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电视节目现场,一个大学生这样问唐骏:“请问,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份是去一个国有大公司,薪水和福利好,但是做得会比较无聊;另一份是去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虽然薪水低,非常辛苦,但很有挑战性,而且公司发展前景也不错。请问我该如何选择?”
唐骏这样回答:“同很多年轻朋友交流时,我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他们:第一份工作不是选一份好职业,不是选一份好薪水,而一定要选一家好公司。为什么呢?因为一家好的公司可以在各方面奠定你的职业基础。回头来看,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空间,离不开职业初期在微软打下的基础,而且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加入微软后,有一个亲戚对我说:‘如果这家公司让你去做前台,你都应该去。’对于他的话,我深以为然。因为即使是做前台,只要你有心,一样可以了解到这个公司的结构体系和管理规范。我的朋友,也是我在微软时曾经的同事吴士宏,最初进IBM时就只是一个前台人员,后来却做到微软中国区的总经理,成为中国女性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之一。”
唐骏的观点非常有指导性,他的这些经验来自唐骏当年的选择。从唐骏的成功中,职场人士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一定要去一家好公司。
唐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只要你有能力,不在乎工作的性质,不在乎薪水的高低,你完全可以从很低的位置开始证明自己。而去管理不规范的小公司,哪怕一开始就做副总裁,对你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不要眼高手低,选中一家好公司,先入门再说,跨进去后未来就是你的了。以应聘者身份踏进微软总部的那天,我以为从此可以天天近距离接触心目中的偶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了。当时我那股天真和傻气的劲儿,就仿佛最不懂得分清现实和幻想的那一类追星族。当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对我说那番话时,我还相当不解。然而上班短短几天后,我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了。眼前的现实告诉我,在制度严谨规范的微软,如果我没有特殊的作为,可能永远也无法和比尔·盖茨说上一句话。身处世界上最宏伟的软件帝国,我无法不生敬畏之心。就像一条小溪突然汇进了浩瀚的大海,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被淹没了。我不禁自问:‘唐骏,你什么时候才能在这里熬出头?’一年以后,我才终于见到了比尔·盖茨。那是在微软的年度员工大会上,在租来的超大体育场里,我的目光从几百米之外,掠过上万名同事,默默地落在那个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上。在那一刻,我又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巨大力量,和想要靠近那个身影的强烈愿望。我要证明,即使不能达到他的高度,我也有一颗同样向上的心。”
2.选好第一份工作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于选择什么样的第一份工作,并不重视。特别是在“毕业即失业”的今天,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了急于解决就业问题,他们会做出“只要有公司要,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都匆匆答应”的选择。
当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这种“先就业,后择业”的现状近十年内将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被动地接受了第一份工作,他们也清楚,这些工作都是他们不满意的,只不过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无奈妥协。
可能读者会问,他们明知不满意,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呢?究其原因,他们只不过是把第一份工作当做实现职业目标的跳板。
当然,这样做必将为之付出超过预想的代价,甚至有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事实上,每一个职场人士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定位,如果相反,则会给“将第一份工作当成进入职场的跳板”的职场人士在职业定位中产生很大的障碍。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北森测评网与新浪网策划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次选择工作时,有50%的人盲目地选择;而“先就业后择业”的人接近三分之一,即33.2%的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选择第一份工作;更不靠谱的是占16.3%的人,在“没有太多考虑”的情况下,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
从图1—3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选择肯定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当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拥有的工作技能来选择。
上述调查中,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根据兴趣爱好的人有11.1%,而根据未来发展进行选择的人有6.4%。
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很多人都盲目,正是因为他们在选择时过于盲目,才导致了他们难以找到适合自己、有长远发展空间的岗位。
其实,盲目选择第一份工作,不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引发高离职率。据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就业,在一年之内,其离职率高达50%,在就职两年内,其离职率已经接近四分之三(见图1—4)。
这样的数据还在上升当中,其后果就是导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用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不愿意,甚至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没有归宿感,频频跳槽,违约非常严重,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不辞而别。这不仅给用人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同时也给大学毕业生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更多的障碍。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企业招不到适合于自己企业的人才,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状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时间
众所周知,选择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第一份工作是成为打工皇帝的第一步,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呢?对此,国外职业专家建议:大学毕业生择业不妨依据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考虑。所谓“生命周期”,就是指一般企业的寿命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开发期、成长前期、成长后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
可知如下几点:
第一,众所周知,处于“开发期”的企业,由于这种类型的公司刚起步,人才需求量较大,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往往较多。在很短时间内职场人士就可能会升到较高的位置。但是,职场人士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成熟型公司而言,由于“开发期”企业的基础尚不够稳固,职场人士必须有承受较大风险的抵抗能力,否则不要考虑这样的企业。
第二,职场人士在选择处于“成长前期”的企业时,同样需要明白,尽管处于“成长前期”企业的晋升机会较多,但是“成长前期”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如“开发期”企业的,其发展速度略微缓慢一些。选择“成长前期”企业,一般情况下,想在短期内获得晋升或加薪恐怕比较困难。因为在“成长前期”企业的工作生涯可能很漫长、辛苦,晋升的可能性也较小。
第三,在很多培训课上,我都告诫职场人士不要选择“衰退期”企业作为就职对象,除非职场人士具有力挽狂澜的超凡能力,可以使濒临关门的企业起死回生,否则根本不需要考虑。因此,职场人士大可不必去应战。
因此,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就应非常地慎重。
3.“骑驴找马”的想法是错误的
一个好的开始,往往决定一件事情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作为职场人士,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同样面临这个问题,那就是要成为一个标杆式的打工皇帝,就必须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因为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就必须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
