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成就销售
4538500000003

第3章 中国式营销哲学(3)

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尔的营销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传统的分销渠道仅仅作为海尔经营的一个环节,只是承担把产品从生产商转移到消费者的职能。而渠道成员之间那种简单的交易关系,根本就无法营造和维持海尔在营销方面的竞争力。这样,海尔不得不对营销渠道进行重新设计,即从产品销售逐步向客户服务销售方式转变,从多层营销渠道向扁平营销多渠道转变。

张瑞敏认为,做企业最忌讳的是麻木不仁,因为只要企业的领导麻木不仁,那么企业离倒闭就不远了;最害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因为只要企业的领导人没有自知之明,就会将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应该说,作为海尔人是很幸运的,因为海尔不但拥有一支勇于开拓的团队,而且还拥有善于反思、不断反省的领导。不管怎么说,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的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

6.“法”、“术”、“势”

“法”、“势”、“术”是先秦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一生追求的政治抱负,他的这些学说主要是为统治者创建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韩非子还告诫君主,只有对“法”、“势”、“术”这三把武器有机地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耗时短、见效快、投入少、收获多的效果。后来,秦国的胜出,也验证了韩非所言非虚。

社会发展到今天,法家的“法”、“势”、“术”这三把武器的用处越来越广,甚至被一些企业家奉为管理宝典。比如,张敏瑞就曾说过:“用孔子的思想做事,用老子的思想做人,用韩非子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可见,韩非子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了。

那么,海尔在建设营销渠道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法”、“势”、“术”这三把武器的呢?

张瑞敏经常告诫员工的一句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他的这句话也被当成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外,在海尔集团的内部,员工们传阅着两幅主题为“适者生存”的漫画:一幅是老鹰喂食的故事。众所周知,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而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最凶猛的一种,这主要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老鹰一次会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筑得比较高,所以老鹰猎捕回来的食物,每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且,老鹰给小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公平的,而是哪只小鹰抢得最凶,就把食物给谁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瘦弱的小鹰由于抢不到食物,很快就饿死了,只有最凶狠的那只小鹰存活下来。就这样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才越来越强壮。另一幅漫画是狮子与鹿的对话,狮子说:“我现在虽然十分强壮,但如果我不奔跑捕食,明天就会和你一样软弱无力。”鹿则对狮子说:“正因为有你的存在,才使我的生命受到威胁,为了不让你把我吃掉,我必须不停地向前奔跑。”

这两幅漫画,其实也正是海尔激励制度的真实写照,即“升迁靠竞争,末位要淘汰”。同时也告诫所有的企业:不管什么时候,这个社会都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最后必将成为失败者。而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适当的竞争制度,那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将会遭到必然的淘汰。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都无法避免这一规律。

在创业的前几个阶段中,虽然海尔在渠道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但进入21世纪后,海尔的渠道又开始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要跟上全球的发展趋势;二是要着眼于自身的现状和实践。于是,2005年,海尔便提出全球化战略,主要依据是: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已经加入WTO;从外部环境来讲,世界已经进入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绝大多数行业逐渐被几家巨无霸企业所控制。而在全球化背景的格局下,海尔与惠普、西门子、伊莱克斯、通用电气、松下等国外家电巨头相比,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海尔在提出全球化战略后,便开始在内部提出销售渠道模式的创新。根据长尾理论定律,目前的市场已经颠覆“80/20”的理论。过去,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都依靠大规模制造来降低成本,并以速度取胜。海尔在创业初期,由于敢作敢为,大刀阔斧地向前开拓,所以在当时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的情况下,获得很大的成功,而这些成功也掩盖了海尔的许多内部问题。今天,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传统的实体销售渠道已经逐渐由台前转向幕后,取而代之的是网络销售和电话销售,而且要求大规模定制。

销售渠道的转变,迫使海尔也开始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从大规模制造改为大规模定制。因此,海尔从2007年7月26号提出“1000天再造海尔”开始,整个再造将持续三年。所谓的“1000天再造”,就是从人员观念、组织再造到流程再造,完全符合信息化的需要。比如,海尔在内部提出“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将整个生产线与市场完全结合在一起。举例来说,如果产品离开生产线就像是鱼脱离了水,如果没有找到客户,就相当于鱼离开了大海,很快会死掉;如果有客户,即使离开了生产线,鱼仍然在水缸里。

另外,海尔还采用调查的方式,让设计人员深入到用户的家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产品开发的思路。同时按照欧洲风格、亚洲风格、美洲风格,将前端的设计人员组成不同的团队。每种风格又设立两个设计团队,并使这两个团队相互竞争,确定开发思路。在销售模式方面,要求业务员不但接受业务线和职能线的双重管理,还要接受销售部门和渠道部门的双重管理。

据介绍,2007年,海尔在美国尝试进行网上销售和电话销售时,仅7月份就每天销售出8300台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000天再造海尔”已经初显成效。至于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7.海尔渠道的特色

