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心经》五讲
4615500000008

第8章 第4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

接下来,经文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与空与般若有什么的关系?也就是般若与真理是什么关系?在《般若心经》里面这样说:真理是空,这般若它不异色,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不同,它就是我们自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我们,不但色如此,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

色不异空就是色——物质和精神两者没有不同的,它们的关系是一样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就是精神,精神就是物质。二而不二,实在说是一个。

讲空这一个字是说不清楚的,是不好说的,因为即是空,有时候说了就不空了。

这里讲的空也不是没有的意思。你说没有,它却是真实的有。

空这一个字它有两个意思:一个叫有,一个叫无。

有也是空,无也是空,有无皆是空。但不是没有,它有无都叫做空,不可以把它说成没有这个东西。

我们说这个房子是空的,这里面的东西一切皆空,甚至说我们人也是空,但不是说通通都没有。在现实的样子,它是属于一个因缘和合体,我们用一个什么名称来称呼这个东西呢?空。

所以,空是不破坏有的,它是建设有的。

没有这一块空地,我们怎么可以建房子呢?

世间上如果没有我的一点空间,我怎么生存下去呢?

所以现在各位要了解《般若心经》的真义,对这个空一定要能正确地认识。

这个空,我一直想解释得让大家好懂,它就像一个零,一个阿拉伯数字的零。

这个零有多少?没有,它是零。

可是你把它摆到1后面,它就变成10,你摆到1000的后面,它又变成10000了,它本身看起来是没有,它却是无限制大、无限制多。

这个空是零,另外,它也像是数学里面的X。X是多少数字?它本身没有数字,它代表多、少,这要看它代表的那个东西是多还是少。

所以,空应该说它是万有的根源、万法的根本。

我常常用阿弥陀佛来解释空,空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空。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在中国佛教里面,常常被念。

看到你破产了,很痛苦,我同情:“哎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股票增值涨价,你赚钱,替你欢喜,“哦,阿弥陀佛!”

你跌了一跤,我看了着急,“阿弥陀佛!”意思说你跌伤了没有?

你即刻爬起来了,没有跌伤。我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来了“哎哟,阿弥陀佛!”表示好久不见。

你要走了:“阿弥陀佛,再见!”

你送个礼品给我,我不知道怎样来谢谢你,我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只是表示一种敬意,也并不是要我感谢。所以你也跟着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不要谢谢。

这也阿弥陀佛,那也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经典里面说是万德洪名,它可以说是无量义,无量光,无量寿。

无量寿,是时间无限。

无量光,是空间无限。

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那不就是宇宙的真理吗?

所以阿弥陀佛就是真理.就跟这个空一样,空就是真理,就像阿弥陀佛。

这个空里面包含了有和无。我再用一个通俗浅显的比喻,就好像我们的父母生养我们。

父亲比较严格一点,我们跟父亲比较难沟通,你跟他要钱,他还要教训你一顿,“小孩子要那么多钱于什么?”他跟你一点折扣都不打的。

母亲就比较慈悲,好说话,“好啦好啦,拿去吧拿去吧!”

母亲的慈悲好像甘露一样,甘露遍洒。

父亲的严格好像太阳一样比较炎热,万物五谷才可以成熟。所以有父亲的严格,母亲的慈悲,他的儿女在严慈之中会成长得标准一些。

好像春夏秋冬,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让万物生长。秋天的寒霜,冬天的大雪,让万物成熟。

所以有也好无也好,去接受宇宙万有空无的真理,就能够自在。

对于有和无,一般人都是分开看待的,有不是无,无不是有,有无之间有一道鸿沟。这是我们的观念,在真理里面,它不是如此。

大家都喜欢有。有多好,无不好,但也不一定,有的人就嫌东西太多了很累,减少一点,没有就好了。

有的人家里用的东西太多,成了麻烦,所以送一点给别人。

所以,有,未必是完全幸福快乐的;无,未必是绝对不好的。

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吃的东西都没有,穷困辛苦,他也感到快乐。

当初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跋提王子等三个人在一个森林里面修行。忽然跋提说:“快乐哦,快乐哦。”刚好佛陀经过,他说:“你们在讲快乐哦,快乐哦,什么事情让你们快乐啊?”

