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4517000000042

第42章 集中投资 长期持有(7)

如果我们再做一些假设,那么巴菲特愿意接受的安全边际就能够进一步扩大。巴菲特说,依当时一般的想法推论,报纸、杂志或电视台,将可以在没有任何额外资金的补充下,永远保持6%的盈余成长率,巴菲特解释说,这是由于资本支出会与折旧率相等而抵消,使得资金的需求最小,因此收益能够被看做是自由分配盈余。这表示一家媒体公司的股东,拥有一项投资,或像终身年金一般,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资金就可以维持每年6%的成长。巴菲特提议,将这种情况与一家需要额外资金补充,以维持其成长的公司做比较。巴菲特说,如果你拥有一家媒体公司,每年获利100美元,而且预期会成长6%,那么以2500万美元买下这个企业是很值得的;另外一家同样每年赚100万美元,但是若没有再投入资金,盈余就不能够成长的企业只值1000万美元。

如果我们接受这种财务计算观念,而且将它应用到首都公司这个例子上,那么其价值就会由每股203美元增加到每股290美元,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巴菲特同意接受的每股172.50美元这个价格,就有60%的安全边际。但是在这些假设里有太多的“如果”。墨菲能够将首都/美国广播公司部分的资产卖掉,而筹出所需的9亿美元吗(他实际上可卖得12亿美元)?他能够将ABC的营运毛利率提升吗?他能够继续依靠广告收入的成长吗?

巴菲特从首都公司得到的相当程度安全边际能力,因为许多因素而变得复杂。首先,首都公司的股票价值多年来不断上涨,这是由于墨菲和柏克把公可管理得非常好,所以在公可的股价上反映出来,与GEICO不同的是,巴菲特没有机会因为公司价格暂时滑落,而以便宜的价钱买到其股票,股票市场也没有帮上巴菲特任何忙;而且因为这是在交易市场的认购,巴菲特被迫接受这个接近其当时交易价值的价格。

如果对发行价格有任何的失望,巴菲特对这些股票价格的快速上涨应会觉得欣慰;1985年3月15日星期五,首都公司的股价是176美元;3月18日,星期一午后,首都公司将购买ABC的消息公布出来,次日股市收盘前,首都公司的股票价格变成202.75美元,四天之内上涨了26点和15%的涨幅。巴菲特赚得9000万美元的利润,而且这个涨势在1980年1月以前未曾停止。

巴菲特买进首都时的安全边际,远少于他以前所购买的其他公司,那么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进行这项交易?答案是汤姆·墨菲。假如不是因为墨菲,巴菲特肯定不会在公司上做任何投资,墨菲就是巴菲特的安全边际。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是一个独特的企业,是那种吸引巴菲特的企业。不仅如此,对于墨菲他也有一些特别的感觉,“沃伦崇拜汤姆·墨菲,”约翰·伯恩表示,“只是与他成为合伙人就非常吸引巴菲特。”

分权是首都公司的经营哲学。墨菲和柏克雇用最好的管理者,然后放手让他们经营公司,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决定,柏克在与墨菲合作的早期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柏克在管理阿尔巴尼电视台的时候,每周都邮寄最新的报告给墨菲,但墨菲从未有任何回应。最后柏克终于收到他的回条,墨菲允诺柏克,“我绝不会到阿尔巴尼去,除非你邀请我,或是我必须开除你的时候。”墨菲和柏克帮助他们的公司规划年度预算,并在每一季检讨业绩,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他们期望管理阶层能把公司当做他们自己的企业一样来经营。墨菲写道:“我们对我们的管理阶层有很高的期待。”

而管理阶层一定要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控制成本。一旦他们无法将这件事情做好,墨菲会毫不迟疑地参与其中。当首都公司购买ABC的时候,正是急需墨菲这项削减支出才能的时候。电视网都倾向于增加成长率,而不是提高获利,他们认为为了公司的成长,应该不惜任何花费,这样的观念在墨菲接管公司之后马上改变。经由审慎地挑选ABC董事会的成员,墨菲删除了薪资、额外津贴和支出。1500多人在公司给与优握的遣散费之后被辞掉;ABC内的会议餐厅和私人专属电梯也停用;洛杉矶市的ABC娱乐公司为墨菲第一次视察公司所购买的接送轿车也一升卖掉,再去时墨菲改搭计程车。

