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4539100000032

第32章 经验九:出手快捷,抢在别人前面下手(1)

做生意就应该像猛虎扑食,第一要准,即看准自己的目标,第二就是要快,即以最快的速度下手,抢在别人前面。对此,胡雪岩曾经分析了一些同行失败的原因:他们并不是眼光没有我好,不能看到哪里能谋利。但是他们之所以失败了,我成功了,是因为我总是比他们快一步。快一步到那里,就代表那个生意是我的了,比如说军火生意、吸收太平军的存款……

敢于出手,从大风险中获利

胡雪岩是个有胆识、敢冒着常人都躲避的风险去做生意的人。也正是因为胡雪岩常常立足于“敢”字,才使得他生意一直红火。所以胡雪岩常说:“生意场上的胜败就在于你‘敢’与‘不敢。’”

了解一下

胡雪岩在阜康钱庄开办的头几年时间里,还经常坐在钱庄里面接待客人。有一次,一位顾客递给伙计一张银票,声言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愣了一刻,随即满脸堆笑,将顾客请进厅堂落座,并沏了一杯上等毛峰。眼聪耳明的胡雪岩见状,知道这个顾客非比寻常,关切地上前询问伙计。原来顾客要支取5万两现银,因数额巨大,需到库里搬运,耗费时间,所以便请他坐下喝茶等候。

胡雪岩见那顾客行色匆匆,风尘仆仆,料想必是远道而来;又见他双目闪亮,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干练通达,必是场面上的人物,便有心试探一下他的底细。经过交谈,胡雪岩知道来人是青帮“同福会”的管家高老三,专司钱财往来,此次到杭州取银子,是为了一桩急事。

“银子多了扎眼,路上也不安全,何必一次取那么多。”胡雪岩淡淡道。

高老三道:“胡老板说得对,但这笔钱立刻就要分给兄弟们做安家费,不会剩的。”

“哦,安家费?”胡雪岩微微有些吃惊。据他所知,青帮弟兄需要流血拼命,才会发放安家费给眷属,以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好让他们甘心赴死。他又道:“同福会莫非与人结下冤仇,要开杀戒?”

“胡老板,看在你懂帮规的分上,不妨告诉你,安福会将要替太平军护送一批军火从上海到金陵,途中官军重重设防,难免有冲突,所以会里选了百多位敢死的弟兄,去完成任务。”

胡雪岩恍然大悟。

高老三走后,胡雪岩在心里反复掂量着这条信息的价值。太平军和清军对峙多年,军火匮乏,青帮替太平军护送军火,双方都有好处。那么,自己是不是能从这条消息当中获得一些好处呢?胡雪岩进行了思考:太平军在上海购军火,必然与洋人洽商,军火买卖向来利润惊人,回扣不菲。我们是不是可以捷足先登,把这笔生意夺过来自己做呢?

想罢,事不宜迟,他立刻打轿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他述说,高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五百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军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支五百两银子,五百支需两万五千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得三千两银子,早算定是一笔好买卖。当下立刻应允,并请王有龄开了一张三万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星夜奔赴上海。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匆忙,因为他深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稍有懈怠便会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从中猛敲一笔。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的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得一个月了。胡雪岩有十足的信心能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几天以后,胡雪岩来到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了。”胡雪岩故作谦虚,说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望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廖化生喜出望外,没想到胡雪岩如此慷慨豪爽,也直言道:“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自家弟兄任你差遣。”

“我对洋商所知甚少,请老哥派一个懂行的弟兄陪陪我。”

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很流利,也深谙洋商底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胡雪岩道:“太好了,太好了!”

