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召集营以上军官部署战斗,他指出:“自喜峰口战役以来,我军已先后和日军交战多次,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扬我军善于近战、夜战的长处,根据现有条件,集中使用轻重武器,就一定能够打败这个骄横不可一世的坂垣,为中华民族争光,以尽我们军人保家卫国的天职。
即使战死疆场,也是虽死犹荣。”
3月14日凌晨,战斗打响了。59军虽经长途行军,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沂河,向日军第5师团发动猛烈进攻。一时间,枪炮大作,地动山摇。59军插入坂垣师团的右侧背,经激烈战斗,突破敌军防线。临沂城内守军倍受鼓舞,士气大振,开城出战。坂垣师团受到前后夹击,首尾难顾,一夜之间被歼千余人。坂垣师团像一只受了伤的猛兽,立即放弃攻城,转对59军作战。双方在沂河两岸反复冲杀。
张自忠下定死战的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他命令全军各级军官,一律到前沿指挥作战,师长要到团指挥所坐镇,张自忠本人也亲临师指挥所。他集中了全军大炮,向敌军阵地猛烈轰击,方圆数十里内,炮声枪声不断。激战到17日凌晨2时,号称“铁军”的坂垣师团被打得一败涂地,遗尸千余具,溃败而去。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临沂战役声誉雀起
张自忠尽心指挥,勇敢果断,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协同作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舆论界普遍的赞扬。经此一役,张自忠以其卓越表现,彻底洗刷了他抗战前期的屈辱,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致电李宗仁指出:“张军坚忍抗战,毙敌累累,希传谕慰勉。”同一天,国民政府以张自忠建树奇功,特颁令撤销对他的“撤职查办”处分。
是年10月张自忠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成了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心人物。一次行军途中,一个记者找到张自忠,十分不理解地问道:“张将军,您的部队屡经血战,伤亡极大,为什么还能屡次打胜仗呢?”张自忠简要而意味深长地答道:“我的部队就是剩下三百人,也要打三百人的仗,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力战到底!”
“活关公”转世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两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两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
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七天七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调第132师的第359团另配一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
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大获全胜,此役称“襄东大捷”。
蒋介石得知后立刻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则更是欢欣鼓舞,并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第四节)血战南瓜店,气壮山河
文学家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南瓜店之战是张自忠将军的最后战场。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张自忠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
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超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最后告别奔赴战场
为巩固武汉外围,报复1939年底中国军队发动广泛作战的攻势,日军集30万兵力,欲围歼我第五战区部队,日军节节进逼。1940年5月1日,10余万日军在100多辆坦克、7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
张自忠一面下令襄河东岸部队分头迎敌,一面指示西岸部队做好出击准备。出发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59军各师、团主官:“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带领手枪营和74师,从宜城窑湾渡口渡过宽阔浩荡的襄河,奔赴河东战场。张自忠决定过河督战,他给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写信,做最后的告别:
“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或暂别或永别,不得而知”。
15日拂晓,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由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赶到方家集。为阻敌人南逃,下令猛烈拦击行进之敌。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队何以这样能战,遂调集重兵5000余人南北夹击方家集,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
15日夜,张自忠率74师两团及特务营突出重围,向钟祥开进,以阻止日军大部队渡河西进之企图。16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18旅团以优势兵力,攻占罐子口两侧高地以炮火集中轰炸张自忠部队。双方混战撕杀,血肉横飞。8时,钟祥方面日军5000余人赶到,发动猛攻。鏖战午时,张自忠身边仅余不到千人,但官兵士气旺盛,视死如归,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附近山头得而复失四次。
振臂指挥誓不退守
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这时西渡汉水,或东撤大洪山,均可脱离险境。为保护总司令安全,部下多次劝他退走。张自忠厉声拒绝,说“我奉命截击,岂有自行退却之理?”
16日,援兵仍未赶到,而日军的三面包围圈已经合拢,开始对张自忠发起猛攻。张自忠一直疾呼督战,直至午时,他左臂中弹,但仍坚持督战。由于张自忠身材高大而且身着黄色军服,目标明显,日军从三个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射击。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今日是我报国时矣。”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杀敌报国!”
此时,日军发现,对方有个电台不停地在向四处发报,他们断定有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到了前线,于是通过技术手段确定了电台的位置,迅速集中两个师团的兵力从三个方面进行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