这种成本控制意识在首都公司里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公司旗下的费城电视台WPVI,是该市最大的电视台,它的新闻部门总共有100个职员,而邻镇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则有150人。在墨菲到ABC工作之前,公司雇用60个人来管理五家电视台,如今,6个人管理8个电视台;纽约市的WABC电视台以前雇用600个人,有30%的税前毛利率,理在它雇用400个人,而毛利率超过50%。一旦经济上的危机解决后,墨菲就靠柏克去管理营业决策,他自己则集中精神在收购和股东资产上。

3.理性的管理阶层

广播和电视网的基本经济特质,确保首都公司能产生充足的现金流量。从1988年到1992年,首都公司累积了23亿美元的营运资金。墨菲买了几个企业,在1990年,他花了6100万美月买下一些小型产业。

收购行动对首都公司成长的发展过程非常重要,墨菲一直都在留意媒体产业,但是他仍然坚守他的原则,绝不以过高的价格买下一家公司。首都公司有庞大的现金流量,能够轻易地就吞并其他的媒体产业,但是“墨菲有的时候会等上几年,直到他发现适当的产业;他绝不会只因为有足够的财源可以买下一家公司就进行交易。”墨菲和柏克也了解媒体企业的景气循环非常明显,如果以大量的举债支援购并所需的现金,那么加诸于股东的风险会让他们无法承受。柏克说:“只要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认为一笔交易可能会严重地伤害到公司,墨菲就会立刻叫停。”

若是一家公司无法靠转投资自己的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它可以选择并购成长中的企业、减少公司的负债,或将钱回馈给股东。由于墨菲不愿意支付媒体公司过高的要价,所以他选择减少负债和买回股票。

于1986年收购美国广播公司之后,首都公司长期负债的总额是18亿美元,负债对资本的比例(负债比率)是48.6%;同年年底,公司现金和其他高变现能力的资产,总计有1600万美元,到了1992年,公司的长期负债为9.64亿美元,负债比率降到20%,此外现金和其他高变现能力的资产则增加到12亿美元,因此公司实际上没有任何负债的压力。墨菲强化了首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使得公司面临的风险大为降低。后来,事实证明他的作为更大幅提高了公司的价值。

从1988年到1992年,首都公司总共买回了流通在外的195.3万股股票,投资了8.86亿美元。从1992年起,首都公司就对50-80亿美元左右的大型收购行动产生兴趣,他们原先预定的目标锁定在派拉蒙通讯及透纳广播公司,但是主要收购行动的价格却不足以为股东提供合理的利润,因而公司再次决定将现金回馈给股东。

如果你了解首都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赚了多步钱,和这些钱是如何被可靠地分配,那么巴菲特对墨菲的赞赏就更容易理解了。自1977年开始,墨菲将流通在外股票的比例降低了17%,删减了一半的长期负债,而且将高变现能力的资产提高到超过10亿美元。此外首都公司和柏克夏哈萨威公司一样,是以分权的方式经营。巴菲特只在柏克夏的非保险企业牵涉到管理人员薪酬和资本转投资的时候,才让自己参与其中。巴菲特和墨菲一样,非常乐见他的附属公司能独立地运作,他和墨菲也都乐于在公司的成本超出底限的时候积极地参与改进,他们两个人也同样对股东的浪费感到厌恶。

多年来巴菲特已经观察了无数个企业的运作和经营方式,但是对他自己而言,首都公司是经营得最好的公司。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菲特在投资首都公司股票的同时,也将未来十一年中所有的股东表决权都转交给墨菲和柏克,只要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在继续管理公司,这个约定就成立;如果这些都无法使你相信巴菲特非常敬重他们二人,那你可以想想巴菲特的话,他宣称:“汤姆·墨菲和丹·柏克不只是伟大的管理者,他们也正是那种你希望自己的女儿和他结婚的男人。”

