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销商还能怎么管
4538400000016

第16章 创新的经销商管理战略(3)

虽然经销商们都注册了自己的商贸公司,也像模像样地建立部门和各项规章制度,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其核心没有脱离个体户那种简单粗放的管理和经营形态,也就是那种公司化的“壳”,个体户的“芯”,往往是老板办公室像那么回事,仓库里却是一塌糊涂。甚至有些经销商现在还坚持在批发市场的门面里,所谓的公司化企业化离他实在是太遥远了。但是,这些不是厂家,尤其是主流厂家所希望看到的。毕竟,作为厂家,必然也是希望合作伙伴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厂家的平台对接,高度企业化的厂家与个体户状态的经销商,迟早是要分道扬镳的。其实,厂商双方的整体平台对接是个方向,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但作为厂家,至少要看到经销商有没有向这个方面在进步、在努力。其中,经销商自己的内部公司化改造,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信心。同时,也体现了经销商老板的发展意识。其实,公司改造也没什么复杂的,无非就是各岗位的责权利具体说明、业务工作的流程化、档案的完整性、文件管理的标准化、服务工作的标准化、内部办公环境的整洁化、财务制度的严格化、仓库管理的模块化。

总而言之,当前的主流厂家往往都处在一个持续招商的阶段,一些老经销商因为种种原因被砍掉,同时又在招纳新经销商,在新经销商选择上,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经营思路良好,不守旧、不顽固地抱着过去的经验和方法

●保持全员学习,保持一个空杯的学习状态

●发展方向为专业化经销商

●不断提升自身的公司化管理和经营水平

●愿意与厂家进行更多方面的网络或是系统对接

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厂家在经销商选择方面的标尺也在变,那么,作为经销商老板,你考虑好了吗?准备好了吗?一旦跟不上变化,就会出现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甚至被市场淘汰的情况。

厂商合作的新趋势

都说股市是多变的,起落不定,其实市场其实也差不多,也总是在不停地变。别说市场的变化,就连整个世界,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作为厂家和经销商,若是跟得上变化,那就是转机;若是跟不上,恐怕就是危机了。

首先,笔者提醒各位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机遇的问题,在国内市场,再好的机会,也顶不住大家蜂拥而至,刚刚出现的市场空间,很快就被这些进入者所瓜分,有限的市场资源很快就被大家稀释,再快的市场成长速度,也赶不上投资者的进入速度。这个状况,曾经在牛奶行业已经出现过,当时大家都说国内的牛奶市场空间巨大无比,于是各色投资者纷纷进入牛奶行业,结果,供过于求,大家日子过得都艰难,到最后是大批量退出,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寥寥无几,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比牛奶还要低,若是众多投资者(尚不包括现有的厂家老板们)都认为××市场的新机会来临时,蜂拥而至,或是加大投资,结局很有可能是牛奶市场的重现。

再者,作为生产企业,不要对产品本身过于迷信,所谓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多了,一切的竞争、管理、规划、品牌、渠道等都是因这四个字而起,也就是市场不缺商品,消费者不缺商品,经销商和零售商更不缺商品,而渠道才是关键。没有足够的渠道资源,再好的产品都是空谈,即便只是三流的产品,但如果有一流的渠道,照样能生存下去,并发展得很好,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某某企业拥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市场业绩却是极其糟糕,最后是老板抱着个非常好的产品跳大海。为什么好产品却没卖好,就是缺渠道资源。所谓渠道资源,其实就是一群数量多、质量优,且忠诚度、配合度都属于上乘的经销商队伍。换言之,若是有这么一群经销商支持厂家,即便是产品本身并不是那么优秀,也照样卖得好。总而言之,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或者是厂家开发了一个多么好的产品,都离不了经销商的支持。那么,经销商凭什么来配合你,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厂家想得太简单了,认为自己有个好产品、好品牌,再加上市场空间大,市场需求强劲,自然就有经销商上门寻求合作。同时,在合作纽带的问题上,厂家也考虑得较为简单,认为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经销商得去认真卖、努力卖,卖得多自然赚得多。甚至会认为,经销商是靠厂家的这些产品和政策赚了大钱、发了财,是厂家给了你经销商机会,所以要听厂家的话,配合厂家的指挥,更加努力地去卖产品,这样不就双赢了吗?

