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会认为,就以本意活下去不就得了,还需要什么理想不理想的,然而他们却很难抗拒所谓伟大理想的最终目的,即使此目的不被允许,但由于旗帜是堂而皇之,使自己不得不承认它。
但如何才能拆穿所谓伟大的理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扯下对方冠冕堂皇的大旗,对方自然会很容易地迁就你。应如何做呢?简单说,就是让他们为自己所谓的“理想”具体而详细的解说,待对方说完,便做一总结说:
“原来你所谓伟大的理想就是如此这般而已!”
将他的理想突然地渺小化,同时也褪了色,因为那些虚有其表的伟大理想,说穿了根本就没什么根据,不过是口气大些罢了,更甭谈做什么具体的解说了。
※对理想主义者,须以具体理论使其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十一、以道歉方式阻止对方抗议
在法国很流行“对不起”这句话,如在路上行走时不小心碰到对方的肩膀等多种场合都用得上,但其中若有责任问题存在时可就不同了,他们是绝不轻易道歉的,并将自己的本意坚持到底。譬如在买回一瓶酒的路上,不经意碰到行人,连瓶带酒摔在了地上,一般应是各负有一半责任,但那位行人会认为:
“酒瓶之所以摔地是对方自己的错误,与我毫无关系。”
倘若承认了错误,就是答应赔偿,他们绝不做这种傻事。
某位长期居住在法国的朋友,他给一位决定要在法国稍作停留的友人忠告:
“即使你是因为闯了红灯而压死了行人,也绝不可轻易道歉,最好是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保险公司。”这句话我们听起来似乎颇不以为然,但在法国对于承认错误确是非常慎重的。
不要说法国人,就连我们东方人也是一样,对于道歉这件事也是非常谨慎的,某位处理车祸的货运公司负责人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公司的车压伤了过路的小孩,即使对方家属破口大骂,我们宁愿对对方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说对不起。”
据他说,错误并非全部在于司机,而是由于小孩突然奔跑,应属不可避免的。何况事情发生时,往往原因还尚未弄清楚,所以不可随意就说“对不起”,最好的说法便是:
“真是可怜,你们家里的情形我也很了解……。”就够了,而且说话时千万要慎重,不可说出半句道歉的词句,这实际上是做了有限度的道歉。
下面这种说法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你现在所言我非常了解,但谁是谁非,至目前为止尚未调查清楚,然而对于伤了你的心这点,我还是得向你道歉。”
人心也是十分奇妙的,除非是重大事故发生,否则一旦愤怒的情绪被压抑下来,当事者多会显得较为冷静。※对真相未明的抗议者,只须对他作“伤了他的心”的道歉即可。
十二、先发制人取得心理优势
在约定的时间,如果我们迟到,心中难免感觉自己稍占下风,而不易推进自己的话题;相反地,若是自己比对方先到,心中便会有充裕的感觉,较对方具有优越感。尤其是遇到对方是位难缠的人,则愈有这种心理倾向。
如果一开始就占优势,则必影响你整个事件的顺利推进,所以遇到这种交涉场合时,最好是比对方早到,以置对方于你的优势之下。
某大学招生时,由于加了项面试,致使两三个学院的报名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出好几倍,其中尤以教育学院的报名人数为最多,本来预定录取人数是一百名,报名者却有六千人之多。于是,该学院的教授们便开了紧急会议,决议取消面试,但当时校长却回答暂作考虑,而不予当面答复,过了不久,这些教授们突被校长召去。起初他们认为定是提议被采纳,都高兴地来到校长室。不料,情形不太严重的工学院教授们已先他们而到,而前者主张面试,并且已和校长交换过意见,校长见了他们便说:
“既然是同样的问题?你们还是自己去商量好了。”
这下教育学院的教授们也不好再坚持己见了。由于校长拿工学院的教授们作盾牌,而先发制人地制住了教育学院教授们。校长还当着他们面说:
“如果一天办不完,多延几天也无妨,但轻易取消考试项目却是万万不可的,必须要往实施面试这方面去考虑。”
经校长这么一说,为了颜面,他们也得在这一天内将此事办完,最后那年的六千名考生的面试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要求不易为人接受时,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在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后,事情便容易进行。
十三、分散抨击目标的技俩
战争前后,日本保守派政治领袖三木武吉,他的口才确有惊人之处。在某次的议会上,有一位在野党议员攻击他说:
“你身为公职人员,竟然有四位姨太太,真是太过分了。”
这位三木武吉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这位议员先生说话也真欠考虑,我可不是只有四位,而是有五位姨太太。”
话一说完,整个议事堂顿时哄堂大笑,而这位攻击者当然也失去了攻击的目标,便不再继续追究。
通常我们在作言论攻击时,都会利用“一点突破法”,亦即坚持将对方的某一缺点作为攻击的目标,往往会使对方感到招架不住而投降。如果三木武吉对在野党议员的抨击显得过于敏感而不知所措的话,到最后定会露出他的失态。但是他幽默的答辩,却巧妙地将那位议员筹划已久的攻击目标完全摧毁了。
所谓“一点突破法”,顾名思义,即将攻击的目标集中于一点,方能发挥其威力。所以当你受到攻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散对方攻击的目标,使其威力骤减,使议论的焦点呈现模糊状。
