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4563800000020

第20章 太空的硝烟——空间战争(1)

国际法规定太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正因为如此,凡是有能力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想开发和利用太空。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太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太空利用上已经开始了相互的竞争。而这一趋势发展下去,争夺“制天权”问题,就如同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一样,会达到自热化的状态,因此,一种全新的作战形态——空间战争,将会出现在人类眼前。

(第一节)空间战的酝酿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未来战场的空域,使未来战争向立体化、纵深化方向发展,陆海空天一体化的作战原则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空间作战将不可避免,“制太空权”将成为未来战争获胜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在太空的角逐已日趋激烈,可以想见,未来太空也将更不平静。

一、军事航天力量发展催生空间战争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太空战略地位的凸显,太空军事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强国将更加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军事航天力量作为未来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在军事斗争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逐步显现出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从任务职能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信息支援型”向“制天作战型”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世界强国对军事航天力量的运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为联合作战提供预警侦察、指挥通信、导航定位和气象测地等方面的信息支援上。但随着太空资源争夺的日益加剧,以及军事航天技术和太空进攻性武器的快速发展,主要军事强国已将谋求更大的太空优势和战略利益,作为军事航天力量发展的新的更高的目标,进一步扩展了军事航天力量的任务职能。美航天航空司令部公布的《2020年设想》明确,太空正在成为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领域和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依托,美必须大力发展攻防一体化的太空战略力量,牢牢掌握“制天权”。在这种指导下,美将继续发展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积极推进航空力量的空军向航空航天力量的空军转变。俄罗斯则根据“2001—2010年完善联邦对空侦察监视系统总体规划”,将在分阶段实现包括独联体国家在内的雷达系统一体化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空中、太空侦察预警系统。2006年后,俄空军将在统一的指挥下,依靠统一的空中、太空侦察预警系统,结合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和中远程导弹,在各军兵种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实施太空侦察与监视、导弹预警并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和反卫星作战。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军事航天力量的任务职能,将由现在的以信息支援为主,逐步升级到以攻击作战为主,全力争夺太空领域的控制权。因此,建设一支具备战略威慑和实际打击能力的天军,是21世纪主要军事强国争夺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从武器装备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种类单一型”向“系统配套型”的方向发展。军事航天力量建设,武器装备的发展是关键。过去及现阶段,由于军事航天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军事航天系统为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和空中作战行动提供信息支援,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是以研制、生产和发射只能提供信息保障、被动实施防御、自身不具备打击能力的各种卫星为主,太空武器装备的体系不全、种类、型号比较单一。军事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太空军事行动的升级扩展,将使研制和发展攻防兼备、系统配套的太空武器装备成为未来太空军事竞争的主要焦点。冷战结束以来,以美俄为代表的太空军事强国,着眼体系与体系对抗的需要,十分注重整个太空武器装备体系效能的提高。美为构建“攻防兼备、系统配套”的太空武器装备体系,除继续加紧发展各种太空支援、保障装备以外,近年来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发展以太空作战平台和专门攻击武器为标志的太空主战装备,并在导弹防御武器、反卫星武器、轨道轰炸武器、动能拦截武器、天基反导武器、定向能武器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俄罗斯为争夺21世纪国家安全与战略主动权,非常重视进攻性太空武器的研制,将不断提高反卫星卫星、地基强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实战能力。此外,包括印度和日本在内的20多个国家,也正在研制各种类型的激光反卫星武器。按照此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至2030年,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将由现在的以被动防御、单一保障为主,向攻防一体、系统配套的方向过渡,太空进攻力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从结构组成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单一结构型”向“复合结构型”的方向发展。结构决定功能。当前,军事航天力量主要遂行信息支援和太空保障任务,组织结构比较单一,难以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太空军事对抗和太空作战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任务的拓展,未来军事航天力量的组织分工将越来越细化,构成的系统和要素将越来越复杂。美国在《航空航天部队:21世纪保卫美国》白皮书中明确,未来美将围绕作战太空态势感知、远程精确打击、导弹防御、信息战和航天作战等核心能力,着力构建和全面打造航空航天部队。俄罗斯正式组建的航天兵,则包括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一太空防御兵两大类别,军事航天力量编成细化为发射部队、卫星测控部队以及科研机构、院校和保障部队多个“系统”,导弹一太空防御兵编成细化为导弹袭击预警集团军、导弹防御集团军、太空监视与防御集团军三大“模块”(现撤销集团军建制,全部改称系统)。随着军事航天力量的进一步发展,美俄航天部队的组织结构将更加合理、体系功能将更加完善。由此预测,未来军事航天力量建设将向“模块化”和“复合型”方向发展,大体可分以下四种结构:一是太空战斗监测部队。主要负责监视来自空中、水下和地面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跟踪外层空间的敌方军用航天器,发现情况及时预警,并为其他部队提供信息支援。二是太空防御作战部队。主要负责实施拦截敌方洲际弹道导弹和军用航天器防御作战行动。三是太空进攻作战部队。主要依托太空作战平台,实施对太空、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进攻作战行动。四是太空勤务保障部队。主要负责太空技术支援保障、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这种“各司其职”且“功能复合”的结构组成基本涵盖了未来军事航天力量的主要职能,代表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是各国建设军事航天力量的重要参考。

