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厚灰学
4538700000016

第16章 弹性施压,锯掉员工椅子上的靠背(1)

1、引“狼”入室,保持组织活力

许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故事:

澳大利亚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竞技场上,一个人跑步也许跑不出好成绩,如果给他找一个竞争对手,他不由自主的就会加快速度。如果将此法用在管理上,也一样能激起员工的好胜心,让他铆足了劲向前冲。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当他冲过终点后,很多记者蜂拥而至,积极的对他进行采访,不停的问他:“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年轻的冠军喘着粗气说:“因为………因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原来在三年前,他开始练习长跑,训练的基地是在山区,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训练,可是他费尽了全力也没有太大的进步。

有一天清晨,他在训练途中,突然身后传来狼的叫声,开始时是零星的几声,似乎还很遥远,但很快就急促起来,而且就在他身后。他知道狼已经盯上了自己,他甚至不敢回头,没命的向前奔跑。所以,他那天训练的成绩好极了,后来教练问他原因,他说听听见了有狼在叫,并且在追他。

教练意味深长的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身后缺少一只狼。不过,他后来才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没有狼,他听见的狼叫,是教练装出来的。从那以后,他每次训练时,都想像着自己的身后有一只狼,成绩也突飞猛进。在今天的马拉松比赛上,他依然想像着我身后有一只狼,所以它成功了。

是的,大多数员工并不是没有潜力,而是在他的身后缺一只狼一样的竞争对手。

“马儿眼见就要被其他马匹超越时,跑得最快。”缺乏竞争对手的员工缺乏工作的动力,如果能为他找一个狼一样的竞争对手,就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他的好胜心理,满足他获胜、拔尖、成为优秀者的愿望。

在硅谷内流行着这样一种工作意识:“业绩是比出来的”,没有竞争永远出不了一流的成果。那里的企业管理者注重持久性地延续员工的“竞争”观念,培育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增强员工对于“竞争”的认可度。他们努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意识到:已有的辉煌只是暂时的,稍有懈怠,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就会一泻千里。通过竞争管理机制,使员工强烈意识到竞争的存在和无情,最大可能地发挥主动性和潜力,不断进取、创新、拼搏,使企业拥有强劲的、比较均衡的竞争力,为企业逐鹿未来市场奠定胜局。

许多企业基本上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将,约占20%;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约占60%;三是拖企业后腿的人,约占20%。如何使第三种人减少,使第一、第二种人增加呢?如果对第三类型的人员实行完全的淘汰,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其实。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与公司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远一些,如果全部淘汰,这显然行不通。如果能引“狼”入室,势必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逐步向第二、第一种人过度,这显然是个十分可行有效的方法。

竞争能促进员工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工作、成长的气氛,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好、更优越的位置上”。从心理学来讲,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而如果有了特定的竞争对象存在时,其意识会更加的明显。只要能利用好这种意识,并设立这样一个竞争的对象,就一定能成功激发起每个人的干劲。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激发员工的潜能,就要有意地为他找一个竞争对手。

作为管理者,如果想激发员工的热情,就要引进“狼”入室,不断给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以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

当然,在企业里要想给员工找一个竞争对手有时候并没那么容易。这时,你可以“设立”一个“竞争对象”。比如,对于没干劲的员工,你不妨对他说:“小张,你和小李两个人都很努力,这次的销售冠军非你俩莫属啊。”相信小张听了这话一定会赶到一定的压力,因为他要赢得这个冠军,就要击败他的对手小李。而小李当然也会他在暗中较劲,这样即使最后只能产生一个冠军,但是他们俩的业绩都不会差。

有竞争才有动力,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运用内部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2、“逼”员工进步

2008年10月15日,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先生在美国病逝,享寿92岁。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可以说,台塑公司王永庆取得的成功,全赖于其成功的管理,而在管理手段方面,压力管理是台塑最为突出的经验。

王永庆曾说:“赋予一个人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在害他。我觉得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给予没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个人的潜能根本无从发挥,他的一生就完了!”他认为,杰出的人才只有在强大的压力下才会培养得出来。所以,管理者不妨给下属施加点压力,“逼”他进步。

王永庆曾苦口婆心地奉劝志明工专的学生:“完成专科教育,只能为你们奠定做事的基本能力,你们要认清这一点。踏出校门之后,要有决心接受三年的辛苦磨练,惟有如此才能有成就。如果在座每位都能这样做,我相信百分之百会成功。因此,在工厂环境的选择上,我奉劝各位考虑去接受具有相当压力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真正锻炼出你的本事;否则,即使你懂得必须吃苦,有意接受磨练,可是在一个满足现状、以既有成就而沾沾自喜的环境中,任何人都难免因为处于安逸之中而逐渐放松,终究毫无成就。”