美国西尔斯公司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美国第三大电缆电视集团总裁贾尼丝·彼得斯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到西尔斯公司玩具部站柜台,除了所得薪水之外,每售出一件玩具,都可以赚取10%的佣金。
西尔斯公司的薪酬策略,对售货员贾尼丝·彼得斯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促进工作的最佳动力。贾尼丝·彼得斯不像其他售货员一样被动、机械地等着顾客们购物,而是去积极地、主动地挖掘顾客的购买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贾尼丝·彼得斯不仅能揣摩顾客们的消费心理,而且还能精确地帮助顾客们挑选到他们想要的一切商品。尽管贾尼丝·彼得斯当时还在读高中,只不过是西尔斯公司的一名兼职售货员,但他所赚取的佣金比许多专职的售货员要多得多。
在西尔斯公司工作的人很多,但是成为跨国公司总裁的人却不多。在贾尼丝·彼得斯的意识中,正是自己在西尔斯公司的这第一份工作,让她赚到了她所需要的钱,而且受益匪浅——学到许多如何激发雇员尽最大努力出色地完成工作的技巧。并且,贾尼丝·彼得斯还认识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
在西尔斯公司的这第一份工作中,贾尼丝·彼得斯发现,在顾客不多、时间相对宽松的时候,售货员面临两种选择——或者到处转悠,找别的同事聊天;或者把玩具重新整理归位,做存货记录。
在这两种选择中,贾尼丝·彼得斯通过观察其他售货员的做法得出结论:最有效率的人往往是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人。
贾尼丝·彼得斯还意外地发现:商家能否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往往取决于商家的雇员同顾客的接触程度。这种接触有时候是面对面的,有时候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贾尼丝·彼得斯还发现:那些在顾客光临时只顾站在一旁侃大山的售货员,损害的决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西尔斯公司的利益。
后来,贾尼丝·彼得斯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坦言:“在西尔斯公司玩具部工作两年的经历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从贾尼丝·彼得斯的观点不难看出,第一份工作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同时还影响着一个人对商业的感知。如今贾尼丝·彼得斯是一家拥有1.4万雇员的大公司总裁了。不敢想象,若没有她第一次的工作经历,贾尼丝·彼得斯会不会取得今天如此令人向往的成功。
在本案例中,贾尼丝·彼得斯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当然与其第一份工作分不开。可能有读者会认为,选择第一份工作没有必要那么严谨,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等在第一家公司立足之后,再寻找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公司。
但遗憾的是,当他们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往往就失去了寻找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公司的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份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只是在最基层做重复性的简单工作,那将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浪费。
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强调:“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抹杀一个人的进取心。我们把这种情况称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意思是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因为有人已经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无法打破。”
从拿破仑·希尔的话中不难看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要选择一家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公司,这样才能离打工皇帝的门越来越近。
市值从2006年的15亿美元到2008年4月的41.2亿美元的携程网,已经拥有了8000名员工。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身为携程网首席执行官CEO的范敏,他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旅行社接发传真。
有媒体采访范敏:“研究生毕业为什么会选择进入旅游业?”
范敏坦言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特别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其旅游业非常热门,非常火爆。当年上海的希尔顿饭店招收服务人员,许多的大学本科生都去报考。”
确实,这样的炙热程度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依然是不可想象的。范敏因在新亚国际旅行社有熟人,在熟人的推荐下,范敏进入了旅行社的计调部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生毕业的范敏进入上海新亚国际旅行社。尽管是研究生毕业,范敏却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范敏负责在计调部接发传真,安排旅行团队,联系供应商。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范敏就升任上海新亚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助理,之后去上海海仑宾馆担任管理实习生。
由于范敏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在,1996年,范敏就担任上海新亚(集团)酒店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对此,范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在毕业之初,我可以选择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也可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但最终选择了当时看似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的旅游行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一直认为‘越是人才少的地方,越容易冒尖’,通俗点讲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范敏的成功,源于当初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
第一份工作如此重要,但还是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许许多多的职场人士依然是先找个企业先就业,等在该公司稳定以后,再选择一个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工作。而且,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普通了。根据某专业人才网站专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网上抽查,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抱有什么态度?”的问题中,竟然有42.7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骑驴找马”。这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可以边做边找更好的机会。而选择在这家企业努力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39.98%。17.3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做得开心就做,不开心就走人”(见图1—6)。
“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抱有什么态度”调查数据
同时,该网站“对首份工作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得到的结论是:满意为7.85%,比较满意为27.26%,不太满意为44.96%,不满意为19.93%(见图1—7)。
“对首份工作是否满意?”的调查数据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有60.02%的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都是不看好的,而图1—7中,只有7.85%的人对第一份工作满意。尽管该数据只是网上的调查,但是从图1—6和图1—7的这些数据中还是不难看出,有些毕业生就业态度不认真。对此,劳动保障部门的专家提醒:毕业生不要看轻第一份工作。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某种原因而签约,但是从个人的能力培养和现今企业看重工作经验的情况来看,过分短暂的就业不会给以后的跳槽带来好处。
从劳动保障部门专家的建议中足以看出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求职者一旦盲目草率地选择第一份工作,那么就与成为打工皇帝的职业规划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