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命典:白话遵生八笺
4613100000007

第7章 四时调摄笺秋(1)

秋三月调摄总旨

《礼记》上说:“西方为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也。”《太元经》上说:“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淮南子》载:“秋天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汉律志》载;“秋天为少阴,为西方,西者,迁也,阴气迁落,万物收敛,乃成熟也。”所以人应当审时度气,不要过于宣泄精气,适当克制自己,以保证生命旺盛的生机。

立秋,在五行中属金,万物到了这个季节大多已经成热,是收割的时候了。秋分,金旺;立冬,金休;冬至,金废;立春,金囚;立夏,金殁;夏至,金胎;因为火生土、土生金,在经过了夏天的火之后,金已经孕育在火土之中。

肺脏秋旺论

肺在四时中与秋相应,在五位中与西方相合,在五行属金,在五帝中归白帝统辖。其神为白虎,其象如悬磬,颜色如缟映红。位置在五脏之上,与胸相对而覆盖于五脏,所以称为华盖。肺者,勃也,意思是说肺气勃郁。肺重三斤三两,有六叶两耳,共为八叶。肺为脾之子,为肾之母。肺下有七魄,就象婴儿,分别叫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阴秽、辟臭,这是七魄的名号。每天晚上睡觉时和清早起来时,叩齿三十六次,心中默念肺神及七魄的名号,可以达到安养五脏的目的。鼻子就象肺脏的窗口,左孔为庚,右孔为辛(古人以天干地支结合五行来象征人体各部位)。其所表现的气为咳嗽,在液体上表现为鼻涕,在形体上表现为皮毛。

肺气上通脑门,下通脾脏,因此各脏之气都来源于肺,是人体呼吸的根源,也可以说是生命之气传送的宅院。肺脏之脉开始于人体的少商穴,是七魂之门。人如果长期卧床不起则伤肺气,肾邪侵入肺脏,鼻涕就会多。肺如果偏右就会出现咳喘。大脑是肺脏的宅院,与肺相合,是传泻、疏导的地方。鼻子与肺互为表里,肺气通畅则鼻子就能识别香臭。肺与脾相合,这从皮毛上可以看出来,如果皮肤干枯、毛发脱落,便表示肺部已经坏死。肺在五行属金,所以肺接受的是金之气,而金受气于寅,生于巳时,旺于酉时,病于亥时,死于午时,墓于丑时。肺与秋天相应,在十天干中属于庚辛,与之相台的时辰是申酉二时。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五音中的“商”音,所表现的颜色为白色,所喜欢的味道是辛味,所洋溢出来的气味为腥臭。如果心邪侵入了肺部,则人见了腥臭之物就会有恶心的感觉。义为肺之性,怒为肺之情,肺脏在外与五岳中的西岳相应,在天与太白之精幽合。因为有太白之精存在于天空,肺气才得到了助养。

肺脏有风,鼻孔就发生堵塞,难以呼吸;面容干枯,是因为肺脏干燥的缘故,鼻子发痒,是因为肺脏有虫的缘故;常常产生恐惧的心理,是因为七魄离开了肺脏的缘故;身体黝黑,是因为肺气衰微的缘故;经常发怒,是因为肺气过盛的缘故;不耐寒冷,是因为肺脏疲劳的缘故,肺脏疲劳的人总想睡觉;喜欢吃辛辣食物,是因为肺气不足的缘故,肠子经常鸣鸣作响的,是因为肺气壅塞的缘故;肺邪自入的人则呼吸急促,所以人的面容莹白则表明肺脏健康无病。肺有病,可发“呬”字之音将肺脏邪气抽出,但无故而呬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秋天的三个月里金气旺盛,而金主杀,使万物枯损,所以要想保养肺神,要多做好事,恩惠大众,广施仁德,早睡早起,斩伐草木,使生命的作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这样才可避免邪气的侵入。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体内五脏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许多疾病就会因此发生。

相肺脏病法

肺脏有热症的话,右边脸颊就会发红。肺有病,面容就显得苍白,毛发就显得枯槁,咳喘、气逆,胸、背以及四肢烦痛;肺有病,人就会梦见自己与异性交媾,或者梦见花幡、衣甲、日月、云鹤以及有贵人相临。肺脏虚弱,人就表现出呼吸急促,不能调息;肺脏干燥则喉咙干涩;肺脏披风寒侵入的话,人就会多汗、怕风,咳嗽频繁,清早起来时还好,到了晚上之后就咳嗽得很厉害。如果肺脏之气上逆,应当吃些苦味的食物使其从下部泻出,或者吃些酸味的食物使其收敛,吃些辛昧的食物使病肺得到补养。但不能食一切冰冷之物,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肺脏最憎恨的。肺有病,鼻子就难辩香臭,并长出息肉。或者生疮疥,皮肤燥痒,气盛咳逆,甚至唾吐脓血,若出现这些症状,应服排风散。

