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4563800000021

第21章 太空的硝烟——空间战争(2)

拥有了制太空权,有利于支援和保障“地”上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未来的信。皂化战争中,位于太空战场上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将作为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成为对方首先攻击的目标。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可见,无论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都严重依赖天基系统在测地、气象、预警、监视、跟踪、定位、导航、打击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支援与保障。随着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战场的形成,以及太空战作战样式的出现,这种依赖程度只会加深,绝不会减轻。只有夺取并保有制太空权,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地”上武装力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作战效果。作战双方为获得陆海空立体战场上的主动权,必将首先抢占太空战场这一“制高点”。

1999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越南主持召开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时说:“我们必须防止太空被不当使用。我们不能允许已经战火纷飞的本世纪将其恶果遗留给后世,到那时我们所能够利用的技术将会更可怕。我们不能坐视辽阔的太空成为我们地面战争的另一个战场。”而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为了满足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的需要,决不会放弃对太空战场的争夺。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军队增兵太空、争夺太空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实施太空作战已非难事。因此,未来在太空战场上的争夺,将会突破以往单纯在技术兵器方面的较量,而重点运用太空部队,采取太空破袭、太空突击、太空封锁等战法,在广阔的外层空间进行军事大较量。正如美军所指出的,天空和海洋是20世纪的战场,而太空将成为21世纪的战场。太空已成为现代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四、外太空战场的特征

外太空作为战场具有无接缝性、无边缘性、无静止性、无确定性的基本特征。

1、无接缝性是指大气层、近地空间、深层空间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系统,其间不具有任何明显的分界面。人类战争的历史,造就了如今的陆军、海军和空军,这些军种主要是根据其作战的自然领域而划分的。在未来战争中,先进的中远程导弹弹道最高点可达数十至数百千米,在这种高度实施拦截,应属防天。但是,多弹头分导导弹进入大气层后,其弹头又可以用超高速巡航导弹的方式机动飞向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拦截,又应属于防空。可见,由于空天之间的无接缝性,防空与防天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不仅如此,由于既可在大气层利用空气动力飞行,又可跃升到近地空间作惯性运动的空天飞行器的研制开发,以及利用航空器作为作战平台发射航天器,已在技术上日臻完善和付诸实用,航空与航天之间更变得很难分割。

2、无边缘性从理论上是指空间战场遍及整个宇宙空间。因为目前的研究成果证明宇宙是无穷尽的,所以空天战场是无边缘的。它的范围将随着人类空间科技的发展而延伸。俄罗斯军事理论家则明确地把目前的空间战场分为近地空间战区和月球空间战区。发达国家在深层空间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

3、无静止性是指空间战场中的所有飞行器,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必须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因为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空间战场的无静止性,决定了空间战必须是彻头彻尾的运动战或超运动战。运动战,就是“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当然,也不排除“运动性的防御”。因此,为了获得进攻或防御的优势,空间战中的飞行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变轨和机动能力。

4、无确定性主要是指飞行器、星体等在空间战场中的运动,从力学角度上来看,属于多体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确定性方程描述,但是其解却可能是不确定的,即可能出现混沌态。此外,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构成空间战场的各种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如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各种场、各种粒子等,都很难确定。更不要说星体、星系的生成、演化、爆炸、塌坍、毁灭的过程了。就连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变化、大气的运动,也都具有不确定性。未来最基本的空间战也是三体运动,即攻击机、目标机和空空导弹。

(第二节)宇宙中的炮火——空间战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把自己的足迹一步步地向太空延伸。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后,太空的军事斗争愈演愈烈,并出现了崭新的战争概念——空间战。

一、了解空间战

空间战,以外层空间为主要战场,以天基武器系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夺取空间的控制权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又称天战、太空战等。它既包括作战双方天基武器系统之间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打击以及从地面对天基系统发动的攻击。

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战则出现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运用航天力量,对参战的陆、海、空力量进行实时和近实时的侦察、通信、气象、导航、定位等作战支援和保障,成为支持多国部队形成整体打击力量的关键因素。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卫星总数达72颗,同时还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这些卫星在海湾上空来往穿梭,交织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庞大的“天网”笼罩在海湾上空,使多国部队犹如神助,其导弹命中率令人惊讶。整个战争中,全战区的通信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卫星传送;导弹预警卫星对“飞毛腿”导弹做到了3min以上时间的预警;气象卫星准确地提供了天气预报。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这也主要得益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由于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强有力的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战略目标实施了精确的打击,而伊拉克由于情报失灵、地面通信指挥系统被摧毁,战斗力很快瓦解,最终遭遇失败。