※如果受到他人抨击,则尽量分散受抨击的焦点。
第五、最好的效果
对难以说服者,不妨向他请教解决之法,给人一种谦虚的印象,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做法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一、二者择一使对方早作决断
怎样在交际中达到最佳效果,这可不比数学有公式可循,全在自己临场发挥,有时甚至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请他再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总统的恩赐,也就不客气地吃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某男演员是一著名花花公子,有一次他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一段谈话,对于如何说服一名女性留下过夜,他必定用如下的问法:
“你是要回去呢?还是要住下来?”而绝不会问:“你是要住下来?还是要回去?”
我看了这段记事后,也觉得这家伙确实是有一手。
因为当一名女性被自己喜欢的男性先问及“是否要回时”,心中便颇有安全感,因为对方似乎颇尊重自己的,同时又因为期待落空而略感失望,但紧接着却问道:“还是要住下来?”而使失望感顿时消失,即使是不回答也等于是答应了。
如果我们反过来先问道“你是要住下来”的话,一般的女性必定立即起了警戒心,而接着又问“还是要回去”,使对方直觉感到是应回去,即使原本是愿意留下的,此时也不好说出口。
看来这位花花公子也真是可恶,竟对女性心理了解得如此透彻。即使两人的交往已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是否住下”对女性而言,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会使她产生紧张的心理。而第一种说法,虽表面上看似尊重对方,其实还是引诱女方入瓮的另一种说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遇上二者选择其一的情况,若是你想让对方选择自己所期待的,问话时最好是将它置于后。例如在商店,当一位客人买了许多东西正要回去时,你便问他:
“是否要我帮你送过去呢?还是你自己带回去呢?”
大多数客人听了都会说:
“还是我自己来好了。”
如此不但达到了你对他的关怀之意,同时却又替自己省出了许多的时间。
如果你想对一名不速之客下逐客令时,不妨对他说:
“今天是要喝一杯呢!还是下次再来?”
客人听你这么一问,大多会说:
“下次再来好了。”
这就是利用人们对于决定,多养成了选择后者的习惯所致。
※如果对方苦于选择时,不妨将你的期望置于后者。
二、“时差攻击”的说服技俩
有位朋友叫王同,大学毕业后便在他父亲经营的一家公司服务,最后才担负起该公司的重任。这位朋友当初为了说服他顽固的父亲,费了相当的唇舌。
据说他到公司后的最初五年内,父子间几乎每天都有冲突发生,就在这段时间里,他也逐渐学到一些本领,就是当他和父亲磋商一件事时,为避免引起父亲火爆脾气,即使父亲的论点有错误或不尽理想之处,也暂且听取;或是明知父亲所言不合逻辑,还是一样不作任何反应。因为,若当场便予驳斥,不但会使父亲难堪,并且也容易引发他的怒火。
第二天,待父亲的头脑冷静下来,能以较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事物时,自然会乐于接受他的论点。
在商场上,处理顾客的牢骚也可用以下三原则,即“易人、易地、易时”,就是莫让营业员单独去对付;或是说“这里不方便谈话,还是换个地方好了”;甚至另约一个时间,这样,对方的情绪自会逐渐平息,这对事情会更有利。总之,为避免正面答复,只需说一句“关于今天的事,容我仔细查证后再谈”这类推拖之词,来削弱对方激昂的情绪。
王同就是运用其中的“易时”法,亦即用时差的攻击方式,引父亲进入自己的圈套。
我们在重读前一晚所写的情书时,往往会感到有些汗颜,这就是时差带来的必然结果。
所以,同样的道理,当你认为对方的论点不妥时,不妨自设一个冷却期以作缓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顽固的对手,今天先静听其论述,明天再提出自己的反驳。
三、表面上服从对方
一次,萧伯纳的剧本公演。观众纷纷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群众祝贺,萧伯纳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时,突然一个人向他大声喊道:
“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以为萧伯纳会气得发抖,然而萧伯纳反而笑容满面地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
“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指了指观众,“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
这两句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故意寻衅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某人在婚前是十足的大男人主义者,不料婚后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成为太太至上了。据说原因是其妻的说服技巧高人一筹,在他们家中凡事皆由其妻先提出意见,然后才由自己做最后裁断,表面看似他自己的主张,事实上全出自其妻之手,例如有什么事要解决时,其妻必对他说此问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接着又说:
