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特风暴
4605500000001

第1章 前言推特风暴(1)

从“推客”到总统

2007年 4月 29日,在美国刚开通不久的一个社交网站 Twitter(推特)上又多了一名新用户,这个用户叫做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他随后更新了一个帖子,声称:“只要一个签名,我们就可以结束伊拉克这场战争了!”这条信息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联想到奥巴马当时正在积极促成布什总统尽快签署同意结束对伊战争的国会法案。当时美国反战情绪高涨,奥巴马的这条信息给很多人带来了鼓舞和力量,受到了和平主义者的高度赞扬。

人们纷纷将这个帖子转发给自己的好友,并借此呼吁联合起来,为督促政府结束伊拉克战争贡献一份力量。

因为这个帖子,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奥巴马就成为了当红推客,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和粉丝。这对奥巴马和他的团队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奥巴马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感性地认识,并且随着追随者的不断传播,认识和希望认识奥巴马的人数将不断增加,而拥有足够的知名度、关注度和民意支持率是竞选总统所必备的基础。

一天之前,奥巴马还仅是一个普通美国政客,因为一条帖子, 他成了美国人眼中可以扭转不利局面的救世主。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奥巴马团队积极把握住时机,在其后续竞选总统的过程中,着力将奥巴马现代的、民主的、果断的、强亲和力的公众形象一一向世人展示。他们持续地更新奥巴马的状态,Follower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位热爱和平、颇有见地、锐意进取的总统候选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尽管工作繁忙,奥巴马团队始终与追随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每当被关注,奥巴马会尽量进行回访,如果有人就奥巴马的政见提出疑问,很快便会得到有针对性的回答,对于追随者们的要求和提问,奥巴马也都尽快一一回复,使人们感觉就像是在和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而所有这些互动和回复又被关注者与追随者们不断转载和诠释。借由这种途径,奥巴马的形象与人格魅力变得具体可感,民意支持率持续上升。

奥巴马的成功让同样是总统竞选者的希拉里和她的团队看到了Twitter的强大人际传播效率和感染力。经过策划后,希拉里也在Twitter上注册了账户,并开始更新发帖。但遗憾的是,希拉里和她的团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Twitter社会网络的本质,他们只是简单地将Twitter视为一个网络发布平台,更新的内容也仅限于一些政见和活动内容安排。这种刻板的单边程式化信息发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看报纸和新闻一样,完全体现不出Twitter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平等精神,无法引起追随者们的兴趣,唤起其深层次的共鸣,因而很快被人们所冷落,与奥巴马风景这边独好相比,落差十分明显。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黑人总统。

在这一创造历史的大事件中,小小的Twitter初显威力。

投向传统媒体的一把飞刀

尽管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Twitter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前重要的信息平台,越来越受到传统媒体的重视与认可。来自Twitter的挑战,就像一把飞刀,直刺传统媒体的软肋。尤其在2008年11月发生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Twitter的卓越表现令世人刮目相看,并改变了传播的习惯,在传播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恐怖袭击发生后,孟买全城戒严,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封锁包围之中,与外界处于暂时的隔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媒体因为碍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事件的最新进展报道出来,Twitter的作用立刻得以凸显。由于Twitter操作灵活、传播迅速等特点,一时间它几乎成为了外界获得城中信息的唯一来源,成为当时人们传递信息的首选。

一些现场的目击者和当事人通过Twitter将自己看到、了解到和经历过的事件最新进展发布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转载。甚至有人称自己是被歹徒扣押的人质,正在偷偷利用手机通过Twitter向人们求助。孟买当局也注意到了Twitter即时播报的快捷性,根据推客们发布的歹徒容貌装扮、攻击和逃跑路径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和营救人质的行动,救护车则通过Twitter了解现场伤亡情况和路况,及时赶到现场开展救护。一些网友在Twitter上公布了政府的急救电话,希望在事发现场附近的人能及时帮助被困者,还有人发帖子刷新报告最新死亡人数,并呼吁人们前往医院给受伤的群众献血。甚至连恐怖分子们也实时关注着Twitter上的播报,试图通过推客们的帖子了解政府特警突击队员的警力分布及 行动路线,以据此抵抗。Twitter又成为了敌对双方都在利用的信息平台。

事件的进展开放性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庞大的信息流汇织成一幅丰富的画面,将孟买恐怖袭击现场即时生动地展现给人们。

传统媒体在震惊和无措的同时,又不得不借助Twitter超越时空的力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通过对在Twitter上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编辑,向世人播报恐怖袭击情况。几家印度本地新闻频道甚至干脆放弃了传统的播报习惯,在整个袭击案过程中直接选择用Twitter进行实况播报,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这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大会战中,Twitter再次取得阶段性胜利。传统媒体一边在包扎伤口,一边将眼光更多地汇集到投向自己的这把飞刀上,面对对手无法超越的优势,只能留下一串酸溜溜的惊叹。

指尖上的“信息龙卷风”

北京时间 2009年 6月 26日 5点 26分,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在洛杉矶家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被火速送往医院抢救。尽管院方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能留住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的生命,迈克尔·杰克逊走完了他灿烂辉煌而又饱受争议的一生,享年50岁。

几分钟后,一则关于迈克尔·杰克逊已经不治身亡的简讯出现在Twitter上,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许多人关注和转载,很快这则消息蔓延开来。事后很多人回忆,他们是最先从Twitter上获知杰克逊死讯的。一位Twitter用户就这样描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当时,在曼哈顿的一辆公交车上,一 个女人突然站了起来,离开座位,走到汽车前面,向着所有在场的乘客大声说道:“请大家注意!迈尔克·杰克逊离开我们了!他死了!”接下来的场面有些出人意料,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后,乘客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不断询问或者窃窃私语,而是选择了沉默。

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自己携带的移动通讯工具,迅速地将这条消息编辑后在网络上发布出去。这是一幅奇妙的画面:一方面是听到杰克逊死讯后依然保持冷静和沉默的人群,另一方面人们通过指尖的编辑将消息传播后,在网络的另一端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喧嚣与追问,但暗潮涌动中却孕育着更为强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