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一种模式叫山寨
4577400000002

第2章 山寨现象横空出世:褒贬未定(1)

山寨是时下国内最火暴、最流行的词语,从手机到其他各行各业,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山寨气息。但“山寨”因其“草莽”出身,也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难定。

作为全书的开篇,本篇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山寨到底有多火暴?山寨到底出现在哪些地方?山寨到底是好是坏?山寨要不要坚持下去?

今天你山寨了吗

随着山寨手机的风靡市场,山寨现象立即在全社会闹得满城风雨,它已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各行各界热切关注的对象。

对于山寨,人们早已淡忘了它的原始含义,而重新赋予了它文化精神与生存哲学方面的意义。总之,“山寨”无疑成为当前最火暴的话题,“今天你山寨了吗”也变得如“今天你吃饭了吗”一样平常。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它都客观而真实地存在着。

当有朋友在网络上问“今天你山寨了吗”时,千万不要感到惊讶,更不要以为对方打了错别字,否则你会立即被笑:“土,太土!”

朋友所说的“山寨”并不是你想像中的山村或是传统意义中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它来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特点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小作坊起步,通过快速模仿知名品牌,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由此衍生的词语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产品”、“山寨景点”等。

最早的“山寨”广泛流传于广东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电子厂、小作坊,它们依靠抄袭起家,生产劣质假冒电子产品,被当地人称为“山寨厂”。这些“山寨厂”利用已有的条件模仿市场上各种流行的手机样式,并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新颖的造型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山寨厂家来说,尽管没有批准许可,也没有行业执照,却仍然在市场需求面前占据了自己的一个份额,并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侵入正规品牌的地盘。后来,这种“狼性”生存方式逐渐扩大到更多更广的领域。于是,“山寨”在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有正统的,就会有“山寨”的。

于是,各种名牌服装、百年老店、风景名胜、电视电影,甚至明星名人,都难以逃脱被“山寨”的命运。如前不久各电视台就纷纷推出一系列山寨电影、电视剧《山寨红楼梦》、《丑女无敌》等。可以说,山寨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冲击人们的眼球,每时每刻都在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山寨”在各路媒体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网络方面,到“百度”或“搜狗”上随便搜索“山寨”,将会显示多达几千万个相关的网页。其中有篇关于山寨现象的《我的山寨一天》博文受到网友们的热捧:早晨洗头之后感觉头皮很痒,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瓢柔”(本书作者注:飘柔)。先泡上一桶“康帅傅”(康师傅)方便面,再抽了一支“中萃”(中华)香烟。早餐后,穿上“报喜乌”(报喜鸟)外套下楼,到中国石油加油,开发票时才知道人家是“中围石油”。走进了“华朕”(华联)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有“可日可乐”(可口可乐)、“娃娃哈”(娃哈哈)、“下好佳”(上好佳)、“脉劫”(脉动)……哈,还有“丑粮液”(五粮液)呢!

报纸方面,除纷纷出现各种山寨版报纸外,各报纸内容也给予山寨现象大篇幅的报道。如《人民日报》在2008年12月23日发表了题为《“山寨事件”层出不穷,创意还是剽窃?》的文章;12月24日发表了《对“山寨”不能过于宽容》的评论;而《南方周末》则仅在2009年新年伊始就发表了《山寨文化是新圈钱文化?》、《“山寨春晚”变形记》、《商业电影“山寨”化》等与“山寨”有关的文章。

电视方面,2008年6月6日,CCTV-2的《经济半小时》对山寨手机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说:深圳市最繁华的华强北路电子产品市场,过去曾经是以批发销售电脑产品为主的市场,而如今却已经被生意火暴的手机市场取代,10多个专营手机及其配件的店面,不计其数的手机柜台摆满手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山寨手机超强的功能和超低的价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时隔半年后的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又专门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次关注这种来自草根的语言词汇概括的文化现象,也令山寨现象第一次得到了官方的关注。至此,“山寨文化”在民间流行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

有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关注,山寨现象理所当然地在全社会引起轰动,并流行开来。

哪些玩意儿在山寨

在目前的市场上,究竟有哪些玩意儿在山寨?究竟有多少玩意儿在山寨?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非常幼稚,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件值得深究的事情。

从山寨版“奥运圣火传递”、山寨版泰姬陵、山寨版“鸟巢”、山寨版店铺、山寨版明星、山寨版搜索引擎、山寨版《红楼梦》、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诺贝尔奖等的出现,很容易就能发现: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高科技的还是低技术含量的,一切都似乎被顺理成章地纳入“山寨”的范围。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的确,事实真的就是这样!