海湾战争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一场带有新军事变革色彩的战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军事航天武器装备第一次全面支援了作战行动,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时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天战”。“海湾战争证明,空间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军用和民用航天器的规模和范围更创新高。据介绍,美军在战争中共投入各类卫星100多颗。战争中,部署在太空的各型卫星为美英联军参战部队提供了全面的侦察、监视、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等重要的作战保障,空间电子战系统也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联军对伊军实施的电子战。这些卫星不仅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而且实现了信息向作战能力的迅速转化。整个战争期间,战场上90%以上的信息是卫星提供的。由于军事航天武器装备的强有力支持,美军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战略目标实施了不间断的精确打击,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战场效益。由于掌握了制太空权,美军自始至终地掌握着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一些军事专家因此评价道:“伊拉克战争的战场等于处在美国天军的驾控之中。”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外层空间是各种信息的策源地,夺取制太空权是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外层空间的争夺都格外关注,正抓紧时间进行太空战准备。

美国一直把维护外层空间优势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优先目标,计划部署天基监视卫星,成立太空攻击队。美国已着手在太空修筑工事,太空战的帷幕已逐渐拉开。俄罗斯也十分重视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兵力兵器的作战能力。1992年8月,俄罗斯重新组建了航天部队,分别隶属国防部、发射部队、测控部队、军事航天学院和国防部空间武器中央科研所等部门。2001年,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单列出来,组建新的军种——航天部队,并被赋予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太空武器系统的任务。俄军还把太空作战行动纳入现代战役范畴,并明确把太空划分为近地太空战区和月球太空战区两个战区。日本也加紧进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制定了小卫星发展战略,以使航天器向高性能、长寿命、多功能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印度于1999年开始研制能够监视导弹发射的低轨道监视卫星,并准备研制可重复使用上百次、单级入轨的小型航天飞机。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将用于发射小型通信、导弹卫星,或者作为高空超声速飞机用于完成情报搜集和侦察监视等军事任务。

空间信息战是未来空战的核心,它是用空间信息流控制空间物质流(各种航天器的数量)和空间能量流(各种航天器和导弹的威力与效能)的全新作战样式。

空间中的各种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导航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作为现代战争的耳目、神经,对空中、地面、海上甚至海洋深处的军事行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纵观当今世界,天军已经出现,天战武器正在发展,空间信息战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逐步变成现实。由于空间战中所有攻防武器都要依靠信息来指挥、控制,谁取得了太空制信息权,谁就能取得制空间权和战争的主动权。

二、空间战的特点

综观20世纪的战场,人类战争从传统到现代,从平面到立体,从陆、海、空三维立体到陆、海、空、天、电子信息五维一体,从地面战场到天际战场。

虽然未来太空大战的样式只是初见端倪,但紧盯着未来战争,力求“先算”为胜的军事家们都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天战的基本特点,以寻求制胜之道。从航天技术和空间武器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未来的天战会有这样的一些基本特点。

1、空间战场范围广

空间战场可以看作是整个浩瀚的太空。即使是近地空间,其战区也是达到几百公里的高空,战场纵横几万公里。作战行动不受国界、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任意行动,这是陆战、海战和空战战场无法比拟的。在空间战场作战可以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行动。作战行动自由度比较大。但航天器作战也受到运行轨道、空间引力场等因素的制约。

2、直接进入空间参战的人员少

军用航天器和空间武器的自动化程度高。只要很少人甚至无人直接操作既可作战。未来空间战场极有可能出现在只有空间武器直接对抗而无人或很少人员参战的景象,有生力量的地位变得不像地面战场那么重要。

3、使用的均是高技术武器装备

空间战场上的所有武器装备,技术高度密集,系统异常复杂,可以说不论是军事支援保障系统,还是直接对抗武器系统,都是高技术的产物。直接参战的宇航员需要进行特殊训练,而且培训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

4、地面参战系统庞大

无论是导弹、卫星,还是航天飞机、空间站,从发射入轨道到执行军事任务都要靠地面控制系统,且作战指挥高度自动化。战斗通过卫星传递信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并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确定作战方案和下达各种战斗命令,所以空间战场是技术和智慧的较量。为了实现空间战场高度自动化作战。地面都配有庞大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发射设施,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地勤服务保障人员。

5、空间环境特殊,支援和作战难度大

由于空间战场处于高真空,无重量,强辐射的环境中,无论是对在空间的人员,还是对空间的军事设施都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天战的武器系统技术复杂。有的较易损坏,特别是各种物资要有地球上的基地供应。因此支援保障复杂,物资运输难度大。

三、空间战作战形式

未来的天战将有哪些作战样式呢?根据已有的军事航天力量与作战手段及其发展趋势,将包括天对地的保障型作战、太空基地防御型作战、天对天攻击型作战、地对天保障型作战和天地一体化作战等方面。基本的作战样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