不一会儿,一位青帮弟兄带进一名青年,戴一副深色墨镜,着笔挺洋装,穿长筒皮鞋,但脑后却拖根长辫子,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十分滑稽。廖化生向胡雪岩做了介绍,此人名叫欧阳尚云,在洋行干了多年,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是上海洋商看重的人物。

胡雪岩见他聪明伶俐,反应灵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暗忖今后得好生待他,以便将来同洋商打交道。

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前去一家洋酒馆会晤麦德利。见面之后,双方开门见山地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德利连连摇头,说已同别人签约,不可失信。胡雪岩说,知道你同谁签了约,那是一伙与合法政府作对的乱民。麦德利说自己是商人,商人只管做生意,而不问对方是谁,哪怕是魔鬼。胡雪岩反问对方:知道五口通商的条约吗?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保护外国商人在华利益的,如今你们同反对清廷的乱民做军火生意,无异于反对中国政府,还能受到保护吗?

这一招很厉害,麦德利无言以对。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清廷得知这笔交易,派兵截获军火,那时你不但血本无归,还要受到政府追究责任,利弊如何,不是明白无疑吗?

麦德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他狡辩地说,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将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出价。麦德利双眼一亮,连叫“OK”,表示很有考虑必要。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动用所有力量破坏麦德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德利将信将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他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的影响和势力究竟有多大。欧阳尚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财,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相当于英伦三岛的其中一个。麦德利惊得张大嘴巴,连连伸出拇指比划,金钱的力量立刻降服了他,麦德利明白同胡雪岩这样的巨富打交道,比同“乱民”太平军来往有利多了。

没费多大力气,麦德利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允许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德利高兴得手舞足蹈,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庆贺生意成交。胡雪岩从中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思考一下

做任何生意都会有风险,在任何一个年代做生意也都会有风险。愚笨的商人会被这些风险所吓倒,并且还没开始就已经打退堂鼓。聪明的商人会避开这些风险,获取自己的利益。很显然,胡雪岩是属于后者——聪明的商人。其实他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的聪明,更在于他的胆大。

那么为什么胡雪岩敢于出手?

一、官府撑腰,自己是替官府办事

胡雪岩之所以敢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去购买军火,关键就在于他有后台可以撑腰。甚至说,他明着是一个商人,而暗地里却是官府的军火采办人员。有了这样一层微妙的关系之后,胡雪岩自然而然胆大了起来。试想,要是换作一般的商人,他敢这样做吗?虽然说当时的清政府开始走向腐朽,但是还不至于到能容忍一个商人私自购买军火的分上。

从胡雪岩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很简单:将企业的目标和政府的目标融合在一起,做到目标上的统一,那么企业就可以搭上政府的顺风车,一路狂飙。比如政府在提倡环保,企业就可以在环保上做文章,一来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二来可以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二、胡雪岩抓住了对方的要害,使其就范

洋人麦德利为什么最终愿意和胡雪岩进行交易呢?除了胡雪岩答应提高价钱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胡雪岩抓住了对方的要害,逼其就范。胡雪岩在谈判之时抓住了麦德利同“乱民”做交易这一点,将政府的压力施加给了麦德利,让麦德利感受到了无阻,不得不听从胡雪岩的摆布。

这在谈判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即抓住对方的要害。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什么是七寸?那就是蛇的要害。这种要害可能是价格上的偏差、质量上的出入、信誉上的缺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来制衡谈判对方的要点。

三、胡雪岩为什么能获利

胡雪岩曾经说过,千做万做,赔本的生意不做。胡雪岩之所以敢和麦德利做这笔生意,是因为他断定自己不会亏本。这里我们就得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和麦德利的谈判过程中,胡雪岩主动提高毛瑟枪的价格呢?在常人看来,这不符合谈判的规矩啊,毕竟在谈判的过程当中,买方只会压低价格,哪有自动给对方提价的呢?这就是胡雪岩的精明之处。因为购买毛瑟枪的钱并不是胡雪岩自己出的,而是海运局出的。胡雪岩的盈利只不过是从总购价当中扣除的,所以,总购价越高,胡雪岩的盈利也就越多。

