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命典:白话遵生八笺
4613100000006

第6章 四时调摄笺夏(3)

灵剑子坐功法:将两手掌相合,向前方击出,击出时,小臂自然会带着大臂,而且腕关节也会随之活动。反复七次,可以疏通胸脏风劳,发散关节滞气。

六月事宜

《孝经纬》载:“夏至过后十五天,是小暑,再过十五天是大暑。所以说大小,是因为酷热程度本身有大小的区别,初一之后为小,十五之后为大。律林钟,这里的‘林’,是众的意思,也就是说万物成熟,种类众多。”

《乐志》载:“月辰为未,未者,吐也。意思是说:万物向成,咸而有味。”

《纂要》上将六月称为“徂暑”。

这个月最宜多食乌梅酱、木瓜酱、梅酱、豆蔻汤。这些食物都可助人去渴。

三伏日宜服肾沥汤。可治男子虚赢、五劳七伤、风湿脏虚、耳聋目暗。

原料:干地黄六分黄芪六分茯苓六分

五味于四分羚羊角四分桑螵蛸三两(炙)

地骨皮一两桂心一两门冬五分(去心)

磁石一钱二分(打碎,水洗,使黑汁出尽为止)

制法:先将羊肾(猪肾也可)二个切去脂膜,切如柳叶,放到四升水中煮,待水煮到只剩二升半时,便掠去浮在水面的肥沫及肾渣。然后用这二升半汁汁煎煮以上十味,煎好后澄清、去渣。

服法:将肾沥汤分为三服。三伏日各服一次,也可因人而异适量加减,清晨时空心服下(忌食大蒜、生葱、及一切冷陈滑物)。

《养生杂纂》载:“上了年纪的人身体较虚弱,一到夏天的时候,因为阴气潜伏于腹内,所以一旦吃了肥冷食物,阴弱之腹当然不堪承受,这样就会造成腹泻,真气受损而且最难补复。此时不可服食燥热补药,只能用平补温和之剂(如八味丸之类),以补元气。”

《关西旧俗志》载:“六月六日取水收于干净的瓮子里,可保一年不臭;以此水作醋、酱及各种腌菜,可保一年不坏。”

《四时纂要》载:“这个月的初一、初七、初八、二十一日洗澡,可以去疾消灾。”

《云笈七签》载:“这个月的二十七日烧枸杞水洗澡,至老无病。”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造酱时,选三伏黄道日浸豆,黄道日拌黄,用五至七个草乌,一个切作四片,撒于酱上,其蛆尽死。

《农桑撮要》载:“这个月里,用苋菜盖剩饭,过夜不馊。”

《山居四要》载:“鱼池里,这个月宜放入二个神守(团鱼)以护鱼。”

“治水泻之类的疾病,可用舄蔺子于六月六日同面粉一道炒黄(等分),为末,每次用米汤调服二钱。”

《琐碎录》载:“这个月宜吃苦荬,以益心气。”

《家塾事亲》载:“西瓜性温,瓜熟即可以吃,能解暑。称为白虎汤。”

《千金月令》说:“这个月可吃乌梅酱,能止渴(制法:将乌梅捣烂,加蜜适量,再用水调至微黄,烧煮)。因水泻而干谒的,则以梅加砂糖、姜水一起服饮,便不再有干渴的感觉了。”

《便民图纂》载:“六月六日,将井花水放入新锅内,水中放些白盐(作卤),然后以火烧锅,水干之后,先溶解了的白盐仍会还原成白盐,用这种白盐擦牙后,将口水吐在手心内。洗眼睛,到老后仍能在在灯下读书。”

抱朴子在《养生论》上说:“三伏内用甘草一钱,上好明白滑石六钱,研为末,调水服饮,可使人避免中暑泄泻(也就是平常说的六一散)。”

三伏内服十味香薷饮方

存薷(收藏数年的,一两)

陈皮人参

白扁豆(炒)

茯苓木瓜黄芪

白术(炒)

厚朴(姜汁浸)

甘草(各五钱)

以上十味,共为饮片,水煎煮后,冷服。也可以研为细末,以水调服一二钱。

三伏时,用门冬、五味子、人参泡水代茶,称为参麦散,可以止渴生津。

《济世仁术》载:“六月热得不行时,可用扇子急扇手心,则五体都有凉快的感觉。”

抱朴子说:“三伏中,将黄芪、茯苓煎膏,再加二分甘草末,以井水调服。可治谵狂(病中胡言乱语),消暑热毒气。”

