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刚经讲话
4615800000041

第41章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2)

从前有一个戏班子,因为国内发生了饥荒,他们只好带着道具到国外另谋生计。中途必须经过一座山,传说山中住有吃人的罗刹鬼。他们虽然拼命赶路,但是赶不到村落去投宿,只得在山中过夜。山上气温很冷,寒风刺骨,于是他们就生起火堆取暖,并且在火的旁边睡觉。

其中有一个人生病,禁不住寒冷,他就从道具箱中随手拿了一件戏服穿上,而这件戏服碰巧是扮罗刹鬼穿的。他没有觉察,坐在火旁取暖。半夜中,有人从梦中醒来,不经意看到火的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鬼,于是惊慌大叫,拔腿就跑。这样一来,惊动了大家,一群人盲目的跟着逃跑。

这时候,穿着罗刹鬼戏服的人,看见大家奔逃,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拼命跟在大家后面跑。跑在前面的人,看到后面的罗刹鬼追上来了,更加恐怖,于是拼命狂奔,也不管荆棘和石头,不管小河和沟壑,都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弄得大家筋疲力尽,并且遍体鳞伤。直到天亮,才发现后面追的人原来不是鬼,而是自己的同伴。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佛陀先以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非离相之法身如来,圣王之三十二相乃依善缘业因而生,而佛陀的三十二相是依法身而示现的,因此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临济禅师说:

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

堂堂显露,何不识取?

但于一切时中,切莫间断。

触目皆是,只为情生智隔,想体变珠。

情生智隔,不识身田内中的无位真人,生心取内外中间诸相,心动为魔,妄造身口意三业,轮转不休。所以在此佛陀教试行者,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佛陀斥责著相的凡夫,不可以三十二相的色身,灵山说法的音声就是佛。因为所谓的色相、音声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缘聚而成,缘灭则散,哪里是法身常住的如来?《大乘起信论》:

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立大誓愿,尽欲度脱众生界,亦不限劫数,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伺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俗境界,离于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诸佛修诸波罗蜜,度脱众生,不取众生相,因为实知一切众生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异。色身音声不过是于世间摄化之方便,因为中道第一义谛,无有世俗境界,幻化之施作,为随众生见闻得益之用。

龟山和尚有一天看见一个僧人在读经,就过去问他:“读什么经?”僧人答说:“是《无言童子经》。”和尚问:“共有几卷?”僧人答说:“两卷。”和尚反问:“既然是无言,怎么还有两卷?”那僧人愣了半天答不上话来。龟山和尚代他说:“要论无言,岂止两卷。”

无言之教,岂止两卷?法身真如功德,岂是三十二相之眼见,音声流布之耳闻,可以涵容得尽?佛陀以相即无相,除去吾人常见,令人不滞于六尘缘境的妄相。佛陀用此偈总结“降心离相”的空理,空去我等四相,不住于心外六尘的染污,心内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达到真空离相的境界。

关于佛陀破除吾人对“佛相的住相”有四处,即第五分“不可以身相见如来”,第十三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第二十分“不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可以具足诸相见”,二十六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破除佛陀说法的“法相”有三处,即第七分“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第二十一分“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二十六分“若有人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要我们不应住于六尘生心,不住六尘布施,应无所住,而住其心。住于色尘和声尘求佛,了不可得!以染污境求清净法身佛,如此愚痴行径,不就是在行邪道吗?六祖惠能大师说:

一者外观觉诸法空,二者内觉诸心空不被六尘所染。外不见人之过恶,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曰觉。觉即是佛。

有人问溥大士,世间的物有生有死,事成有败,我们如何能久住常乐?

大士回答:“有为诸行,即成魔业,令人不得久住安乐。”

“什么是有为诸行?”