跋提王子说:“佛陀,现在出家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忽然感觉到很快乐。”

过去在王官里,吃的是珍肴美味,穿的是绫罗缎帛,还觉得不满足。有多少的卫兵拿棍、拿剑在保卫我们,我们还觉得人身不安全。现在在这里修行,吃的就是托钵来的,没有好的东西,也没有侍卫,什么都没有,却感到好安然,好舒服愉快。所以才不禁说:“好快乐!无,真好。”

所以人有时候不要希望太多、太高、太大,高处不胜寒,压力很重的。

但是,佛教也不是那么消极,什么都不要,一切皆空。佛教有所谓菩萨的精神,勇敢、牺牲、奉献、服务,都是非常积极的,为什么?他懂得空。懂得空就是有出世的思想和人世的精神。

有一位比丘尼优婆先那被毒蛇咬了,古代也没有什么医药,眼看就要没命。

他去找舍利弗长老,“长老舍利弗,我被毒蛇咬了,马上就要死了,我希望把一些事情、遗愿拜托你。”

舍利弗一看,他说:“优婆先那,你现在神色自若,那么安详的样子,怎么说给毒蛇咬了?要死了呢?”

优婆先那说:“舍利弗,我正在观空,所谓照见五蕴皆空,我正在进入空的世界、真理的世界。毒蛇咬我,它只是咬我的身体,它能咬空吗?能咬真理吗?所以我不害怕。”

有一位道树禅师,他把寺庙建在道教宫观的隔壁,道士们当然很不喜欢,“你怎么把佛教寺院,跟我靠在一起呢?”

道观里面许多道士也相当不简单,他们就施法术,用法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想把道树禅师他们吓走。

里面年轻的沙弥们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在这里一住就住了二十年。

有人问:“禅师,人家道士的神通法术那么高强,你住在旁边,现在人家都不要住,都搬走了,你胜利了。你怎么胜过他们的?”

他说:“我没有什么本领,不过我有一个‘无’能胜过他们。因为他们有法术、有神通、有变化,有是有穷、有尽、有限度,变来变去最后会没有。我是无,我不会变,我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无,就无穷无尽,我的无当然胜过他的有。”

其实有和无在层次上好像有高低、有深浅,但基本上的精神意义还是一个。

有一位信徒问智藏禅师,他说:“请问禅师有没有天堂、地狱?”

“当然有天堂、地狱。”

“有没有佛菩萨、三宝?”

“当然有佛菩萨、三宝。”

“有没有因果报应?”

“当然有因果报应。”

不管他问什么问题,智藏禅师都是“有啊,有啊,有啊。”

信徒说:“禅师,你说的好像跟别的禅师说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

他说:“我在金山禅师那里.请教他这些问题,他的回答跟你不同。

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他说无。

我问他有没有佛菩萨、三宝,他也说无。

我再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也说无。

好像他的回答境界比你高一点。”

智藏禅师一听:“你知道金山禅师有没有妻子儿女?”

“当然没有。”

“他有没有金银财宝?”

“那也没有。”

“他有没有世间的功名富贵?”

“好像都没有。”

“所以他跟你回答的都是无。”

“你有妻子儿女吗?”

“我有。”

“你有金银财宝吗?你有社会的名位吗?”