木瓜酱制法:用木瓜十两,去皮细切,以开水淋、浸,再加姜片一两,甘草二两,紫苏十两,盐一两。每次取少许泡水喝(泡好后将其投入井中降温,极凉后再喝)。

梅将吃水方:用黄梅十斤,蒸烂后去核,再将去核后的黄梅肉秤一下。每斤加盐三钱,加干紫苏一两,干姜丝二钱,甘草三钱,搅匀之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晒至红黑色时收起。用时,加少许白豆仁和檀香以及饴糖,调匀后以水和服,止渴效果最好。

另外,桂酱及沉香熟水等制法都已录在《饮馔服食》一节中,这里不赘述。

《琐碎录》载:“六月不能露宿,不能在有风处洗澡,应慎防风邪之气侵入身体。”

又载:“这个月本来没有冰,不可将凉水阴冷作冰饮。”

《养生仁术》载:“不要专门用凉水浸泡手脚,以防引起四肢无力。”

《食治通说》载:“这个月不宜吃冷食凉物,当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但诸于生硬水果、油腻、甜食应尽量少吃,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汤水也要尽量少喝。天气热,应克制自己,如能少吃煎炒、盐腊、炙煿之类的食物,自然津液常满,又何必戒饮呢?”

《便民图纂》上载:“如有人在路上突然中署昏迷,此时不可用冷水灌患者,应立即将路上的热土填堆在患者的肚脐上,过片刻后,从土堆上拔开一个孔,可让人撒尿于脐孔。然后将生姜、大蒜捣烂,以温开水进入,则患者会马上苏醒过来。”

《琐碎录》载:“六月里,瓮子或者坛子被大太阳晒热之后,不能马上用来装食物,以免暑气同时掺入食物里。”

六月修养法

夏天的第三个月是大自然赋予万物的生命力最为繁茂的时期,在阳光雨露的普照滋润下,自然界朝气蓬勃。在这个月里,人应该多吃咸味的食物,少食甘味的东西,这佯才能使生气微弱的肾脏得到滋养。在这个月里,人体之内只有睥脏尤其旺盛,所以最好少吃肥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东西,这样才能让筋脉通畅,骨骼结实。六月在八卦中定位于“遯”,遯是逃遁、回避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二阴浸长阳当回避。”所以,聪明的人到了这时候都懂得谨慎自持,顺应自然界的生养规律。六月里,人体之内自蔓阳气在巳时最为旺盛,人坐卧宜于面向南方。

孙真人说:“这个月人的肝气微弱,脾脏旺盛,所以应减少饮食,远离声色。这时候阴气潜伏于体内,而酷热的暑气却在体外‘横行’,如果此时不节制地吃冷食,且为求凉快任意地吹冷风,那么人就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暴泄之患。所以在这时候人必须饮温食软,也不使自己吃得太饱,最好多喝些米汤以及豆蔻热水。”

《内丹秘诀》上说:“建未(六月)之月,二阴之卦,阴气正渐渐生发。略响人体之内阳气慢慢从午位离去,呈收敛和下降的状态。”

灵剑子坐功法(六月十五之后练):盘腿正坐,含胸挺背,全身放松,意守腹部丹田,自然呼吸。吸气后闭气,两手徐徐上提,在胸前部手指向上舒展,然后保持这一姿势,腰部使劲,或向前倒,或向后仰,配合呼吸做三五次。这样可社去腰、脊、脚、膝间的痹风,发散膀胱里的邪热。

脾脏四季旺论

脾在五行属土,旺于四季,在掌管五方的五帝中受黄帝统辖。其八卦定位于坤卦;其神形如肖凤,其气为坤,其精为土。脾即为裨,是说它裨助胃气。脾的位置在心脏下方三寸的地方,重一斤二两,宽三寸,长五寸。脾为心之子,为肺之母,外通眉阙,人的谋略、口才都决定于脾气。口是脾脏的门户,人的嫉妒之性也产生于脾。因为脾性属土,所以它的形状也和土一样难以固定。而脾脏产生的嫉妒之性也因人而异,因此,女人常产生的妒忌心理都是来源于脾脏的阴气。常吃熟、软、热的食物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所以脾脏在五脏的中央,与口直接相通。脾在形体上表现为脸的两侧,其脉出于隐白穴,与人的肌肉息息相关,“腊亡齿寒”。食物的养分最后都将进入脾脏。在液体上表现为涎水,如果肾脏邪气侵入脾脏,涎水就会多。在六腑之中,胃就象脾的宅院,两者共同成为接纳食物的地方。口是脾的门户,脾气通畅则口可以分辨出五味,脾脏有病则口不辨五味。脾与肉互为表里,所以脾脏功能良好的人,嘴唇就会丰满。如果肌肉消瘦,表明脾脏接近坏死。

