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全史之先秦史
4548000000017

第17章 18.救国如救火

廪辛的改革

廪辛进行官职分化,他的改革是为了弥补祖甲的错误,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外邦永远都是‘亡华夏之心不死‘的,所以当他忽略了防御,灾难就来了。

公元前1155年,也就是廪辛在位的第二年,羌方入侵。这一个部落在前面我没有提到,因为他们是最小的部落,在祖甲时期才勉强独立起来,历经十几年的巩固,实力已经不可小觑。

羌方的大总裁最痛恨的就是和平,通常我们说一个帝国或一位帝王,他是一个昏君还是一个明君,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对于和平的态度,你如果是支持,那还则罢了,如果是反对以及破坏,那么昏君暴君的帽子可就强加在他的头上。可是羌族的传统偏偏就是喜爱掠夺,这就触犯了廪辛的利益,廪辛没有防备,大难临头了。

究竟这个外服事业中有什么具体的分化呢,这个我们在这里讲一下。大家都明白,西周时期有五个等级的划分,但是最主要的而且最明确的划分起源是在商朝。廪辛将这些外邦的邦伯分为四级:一级曰侯,二级曰甸,三级曰男,四级曰卫。这四级是最基本的分法,而最主要的邦国首领封号主要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这一批是王朝最顶级的官位首领。甸,商朝卜辞中称之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

而廪辛的事业也就从这里起步,就从平羌之战开始说起。由于廪辛的疏忽,导致了商朝的卫队损失大半,这使得廪辛重新重视起来军队的改革。军队改革经过了六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羌方因为听说了廪辛的改革,所以震慑于廪辛改革,所以主动迎战,结果遭到了廪辛的打击,部分臣服,余部向西退去。

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就此完结,因为我们还要在康丁时期介绍商朝对于羌族的用兵,但是那次用兵,作用已然非常小。所以我们可以说,经祖庚、祖甲二王至廪辛、康丁时,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

那么,讲完商朝的外服之一,我们再倒回来将商朝的内服。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因为我觉得商朝的内职官在保护皇统延传不灭的事情上居功至伟。我们上一讲还没有介绍完,其实光是这些文官,保护不了朝廷,就比如我以后说的宋朝,尤其是宋哲宗时期,真的怎么打也打不赢,这就是原因。

那个时候,武官之长名叫师长,这个师长可不比李云龙少将的那个师长小,而且比他还大的很多呢。比如说商朝的那个师长,可以说比现在的三军总司令,甚至比开国大元帅的权力还要大。到了商朝末期,他们还敢对于那些王公贵胄吆三喝四,这就是非常牛叉的。你就比方说开国的十大元帅,他们敢在国家主席的面前指责任何一位委员么,他们敢在全体政治局面前和主席争论么,完全不能。除了彭德怀那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人,才是真正的“师长”,才是真正的好人。

如果一个世界上没有一首音乐,那会变得怎样?也许有一些人会说“没有音乐,那就不听呗?”我只能说,你智商忒低了,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朝代,没有音乐。像中国,从舜帝的韶乐到现在周杰伦统治的音乐舞台,都是音乐上的奇葩,也可以说都是音乐史上的杰作。商朝不例外也有音乐,而且有专门的演奏机构,也有演奏的人,那种演奏的人叫太师或者叫少师。

这就是古代官名的起源,乐工的总头目太师转化为行政机构以及养老机构的最高管理员,少师主要转化为一些实权机构。

国王处事的场所必须由内廷来安排,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内廷官吏。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其实,这一切都是国王为了自己长治久安而定下的计策。但是,这就表明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在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南方越地的例子。我引用一下《酒诰》中所记载的话,原文是这样的: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其实在后面的研究之中,我们发现这件事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商朝时期的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概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

可见商朝时期,也是非常尊重历史的,这样重史的潮流,可以给广电总局7-10月份的节目单还有日本右翼提一个醒:你祖宗虽然造孽,但儿孙必须拨乱反正;斯人已逝,就不要再让他来找你了。如果你是日本右翼的干儿子,古装剧就尽可能少的播出;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那你就让历史剧重见天日。

商王廪辛针对羌方的作战特点,做了两面工作。第一面撤退,俗话说:“有一种撤退叫占领”。这在老祖宗身上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就不要再追究他是不是缩头乌龟了。

第二面是增援抗击羌方的卫队,这种战法要用在清朝,那就是十个日本也进不了中国。如果袁世凯在朝鲜王朝的京都呆着,等着清朝援军的到来,那么明朝的战法(参见“万历朝鲜战争”)应用于清朝,是可以将明治维新打败的,因为“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如果到那时,中国可以帮助日本改邪归正,并且与日本、韩国攻灭欧美,将和平旗帜插向全球。

廪辛是一个不错的君主。由于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廪辛、康丁时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擒杀羌方伯,占领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

但是,羌方这个部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不可能经历两代国王的攻击就灭亡的,所以在康丁之子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这就是世仇,为什么羌方能够参加灭商的部队,不仅是因为纣王无道和武王贤明,而是因为它与商朝之间有世仇。

廪辛在位期间,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商朝一个偌大的国家,方国已经开始不服了,时时侵扰商朝的王畿之地。要是以前的商朝早已经将这些乱臣贼子灭掉,但是廪辛时期,商朝只是将他们打败,并没有灭掉这些国家。这就是深刻的原因。

廪辛在位的这六年(《竹书纪年》中称四年)间,尚能将商朝的王统坚持下去,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在商朝中期的社会甚至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一个王朝勉强能支持下去的标志并不是你能够歼灭多少国家,而是你是否能打败接壤民族的进攻,只要打败,就说明这个王朝还能勉强支持十几年。

廪辛死后,因为他没有儿子,或者说他的儿子在他驾崩之前就病死了。所以即位的只有他的弟弟康丁,而这个康丁国王时期,使得商朝又陷入了危机。

承兄之位,继续征伐

康丁在位比廪辛长一点,在位了七年(《竹书纪年》中称八年),这七年间,在政治上,康丁做的唯一一件对的事情就是击杀羌方伯,但是他没有想到,兄长和他杀的仅仅是两个羌族方伯,他们代表不了群体,所以说康丁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掉这个毒瘤,以至于这颗毒瘤成为了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康丁是一个马上国王,所以尚能镇得住那些军队,但是他的错误并不在管理军队上,那错误又是什么呢?康丁又是如何被称为由盛转衰的君主的呢?

请看下回,神权VS王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