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4562800000035

第35章 山川湖泊未解之谜(6)

若再靠近瀑布,可发现在壶口瀑布的“壶嘴”正中有一块闪亮的石头,似乎在瀑布的急流之中,随水流而上下浮动着。其形状像一只玩水的乌龟,故称为“龟石”。它又像一颗明珠,两侧滚滚跌下的两瀑宛若两条游龙,龙腾而珠跃,形成了一幅极其生动形象的双龙戏珠的图画。对于这块奇异的石头,曾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有的说是当年禹王治水时,“先壶口,次孟门,后龙门依次凿石,引水而下”,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这块奇石,就是治水时,开凿壶口时留下的“宝石”;亦有的传说此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的“神石”;还有的说是伏羲和庖羲兄妹俩成亲时的“媒石”,并引出了下面一段传说:

远在很久很久的荒蛮时代,有一年,洪水暴发,泛滥成灾,除了伏羲和庖羲兄妹两人幸存下来之外,世上其他的人都被这洪水吞噬了。兄妹俩逃到两个露出水面的山顶,眼看着人类灭绝的悲惨景象,不禁伤心落泪,痛苦万分。为了人类的继续繁衍,兄妹俩必须结婚,以传后代。然而,兄妹俩怎么能结成夫妻呢?于是便想出了一个“隔沟滚磨”的方法。就是各自拿起一块磨石,同时从山顶抛落下去,看它们是否能滚在一起,若滚合在一起,则可以配成夫妻若两石分开,则不能成婚。哪知天意难违,只见两块石头,从山上翻滚而下如雷似电,飞快地汇合在一块,并发出巨大的声响,迸发出道道金光,转眼之间,化为一块光亮的青石,这块青石,便是壶嘴正中之“龟石”,兄妹俩所站立的两座山,分别取名“人祖山”和“庖山”。从此,兄妹俩随天意融合在一起,人类从濒于绝灭的困境中挣脱出来,代代相传,生存不息,伏羲和庖羲成为人类最早的祖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壶口瀑布似乎又是华夏子孙所蕴蓄着的无限的内在力量的象征。壶口是黄河的着名天堑,壶口瀑布是万里黄河之上唯一的一座瀑布,它与雄伟多姿的龙门和号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合在一起,组成“黄河二绝”

黄果树瀑布的成因是什么

黄果树瀑布群是中国贵州省境内一处以瀑布、溶洞、石林为主体的独特风景区。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白水河流经此地,因山峦重叠,河床断落,多急流瀑布,奇峰异洞,黄果树附近形成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是其中最大的一级,瀑布高74米,宽81米,集水面积达770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着名的瀑布之一。

黄果树瀑布群是大自然的产物。黄果树瀑布发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华南喀斯特区的中心部位,这里的地表和地下都分布着大量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加上这里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缘,水热条件良好,形成打帮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诸多河流。它们在向下流经北盘江再汇人珠江时,对高原面进行溶蚀和切割,加剧了高原地势的起伏,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河流的袭夺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景观,黄果树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群。

由于黄果树瀑布群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了许多喀斯特溶洞,洞内发育有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了着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

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知名的瀑布,它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西南约25千米,东北距贵阳市150千米。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黄果树大瀑布高为74米,宽达81米。因此,黄果树大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如雷巨响,震得地动山摇,展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气势。巨量的水体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烟云雾,使!得峡谷上下一片迷蒙,呈现出了一种神秘的色彩。瀑布平水时,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势最小,下部散开,颇有秀美之感;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壮之势;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显出雄奇之美;最右一支水量居中,上窄下宽,洋洋洒洒,最具潇洒风采。黄果树瀑布之景观,随四季而替换,昼夜而迥异。

黄果树大瀑布还有二奇;一曰:瀑上瀑与瀑上潭,是为主瀑之上一高约4.5米的小瀑布,其下还有一个深达11.1米的深潭,即瀑上潭。瀑上瀑造型极其优美,与其下的黄果树主瀑形成了十分协调的瀑布组合景观。二曰:水帘洞,为主瀑之后、瀑上潭之下、钙华堆积之内的一个瀑后喀斯特洞穴。

水帘洞,高出瀑下的犀牛潭40余米,其左侧洞腔较宽大清晰,并有三道窗孔可观黄果树瀑布;右侧因石灰华坍塌,洞体仅残存一半,形成一个近20米高的岩腔。水帘洞不仅本身位置险要,而且洞内之景颇有特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进洞道路艰难危险,除少数探险者敢冒险进洞游览之外,一般游人是很少进去的。下面的犀牛潭,深达17.7米,在黄果树大瀑布跌落的巨量水流冲击下,激起高高的水柱,若游人不小心从水帘洞中滑人犀牛潭,则非常危险。

游人在水帘洞中观赏美景时,往往会想到自己正处在瀑布之下,巨量的水体正从头上压顶而过时,不禁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感,甚至是一种恐惧感,仿佛洞内的岩壁会随时被压垮倾覆,跌落下来一般,以致不敢久留。只有当走出了水帘洞时,看到洞外一片明亮,灿烂阳光下,翠竹簇簇,婆娑起舞,林木葱茏,树叶扶疏,才会不觉松一大口气,精神为之一振。

那么,黄果树大瀑布如此壮美的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典型的喀斯特瀑布,由河床断陷而成;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形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黄果树大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由于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与瀑布所在河流的发1育过程紧密相关,故探究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须与白水河的演化发育历史结1合起来考虑。这样,就可以把黄果树瀑布的发育过程大致分成七个阶段:即前者斗期、者斗期、老龙洞期、白水河期、黄果树伏流期、黄果树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2700万年至10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地下再回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

神奇的贝加尔湖之谜

人们始终不明白,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呢?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从伊尔库茨克弯弯曲曲地穿过丘陵,古老的乡村,现代的建筑物,在不远处展现出宽阔的安加拉河,突然,目之所及,惊讶之余,你可发现一大片平静、蔚蓝的水面,这便是西伯利亚的珍珠——贝加尔湖。

在我国古书上,这里称为“北海”,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即发生在此处。

“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它狭长弯曲,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长636公里,相当于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之间的距离,平均宽48公里,最宽处79.4公里,面积达31500平方公里。

贝加尔湖湖水源于色棱格河等大大小小336条河流,来水极端丰富。湖水由安加拉河流出,河水十分湍急,湖水从其宽阔的石子河床上迅疾流逝,一路1向北奔向叶尼塞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贝加尔湖湖中有岛屿27个,最大的是奥利洪岛,面积约730平方公里。湖‘水结冰期长达5个多月,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尤,冬季约高,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湖底为沉积岩,第四纪初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该湖周围的山脉,湖区地貌基本形成的时间迄今约2500万年。贝加尔湖下面存在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火山与地震频频发生。据统计湖区每年约发生大小地震2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