从建设模式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体制分散型”逐步向“整合集中型”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军事航天力量_直分布在陆海空三军,由各军种分别负责建设,其作战运用则由以空军航天司令部为主成立的联合航天司令部统一指挥。随着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壮大和地位作用的不断提升,调整改革现有发展模式将是必然趋势。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经提出,要把分散于各军种中与太空部队相关的组织统一起来,以便对太空武器的开发、太空防御训练以及装备和情报收集等进行调整,顺利推进太空战略的制定。2001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管理与组织委员会发表报告,建议在陆海空三个军种之外,建立一支独立的太空作战部队。据专家推测,到2015年前后,美军将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作战部队,并逐渐发展成为全新的军种——天军。俄罗斯军事航天力量最早隶属于战略火箭军,经过两次调整后,2001年正式成立了独立的航天兵。比较美俄两国的发展模式,美军事航天力量建设,走的是一条“空天一体”的发展道路,这与美空中力量占据绝对优势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以战略火箭军为依托,体现其更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在战略上的作用和灵活应对美太空军事化进程的需要。美俄两国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看到二者在力量建设上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二者的发展也有相似之处,它们大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目前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还正处在不断调整、重组的过程中,建立独立和集中统一指挥的新军种——天军将是两国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

上述情况表明,太空成为21世纪战争的重要战场已经毋庸置疑。这不仅因为太空军事技术和力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具备了完成战略作战任务的能力,同时还因为太空浩瀚无垠,可为任何高速高效的武器系统提供用武之地;太空无遮无挡,太空战不受天候和地形的影响;太空位于陆、海、空域之上,可以居高临下地发挥各种兵器的作用;太空没有国境限制,太空武器的运用基本不会引起侵犯领空的争议,从而为作战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划天为界的“高边疆”战略

当今世界上大国之间的竞争状况已远非古代谋略家所能想象,他们用来描述各种谋略的名词和术语也已无法充分表达今日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个人与个人、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虽然仍比比皆是,但大国地位的取得和维持却有赖于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而实力的发展往往是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的开拓带来的结果。英国18世纪首先开始产业革命,并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垄断了海上霸权,拓展了殖民地,称霸全球长达两个世纪。今天世界大国为维护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做出的努力,无不受到英国的启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蓬勃兴起。而后这场革命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在这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五大关键技术,即: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在美国,一些学者、专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认为航天技术是五大技术的带头技术,只要大力开发航天事业,便可带动其它高技术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政当局以及“智囊”中一些有远见的“鹰派”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开始酝酿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开发太空的问题。

1980年,美国陆军中将舟尼尔·格雷厄姆担任皇根竞选总统的国防顾问,提出了“高边疆”的新概念。“高边疆”的含义在这里实际就是太空领域。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格雷厄姆受命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囊括美国各类著名学者专家30余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于1982年提出了一个包括军事、经济和空间科学等方面在内的所谓“高边疆”研究报告,从战略的高度,系统地阐明了对宇宙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的一整套设想和主张。

“高边疆”报告直言不讳地宣称:

我们面临的直接威胁迫使我们开发空间技术。进入宇宙空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民族,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英国以其强大的商船队和舰队建立了“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世纪。当宇宙的“近岸海域”一一天空成为人类活动的新领域时,美国因在航空方面拥有最有效的军用和民用能力而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今天,在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载人航天器和外层空间开发之后,我们将看到哪个国家能把相当于英国船队和舰队的力量置于空间。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敌人成为这样一个国家……

在“高边疆”报告提出一年之后,美国政府便基本上接受了该报告所提出的战略主张。里根总统1983年3月发表了所谓“星球大战”的演说,宣称“我们开始执行一项用防御性措施对付令人生畏的苏联导弹威胁的计划”,以“使苏联不敢发动进攻,知道我们能够在战略弹道导弹到达我们自己的国土或我们盟国的国土以前就拦截并摧毁它们”,“我们今天晚上着手进行的努力有希望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就这样,美国开始大胆地且不无风险地执行一项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开拓和利用太空的宏大战略,这是一项立足于实现国家大目标的国家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将决定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地位努力的成败。

包括“星球大战”计划在内的“高边疆”战略,于1984年初正式付诸实施。尔后,西欧国家亦匆匆开始实行“尤里卡”计划。苏联1986年春迫不及待地宣布开始推行“加速战略”。这样,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一场战略大较量便全面展开了。

自从1984年美国执行“星球大战”计划以后,它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比如在激光技术上,其中首先是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动能拦截武器、计算机技术、识别、跟踪和瞄准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美国政府还不断地对这一战略计划进行了若干调整。

“高边疆”计划中提出的战略设想,首先是军事战略设想,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纯军事领域的范围。格雷厄姆说:“从长远看,‘高边疆’计划最重要的战略结果,事实上将是在非军事领域内。”开发太空将使人类取得无尽的空间宝藏,利用太空环境可以开发和制造尖端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太阳能资源,这些经济收益将极大地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上的利益加在一起,这一切还将使国家获得政治上的巨大好处,同时对民族心理和国家威望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哪个国家能率先夺取这个战略“制高点”,占领除海、陆、空以外的第四战略疆界——太空,将会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夺取优势,极大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突破三维战争的限制——制空权

人类的战争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核武器时代,现正处于向核威慑下的信息化非接触战争时代转化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军事革命,大大地加快了这种转化的速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又为太空力量的发展和太空战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人类战争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展,从最初的陆地逐步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再发展到外层空间,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三维战场后的又一个崭新的战场。浩瀚的太空战场无边无际,太空作战力量在太空战场中可不受地球、国界、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天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机动作战,这就使作战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灵活度和协调性。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夺取了制太空权的基础上。没有制太空权,只能“望天兴叹”,难以充分发挥太空武器的威力。太空可作为连续通信、侦察、预警、导航、指挥与控制的基地,确保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可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