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成就销售
4538500000001

第1章 中国式营销哲学(1)

发展理念:海尔的发展理念是“帮助客户成功”,这一理念贯穿海尔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成为海尔在渠道建设中所遵循的原则。这种原则主要体现在海尔渠道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松散型分销模式——帮助客户成功的服务型渠道。

核心提示:有人曾经说过:“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的确,实践证明:一个善于将哲学原理与管理实践进行相结合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和企业家。让我们欣慰的是,目前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哲学家式的企业家,而在这些优秀的管理者中,中国第一CEO、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不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放在哲学层面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总结,而且在渠道建设方面,也处处闪耀着哲学的智慧,打造出中国式的营销哲学。

海尔在对渠道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做到将哲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海尔对整个渠道环节的掌控和调节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从而塑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尔。

1.海尔的渠道模型

1984年,海尔在山东省青岛市落地生根,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其中一员。随后,在张瑞敏的率领下,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一步一个台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并跃居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而且,海尔还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成为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进入新世纪后,张瑞敏便定下海尔将在20岁生日时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并率领5万多名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全力以赴。2004年,海尔的营业额虽然仅为1016亿元人民币(约合122亿美元),以2亿美元营业额之差,遗憾的与世界500强失之交臂,没能为自己捧回这份盼望已久的20岁生日礼物。但是,20年的凄风苦雨,已经使海尔练就了强健的体魄;20年的风雨兼程,已经让海尔看到更多的希望;20年的锐意进取,已经让海尔突出重围……尤其是在渠道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的渠道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建立又不断摧毁、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反复调节过程。正是在这种反复调节的过程中,海尔的渠道模型逐渐成熟起来,为海尔的快速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然而,正如张瑞敏所言:“在20世纪初,谁的企业做得快谁就会取胜,比如美国的福特汽车;20世纪60、70年代,谁的企业做得好谁就会取胜,比如日本的制造业;而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只有做得对的企业才能取胜……”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进行洗牌势在必行。那么,面对21世纪变幻莫测的市场,海尔又是怎样对自己的渠道进行调整的呢?又是怎样通过调整渠道而在市场中把握主动的呢?

渠道整合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因为,创业时,很多企业大都处于逆境的位置上,所以创业者大都做到如张瑞敏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一旦创业成功,企业便开始处于顺境的位置上。这时,很多创业者往往会认为:“终于成功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战胜对手的时候,正是最危险的时候,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治国如此,做企业更是如此。这对于深谙中国哲学的张瑞敏来说,自然是十分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一直把海尔放在弱势的位置上,让海尔永远有目标可寻。因此,海尔的渠道建设已经由当初的区域网络到全国网络,再由全国网络发展到全球网络;由当初的商场销售发展到店中店,再由店中店发展到拥有自己的品牌专卖店。

应该说,海尔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已经树立起中国家电品牌良好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并在市场上进行高效的运营。这对于很多人(包括海尔人)来说,海尔已经做得很成功了,至少在中国的家电业,已经无人能够出其左右。但海尔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它又开始根据自身产品类别多、品牌知名度节节升高等特点,对渠道和通路进行不断的整合。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一级市场,家电专业连锁业销售占整个家电零售市场的比重超过65%。但在一、二级市场上,家电专业连锁销售额比重却低于20%,市场影响力比较低。因此,海尔便把一、二级市场渠道的整合视为重中之重。在全国每个一级城市都设有海尔工贸公司和海尔营销中心,负责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零售商进行管理,以及在当地进行业务洽谈和销售工作;同时,海尔还在二、四级市场按“一县一点”设有专卖店。

这样,海尔不但对目前的渠道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还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的降低了销售成本,使海尔更有利于对终端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互惠互利

“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是商场中永恒的定律,大量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做大、做强。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一些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于是很多企业仅仅靠单纯的产品销售,就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随着市场的渐趋成熟,以及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倒下了,很多曾经傲视群雄的公司也悄然退出市场的舞台,而一些国营企业虽然依靠政府的支援,苦苦支撑,但已经显得举步维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习惯了卖方市场的规则,习惯了“以我为中心”,习惯了渠道成员之间简单的交易关系。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便会措手不及,应声而倒。

与这些企业相比,海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一些大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时,它才刚刚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并在旅途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步法和速度进行适度的调整。尤其是当买方市场开始形成时,海尔就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单纯的产品销售时代已经过去了。于是,海尔便迅速对营销渠道进行重新设计,提出“帮助客户成功”的理念,从当初单纯的产品销售,逐步转向注重服务质量,用高质量的服务去帮助客户,打动客户,同时,把处理与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当成营销的核心,与经销商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渠道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彼此信任、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攻守同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界逐渐意识到,单个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始凸显出固有的局限性,渠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中国家电业虽然曾经以连锁经营的模式,迅速攻城掠地,并成为商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界逐渐意识到,单个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始凸显出固有的局限性,渠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中国家电业虽然曾经以连锁经营的模式,迅速攻城掠地,并成为商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面对国外家电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虎视眈眈,即便是在中国家电业叱咤风云的海尔,也开始紧张起来,和中国的家电行业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面对实现共存、共荣、共赢的策略。海尔意识到,中国家电业只有建立攻守同盟的渠道,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争取主动,共同应对入侵中国市场的家电巨头。这种与同业的联盟模式,不但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优化资本的利用率和回报率。

实际上,海尔早就意识到,近几年来,中国的家电业都在修炼内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更清楚,中国家电业既竞争又互生,休戚与共,只有大家携起手来,合纵连横,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造中国家电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2.“真情到永远”

在我们回顾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会发现,在企业处于成功的某一阶段时,总会伴随着一些对市场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当这种深刻的思考被“提纯”之后,企业营销便提升到一种哲学的境界,当这种境界最终被很多人所理解之后,往往会转化为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比如,海尔的营销哲学就只有短短的一句话——“真情到永远”。这或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道至简”吧!