排风散

用以治疗皮肤上的疮、癣、疥、癞,以及气满咳嗽、涕稠、唾酽。

人丰(三钱)

丹参(五分)

防风(三钱)

天雄(二钱,炮)

秦艽(三钱)

山茱蓃(三钱)

沙参(二钱)

虎骨(酥炙五钱)

山药(五钱)

天麻(六钱)

羌活(三钱)

以上十一味研为末。吃饭前以米汤调服三钱(做成丸子也可以)。

修养肺脏法

秋三月,当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的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面向西方平坐,鸣天鼓(见修养脾脏法一节)七次,饮玉泉(即以舌头抵住上上腭,等满口生津之后,连嗽几下并徐徐吞入)三次,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吸入了兑宫的白气人口,再和着津液分七次吞入,闭气七十息。以上是调补神气、安息灵魄的要诀,应持之以恒。

六气治肺法

吐纳用“咽”法。即先用鼻子吸一口稍长的气,然后用口徐徐“呬”出,发“呬”之音时,不要让自己的耳朵听见。但在此之前,应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再“咽”。当肺病得比较严重的时候,应大“呬”三十遍,这样可祛除肺脏系统的劳热,以及气壅、咳嗽,皮肤燥痒、疥、癣、恶疮,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等“呬”好了肺疾,便应停止再“呬”,因为过分“呬”之反而使肺脏受损。“呬”气时,可使两手擎天,以导肺经。

肺脏导引法(七、八、九月进行)

正坐,以两手倚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这样可以除去肺脏系统的风邪积劳。然后再反手以拳头轻捶背上,左右各三次,这样可以除去胸上的闭气风毒,坚持稍长时间后,将眼睛闭上的同时叩齿,稍顷即起。

黄帝秋季所服奇方

黄帝问:“秋三月的病该怎么治呢?”歧伯说:应服补肾茯苓丸。此丸主治肾虚冷,五脏内伤,头重足浮,皮肤燥痒,腰脊疼痛,心胃咳逆,口舌干燥,痰涎流溢,恶梦遗梢,尿血滴沥,小腹偏急,阴囊湿痒,喘逆上壅,转侧困难,心常惊悸,目视茫茫,饮食无味,日渐羸瘦。以上症状屡医不愈者,服用补肾茯苓丸会有奇特的疗效。

茯苓(一两)

防风(六钱)

白术(一两)

细辛(三钱)

山药(一两)

泽泻(四钱)

附子(炮,再与童便制,五钱)

紫菀(五钱)

独活(五钱)

芍药(一两)

丹参(五钱)

肉桂(五钱)

干姜(三钱)

牛膝(五钱)

黄芪(一两)

苦参(三钱)

山茱蓃(肉,五钱)

以上十七味,研为末,和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七丸,一日两次。

秋季摄生消息论

秋天的七月、八月、九月,正是宇宙间凋零、肃杀的季节,此时肺气旺盛,在五味中属于辛味。于五行来说,金能克木,木和五脏中的肝脏相应,在五昧中肝脏属于酸味。人进入秋天之后,饮食的原则应该是少吃辛味的东西多吃酸味的食物以补养肝气。如果肺气太盛,则用“呬”的方法宣泄之。立秋以后,应心平气和以抵制秋天的肃杀之气。一般来说,春秋两个季节旧病最易复发,所以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肺得到更好的安养。秋天里,人不宜服用催吐和发汗之类的药物,这样会使人消烁,以致肺脏不安。这时候只适宜针灸下痢,吃些汤、散之类的药剂以助阳气。如果已经患上了积痨、五痔、消渴等病,则不宜吃干饭制成的食物以及自死牛的肉、生鲙、鸡、猜、浊酒、陈臭咸醋和粘滑、难以消化之类的食物,还有生菜、瓜果、酢酱之类。而且最好避免接近患了风气冷病、痃癖(由下疳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发炎的症状)的人。如果人在夏天时过多地吃入了冰冷的食物,到了秋天后就会导致忠上赤白痢疾和疟疾,这种病人宜用童子小便二升煎大个槟榔(五个,细剉),然后取煎好的便汁八台加入姜汁一合,和入以前收藏的十二月雪水一盅里。早上空腹时,分两次服,这样泻下三两次后病疾就已除去。夏天所吃的冰凉食物所引起的疾患都会因此全数除尽,不再有什么祸患。这种汤名为“承气”,上了年纪的老人也照样可以服用,不损元气,况且秋痢正是出现在这个时候。这种药对于脚气及其他病气都有疗效。男性在泻后的二三天,可用韭白煮粥(加羊肾同煮),空心时服食,效果比一般的补药都好。还应在清晨睡醒时,闭上眼睛,叩齿二十一下,再将津液吞入,然后将两手搓热,多次蒙压于眼上。秋三月采用这种方法,有极好的明目功效。

