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满手的好事:星云大师的人生锦囊
4615600000012

第12章 美化每—个人的心(4)

五、要和睦亲友。妻子之所以被称为贤内助,必是她能在家庭、事业上协助丈夫,所以对于邻居、亲友,要敦亲睦邻,帮助丈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要孝顺公婆,敬重长辈,使丈夫无后顾之忧。

养成孝敬的美德

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很多的美德,其中孝顺、恭敬是最基本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什么是孝敬的美德呢?

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父母、师长教训我们,指示我们,我们要用恭敬的态度奉行,也就是要有谨守奉行的性格。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性格,有时候父母、师长跟他交待什么事,他总是将尊长的言教推开。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读书进步往往很慢,就是由于他不能承顺言教;他没有接受,只有排拒。

二、要有从善如流的作风。平时父母、师长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都应该信受奉行,对于好的事情要从善如流。

三、要有虔诚恭敬的态度。现代的年轻人,有时候父母、师长指示他、教训他,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持一种反叛拒绝的态度,因此容易误入歧途。养成虔诚恭敬的态度,对于将来成功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要有克己利他的愿心。我们要有孝敬的美德,首先要克制自己。自己要忍耐,要迁就他人,要能降低自己的执著,才能顺从别人的愿心。

如何孝顺父母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如何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欠缺。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儿女对自己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们呢?所以中国同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高,顺父母的心意更难。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们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们。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如养老院、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社会福利机构,为人子女者不能让它中断,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如何教育子女

现代社会的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教育子女。有的父母自己很正派,可惜不善于教育子女,使子女慢慢走了样。那么如何教育子女呢?

一、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什么是好儿女?就是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二、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现在的青年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时之狠,赌气、打斗、闹情绪,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子女有慈悲的胸怀。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我们常常看到马路边的小孩,有时候玩弄小鱼、小虾、小鸟、小虫子,不尊重生命,不宝贵生命,将来到社会上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三、培养子女的忍耐力量。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姐妹相处,有时候哪一个兄弟姐妹多得到一点利益,多得到一点好处,不要争,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点嫌弃、一点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恼闹情绪,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将来成就一切事业的力量。

四、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今天的社会,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有多少智慧,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能肯定你、能接受你。人如果有服务牺牲的精神.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欢迎,就会成就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

父母和子女之间常因为上对下的关系剑拔弩张,即使是关心爱护,也会因为言语表达得不当,结果关系更加恶劣。如何教育子女?在生活上、语言上,我提供四点方法:

一、以鼓励代替责备。年轻人所能承担的压力很有限,如同一棵幼苗,需要时时施肥、灌溉,如果有太强烈的阳光、太寒冷的风雨,会禁不住摧残。所以教育子女要如春风化雨,能够给他鼓励;儿女得到父母的鼓励,就会加倍地要做好人、做好事。

二、以慈爱代替呵骂。不要以为自己是父母,就有权威,就可以任意呵斥打骂儿女,那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你要以慈爱,甚至以父母的辛劳培养儿女的认知,父母很辛苦地做饭菜给他吃,很辛苦地替他缝制衣服,儿女自会感动,会觉出父母的慈爱。

三、以关怀代替放纵。现在的子女大多受到放纵,你没有关心他,他认为横竖你不关心他,他就随便外出乱来。所以父母要关心子女的生活,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朋友……儿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会自爱自重。

四、以同事代替隔阂。你和儿女相处要用“同事”法,好像母亲喂婴儿吃饭吃奶时,他如不要吃,母亲拿个汤匙来喂,自己也把口张开,引导他跟自己一样,这叫“同事”。所以父母有时候要站在儿女的立场,跟他行“同事”法,将心比心,才没有隔阂。

如何对待子女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助。如何对待子女呢?有五点意见:

一、教育子女不可为恶。我们教育子女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让他做坏事。他讲坏话了,告诉他不要讲坏话;他有不当的行为,告诉他不能有不当的行为,不可以骂人,不可以窃盗,不可以虐待小动物,要让他培养爱心。

二、指其善处使有品格。我们要告诉儿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让他向往真善美的未来,不断改变自己的习惯,完美自己的品德。

三、慈爱关怀教其学问。对待子女,要紧的还是要有慈爱。“天下父母心”,最重要的就是关心他,不断地关心,不断地施与慈爱,并且要教他学问,告诉他要学什么技能,告诉他万贯家财不如一技随身,告诉他怎么样安排未来的前途,这些都是父母的责任。

四、善为婚嫁务使满意。完成儿女的婚姻大事,父母才会放心。但是父母对儿女的婚姻最要紧的是给他满意。现在自由恋爱,他自己要的,有时候父母就随顺些。为什么呢?终身相伴的配偶是要他自己来负责任的。

五、随时供给助其事业。儿女总是年轻人,当然要让他自立自强,但是父母在能力范围内也要适度给予子女一些帮助、一些精神上的支持,让他在成功立业上不会太困难。

如何善待亲友

每一个人都有亲人,都有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五点意见:

一、若有布施,先给亲友。亲友如果有欠缺,我们先要想到他的困难,给他一些救济,给他一些帮助,给亲人朋友多一点欢喜。

二、温和爱语,恭敬礼遇。给亲友钱财,有时还不如对他温和爱语,就是说一点尊重他、看得起他的话。对人一恭敬,金钱也好,物质也好,他同样是获得,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所以你要以礼来待他。

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假如你得到什么利益,要先想到朋友,想到亲人,利益同享,共同分配,有我也要有他。不能利益都是我的,吃亏就归他,这样是交不到好朋友,也不会有好亲戚来往的。

四、困难之事,助他解决。人在世上都会有困难,别人在困难的时候你帮他解决,你有困难的时候他就帮你解决,所以亲戚朋友互相帮助很要紧。

五、诚实相待,不可欺骗。无论朋友,无论亲戚,大家来往最要紧的就是要诚实。你常常说谎,妄语骗他,你们的友谊便不会很长久;不欺骗,对人诚实,做人是好人,做生意也有信用,所谓“人无信不立”,你就会得到很多的善友。

休息旅行的利益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偶尔有休息的时间,有旅行的时间,对我们生命的再出发、再精进是颇有用处的。我们出外旅行、参访,有何利益呢?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外旅行,不论是接触大自然,还是拓展人际关系,都能增进我们的知识。

二、扩大心胸,放宽视野。当我们旅行、参访时,要能用开阔的心胸心量去接受外界的景观、风俗习惯,扩大自己的视野,而且要能看得广看得宽,包含历史的背景、地理的常识与社会的风俗人情。

三、能动能静,能近能远。我们在旅行参学时,有时候要能静,很静态地去欣赏;有时候要能动,像跋山涉水时不计千里迢迢。所谓能近能远,近处的我们仔细用心去观察研究,远处的我们去徜徉感受自然的美好。

四、溪声山色,任性遨游。“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心得。例如一个人,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一直等到悟道之后,他才能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在自然溪声山色中体会禅境意趣,无处而不自得。

人生的经验智慧,常在休息旅行中得到。

正当的经济生活

一个宗教信徒,除有正当的信仰生活,也必须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所谓正当的经济生活,就是在金钱上如何以宗教的方法来处理。假如说你有十分钱,怎么样的用法较适宜呢?在佛教的《阿含经》里有一首四句偈,就明白地说明了处理的方法与态度:

一施悲和敬。就是在十分钱当中,要能把十分之一拿出来布施和救济贫苦或值得尊敬的人,例如供养师长、三宝等。施悲和敬,可以种两种田,一是悲田,就是慈悲的田,像是救济贫穷;一是敬田,就是尊敬的田,如对师长、三宝的布施供养。

二储不时需。十分钱当中,要有二分储蓄以备不时的需要。比方你赚了十分钱,把二分存到银行,碰到生病、旅行等急需,就不会慌乱,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养成储蓄的习惯。

三分营生业。就是你赚了十分的钱,要有三分拿出来经营谋生,发展事业,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分生活用。就是你赚了十分钱,要留四分给日常生活。像是父母、子女间家庭的生活,家庭的教育,家庭娱乐等开支。

所以一个宗教徒,对于处理自己的财产应该要有这样的计算:要把十分之一布施给悲和敬,要有二分作储蓄,要用三分发展事业,要有四分留为生活上种种开支。

铺好行为平坦的道路

一个人的一生,其幸福决定于自己的行为,至于未来生活好或不好,不是另外有神明来惩罚我们或赏赐我们,这全是我们自己招致的。所谓身、口、意的业力,发之于行为,就会成为果报。那么,如何铺好行为平坦的道路,必须做到四点:

一、要有不犯他人的慈悲。在倡导自由民主的今日社会中,所谓“自由”,就是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的自由,所以我们尊重别人、爱护别人、不去侵犯别人,就是最大的慈悲。

二、要有柔和处事的安心。我们处事态度,要有柔和的安忍,要用温柔平和的心、安详忍耐的力量去看事,去处理事情。

三、要有勤俭朴实的习惯。要有正当的勤劳,佛教中有四正勤:未生的恶令它不生,已生的恶让它断除,已生的善让它增长,未生的善让它生起。除此之外,还要节俭,节俭不光是财富的节俭、物质的节俭,更是感情的节俭、时间的节俭。一切都要有勤俭朴实的习惯。

四、要有维护正义的勇气。观世音菩萨还有另外一个名号,叫作“施无畏”,即布施无畏,让你不产生畏惧。给人不畏惧,就是我们要有维护正义的勇气。

如何不后悔

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懂得掌握机缘,要能适时而做,才不会事后懊悔不已。比方,我们遇到老师,如果不懂得珍惜因缘,不懂得跟他好好学习,等老师离开后才后悔,为时已晚。遇到贤能的人,不跟他好好地相交,到分别后又开始忏悔。父母亲健在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及时孝顺,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懊悔又何用?对于领导人,平时对他不忠,大难临头才想到向他求救,才觉得懊悔,有什么用?见到许多有仁义的事情,当时我们不积极去帮忙,不能见义勇为,事后就又懊悔了。有钱财不布施,等到钱财用完了才后悔,已经两手空空了。不相信因果的人,因果报应来到时才懊悔,为时晚矣!不信仰佛法、不修行人格道德的人,死亡大限一到,就会慌乱无依,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