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4539100000015

第15章 经验五:攀附权贵,大树底下好“经商”(1)

在胡雪岩所生活的年代,战争频繁、天下大乱,作为商人要想将生意继续下去,就不得不让别人罩着他。这些人可以是有权人,也可以是贵人,甚至可以是富豪……在胡雪岩心目中,任何一个能罩住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大树”,只有尽自己最大努力攀附上这些权贵,自己才能背靠大树好经商。

攀龙附凤,寻求官场保护

胡雪岩在信和钱庄做跑街的时候,就经常与一班挖空心思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这使他日益感到:要想做好生意,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这样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因此在他自立门户之后,胡雪岩就十分注意寻找官场的保护,他在官场势力之间层层结交,“栽出”一棵棵枝叶相连且茂盛的大树,也为自己开发出巨大的财源。

了解一下

在胡雪岩生活的年代,官吏对商人的影响十分大,一个极小的守门吏都可以以其职务特权随便影响一个小商贩的生意。较大的官吏情况更严重,他可以以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强行征税,或者宣布该贸易为不合法。正因为如此,很多商人不得不宣布倒闭,举家搬迁。生意受到影响还不说,甚至还会“触犯朝廷律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胡雪岩也渐渐摸索出一个诀窍:要想做好生意,寻求官场的保护乃是上上策。很明显,所争取的官吏职位越大,能给商人提供的活动范围就越大。

要寻找保护的办法很多,首先是帮助有希望、有前途的人。这个人以王有龄为首,为典型。胡雪岩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资助他去“投供”。自然而然,王有龄“投供”成功之后会想着如何帮助胡雪岩,以报答“知遇之恩”。

很显然,在王有龄的身上,胡雪岩得到了不少的好处:王有龄以海运局坐办解决漕米问题有功直升知府,旋补杭州,不出几年,又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在王有龄的不断升迁中,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粮食的购办及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向胡雪岩的钱庄流了进来,而且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要寻找保护,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打点对方,帮助对方。胡雪岩除了帮助过王有龄之外,还帮助过何桂清。何桂清幼年时,曾是王有龄老家门房之子,与王家素有渊源,此人后来科场得意,为江苏省学政,后任浙江巡抚。

胡雪岩对何桂清更是不惜血本。为了何桂清的迁升,一次可以放出一万五千两银子;为了讨他的欢心,更为了日后自己的商业,忍痛割爱,把自己的爱妾阿巧姐转赠于他。

从何王集团的身上,胡雪岩同样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不仅巩固了商业地位,而且也巩固了政治地位。

何王集团土崩瓦解之后,胡雪岩又为自己寻找到了响彻朝野的重臣左宗棠作为新的商业保护人。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谙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不仅为左宗棠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他还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造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等。胡雪岩还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联络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一支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

这些事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是胡雪岩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有了这些装备,才能安心平乱、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是个英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个大员做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马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金字招牌;胡雪岩也就有机会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任何一个以本业为主、不能上传下达的商人都不敢像他这么做。只有胡雪岩,把握住了这个时期的特点,而且做到了。

除了巴结王有龄、左宗棠,胡雪岩还通过钱庄业务与朝中大官奕、文煜等人接上了关系。当然,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一些小官小吏,胡雪岩也极力拉拢。

也正因为如此,胡雪岩得到了一个“红顶商人”的外号。这“红顶”很具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胡雪岩受到了皇帝的恩宠。事实上,它意味着皇帝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既然是皇帝所保护的人,那些王公大臣才能很放心地把大把银子存入阜康钱庄,这就是借官势助商势的典型运用。

思考一下

攀龙附凤,寻求保护是商场之上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这种手段威力巨大,但是并不是“包治百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得转的。胡雪岩之所以能利用官场保护大发横财,很关键的一点:他不仅攀龙附凤,而且还攀得恰到好处。那么他又是怎么玩的呢?

一、懂得为别人而付出

无论是为了王有龄还是何桂清、甚至是后来的左宗棠,胡雪岩都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俗话说得好,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这句话无论是在官场之上还是在商场之上都是管用的。胡雪岩对此非常明白。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胡雪岩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只要这些官场中的人稳步高升,青云直上,那么自己的生意也就能步步高,这就是给自己的回报。

可是纵观现代商场之上的一些企业主,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既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怎么可能发生呢?商人都是以利益为重的,亏本生意谁都不愿意去做。很多堪称聪明绝顶的企业主连这一点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搞清楚,又如何能攀上权贵,为自己所用呢?