其实,经销商是商人,无利不起早,自然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来配合厂家,必然是利益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但是,这个利益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如厂家所想象的那样,卖他们厂的产品能赚钱,多卖多赚钱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在前面部分已经详细说明过,经销商和厂家有很多方面存在着理解不对称。

其实,经销商自己也有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问题、市场管理问题、竞争策略问题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当前利润和未来发展。厂家如果能解决这些经销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一定能得到益处。

那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作为厂家,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地抓住经销商,尤其是那些优质经销商呢?毕竟,优质经销商是一种稀缺的,短期内很难复制的渠道资源。从理论上来说,核心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经销商的深入了解

合作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才有顺畅的沟通,只有顺畅的沟通,大家在很多问题上才能取得共识,才能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发展。但是,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很多问题的观点上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就需要厂家不简单地从自己的主观意识上来看待经销商。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着实有相当多的厂家进入一个误区,要么把经销商看成是简单的个体户,要么把经销商看成是与自己一样的企业。其实,经销商不是那种简单的个体户,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有着独特的、完全不同于厂家的经营和管理思维,以及独特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思维。在经营思路上,厂家和经销商完全是两回事。若是简单地把自己的观点套用在对方头上,必然要出现许多矛盾和纠纷的。

2.有复合的利益形式

厂商之间传统的利益形式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亦是种单一的利益形式。利益形式一旦单一化,必然就会产生可对比性,经销商必然会不断要求厂家进行更多的投入,厂家若是不从,矛盾自然就出来了。前面也已经说过,经销商要的是整体性的利益、多元的利益,若是厂家能给经销商提供复合的利益形式,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复合的利益形式中,除了传统的产品销售利润外,还有成本控制带来的利润、资源有限配置带来的利润、运转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等,乃至帮助经销商解决一些自己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人事问题、竞争策略问题、发展规划问题、内部管理问题等。从大的层面来看,复合利益就是厂商之间从简单的前台合作(经营层面)发展到后台层面(管理层面)。合作伙伴一旦进入后台合作阶段,才是真正持续且稳定的合作,也才能形成厂商之间有效的联动体。

3.差异化的合作模式

再好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一旦被其他人复制后,也就没效了。从表面上看起来,这很难,因为两点:一是国人强大的模仿能力;二是现有的很多东西太容易被模仿,广告创意可以模仿,产品设计可以模仿,促销活动可以模仿,奖励形式可以模仿,营销策略可以模仿。总而言之,只要是表面上能看出来的东西,几乎都能模仿,似乎很难找出来别人所无法模仿的东西。但也有例外,对经销商持续地了解和理解工作是无法模仿的,若是厂家能持续且专业地对旗下经销商群体保持深度了解工作,及时知道经销商当前的状态,当前所思所想,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再来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当然不限于产品销售层面),必然会从根本上稳定厂商关系,解决经销商配合度的问题,这就是差异,且是别人短期内无法模仿的差异。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竞争壁垒,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根本无法突破的。比起那种重复性的费用性市场投入而言,这是一种可积累性的投入,也有更多的实际收益。可惜的是,笔者也曾和很多厂家老板提过这个思路,可是,九成以上的厂家老板都认为没有必要,也太慢了,厂家老板们心太急,希望经销商马上可以迅速听话、立即配合、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地打款进货,这才是管理经销商的最高境界。

无论市场环境怎么变化,一些基本的东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变化,例如对合作伙伴的了解、渠道资源的重要性、差异化的合作模式等,这在当前,亦是核心点所在。再者,需求决定价值,经销商当前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经销商自己所面临各类难题的解决方案,阻碍自己持续发展的技术性障碍。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现在厂家老板所给予的,是“鱼”多还是“渔”多呢?