脾脏属于中央地位;四时与季夏(六月)对应;在天干属于戊己;与之相合的时辰是丑辰未戌四时;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五声中的“宫”声;所表现出来的颜色为黄色;所喜欢的味道是甘味,所洋溢出来的气味是清香。如果心脏的邪气侵入脾脏,见到清香之物就会产生恶心的感觉。脾脏在外部世界与五岳中的中岳相应,在天与镇星之精幽合。夏季三月以及四季中的后十八天,镇星经常出现于天空之中,自然界的黄气孕育着人的脾脏,且与胃部连接,使脾脏得到安歇。脾脏是消化食物的地方,就象一架转磨,能消化食物吸收养分。脾脏功能失调则无法消化食物,人体就反而被食物危害。所以脾脏系统最需要的是人情绪的快乐,情绪快乐能使脾脏系统加快新陈代谢。也因此,人体之内的其他各脏失调的话,也会导致脾脏受到伤害,而脾脏失调的话则伤体质,一个人的体质和脾神(古人称脾脏为脾神)都受到了伤害,那么,这人的病也就会很快恶化。

所以人应当尽量少吃硬食,老年人更要注意。不想进食的人,是因为脾内仍然有没有消化的食物。贪食的人脾气实;腹中空空而又不想进食的人是因为脾虚的缘故;常常产生疑惑心理的人是因为脾不安的缘故;面容憔悴的人是因为脾受到伤害的缘故;喜欢吃甜味食物的人是因为脾不足的缘故;而肌肤鲜白、滑腻的人、刚是脾脏健康无病的征候。如果肺部的邪气侵入了脾脏,表现在行为上就会唱得特别多。所以治脾脏的疾病,可发“呼”字之音,这样脾病就会随之“呼”出,中热也宜于用这个方法。每到四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后十八天,人更应该修心养性,少思少虑,宁可委屈自己,济助他人,也不要为了势利而与人争执,但也不强迫自己去做什么,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应坤卦的那种柔顺的德性以保全生命。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和原则,人的脾、肾就会受到损伤,土木相克,疾病就会发生。

修养脾脏法

在夏季三个月里,可在每天的深夜和清晨,以及春、秋、冬三季的最后十八天,正坐。中宫闭气五息,鸣天鼓二十四下(鸣天鼓:以两手抱于脑后,用中食二指轻轻敲击头顶,左右各二十四下),想象自己吸入了坤宫中的黄气入口,分十二次吞入,以补养因“呼”带来的损伤。

相脾脏病法

脾热,鼻子赤黄且鼻肉隆起;

脾虚,腹部鼓胀,食物不能消化,并出现溏痢(泥浆状)的现象;

脾有风,则表现为经常出汗,见风便有恶心的感觉,体上游风习习,四肢无力,举动懈怠,不思饮食,足不能行,脚下肿痛。

脾恶湿气,可以吃些苦咪的东西使脾脏干燥,另外,脾脏有病,可以吃些甜味的东西来补养,吃些苦味的东西来驱散病气。当脾有病时,肚脐的下方就好象有一股气在蹿动,按上去似乎有硬块井有疼痛的感觉。如果脾脏之气逆动,则小肠就会发生痉挛,下泄,足重胫寒(即小腿部分发冷),两胁胀满,不时呕吐,气满充心,四肢浮肿。发生这种现象应服用诃梨勒丸。

诃梨勒丸方

干地黄(一钱)薯蓣(八分)泽泻(八分)

牡丹皮(一钱)川芎(八斧)干姜(三分)

山茱萸(九分)获苓(八分)荜拨(三分)

诃梨勒皮(十分)

以上十味共研为末,炼蜜为丸,丸如桐子大。空心时,以地黄汤调下二十丸。

六气治脾法

治脾脏之病,吐纳时用“呼”法,即首先用鼻子长长地吸一口气,然后徐徐用口呼出,呼气的时候同时发“呼”字之音。脾有病,应大“呼”三十遍,小“呼”十遍。呼时须将嘴巴撮拢,不可张口而呼。这样可以除去体内冷气、壮热、霍乱,消化不良,偏疯麻痹及腹内结块。连续呼之,中间不可间隔,疾退即止,因过度呼之则会使内脏受损,如果万一受损,则应用“吸”法补养(“吸”法前面已经交待过,这里不赘述)。

脾脏四季食忌

六月忌食吴茱萸,否则会使人患赤、白痢,四季忌食脾、肝、羊血。脾有病,宜吃米、枣、葵,同时禁止吃酸味的东西。

导引脾脏法(六月内进行)

将一脚最大限度地伸出,以两手向前反掣三至五次,再跪坐,将两手按于地面,双目回视,用力将眼睛瞪大,反复三至五次。可以祛除脾脏系统积聚的风邪毒气,还可以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