王永庆不但善于教导别人进入有压力的环境中接受挑战,而且更善于营造一个布满压力的环境。

王永庆的压力管理,从员工刚进企业的那天就开始了。王永庆规定新员工不论身份学历,都要先到基层现场学习6个月,并接受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员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以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如果你以为这6个月的训练不过是个形式而已,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员工在训练期间的每项要求都要进行考核,而且每周一次,考核的结果要列入今后的人事考核项目,因此受训期间,他们的压力很大,讲义与笔记达数10公斤。为准备考试,他们常常要温习功课至深夜,决不亚于高考备战时的紧张气氛。

除准备每周的考试外,还要撰写心得报告,以备在结训典礼的“综合检讨会”上的抽查。综合检讨会是由王永庆亲自主持的,会上他要当场抽选10~15名学员上台发表心得与感想。听完报告后,王永庆当场加以评定。因为是王永庆亲自主持,学员们都是既怕被抽选,一旦失误,以后再想出人头地恐怕就难了,同时又希望被抽选,好一显自己的才华。所以直到“综合检讨会”结束他们的心都一直悬着,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斗争。

看到这里,恐怕你都要替这些员工捏一把汗,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无压力不进步,井无压力不出油”。正是给了这些适当的压力,才使得他们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懂得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这正是王永庆最为看重的。

如果你认为员工所受的压力到此该告一段落了,那么你就又错了,他们的压力不过才刚刚开始。为了使每一阶层的就业人员都有压迫感,王永庆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他以台塑总管理处作为运筹帷腥的指挥中心,控制下设的16个事业单位。这16个事业单位是指各总经理室及采购部、财务部、营建部、法律事务室、秘书室、电脑处。总经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务、人事、资材、工程、经营分析、电脑等8个组。这有如一个金刚石的分子结构,只要顶端施加一种压力,自上而下的各个层次便都会产生压迫感。

其实一般的企业都处于老板推一步员工走一步的被动状态,就是说,一般企业的“推夫”只有一个,动力自然较小。但台塑不一样,在台塑企业相当“老板”级的幕僚便有200多个,也就是说王永庆有200多位“推夫”,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推夫或者说幕僚兢兢业业地扮演着王永庆的“耳目”,他们传达着他的命令,贯彻着他的指示,严密地考核着施行后的成效。

在王永庆的压力管理中,最著名的当属台塑的主管人员最怕的“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由于他记忆力非常好,精力过人,又喜欢追根究底,下属们一不小心,往往会被他逼得非常难堪。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由于压力太大,工作又十分紧张,台塑的很多主管人员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为午餐汇报后的“台塑后遗症”。

也许你会说王永庆对自己的员工真是够苛刻的,但他对自己比对员工的要求还要严格。他每周的工作时间在100小时以上,他对企业运作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这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的确,曾有外国记者这样评价王永庆:“他的行事手段近乎残忍,秘诀是对工作细节和工作时间毫不留情地苛求,他手下管理人员若换成西方人,恐怕早给他折磨死了。”但是王永庆为此举了一个例子:台湾每年都有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美国留学,累计总人数不下数十万。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美国,他们有开诊所行医的,有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的,也有涉足企业管理的。三个领域中,从事前两项的都有突出表现,惟独后者表现平平。原因何在?

他接着加以分析说:学医者,由于美国对于医师的教育和训练十分严格,留学生在这种环境的逼迫下,自当勤于学习,因此大多数都能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者,与行医者际遇极为相似,同样是因为美国的环境有一股迫使其非认真不可的压力,因而表现出色。至于在美国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情况恰恰相反。虽然攻读工商管理的中国人颇多,不少人拿了博士或硕士学位,但是,由于他们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美国社会又没有压力让他们非从基层做起不可,导致美国的大企业不爱用中国人,而我国的留学生则无从吸收美国企业管理的精华,空有一个高学历,却无所建树。

由此可见,压力不但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而且是造就一个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如果你能合理的掌握员工承受压力的能力,适当的给他施加一定的压力,他一定会在你的“紧逼”下,进步神速。

3、用斥骂鞭策个别员工进步

因为人们普遍具有在屈辱面前不低头、不认输、不屈服的强烈自尊心,利用这种心理,会有效的激励他们放手一搏,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适当的运用斥骂的方式鞭策个别员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