“我通通都有。”

“所以我告诉你有。”

这个不懂的人把有和无分成两个世界,中间有一条鸿沟,有的不是无,无的不是有,其实有的非真有,无的也非真无。

为了让大家不要把空和有分开,我举一些例子说明。

一块黄金,我们把它做成金戒指,做成耳环,做成手镯,你看到的是金戒指、手镯、耳环,但是,不是黄金本来的样子。黄金的有,黄金分散了以后的无,这个黄金和金戒指、首饰没有不同。

黄金代表空,那许多首饰代表有,由万相空之本体,从本体所以生出万相。

我们再到海洋的边上一看,有风、有浪的时候波涛汹涌,没有风的时候,水面一片寂静。寂静就是本体,它本来是平面的,可是起了风、起了浪,波浪和水它们两个是一个,不是分开的。

精神与物质,两者合起来才是个人。有精神的内涵,才有身体的功用。

宇宙万有虚空的本体,空里面可以涌现出万象,如地球上的海洋、高山、人类、树木、花草,这些体相只是有无的关系。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讲到平等与差别,世间伟大的,它都是平等的。阳光普照很平等,水流平等地供应给大家,空气也是平等的,大地也是平等的。许多圣人,佛陀、耶稣、穆罕默德他们都是有平等的爱心,所以能成为圣者。因此要伟大、要崇高,要觉得什么都很殊胜,差别归于平等,从很多的差别里面归于平等,平等里面又有很多的差别。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空不是虚幻的,空是建设有的。

麦克风因为有这个空间才能发出声音;茶杯有空间才能放水放茶;我们有这个空间才能讲经说法。

每一个人的身体,鼻孔、耳朵、肠胃,都有很多的空间,有这些空间我们才健康,才能存在。

空,是很奇妙的真理。

茶杯里面的空是圆形的;假如你有一个四方的盒子,它里面的空就是四方形;我们这个教室是多角形的,空就是多角形的。

空没有样子,空没有形相。《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虚妄的相它也无所不相。

对于般若智慧、对于有和无,不要太过对立,不要太过计较。

药山禅师坐在花园里面看经。

有一个弟子道吾禅师,他说,“师父,我觉得在世间,我们应该宣扬福乐、宣扬富贵、让信徒发财,让大家荣耀才好。”

药山禅师指着前面的两棵树,一棵很茂盛,一棵很凋零。他说:“道吾,你说这个两棵树,茂盛的好呢?还是凋零的好?”

“当然茂盛的好。”

“你说得很对。”

道吾禅师很欢喜地离开了。

又来了一个弟子叫云岩禅师,他说:“老师,人间太过繁荣、太过富有、人为物累,很辛苦,不如简单,朴素最好。”

药山禅师也同样问:“云岩,你看这一棵繁茂的树好?还是那棵凋零的、枯萎的树好?”

云岩说:“依我看,那棵凋零枯萎的比较有挺拔的精神。”

“你说得也对。”

云岩禅师也很欢喜地离开了。

在旁边的侍者觉得很奇怪,“老师这么糊涂,这个也对,那个也对,究竟哪个对啊?”

那两个人说的都半对,真正全对的是药山禅师。

对真理的看法有时候不是完全从形相上去认是非的。

真理不是说有钱,不是说有势力,也不是说声音很大,这都不是法院里的判决,真理它就是真理。

有一个有钱的人用了很多的苦工。

这个有钱的大富翁虽然势利、傲慢,不过他对于佛祖倒是蛮尊重的。

他供了一尊黄金的佛像,因为有钱,他不是拜泥塑、木雕的,是拜黄金铸造的佛像。

劳工中也有信佛教的,有时在金佛的前面起恭敬心也拜拜。

大富翁看到很不高兴,他说:“我的金佛,你怎么可以拜呢?我要罚你替我做工,不可以拿钱,因为你拜我的金佛。”

劳工一想,我们苦人真可怜,连拜佛都不可以。

不过没关系,他在山里找到一块木头,自己刻了一个木头的佛像,随时都可以拜佛了。

其他的邻居、同事听说他家里也有一尊佛像,通通也跑去拜拜。

大富翁一看,“那个工人的家里怎么那么多人?”

“他们都去他家拜佛。”

“什么佛?”

“他自己用木头做了一尊佛像,很多人拜。”

“岂有此理!我的金佛多寂寞地供在那里,他家的木头佛怎么那么多人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