作为“山寨”起源的山寨手机的成功,使得“山寨模式”迅速向其他行业蔓延,但除手机类的电子产品外,究竟还有哪些东西在“山寨”,即有哪些山寨版的东西呢?这个问题估计谁也回答不清楚,此处仅略举几例说明“山寨”的盛行程度:

山寨版“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7月28日,在河南省辉县一个小山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版“奥运圣火传递”。村民自制了简朴的小国旗和福娃的画像,他们自己选出的“奥运火炬手”手举自制的简易火炬,火盆其实是一口“火锅”,“护跑手”是一群挥舞旗子的小朋友,围观的老人、孩子、妇女都没有刻意打扮,其中还有光屁股小孩,大家神情都很欣喜。相关图片传到网上后,无数网友跟帖狂顶,为这种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奥运激情所感动、折服。

山寨版泰姬陵

孟加拉国一位富有的电影导演莫尼花了5年时间兴建一座复制的印度名胜泰姬陵,希望一圆国内贫穷同胞想到该名胜一游之梦。复制的泰姬陵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北方30公里。莫尼第一次到访泰姬陵是在1980年。其后为了达成将它复制的梦想,他特地再访6次之多。莫尼聘用专业建筑师,送他们到印度测量真泰姬陵的尺寸,再带6名印度技术人员到场协助施工,并从意大利进口大理石和花岗岩,从比利时进口钻石,又用了160公斤青铜建造穹顶。山寨版“鸟巢”

杭州双溪景区某村民仿照奥运鸟巢的造型,以20∶1的比例,用800根竹子及15天的工夫手工编制制作出“竹鸟巢”,并将它作为当地乡村运动会的会场,开展沙滩排球、弓箭狩猎、滚铁圈等项目,全面诠释了节约环保的理念,彰显出了智慧和创意。

山寨版店铺

曲同氏(模仿屈臣氏)、必胜糊(模仿必胜客)、李明(模仿李宁)、巴克星(模仿星巴克)、哈根波斯(模仿哈根达斯)……一条挂满“山寨”招牌的商业街出现在南京文安街,众网友称之为史上最雷人的“山寨一条街”。

山寨版明星

因为长得像周杰伦、周华健、刘翔等大牌明星,一些普通人被商家选中代言其产品,成为网友评头论足的“山寨明星”。随着山寨周杰伦、山寨周华健、山寨刘翔纷纷露面,“山寨明星”如今成了网络最热门的词语。长春电视台《理财正前方》节目主持人刘畅以“长春刘翔”在网上一举成名。由于和刘翔长得像,刘畅被广告商看中,接拍了跨栏广告,获得了“山寨刘翔”的“美誉”。福建人周财锋长相酷似周华健,算是山寨明星中的一个成功代表,从2002年接拍广告开始,至今已接拍了洗衣机、电冰箱、皮鞋等10多个产品的广告。

山寨版搜索引擎

2008年年底,一款名为“百谷虎”的搜索引擎在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这个搜索引擎乍看之下和普通搜索引擎区别不大,但仔细一看,百度、谷歌、雅虎这三大搜索引擎的LOGO被整合成了“BaiGooHoo”,搜索框的上方还有该引擎的广告语:“集成三大搜索引擎,步入搜索新时代”。

山寨版《红楼梦》

在重庆读书的泸州学生“蜀山少侠”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山寨版《红楼梦》,在他将其上传到网络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轰动,有网友盛赞片中饰演林黛玉的女主角“演技与美貌并重,神情、动作和语气都拿捏得颇为到位”。虽然该片制作有些粗糙、道具偏于简单,甚至在背景中还有家人搓麻将的镜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演红楼的行为被很多网友追捧,认为非但没有亵渎名著之感,还强烈地诠释了文艺贴近大众的精神。

山寨版《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