“我认为这件事若能……的话,想必更好,只是我不敢作主,最后还是由你来决定好了。”身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自尊被捧得高高的,他自认为决定权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完全忽略了其中真正的主导者。
任何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在女人面前的男人更是如此,若想操纵身份比自己高者,最好是利用这种方式。因为当对方的自尊被提高了,即使对反面意见也很少提出异议。甚至自己被出卖了也无所谓。
此种作法的重点在于,别让对方察觉你就是按钮者。但按钮者确实是你。
※对难以说服者,不妨向他请教解决之法。
四、使对方速下决断
近年来音响对于年轻人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只可惜价格稍微高了些,而且由于品牌之多,使买者多难作决断。
某大学生正欲购置一套音响设备,但由于品目太多,加上经济限制,一时也难下决断。当他正犹豫不决时,某商店的一名年轻店员看穿了他的心思,于是上前问道:
“我看得出你很想买套音响,但不可否认这些东西的价格都很昂贵,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才可决定,不过你也不妨再到其他商店比较比较,这对你是很有利的,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所以还是得慎重些。”
于是这名学生也真的就去其他几家商店作观察和比较,但也看不出任何结果。终于,他又回到这位年轻店员的商店,毫不犹豫地向他买了一套音响。
我们为这位店员懂得客人的心理深感佩服。他以渐进的方式诱导这位大学生,最终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你若执意对他说:
“我是绝对不会骗你的,不信你买下试试,对你绝对有利。”或许这位学生便不会向他购买了。
不仅买东西时如此,对举棋不定者,若勉强他做决定无异是在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想脱离这种压迫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决定,对你来说,也未必就有利。
若欲使对方尽快做出有利自己的决定,就必须使用这位店员所用的技巧,避免作正面的压迫,而将决定权让给对方,使他在轻松而和缓的心绪中,更迅速地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对于难下决定的买主,可劝他不妨再到其他商店多作比较。
五、掩饰自己的主观
自古以来出现过不少有名的演说家在演说时与听众打成一片的现象,譬如当他举起拳头时,成千上万的听众也同样举起拳头附和着,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等都属这类人物。
他们在演说中为什么会与听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呢?其秘诀在于他们所使用的言词和所持的态度。他们抓住了听众的共同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演说中更是频频使用“我们”、“我们大家”等字眼,以表示这些内容都与你我众人息息相关。所以,只须简单的几句,即可笼络大众的心,使人人能有“命运同一一”的意识。
有人发表演讲道:“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并非某一个人的事情”;然而,那些人虽是使用了“我们”这一字眼,但他们或许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说不准,可是,至少在群众的感觉中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
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有或多或少潜在的“自我意识”,所以都不愿受到他人的指使。如果他认为你是在说服他时,他的自我意识会变得更为强烈,就更不易与你妥协,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在他看来你只是在为你自己个人利益而作的一场表演而已,更谈不上听取你的高见了。
如果此时你能使用到“我们”这一字眼,就会立刻使他认为你我是一体的,是利害与共的,于是原本坚强的防御堡垒最终倒塌!听众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你的圈套。对于自我意识强者,更可以利用这种伪装方式使他就范。
尤其是男女的交往,更需注意不可说“我和你”,而必须使用“我们两人”,让对方更能产生你我一体的共同意识。
总而言之,自我意识人人有之,当你想说服他人时,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这一字眼。
※要说服他人时,应尽量使用“我们”、“我们大家”等这类共同意识的字眼。
六、站在对方立场来说服
赵襄子喝酒,喝了5日5夜也不停杯。对侍候他的人说:“我真是国中最出色的人呀!喝酒5天仍不觉难受。”
优莫说:“你尽力喝吧!纣王一连喝了7日7夜,现在您才是5日5夜。”
赵襄子惊叫起来:“既是这样,那么我要灭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