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07

第7章 越王勾践剑之谜3

龙泉宝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被誉为“诚信高洁”之剑。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龙泉宝剑的闻名在于一位“鱼丈人”。据《吴越春秋》载,伍子胥被奸臣所害,亡命天涯,逃至长江之滨被一位“鱼丈人”施以酒食。伍子胥心有所顾虑,将祖传三世价值千金的宝剑:七星龙渊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当然记载中的湛庐宝剑“自行而去”一事只是杜撰而已,可如今结合越王勾践剑来看,这五把传说中的宝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众所周知,欧冶子是中国古代铸剑的鼻祖,也是著名的龙泉宝剑的铸造师。他是春秋末期的越国人,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也成了楚灵王的一个属国。欧冶子不仅铸造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青铜名剑,还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如今看来,这把做工精湛的越王勾践剑也应该是出于传奇铸剑师欧冶子之手,而且很有可能是勾践所持的五剑中的一把。单单是从这把越王勾践剑上,我们就可窥见当时的名剑究竟是何等绝妙。

自从勾践剑出土后便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在人们采取各种科学设备对其研究的同时,也有人试图再造这把青铜宝剑。两千年前欧冶子所铸造的宝剑,今天的人们还能否再次造出来呢?

不得不承认,仿造勾践剑必须要攻克诸多的技术难题,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是文物界尚未定论的极大谜题。但是曾经只做过工艺厂工人和修表匠的许光国,竟然用自己的方法将其一一破解,攻克了“精密铸造、防锈、防腐、错金”四大工艺难关,最终完美地仿制出了一把“越王勾践剑”。

这位现代的铸剑师经过多次试验,反复与真剑进行对比,配制出勾践剑的铜锡配比量。又以手工打造出的模具,铸造出了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规则的同心圆刻纹。精修手表时打下的功底,无疑在其中给他帮了很大的忙。而曾经颇具争议的剑身如蛇鳞般精美的菱形暗格,被许光国独创的“硫化工艺”成功攻克。剑身上的文字则应用了战国的“失蜡”工艺,把纯金拉成金丝,用尖针精细刻画做好范模,最终铸成。解决了这些最基础的制剑问题外,为了能让高仿的勾践剑耐锈蚀,在外观上也与真剑更为神似,许光国用了近5年的时间,研制出了一种“包浆”。这种“包浆”相当于给宝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衣服”,并很好地解决了防腐的问题。目前只知道“包浆”的主要成分是化学元素“铬”,具体的研制过程,对于铸剑师来说还是不愿透露的机密。那么这把剑与越王勾践剑又是否真的完全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真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而仿剑的长和宽分别是56.2厘米和5.1厘米。人们不禁疑惑许多技术难题都解决了,为什么对这个细节不追求一致呢?许光国这样答道:“首先是对于古代铸剑工匠的尊敬,在2000多年前,他们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东西,我只是仿制,一定不能完全雷同,要尊重他们的心血;其次呢,是为了更好地鉴别真伪,以防被不法分子瞄上,拿它去坑蒙拐骗。”而如此这般,我们真是要对这位现代的铸剑师感到深深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