二、不要忘记小官小吏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要想攀上权贵,做好生意,胡雪岩所采用的策略就是“共分一杯羹”;他不仅为这些大的权贵倾尽全力的帮助,对于这些小官小吏也极力拉拢。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无非就是让这些小官小吏给自己行个方便,让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加顺畅一些,更加利索一些。要记住一点:真正经办一些小事的,并不是大的权贵,而是大权贵手下的这些小官小吏;如果仅仅攀附上了大权贵,没有理会这些小官小吏,生意同样不会好做。

很多企业主认为只要和对方企业的老板搞好关系就意味着自己攀上了权贵,而完全不把对方企业的办事员放在眼里,颐指气使。毫无疑问,这样的“势利小人”最终不会得到真正的帮助,即便项目开展,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三、寻求官府的认可

胡雪岩一个“顶戴商人”的头衔就是官府的认可,为什么?因为他有朝廷赏发的“顶戴”。朝廷是什么?是官府。官府赏发顶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官府认可了胡雪岩,认可了胡雪岩的生意,认可了胡雪岩的钱庄、药店、生丝店、典当店……带来的好处就是顾客趋之若鹜。

试想一下,如果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一个企业来承办某个项目,那么这个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影响有多大?对于其他顾客来说,又会怎么样看待这个企业呢?毫无疑问,会觉得这个企业的信誉度一定高、效率一定高。不为什么,就为它曾经是政府指定的企业,就这一点理由足矣。

学习一下

在商场之上,要想攀龙附凤,寻求别人的保护,就必须要结交自己的贵人。那么企业主该如何才能收获自己的“龙凤”人脉呢?有以下几个现学现用的方法:

一、找出你认识的每个人,并做一个能使你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关系的计划。你可以让这些人帮你打电话,向一些有用的人物介绍你,或者让这些人向你介绍某一特定领域的一些关系。你也可以给这些人写封信,让他们帮你一些忙。

二、坚持自己的做法。要明白,拓展和建立牢固的关系,必须有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并且始终保持对这方面的敏感,才能够逐渐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三、主动出击,用心准备。想要寻找商场上的贵人,就要做一个积极参与的人,而非旁观者。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的人,不是毫无机缘地就会出现,他需要你用心去寻找。

四、为他提供和创造价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对别人有用,别人才会成为你的贵人。特别是在商场上,贵人和你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相互利用的关系;如果你对对方没有价值,那么你再怎么想攀附对方,对方也不会看上你,更不会保护你。

豪门联姻,借婿之力向北发展

为了达到将钱庄势力向北发展的目的,胡雪岩不仅让出了自己中意的烟花女子李翠喜,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北方富商孙明伦。这在常人看来是极其“龌龊”的行为,但是在胡雪岩看来,这是一个攀附权贵的好机会。失去这个机会,说不定一辈子再也找不回来了,用两个女子来换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值了。

了解一下

有天晚上,胡雪岩在怡春院为争一名叫李翠喜的姑娘与一黑脸大汉较起劲来。两个男人虎视眈眈相向,各不让步,慌得鸨母左劝右拦,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这时,一个男子走进客厅,见了此状,哈哈大笑。来人是上海金行老板童德元,是胡雪岩在商场上常打交道的老朋友。那黑脸大汉见了童德元,也忙拱手施礼打招呼,原来他也认得童老板,经童老板从中介绍,胡雪岩才知黑脸大汉是河北恒林货栈的老板孙明伦。

生意场中人,最忌酒色误事,传出去会遭人笑话。童德元与孙明伦向来熟稔,今晚约了他到怡春院消遣。孙明伦在北方生长,自然知道李翠喜的艳名,在怡春院见了,便要与她共度良宵。童德元明知李翠喜为胡雪岩专宠,但一来妓女卖笑为生,谈不上为谁守节;二则胡雪岩长期不在上海,李翠喜接客理所当然,便怂恿孙明伦洒金拥美。不想胡雪岩不期而至,孙明伦甚觉尴尬,胡雪岩却冲他一笑,说:“咱们不打不相识!”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尴尬的气氛得以化解。

于是鸨母挑灯秉烛,重开宴席,收拾了一桌佳肴,三人坐定,推杯把盏,觥筹交错,刚才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今晚偶遇孙明伦,令胡雪岩大为兴奋。因为胡雪岩虽有“江南大侠”之称,阜康钱庄分店遍布东南,最近达及湖南长沙,可谓势力广大,极其雄厚。然而,若论财富,他还远在“孙半天”之下,相比之下充其量不过是苏杭地方的土肥佬。要做中国的富商大贾,拓展事业,非向北方发展不可。

北方地处京畿范围,财源集中,官宦如云,又在朝廷卵翼之下,信息灵通,关系繁杂,做生意的机会极多。胡雪岩朝思暮想,准备向京畿地方发展钱庄业务,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北方商界强手如林,“山西帮”、“陕西帮”、“齐鲁帮”等商家派系经营多年,划地为界,排斥他人,南方商人难以楔入。“孙半天”系河北土著,根基雄厚,家族庞大,与他攀上交情,好处不言自明。