《千金方》载:“秋三月服黄芪等丸一二荆,则百病不生。”

《金匮要略》载:“秋三月不可吃肺。”

《四时纂要》载:“八月之后,宜服八味地黄丸,可治男女虚弱以及各种疾病,对于久医不愈的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长期服用可使身轻不老。”

八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茯苓(二两)

牡丹皮(二两)

泽泻(二两)

附子(童便制炮一两)

肉桂(一两)

山茱萸(四两,温开水泡五遍)

将以上八味研为细末,入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天空心时用酒送服二十丸(或者以盐开水进服),如果吃药之后稍微觉得有点热,则可服用一二帖凉性的药剂,使体内阴阳平衡。

《云技七签》载:“秋天宜冻脚、冻脑,睡觉时头向西方,这佯颇对身体有益。”

《养生论》载:“夏末秋初时,天气仍然酷热,但不可脱衣裸体以贫图凉快,因为五脏俞穴都汇集于人体的背部,如果再露手露足,或让人持扇扇风,则风邪将乘虚而入。如果发觉自己生病了,应服八味地黄丸,可以补理脏腑,御制风邪。”

秋三月睡觉时,头部应朝西方,这样对身体有益处。

《本草》上载:“入秋之后小腹常常感到冷的人,可用年代久远的砖头煮汁热服。也可用烧热的砖头熨在肚上,三至五次后,其冷自去。”

上载:“秋天气燥,宜吃芝麻以滋润,禁止吃剩下的冰冷的食物,也不可大早就穿上冬衣。”

“秋三月,六气十八候正是收敛的时候,所以人也当收敛身心,不可纵意逞强。”

又载:“立秋日不宜洗澡,否则会使皮肤粗糙,并生出白皮屑。”

又载:“八月十五之后气温下降,应用微火暖脚,不要使身体下部受冻。”

《养生论》载:“秋天的谷物刚刚成熟,老人不可多吃,否则就会使旧痫复发(上了年纪的人多少有些宿疾)。”

载:“秋天患染了湿气,湿气就会上逆而发生咳嗽,最后导致身体上局部萎缩而经常晕厥。”

七宝丹

秋三月合用药方

泻痢屡医不愈的人,服用七宝丹之后疗效显著,老年人反脾泄滑,正适合用这种药。

附子(童便和黄泥泡,五钱)

当归(一两)

吴茱萸(盐水泡三钱)

干姜(五钱)

厚朴(姜汁炒)

花椒(各三钱)

舶上硫磺(八钱,这种东西很难得到,出于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常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上,其船上那些被作成灰泥涂干缝隙间的最好。一般人都很少见过,于是便用集市上有油的硫磺来代替。其实船舶上的硫磺色如黄蜜,有的部位呈现金黄色,就象七月时的石榴皮色彩,将其打开则俨如水晶,有光。其质性如同玉石般坚硬的才是真货)。

将以上七味研为末,用米醋和作两团,以白面粉和作衣,将药团包裹在内(如烧饼包糖一般),再用文武火把面团烧熟(即把面烧熟),然后去面,将药团捣为末,加蜜为丸,丸如桐子大。如治各种泻痢,每日两次,空心时和午时以米汤进服二十丸。如治气痛与消化不良,则以姜盐水送服。

摄脾丸

治入秋后脏腑虚冷,泄泻不足。

木香

诃子(炮,去核)

五倍子(微炒)

厚朴(生姜汁炒)

白术(土炒,各等分)

将以上五味研为末,和糯米饭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次服十丸,米汤送服。

葳灵仙丸

治老人肺气壅滞,涎嗽间作,胃脘痰塞,痞闷(脾脏肿大)不快。

龙脑薄荷(一两)

葳灵仙(洗去土,焙,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