佛教或北传佛教,无论禅宗或净土宗,无论自利或利他,无论出家或在家,无论易行道或难行道,甚至五乘佛法、八大宗派的法门,全都统摄在这佛光会员四句偈里,各种根性的人都能在佛光会员四句偈里安身立命。尤其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句偈彰显了菩萨道中最根本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并且将人生最重要的各种修持融和于一炉,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践体证。换言之,佛光会员四句偈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可以应用的修持法门,所以我们说它是最圆满的修持。

(二)佛光会员四旬偈是最究竟的美德:我们奉行四句偈中的慈悲喜舍,能开展我们的心胸;我们实践四句偈中的惜福结缘,能成就我们的佛化事业;我们修持四句偈中的禅净戒行,能体证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胸怀四句偈中的惭愧感恩,能完成我们的大行大愿。只要我们发挥佛光会员四句偈的精神,将欢喜快乐布施给他人,将利益好处与人分享,凡有错误自己承担,一切荣耀回向他人,一定能深受大众的爱戴;只要我们展现佛光会员四句偈的美德,待人有宽容的雅量,处事有平等的真诚,对众生有尊重的言行,对自己有觉醒的修养,必定能导正人心,为社会带来祥和安乐。所以,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最究竟的美德。

(三)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最如法的行为:佛光会员四句偈能让我们转化心中的贪、瞋、愚痴,去除我慢、邪见,从而改变我们的气质,使我们在行住坐卧时威仪庠序,稳健大方;在衣食住行上自知节制,合乎中道;在时空人际间调配圆融,运行自在;在家庭事业中兼顾得宜,顺利无碍。这一切如法的行为,必定能使自他受益,转化无穷。所以,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最如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