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51

第51章 揭秘李师师4

吞金是古代常见的一种自杀行为,但这是一种艰难的死法。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纯金并没有毒性,吞入纯金物件并不会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献里也记载有某人喝了少量金箔酒毙命的案例。有人推测,是由于当时冶炼技术的限制,金制品纯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杂质,或者有人事先在金箔上涂了其他毒物所致。

所以说吞金而亡的原因不是源于金的毒性。黄金比重大,下坠压迫肠道,又由于机械性刺激,导致消化道破裂、出血及发生其他并发症。但黄金一时不能排出,又不会马上致命,所以吞金者最终是疼痛难忍折磨致死。

现在还是有行短见者仿效此法,如果医院透视发现金子小并且可以运动,就则让其自行排出。但如果太大,就需要剖腹取出。

而另外还有一说,李师师在靖康之耻后南迁,这种说法辅助材料相对丰富,闻之也合情理,颇为可信。《青泥莲花记》说,“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墨庄漫录》亦称,“靖康间,李生与同辈赵元奴及筑毯吹笛袁綯、武震辈,例藉其家。李生流落来浙,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 《宣和遗事》也有类似的记述,唯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而在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中还给了更详细的记载,称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仍操旧业为生,“唱柳耆乡‘杨柳外晓风残月’”。虽然几本书中关于这件事的细节之处还有所差异,但无疑都言师师南渡,并且晚景凄凉,我想这极有可能是师师最后的结局,就如同很多风尘女子所经历的一样。

被传得近乎离奇的李师师,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子,只是拥有一些才华,惹得了文人和帝王的垂青罢了。可由于与宋徽宗这个亡国之君有所牵连,简简单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了起来。而这一切似乎也正符合小市民的猎奇心理,由此李师师变得愈渐传奇。但李师师就是李师师,她只是一个流落于风尘中努力挣扎的女子,她的身上实在是担不起过多的被赋予的恭维与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