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66

第66章 明代天启大爆炸之谜4

龙卷风,又被形象地称为“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发生在海上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

卷风形成的确切机理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与大气的剧烈活动有关。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但也有例外情况。

龙卷风所到之处,吼声如雷,强的犹如飞机机群在低空掠过。这可能是由于涡旋的某些部分风速超过声速,因而产生小振幅的冲击波。当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时,由于它的内部气压极低,造成建筑物或车辆内外强烈的气压差,倾刻间就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

而龙卷风里的风速究竟有多大?人们还无法测定,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失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

天启年的大爆炸与通古斯大爆炸相比,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在爆炸之前都曾出现“火球”的现象。据文献纪录称,后宰门的火神庙中忽然传出音乐,守门的内侍刚要进去查看,就见有个大火球一样的东西腾空而起。随之,东城便发出震天的爆炸声。在通古斯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当天早上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接着就出现爆炸,并继之以排炮般的轰鸣爆炸声。

其次,爆炸都造成了类似蘑菇状的云。据文献称天启爆炸天空的云气有如黑色灵芝般,冲天而起,很久才散开。在通古斯爆炸时,目击者报告也曾看到“蕈状云”。

再次,都发生了火灾。天启爆炸自不必说,“王恭厂一带,地裂十三丈,火光腾空”。在通古斯“烧焦枯死的树横跨了大约50公里”。而火的产生是由于天体冲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自然会产生火。

最后,两次爆炸都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现象。天启爆炸中王恭厂不焚寸木,人皆裸体。而在通古斯爆炸的中心,树木全都光秃秃地直立,未被焚毁,但它们的树枝和树皮则被脱去,与天启爆炸中人被脱光的现象甚是相似。

如此比较下来,天启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属于同一性质的爆炸,这种学说也几乎可以圆满地解释两次大爆炸产生的所有共同现象。只不过相比之下,通古斯爆炸的威力要大很多。据科学家计算,通古斯爆炸体的直径约20米,波及2150平方公里。爆炸力相当于1000万到2000万吨当量的TNT炸药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而天启爆炸的爆炸范围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可波及百公里外的昌平、通州。因此推论,通古斯爆炸中爆炸物体积很可能较大于天启爆炸,或者是爆炸物爆炸时离地面的相当距离较近。

表面上无懈可击的话说,如果再深入地进行讨论,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文献中记录的事情演变的过程与天体来袭所造成的爆炸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如首先出现的轰鸣声,进而腾起的灰雾和最终的雷鸣声,似乎还存在着更多需要探讨的地方。而且,如果仅仅是因为普通意义上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归结是“天外来袭”似乎是有些不负责任。

而就在人们反复引证关于事件的很多文献和资料,对爆炸的原因争论不休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去考虑被引用文献的真实性呢。《天变邸抄》被很多人都当作是研究天启大爆炸的权威文献,许多离奇的事件都见诸其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地点其实是在茶馆。大致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明季北略》与《天变邸抄》在关于天启大爆炸的内容上完全雷同。而谈迁所著的《国榷》主要是搜集明朝遗闻成书,大部分内容也是道听徒说,其中有很多是参考当时的民间谣传,所以说天启爆炸一事是取自《天变邸抄》有很大可能性。此后,又不知有多少关于天启爆炸的奇异之事抄袭于此。那么事情是这样的话,完全由这些书所记载的诡异的现象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呢?天晓得人们的衣服不是在混乱中被人脱去,为了使得事件更具可读性就变成了如今诡异的全裸事件。

尽管火药工艺在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在制造的过程中无疑还可能会触发爆炸。《酌中志》中作者刘若愚详细地描述了他所在职的33年间,即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崇祯十一年 (1638年),军火工厂的情况,其中记载的军火库大爆炸就有7起之多,军火库爆炸似是一件极易出现的事情,事件按时间顺序有:

1605年火药盔甲厂发生爆炸;

1626年恭王厂火药发生爆炸;

1631年4月新火药局爆炸;

1631年6月安民厂火药库发生爆炸;

1631年8月安民厂火药库发生爆炸;

1634年火药盔甲厂发生爆炸;

1640年新火药局爆炸。

而对于1626年恭王厂的火药爆炸,在正史中其实记述得相当简单。《明史·熹宗本纪》中称“王恭厂灾,死者甚众”。《明史·五行志》中称“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这些简单但却能完全说明情况的记录,对比于非正史中的离奇事件,到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真的这么难以分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