(四)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的力量不只是印有它商标的产品,还包括它无以伦比的世界配送行销系统,可口可乐的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量占公司总销量的67%,利润也占公司销售总额的81%。1992年,公司卖了超过10亿箱的饮料产品。

1989年,柏克夏公开宣布拥有可口可乐公司6.2%的股票。

可口可乐的税前毛利率在1980年低到12.9%。毛利率已经连续五年都在下跌,低于1973年18%的公司毛利率。葛苏边就任后的第一年,税前毛利率上涨到13.7%;到1988年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毛利率曾经攀升到19%的新纪录。

在“90年代的策略”这本册子中,葛苏达指出只要一项事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不再能够令人接受,公司将把它裁撤掉。而且,任何新的事业赌注必须有足够的成长潜力以平衡投资。可口可乐已经没有兴趣再为市场中不景气的股票奋斗,但葛苏达主张“增加单股盈余并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仍然是这场游戏的目的。”董事长的话马上付诸行动,虽然酿酒厂在70年代赚取了2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但葛苏达并不在意,1983年它被卖给西葛莱姆(seagrams)。他要求更多的回收,而公司做到了。到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曾经增加到31.8%。

不论以哪一种方式计算,葛苏达带领下的可口可乐在财务上的成就,都是奥斯汀时期的二到三倍,这种结果可以从公司的市场价值上看出来。1980年,可目可乐的市场价值为41亿美元,到1987年年底,即使股票市场在10月崩盘,可口可乐的市场价值仍增加到141亿美元。在7年内,可口可乐的市场价值以平均19.3%的年增率成长,可口可乐在这段期间保留的每一美元盈余,都为它创造了4.66美元的市场价值。

1.管理阶层是否坦城

80年代葛苏达的策略将股东包含在内,他曾写道:“在未来十年间,我们将全面继续接受股东的委托,努力保护及增加他们的投资。为了让股东从他们的投资上得到高于平均的总收益,我们选择的企业必须有超过通货膨胀速度的收益。”公司的业务要成长,必须有资本投入,但葛苏达要做的不只如此,他还得增加股东价值,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可口可乐逐渐增加毛利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因此公司能够在支付逐渐增加的股利的同时,也减少了股利支出的比例。在80年代,发放给股东的股利每年增加10%,但付出的比例则从65%下降到40%,这使得可口可乐可以将公司大部分的盈余转投资,面在无损于股东利益的情形下维持公司的成长率。

可口可乐在每年的年度报告里,都以陈述公司目标的方式,带出公司财务的检讨和经营方式的议题:“经营主要的目的是不断地使股东权益的价值达到最高。”公司企业策略强调长期现金流量的最大化,为达此一目的,公司将精神集中在高投资报酬率的饮料企业上,努力在现有的企业上增加利润,并善加使用资金。如果这些策略成功了,应该会看到现金流量增加、股东权益报酬率提高,以及增加股东的总收益。

2.理性经营

现金流量的成长使得可口可乐能够增加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同时在公开市场中买回它的股票。1984年,公司第一次决定股票回购行动,并宣布将购回600万股股份。从那年起,公司每年都持续买回它的股份,共以53亿美元买回总数达4.14亿股的股份,这表示在1984年初公司有超过25%的在外流通股票。根据1993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格,公司回购的股份其价值达185亿美元。

1992年7月,可口可乐宣布到公元2000年,它会买回1亿股公司的股票,也就是公司7.6%的流通在外股票。显然地,由于公司持续且积极地投资海外市场,它应该能够完成这个目标。葛苏达宣称这个回购行动一定可以完成,因为公司可以赚很多的钱。1993到1996年问,在扣除资本支出之后,公司将会有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来进行股票回购计划。

3.股东盈余

1973年,“股东盈余”(纯益加上折旧,减去资本支出)是1.52亿美元,到1980年,股东盈余是2.62亿美元,年平均成长率是8%。从1981年到1988年,股东盈余从2.62亿美元成长到8.28亿美元,年复利报酬率是17.8%。股东盈余的成长反映在司口可乐的股票上。以10年为一个周期来分析,1973至1981年。可口可乐的总收益以平均每年6.3%的速率成长;1983年至1992年,可口可乐的总收益以年平均31.1%的速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