“悭心是行地,贪心是行地,杀害心是行地,食啖众生心是行地,偷盗心是行地,嗔心是行地,邪妒心是行地,损他利己心是行地,调戏心是行地,歌舞心是行地,绮语妄言心是行地,恶口两舌心是行地,嫉能妒贤心是行地,爱憎心是行地,彼我心是行地,互争胜负心是行地,相凌灭心是行地,相斗打心是行地,一切诸慢心是行地,我人心是行地,不慈不孝心是行地,无惭无愧心是行地,违恩背义心是行地,不谦让心是行地,相诽谤心是行地,毁咨心是行地,世间非道理心是行地,不恭敬心是行地,眼贪华艳之色是行地,耳贪非法之声是行地,鼻贪非法之香是行地,舌贪非理之味是行地,身贪细滑是行地,意缘恶境是行地,一切有为诸行,若善若恶,皆是魔业也。此诸行流转生死,无有休息,常处暗宅,永劫长夜,无有光明,急须远离。”

云岩昙晟禅师有次上堂说法:“有户人家的一个儿子,问他什么,无所不知的。”弟子洞山就问:“他屋里藏有多少经书?”云岩说:“一个字也没有。”洞山问:“那他为什么能知天下事?”云岩说:“因为他日夜不眠。”洞山指一指自己的胸口问:“这一件事他能回答吗?”云岩说:“能回答,但是不回答。”

昼夜惺惺然,灵光独耀,不被六尘昏沉心地,此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功用遍及河沙法界,众生刹尘心念,无所不知。这本来事,非诸佛独据,为人人有名有分,如何说得?狐疑凡夫,闻之心即狂乱,因此昙晟禅师说:“能回答,但是不回答。”

善财童子在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时,首先参访可乐国和台山的德云比丘,但找了七天遍寻无踪,终于在某个山顶,发现他的行径。善财童子说:“您一峰飞过一峰,我今日才看到您的影踪。”德云比丘回答:“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下过妙峰顶。”

来去坐卧是生灭相,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道出一句“无来无去”的不动实相义。佛陀演说金刚妙法,亦即向吾人满盘托出一个摒去尘影,心离诸相,呈露光灼灼的万里晴空。以真空故,纳千万象,空有交融,事理不废的法界。

从前京都南禅寺门前有一位被称为“哭婆”的老太太,下雨天也哭,放晴日也哭,每天就是哭个不停。南禅寺的和尚问她:“老太太,什么事让你这样伤心呢?”老太太说:“和尚,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草鞋店,二女儿嫁到雨伞店。如果天气晴朗,卖雨伞的女儿就要发愁,因为没有人买雨伞;如果下雨,做鞋的女儿就担心没有人买草鞋而生意清淡,所以不论晴天雨天我的女儿都要苦恼,我怎么能不哭呢?”这时和尚说:“老太太,你别哭,不论晴天或雨天,你都要欢喜,我传授你方法,当晴天的时候,要想大女儿的鞋店生意会比较好;下雨天的时候,要想卖伞的女儿店中便会热络,如此这样想,晴天雨天你的女儿都有生意上门,你何必再伤心难过呢?”从此以后,哭婆的老太太就变成笑婆。

这则“哭婆笑婆”的故事,老婆婆就像凡夫心,随逐外境,生忧悲啼哭,和尚要她一念转悲成喜,一样的晴天雨天,外境没有两般,我们的心能造极乐能造地狱,所以《大乘起信论》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于染污尘境,枉受晴雨之拨弄,悲欢无常之苦,洞察生习皆妄,一念不生,澄然寂静,永居安乐国土。

般若无漏的功德,于《万善同归集》卷下,永明延寿禅师有深刻的注解:

离般若外,更无一法,如众川投沧海,皆同一味;杂鸟近妙高,更无异色。或不谓般若,但习有为,只成生死之因,岂得涅槃之果。

若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乐,后世余殃债。

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

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

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觉常海。

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

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

习题:

1.为什么眼见心想的三十二相,不是佛的真相?

2.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指的是什么?

3.发菩提心有什么功德?

4.为什么于六尘中求佛了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