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42

第42章 赵匡胤之死5

首先,宋太祖的确喜欢饮酒,但是他在建隆二年(961年)就对近臣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真或因宴会至醉,经宿未尝不悔也。”从宋太祖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他已经认识到了沉湎于酒的不良后果,对饮酒也早已有所节制了。

其次,研究称赵宗室有早亡和暴卒的现象,其家族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上流社会的平均年龄。但是我们又能否完全肯定他们的死亡完全是源于疾病,而非人为原因呢?答案是不能。其实宋皇室关于皇位的竞争,暗中一直呈云诡波谲之态。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发生所谓的非正常死亡的事件也是很有可能的。

再次,这种推论似乎缺乏相关具有权威依据的史料,单纯依靠推论出发相当难以站住脚。他们所依据的“鼻息如雷霆”的脑溢血典型症状,也属于他们认为不可靠的笔记小说中,这一点明显地是以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最后,我们再来看“鼻息如雷霆”等情景。难道只通过这一两句记载就可以说是脑溢血吗,明显地证据不足,实难服众。

而另一种说法,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就是,赵光义害死了宋太祖。其中最真实的原因就是赵光义有了想当皇帝的欲望。由于宋太祖平时只想着防范旁人,却放松了对身边这个弟弟的戒备,致使赵光义的权力越来越大超过了皇室内部任何人,自然也就使得赵光义产生了要登上龙位的想法。而且两人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矛盾,例如在对待北汉、契丹的政策上,以及围绕着是否迁都洛阳的问题,二人都存有严重分歧。当欲望和两人暗含的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时,终于不可抑制地爆发了,使得赵光义最后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得到这个梦寐以求的位子。

此外,赵光义谋害宋太祖还可能与另一个女人相关,这个女人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堪称美貌与智慧并存,她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也是五代十国令人称道的才女和诗人。《烬余录》认为是由于赵光义调戏花蕊夫人,被太祖发现,而起了杀意。上面记载说,赵光义平时就总是在宋太祖面前称赞花蕊夫人有才能,后来蜀主孟昶死,宋太祖就马上召见花蕊夫人入宫。而由于花蕊夫人甚是优秀,宋太祖十分喜欢她,就将她留在了宫中。有一天晚上,太祖生病卧床。对花蕊夫人早就垂涎已久的赵光义,趁太祖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但正巧被醒来的太祖看到,他拾起玉斧砍向赵光义,之后两人便扭打起来。等到皇后和太子来时,太祖已经奄奄一息了。因为赵光义砍伤宋太祖,心中十分愧疚,就慌张地逃回了自己的府中。第二天,宫中便传出了宋太祖驾崩的消息。据人们考证,赵光义确是好色,他霸抢了李煜的后妃小周后,还掠夺过北汗的嫔妃,因此说他调戏花蕊夫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从这几方面看,说赵光义杀害宋太祖的确有一定的杀人动机。那么我们再以后人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看说凶手是赵光义有什么证据。

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后安心地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让给太祖的长子德昭,这件事我们姑且放下不谈。一般说来,新皇帝如果不是正月初一上台,很少有改变当年年号的,此举应该是为了尊重前一任皇帝。而赵光义却不然。他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到了十二月二十二日,还有七八天这一年就过去了,赵光义却迫不及待地将当年的年号改为太平兴国,难道他就这么迫切地想为自已“正名”吗。而在给太祖谥号上,也只是冠以简单的“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评价十分一般。却给自己加以“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夫圣至明广孝皇帝”的尊号,这样对比下来,宋太祖的形象就显得过于寒酸了。赵光义还将宣祖(即赵氏兄弟的父亲赵宏殷)和太祖相配,这变相上就是贬低了太祖独享配天祭位的资格,使宣祖在事实上凌驾于太祖之上。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也不按皇后之礼发丧。赵光义改年号之举,有意贬低宋太祖之举,都让人隐隐觉得他是另有深意,实在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