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后,他又被任为宕渠县令,举荐乡中佐吏玄贺为官。玄贺后来先后任九江、沛郡两郡的郡守,以清正廉洁着称,所到之处,教化得以推行,官至大司农。第五伦任职四年,迁升为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以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因为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把家境丰足的官吏全部精简掉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便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治。他所举荐的人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级的官,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任蜀郡太守的第七年,汉章帝新继位,把第五伦从边远郡调入朝廷,代替牟融任司空。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违心阿附。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都圣贤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直接上奏之事,他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憨厚,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着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却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安。这样看来,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他接连以身老体病上疏请求辞职。元和三年,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终身给予二千石级官员的俸禄,加赐给钱五十万,公宅一所。
即使在非常腐败的王朝,也需要一心奉公,尽守节操的大臣。这样的人尽管不一定时时得势,但一定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胡威是淮南寿春人。他父亲胡质在三国魏政权中以忠正清廉着称,年轻时与同乡人蒋济、朱绩在长洒、淮南之间都很有名气,出仕三国魏政权,官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胡威自小就砥砺自己的志向。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自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以及僮仆,只是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每到一个客栈,胡威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起上道。到达荆州后,胡威拜见父亲,在驿站中停留了十余天,然后向父亲告辞,父亲赐他一匹绢以供路途上使用。胡威说:“您为人清高,不知是在何处得到此绢的?”胡质说:“这是我俸禄的结余,以作为你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告辞返京。胡质帐下的都督在胡威未出发前,就请假还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一起行走数百里后,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以得知实情,既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以后,胡威在其他信中将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胡威以后出任侍御史,历任南乡侯,安丰太守,迁任徐州刺史。他勤于处理政事,治理得法,当地风化大行。以后胡威奉召入朝,晋武帝司马炎与他谈论过去的事情,于是感叹他父亲胡质的清廉作风,对胡威说:“你与父亲相比,准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父亲在哪方面比你强呢?”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远不及父亲。”晋武帝认为胡威的回答直率而且婉转,谦合而又恭顺。胡威又迁任监豫州清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以后,他又奉召入朝担任尚书,加奉车都尉。
敢于拿自己“开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违背了这一条原则。亲疏有别。官民有分。甚至自己带头违反。法律条文的威严也就不存在了。
订规矩,树框框,只不过是兴之所致的简单事,可是要身体力行却不容易。如果自己万一不小心触犯了亲手制定的条条框框,打“马虎眼”是不足取的,遮掩推诿则更是下下策,不仅会让下面的人瞧不起你,更可怕的是他们会把你以后的“条条框框”视为儿戏。领导者如能适时地把自己揪出来,并煞有介事地“开刀”给下属看一看,效果自然会非同凡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又率兵东征。一路上,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浩浩荡荡的大军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此时正是五月,麦子覆垅黄的收割季节。由于连年战火,许多田地都荒芜了。随着一阵轻风,飘来了一股股新麦的清香。原来,在队伍的前面出现了一大片黄澄澄的麦地。农夫们正在挥镰担担担,忙着收割。
一看到粮食,曹操顿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想,老百姓们辛辛苦苦大半年,眼看果实到手,倘若这大片庄稼被我的人马一路踏过,不是太对不起人了吗?战争时期,人心向背和粮食都十分重要呀!于是,曹操立刻传令:“凡是踩踏麦田者,罪当斩首!”传令兵立即将曹操的命令传达三军。
全军上下,人人都小心翼翼起来,因为他们深知曹操的为人,不要因为踏一撮麦子而丢了身家性命。所以,士兵们行走时,都离麦田远远的。骑兵害怕马一时失蹄狂奔乱蹿,也就纷纷下马,用手牵着马走。队伍在麦田边缓缓地向前移动着。正在忙于收割的黎民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对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不少人甚至跪在田里,向曹操磕头谢恩。有几位老农眼里噙泪,颤抖地说道:“老天保佑你打胜仗!老天保佑曹将军!”
曹操见到这种场面,心里不亚于打了一个大胜仗那样兴奋。他坐在马背上,被眼前的场面所陶醉,想不到一句号令,就赢来了人民对他这么高的赞誉。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凑巧,正当曹操得意忘形之时,“嗖”的一声,一只大野兔从麦田里窜了出来,穿过路面,遛到了另一块田里,这野兔刚好在曹操及另外两名军官的马前穿过,把三匹高头大马吓了一跳。由于另外两个将军都下马牵着马缰绳行走的,所以马只是小惊了一下,就稳住了。曹操此时正坐在马上得意,他的马匹给这一惊,犹如脱了缰的野马,一下子窜进麦田几丈远,差点没把曹操给摔下马来。等到曹操回过神来勒缰绳时,一大片庄稼已给踩坏了。吓得那些田间的农夫们也赶忙躲避,害怕被惊马踩死。
而对眼前这一意外突发事件,大家都惊呆了。曹操虽久经沙场,但也给吓坏了,而且自己刚刚下达的命令自己就首先违背了!他真不知道是如何将这匹该死的马拉出麦田的。
平静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军上下的纷纷议论。曹操也感到事情很是棘手:但他还是大声地说:“我定的军规,我自己违犯了,请主簿(秘书)给我定罪吧!”