20年,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上来看,或许它只是一朵并不起眼的浪花,但对于海尔人来说,却是极不平凡的20年,尤其是对于一个处于市场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而言,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实属不易。海尔的成功,或许是偶然的,但在偶然当中却带有必然的因素。因为所有的机会,都是海尔自己创造的;所有的路,也都是海尔自己闯出来的。当然,如果我们非要对海尔的渠道进行总结的话,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创造卖点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好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张瑞敏显然已经读懂了这句话,所以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创造市场的前提就是创造概念。如果一个概念都提不出来,用户怎么知道企业是卖什么的?”因此,只要海尔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就会有一个新的说法,给用户一个新的概念,以此来创造新的卖点,并在卖点炒作及推广方面采用“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的策略,通过各种有影响力的媒体,对新推出的产品和新的卖点进行反复的炒作,使该产品和卖点在最大范围内被消费者所熟知。同时配合现场促销活动、卖场布置等手段,以刺激用户进行消费。

品牌导向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而张瑞敏恰恰就是波特竞争理论的信奉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企业竞争的层面上,他推动海尔采取标新立异战略,即在产品设计、售后服务、产品工艺上力求与众不同,而在价格上则从来不与对手竞争;二是体现在国家竞争的层面上,着力打造海尔的强势品牌,把海尔塑造成为中国品牌的国际代言人。张瑞敏认为,名牌是创新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创造名牌。而海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国制造”的积累之后,终于开始迈向“中国创造”的阶段。事实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中国没有几家像海尔这样优秀的企业,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和崛起的。

注重订单和成果

订单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验证渠道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只要有一张订单,不管反馈到海尔渠道中的哪个环节,海尔的物流、资金流等便才开始围绕着订单运转。而海尔员工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他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中,而不取决于他们的资历和职位。尤其通过实施“全员SBU”战略,更是使每一位普通的员工都成为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内部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市场关系。谁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得到的金钱报酬就会越多;反之,只要损害企业的利益,不管是谁,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是最具海尔特色的渠道竞争模式。这里的“人”是指“自主创新的SBU”,就是指具有老板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员工;“单”则是指“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单合一”模式目标,是鼓励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潜能,同时要求做到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以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完美结合;“人单合一”的最终目的,是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进行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

团结奋进

海尔在渠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管理,多次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外部的渠道模式,并根据企业的成长速度和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最后形成一种共赢的企业理念——领导帮助员工成功,员工帮助客户成功,最后达到大家都成功。

本章结语

海尔的营销渠道经历了由区域性到全国性,由全国再到全球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递进式的渠道发展脉络。发展初期,海尔集团依靠商场销售到店中店,再到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树立起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目前,海尔已在全国主要县城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在城市家电市场,海尔也建立了完善的自控销售网络。在海尔的营销渠道中,百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显然,这是一种由点到面、层层推进的发展形式。那么,在海尔人的眼里,他们觉得自己成功了吗?让我们把目光投到海尔的总部青岛创牌中心的南广场上吧!在那里,有两个一红一蓝《易经》的卦象,南边的红色卦象是“离”(火),寓意着红火和光明;北边的蓝色卦象是“坎”(水),寓意着艰险和暗淡。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挂象进行组合,正好组合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最后两卦——“既济”和“未济”!

从南向北望去,我们看到的是“离”前“坎”后(即离下坎上),这是《易经》的第六十三卦——“既济”,寓意着成功和光明。但只要我们再稍微观察,便不难看到,“离”明之后是“坎”险,说明成功和危险是并存的。因此,孔子在解释这一卦时,是这样告诫人们的:“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思是说,当你获得成功时,危险就已经潜伏在旁边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成功背后所潜藏着的危机,并做好预防,失败就已经不远了。

从北向南望去,我们看到的是“坎”前“离”后(即坎下离上),这是《易经》的第六十四卦(即最后一卦)——“未济”,寓意着艰险和尚未成功。但这一卦提醒我们,艰险的后面是“离”明。因此,孔子在解释这一卦时,是这样鼓励人们的:“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意思是说,当你处在困境当中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自暴自弃,因为只要想办法突破眼前的困境,成功就已经在前面等你了!

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既济”和“未济”是《易经》的最后两卦,同时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点睛之笔。因为这两卦道出了世间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成功之后是危险,而艰险之后是成功。这是宇宙的法则,更是人生的真谛!因此,可以说,“既济”和“未济”实际上是世界上最高明的辩证法,也是哲学中的哲学。

海尔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以此时刻提醒自己:获得成功的时候,不要忽略背后潜藏着的危机;面对困境时,要敢于突破,迎来成功。这实际上也是海尔目前所面临的两个问题:站在中国渠道的高度上,海尔是“既济”;站在全球渠道的高度上,海尔是“未济”。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经说过:“没有一本教科书能提供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每天撰写自己的教科书。”是的,面对全球,展望未来,海尔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