其实不仅是那些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营销哲学,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营销哲学,甚至一个社区的小卖部也会有自己的营销理念。

营销哲学主要是处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营销哲学定位,就是企业以哪种观念为营销导向,以确定正确的营销指导思想。因为一家企业对营销哲学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将决定这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例如,现在许多企业的营销哲学常常过于市侩化,这就决定这些企业无法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

在企业的营销哲学形成之前,常常会有一个较为有效的营销实践活动,这个时期也许很短,短到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也许很长,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营销渠道的建设方向、结构和运作方式,就是整个营销哲学最重要的体现。而一旦营销哲学被确定之后,营销渠道的建设就必须完全顺应其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海尔的营销哲学对渠道建设的决定性意义。海尔的管理与营销哲学是“真诚到永远”,这就决定海尔的渠道建设主要是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理念,以为顾客服务为宗旨。

首先,在渠道结构的构建上,海尔力求与顾客实现零距离,所以多数渠道的建设均以直接接触顾客为目标,以便达到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尔的渠道结构调整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强化销售终端建设的过程。特别是在近几年,海尔通过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持,还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以便直接管理。虽然海尔也有一些批发商,但其分销网络的重点并不是批发商,而是更希望和零售商直接做生意,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零售分销体系。海尔的销售政策也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还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与此相对应的是,海尔近几年来,不断“打压”各类批发商的渠道,降低其盈利空间,而将其大部分盈利都转让给零售商。

这样,取消了中间环节,既有利于对零售终端销售进行管理和控制,也使其销售系统更加贴近顾客。虽然这种渠道结构有很大程度的市场因素,但实现其直接为面向顾客服务才是海尔最终的目标。

即使是这样,2006年10月在四川的某论坛上,张瑞敏还是十分痛心地表示,由于受累于家电零售商,海尔产品距离顾客越来越远,他认为,目前零售商与顾客的贴近性依然不够。因此,海尔下一步的行动将值得我们关注。

其次,海尔强调,产品销售到了各分销商、零售商那里之后,销售工作并没有完成,只有把产品真正销售到客户的手中后,海尔才认为是完成了销售行为。因此,帮助零售商向顾客推销产品就成为其渠道建设的另一个重点。例如,在海尔店中店里,过去那种顾客问,售货员答的销售形式,已被海尔直销员现场讲解示范、顾客亲自手试机的形式所取代;并且建立起相应的销售台账,给顾客发“星级服务投诉卡”,安排专人负责送货上门,安装调试。顾客普遍反映,这种做法拉近了顾客与海尔的距离,许多消费者甚至会因此而考虑“买一套海尔电器”。

再次,即使把产品销售到了顾客那里,也不能说明整个销售任务已经完成,而是还有售后服务。而且,海尔还把售后服务当成整个营销渠道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业内,海尔的“零距离”服务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因为海尔强调的是企业与用户之间贴心的亲情化、全方位服务。从设计、制造、送货上门到定期维护、指导使用等都在此服务之列,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方位的为用户服务的过程。海尔“零距离服务”以其优质高效而有口皆碑:无搬动服务,三免服务(免费送货、免费安装、免材料费),先设计后安装,24小时服务到位,星级服务连锁网络,海尔星级服务e条龙,专修部服务网络进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等。

尽管多年来,海尔一直在坚持走国际化路线,但在国内渠道建设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浓重的中国特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尔渠道的成功也是中国营销哲学的胜利。

3.“人单合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有了选择,自然就会有比较。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再也不用为了抢购哪一款产品而排队了,但这样一来,却把很多商家给害苦了。因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产品供大于求,因此尽管很多商家为了销售出自己的产品,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方法去讨好用户,但消费者并没有买帐,而是冷静地进行比较、选择,真正做到货比三家。对此,不少商家大呼,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是为了竞争的需要,2005年9月,海尔开始提出“人单合一”的竞争模式。这里的“人”,指的是每一个员工,也就是每一个自主创新的主体,而“单”则是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就是每一个自主创新的主体与具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的结合。

我们都知道,在营销渠道建设上,速度是很重要的,能不能抢在别人前面,把新的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面前,是营销能否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即使做到了这一步,消费者也选择了你的产品,但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发现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不好,那么就不可能有第二张订单了。这就要求海尔在渠道建设上,要像打飞靶一样,既要快又要准。当然,这对于海尔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张瑞敏认为,很多订单之所以变成“孤儿订单”,就是因为没有人对它负责,最后造成库存增加,而“人单合一”的模式就是要求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订单,而且要对订单负责到底。同时,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订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创造市场的“SBU(战略事业单元)”。这样,就使得海尔的每一位员工都把眼光投向市场,并直接或间接地对市场进行经营。

那么,海尔又如何在渠道建设中真正做到“人单合一”呢?

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