换个角度留住你的经销商

为什么要留住经销商,以及经销商留不住所带来的问题,其间的意义和后果,各位读者已经很清楚,笔者也无须赘述了。现在的问题是经销商不容易留得下来,或者说,常规的那些留住经销商的办法,有效性越来越低了。那么,还有哪些新的办法,来留住经销商呢?方法的创新在于思维的创新,而思维的创新关键在于角度的创新,若是能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不难找出留住经销商的新办法出来。

商业上的事情在生活中都是能找到对应的原型,那么,留住经销商的事情在生活中有什么对应的原型呢?笔者建议各位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聪明的老婆都曾用过哪些办法来留住老公的心,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转换一下,完全可以用在留住经销商上。毕竟,当老婆的容貌身材对老公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的时候,往往也是老公开始重新对比重新选择的时候。

首先我们来看这双方关系的维系要点是什么。企业和经销商都是商人,商人之间是靠利益维系在一起的,而夫妻之间的维系,则主要依靠的是感情。也就是说,要想稳定双方的关系,先得把这个维系点的问题搞清楚,这里有点需要强调的是,商人之间的利益不仅仅只是利润,其他诸如赢利能力、成本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等等,也是属于利益范畴的,总而言之,除了钱之外,企业还能给经销商更多的其他利益形式。

1.不断增进对经销商的了解

由于个体差异和无法获知对方真实思维活动,这人和人是不可能形成互相理解的,充其量只是了解而已。不过,若是达到对对方百分之百的了解,那就是理解了。当然,在没有发明出来能读取对方脑袋思维活动的机器之前,这个百分之百的了解还是没法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增进对对方的了解,只有了解更多,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根本。在夫妻生活中,老婆的容貌身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而丧失对老公的吸引力,但聪明的老婆会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积累对老公的了解。对老公的深入了解,将有效地提升双方的沟通效果,减少误会和摩擦,从而稳定夫妻关系,并且,这种对老公的不断了解也是一种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有效阻击第三者的介入。

作为企业,也要不断增进对经销商的了解,千万别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经销商了,早着呢,对经销商的了解绝不只能停留在生意层面,而是要深入到经销商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过去的发展历史、今后的发展规划等。并且,这个了解工作还得要持续进行,因为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只有保持这种不断地深入了解,才能保证双方的顺畅沟通,免得出现那种话不投机的事情出来。

2.知道经销商自己在想些什么

聪明的老婆不会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套用在老公身上,而更多会使用换位思考,考虑这个年龄段的男人会遇到些什么问题,会想些什么,会喜欢什么,会讨厌什么,以及哪些问题会使老公发愁或是头疼。

作为企业也得要学会这点,别总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套用在经销商身上。企业在面对经销商时,考虑的总是打款、发货、销量这类经营方面的事情,并且相当然地认为,经销商自己也在把这些问题当作重点。其实,这只是企业自己单方面的想法,经销商自己所要考虑的,绝不仅仅只是这些常规经营上的问题,而是系统的、整体的、长远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问题、人事管理问题、与同行的竞争问题、融资和应收账款的问题、未来发展的问题等。

3.学会包装和打扮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婆的容貌和身体健康会持续下降,但可以通过化妆和服装来进行包装和修补,继续保持在老公面前的形式,尽可能地维系对老公的吸引力。

企业也得这样,在面对经销商时,也要学会包装和打扮自己,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起码,要经销商看起来赏心悦目,别因为企业自身形象的衰败和残破,从而导致经销商对企业失去信心。

4.多些主动

很多夫妻之间的纠纷和摩擦都是来自于双方缺泛主动,往往是老公在等待老婆的主动,而老婆又在等待老公的主动,久等不来,便生出些怨恨来。

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也是如此,企业希望经销商先做些业绩出来,再来谈论诸如市场支持和费用承担之间的问题,而经销商又希望企业先能给予些市场支持和费用支持,这样双方都在等,若是没人先主动一下的话,怕到最后也是会生些怨恨出来。作为企业,则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更主动些。

5.别得罪人

当然,在主观上,老婆没有得罪老公的必要,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婆许多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却是实实在在地得罪了老公,导致老公产生不快和怨气,积累多了,爆发出来的威力自然不小。

同样的道理,企业没有得罪经销商的必要,但是,出于对经销商的了解程度不够,也经常干些得罪经销商的事情,并且,企业自己还不认为这会得罪经销商,还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番好心,是在帮助经销商。至于究竟是哪些事情会得罪经销商,企业只要在对经销商的了解加深到一定程度,自然也就知道了。

6.照顾到对方的感情利益

夫妻之间的感情利益是基础,聪明的老婆会尊重老公的感受,在某些场合会充分照顾到老公的面子。

在这点上夫妻相处和厂商相处是完全一样的,商人也是人,人对感情的需要往往会超过对物质利益的需求,在对经销商的个人感情上,企业又曾做过多少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