好一个曹操他明明知道自己是犯了死罪,但他却不说,而是让主簿去解这道难题把球扔给别人去玩,自己反倒自在起来。这样,他就可以为自己的解脱找到一个台阶。
主簿在听了曹操的令后,当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忙对曹操,又像是对大家说:“依照《春秋》之义,为尊者讳,法不加重。将军不必介意此等小事。”旁边的一些军士也跟着随和道:“主簿说得对。将军,还是带我们赶快上路吧!”
曹操听了,心里当然十分舒服,还特地将那些为他“求情”的人好好看了一眼,似乎有日后要报这些人的恩的样子。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地说:“军令是我制定的,怎么能被我自己破坏呢?”接着,又像自言自语地感叹道:“唉,谁让我是主帅呢!我一死,也就没人带你们去打仗了,皇上那里也交不了差呀!”众人忙说:“是呀,是呀,请将军以社稷为重。”
曹操见大家已经彻底地倒向他了,稍稍顿了顿又继续说:“这样吧,我割下自己的一摄头发来代替我的头颅吧!”
于是,拔剑割下一绺头发,交给传令兵告示三军。
曹操这样做,既维护了他制定的军令,同时又保住了他的脑袋。
拿自己“开刀”来震慑下属,控揽全局,不仅像曹操这样的“奸雄”用过,很多有成就的古代做官者都用过。其实,这样做并不像想像中那样困难,这只不过是一种姿态,表演给对方看而已。
批评下属应以事实为依据
作为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一定要有理有据。切忌不分清红皂白大发雷霆,以免伤害下属的感情。
西周时期的宋国是地处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国。自周武王灭商,由周公赐地封侯以来,这个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国统治者一直过着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强大的齐国起兵攻打宋国时,宋王还没有警觉。他虽然派了人去了解齐兵进犯的情况,但是对打听消息的人提供的情况并不相信。他派的探马回来说:“齐兵已经迫近,都城里的人都很恐惧。”
宋王身边的大臣却说:“他这种说法分明是在动摇人心,是一种‘肉自生虫’的表现,自己先从内部腐烂了。以宋国的强大和齐国的弱小而论,哪里就会危险到这种地步呢?”
宋王听了这样的解释,立即以欺君之罪杀了那个探马。紧接着,宋王又派一个人再去了解齐兵的动向。探马回来以后说的情况和前一次没有两样。宋王愤怒之下又命杀了这个探马。在很短的时间内,宋王竟一连下令杀了3个探马。
随后,宋王又派了一个人出去侦察。这个人出了城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齐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问道:“齐国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宋国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弟弟回答说:“我受宋王之遣出来侦察敌情,没想到敌人已经这么近了。我正想回城报告敌兵迫近、同人恐慌的情况,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几个探马那样的下场。讲真话会死,不讲真话被人发现恐怕也会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
他哥哥对他说:“你千万不能再报告实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齐兵攻破了城池,你还有一线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报告了实情,肯定会比别人先死。”
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图去做了。他回报宋王说:“我出北门骑着马跑了好大一阵工夫,连个齐兵的影子也没见到。刚才进城后我看到的各家各户都很安定。”
宋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那些粉饰太平的大臣们借机表功地说:“先前的那几个探马真死得应该。”欢喜之下,宋王赏了这个探马很多金钱。
此后不久,城门外齐兵旌旗如林,杀声震天。宋王看到大势已去,悔之莫及。他在仓惶之中带了几个护身的将领,匆忙跳上马车逃跑了。
因为形势紧迫,没有人去追究这个撒谎的探马。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乱,逃离了宋国。后来他在别的国家竟然成了一个大富翁。
宋王及其宠臣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判断别人言行的真伪,结果弄得国破家亡。
齐威王的做法就比宋王高明得多,有一年,齐威王传令将全国72个县令长官都召集到国都临淄开会。他先点名叫出即墨县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就任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到即墨县去明察暗访,发现你们那里庄稼茂盛,百姓丰足,官府办事不拖踏,边境也很平安。看来你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员,只是不愿意对你身边的人行贿以求取名誉罢了!”说罢,当即给他以万户的重赏。
接着,他又叫出阿城的大夫说:“自从你人到阿城作官,每天都有人来夸奖你,可我派人到阿城去,看到你那里田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进攻,你不能救助,卫国夺取了你的土地,你竟然一无所知,你完全是靠花钱行贿求人替你鼓吹的呀!”当天下令把这个不顾百姓死活,只求自己升官的贪官烹杀,同时,还将那些替阿城大夫鼓吹的近臣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