就在杯酒谈笑之间,胡雪岩便打定主意,决心讨好孙明伦,携手共图发展。但因为对胡雪岩了解过少,孙明伦只是虚与周旋,十分客套,并且两眼不时瞟向隔壁厢房,似有无限留恋。胡雪岩见状,便对他了然于心:原来是个好色之徒。对付登徒子一类角色,胡雪岩向来得心应手,于是他便直言挑明,愿把李姑娘让给孙明伦。

孙明伦闻言大喜,对胡雪岩心生感激,于是开怀畅饮,几杯酒下肚,话也多了,便不慎露出了自己生意上的行踪。原来他刚刚谈成一笔上百万银子的生意,急着回去筹款交割,否则过期违约,生意便告吹了。胡雪岩明白孙明伦的心思,但他脑子里却飞快地转着孙明伦的生意:上百万两银子的生意,若以两分利润计,则有20多万两银子进项,不可谓不大,可惜给别人做了,要是……

想到这里,他不动声色,大谈杭州美女比李姑娘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得孙明伦色心大动,恳求胡雪岩带他前去杭州一游。

童德元在旁边察言观色,见胡雪岩竭力怂恿,知他别有所图,便也做个顺水人情,劝孙明伦去杭州羁留几日。孙明伦屈指一算,时间尚可,便跟胡雪岩定下行期。

第二天,孙明伦依约来到码头,坐上一艘小火轮。胡雪岩陪着他,闭口不谈生意之事,和几个心腹朋友开一桌牌,侍奉他赌钱消遣。这一天,孙明伦手气出奇的好,连连大满贯,赢得高兴,不知不觉,船就到了杭州。

初来乍到,孙明伦在途中买了几样时鲜礼物,到胡家拜见胡老太太。胡雪岩为了表示亲近,把孙明伦当自家弟兄看待,叫出胡太太和两个女儿与孙明伦见面。论理,亲眷不应当见外客。孙明伦懂得规矩,对胡雪岩此举大为感动。胡太太进客厅见客人时,孙明伦满脸通红,慌忙还礼。胡太太身后两个女儿,一个叫荷花,一个叫荷珠,也趋步上前,叫了声:“孙叔叔!”

孙明伦只一瞟,顿时像中了定身法,眼珠儿也不会动了。胡雪岩的两个女儿,姐姐16岁,妹妹14岁,都出落得亭亭玉立,如美人临风,清纯可爱,似出水芙蓉。姐姐荷花,粉脸似桃花,冰肌玉骨,芳香袭人,一对水汪汪大眼如两泓清潭,秋波荡漾,撩拨人心;樱桃小口发出的声音如微风振萧,黄鹂鸣春。孙明伦暗暗惊叹:“俺也是寻花老手,竞不知道天下有如此美人儿。”

家眷见过客人,都回后院去了。孙明伦还呆立在那儿,半晌未回过神来,眼睛只盯着后院门。胡雪岩轻轻咳了一声,孙明伦才知觉,忙掩饰窘态道:“宝眷如此美貌动人,雪岩老兄弟福分不浅呀!”

原来孙明伦虽然30出头,却从未婚娶,因小时候订下“娃娃亲”,成年后待要成亲,女方突然暴病身亡。测字先生算孙明伦八字冲,命中克妻,劝他晚些结亲。孙明伦乐得成天寻花问柳,无内人管束,亲事便耽搁至今。对此,胡雪岩早已从童德元那里打听得一清二楚。

胡雪岩见他如此,也不道破心事,两人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待安顿好孙明伦后,胡雪岩去后院见自己的太太。

一见面,胡太太便责怪丈夫交友不慎,引来不规不矩的客人。胡雪岩并不理会胡太太的唠叨,心里盘算着,眼下最要紧的是陪孙明伦玩得高兴,拖延时日,瞅准空子提亲。了结这桩大事后,孙老板那笔百万两银子的买卖便非他莫属了。

一连几日,孙明伦在胡雪岩陪同下,游西湖山水,漫步白堤,到葛岭探访仙人葛洪的遗迹,去西湖凭吊南齐名妓苏小小墓。流连青楼妓馆,夜夜乐而忘返,丝毫没有启程回去的念头。胡雪岩看到眼里,喜在心头,更加大献殷勤,竭力讨他欢心。

有一天,孙、胡二人在“醉春院”盘桓了半天,尽兴而出,孙明伦执意要请胡雪岩到“味腴楼”小酌一杯,以致谢意。胡雪岩拗不过他,一同去楼上,捡了临西湖边一处座位,凭窗远眺,只见湖光潋滟、远山含黛,景色宜人。孙明伦感慨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不假,照我说来,杭州城比天堂还强十分呢。”

胡雪岩故意道:“明伦兄尚有大生意要做,肩负重任,怎能沉迷山水中,不思北归呢?”

孙明伦叹道:“我何尝不想启程北去,只是此地有一绝色佳人,我还无缘相识,故而不甘心就此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