由此可见,胡雪岩是一个真正精明的商人,不仅拿着政府的钱去做自己的生意,还通过自己的小手段来多吃回扣。

学习一下

现代企业的生存同样面临各种各样风险的挑战。对于企业主来说,如何做才能敢于出手,才能从大风险之中获得别人获不得的利润呢?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求异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

对于你来说,这或许是个风险;但是对于别人来说,说不定就是一个机会。为什么?因为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看到了风险之后的利润。“山重水复疑无路”谁都能看到,关键是谁能率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谁就成功。

二、发散思维,由点到面,发现问题

有些风险之后的机遇虽不明显,关键怎样思考。创意构思与传统技术的结合,也会创造出许多机遇。

三、逆向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风险

面对一个可能具备市场机遇的风险,很多人的做法都是通过细致的调查、全面的分析之后,再制定周密的计划。很显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市场机遇一般都具有时效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当你还在全面地研究一个机遇时,它或许已经不存在了。因此,过多的分析和计划可能延误行动以致失去机遇。正确的方法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资源研究有价值的设想,只做必不可少的分析和计划,而不期望尽善尽美。这样做往往更加及时,更加有效。

四、要善于变不利为有利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危机,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正确对待,就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

五、把握机会,灵活应变

善于把握和利用风险机遇的企业,在行动过程中,并不总是沿着开始确定的方向发展,它们能够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随着事态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战略。企业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胆果断地根据市场机遇的变化,及时改变策略。

分析利弊,敢于刀头舔血

任何事情的利弊都不是明摆在事情表面的,所以善于分析的人才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利益。胡雪岩曾经说过,一个精明的商人,不仅算盘要打得噼啪响,而且脑子也得转得快。当然,两者相比,后者更加重要。在吸收太平军存款的事情上,胡雪岩就进行了周密地分析之后才最终决定去执行的。

了解一下

太平天国战乱后期,胡雪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太平天国军兵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已历数年,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定从各种来路积蓄了不少的私财。现在太平军气数已尽,其中的很多人一定在给自己寻找后路,那么阜康钱庄是不是可以吸收这部分的存款呢?如果能吸收这部分存款,又该不该算利息呢?

胡雪岩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太平军兵将那些逃亡兵将只求保命保产,根本谈不到还要利息。这就意味着如果能接受他们的存款,将会是一笔非常诱人的收入。

可是到底该不该接受他们的存款?毕竟太平军是朝廷的“叛逆”,如果接受太平天国兵将的存款,弄不好会担上通逆的罪名。胡雪岩明知吸收太平军兵将的存款冒有极大的风险,但他还是决定冒险一搏。他这么去做,自然有他自己细致的考虑,首先是这一举措确实有它的可行性。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中的好些人已经开始暗地里盘算着如何逃过这场劫难。对于太平军兵将来说,这个时候是保命容易保财难,而他们只要保住财产,逃过这场劫难之后,风头一过,局势一定,后半辈子也就可以衣食无忧。这些人的财产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到钱庄里最保险。

然而,不用说,接受逃亡太平军兵将隐匿私产存到钱庄的钱款,风险也是存在的。其风险有二:第一,按朝廷律例,太平天国兵将的家财私产便是“逆财”、“逆产”,照理不得隐匿。接受逆产,即为隐匿,一旦查出,很有可能被安上通“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兵将一同治罪。胡雪岩刚刚经营起来的钱庄生意与社会地位,很可能会随之毁于一旦。第二,太平军逃亡兵将的财产既是“逆财”、“逆产”,被抄人公则是必然的;被抄的人倘若有私产寄存他处,照例也要追查。接受这些人的存款,如果官府来追,则不敢不报。虽然官军中不乏贪财枉法之辈,自己搜刮太平军财产可以逃过官府的追查,但尽管如此,也决不能完全排除有些人要一查到底的可能。这样,一旦查出,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产”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按钱庄的规矩,风平浪静之后有人来取这笔存款,钱庄也必得照付。如此一来,钱庄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吃倒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