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
4504500000017

第17章 地空导弹核心发射装置(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未来地空导弹将呈现出更大变化。导弹的速度、机动性、制导精度和目标识别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导弹的速度,将采用高性能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并通过改进弹上设备和战斗部,大幅度降低导弹有效载荷,使导弹整体最大速度由目前的2000米/秒左右提高至2500米/秒~3000米/秒,以对付弹道式目标和目前正在研制的高超声速飞机。为了提高导弹的机动性,目前已很少采用的末级分离技术将被重新使用,最终用于打击目标的弹头末级重量将由目前的几百千克至1000多千克减少至几十克至几千克,控制方式也将由以空气动力为主转变为以推力矢量为主,可精确控制的微型推力矢量发动机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技术。由于弹头质量小、结构紧凑、控制简便,可在瞬间获得很大的横向加速度,因此末端导弹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一般可达到40克~50克甚至更高的极限过载,并且不受飞行高度的限制,这对于对付高机动飞机目标和空间目标十分有利。为了提高导弹制导精度,尤其是在恶劣电子环境和射击远距离目标时的射击精度,导弹将更多地采用复合制导,较合理的方式是程序+无线电指令+主动寻的,其中主动寻的是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很可能成为主动导引头的主流。主动寻的的主要特点是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其制导精度一般可以达到直接命中目标的程度,这就使传统的导弹战斗部发生了变化。动能碰撞杀伤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杀伤方式,但聚能激光和定向爆破流也可能成为更有效的杀伤方式。未来导弹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体现在目标识别能力上,目前的地空导弹一般不具备有效识别干扰或从假目标背景中识别被射击目标的能力,而在未来战场上,真假目标同时出现的现象经常存在,如弹道导弹末段多弹头分离时,弹头和分离后的碎片会形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真假目标,如何识别出其中的真目标极为关键。目标识别主要以导弹的精确跟踪能力为前提,结合采用各种智能目标处理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具有超级处理能力的超微计算机是保证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技术。

导弹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轻小型化导弹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异型设计,采用直接碰撞杀伤方式从而取消战斗部都是实现导弹小型化的关键技术。如俄罗斯C-300-2使用的9M96E2中程地空导弹,射程120千米,发射质量仅为420千克;相比之下C-300-1使用的48H6E导弹,射程150千米,发射质量为1799千克。而9M100近程地空导弹,射程30千米,发射质量仅80千克。

为了增加机动能力,中低空的导弹发射装置一般都采用自行式载车及倾斜随动跟踪瞄准发射装置。

一、“爱国者”地空导弹发射装置

“爱国者”导弹是美国第三代全天候、全空域地空导弹系统,能同时对付多目标,作为区域防空用来对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空中威胁。该导弹的全部设备都安装在轮式载车上,具有较好的机动能力,也能用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空运。

“爱国者”导弹采用的是四联装箱式倾斜发射方式。发射装置由柴油发动机、发射架电子装置、发射架和发射筒组成。安装在由M818牵引车牵引的XM860型拖车上。发射架可装载4枚箱式待发导弹,发射架的方位可转180°(±90°),作战时可上仰38°。发射架电子装置执行指挥站指令,在导弹发射时确定方位、执行导弹的发射顺序,以及通过无线电通信向指挥控制车报告导弹和发射架准备状态,由射击指控台遥控发射。由此看出,“爱国者”导弹发射车(代号为XM-901)是一种完全独立的遥控设备(自备电源)。而XM860型拖车进入阵地后,发射前要将四个千斤顶放下与地面接触(车轮离地)以增加刚性。导弹发射箱为一密封加固的方形铝箱,内装隔热层,兼作运输和储存导弹用。它由蒙皮、框架、导轨、支架、导向板、前后端盖、箱内保温材料、环境微调装置、固定导弹的自锁装置等组成。箱内下端两条导轨表面黏有墨层,用以减小导弹运动时的磨擦。发射时导弹喷焰吹掉发射箱后盖,直接穿破由玻璃纤维和橡胶制成的前盖。每个发射箱都单独用电缆与发射架相连,通过它对导弹进行监视、预热和发射。

“爱国者”导弹发射车还具备调平设备,允许其在最大坡度为10°的斜坡上展开。

二、“金花鼠”(SA-13)导弹发射装置

该导弹系统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近程防低空武器系统。它的全部设备包括四联装(或六联装)导弹发射架、光学瞄准具、搜索测距雷达和被动式射频探测器,均装在一辆MT-LB型履带车上,机动性很好,具有两栖作战能力。行车和运输时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可向后折放在车体后部,作战时升起,在四联装发射架之间装有一部测距雷达。导弹装在矩形包装发射筒内,发射筒前端平时盖着护盖,作战前打开,以使制冷红外导引头捕捉目标。

三、“盖德莱”(SA-2)导弹发射装置

SA-2导弹是一种两级的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导弹。它所采用的发射方式是发射架倾斜发射。发射装置是机动式的。它由机械系统和电力随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发射装置的机械系统由起落部分、瞄准机构、回转支撑部分和行驶部分组成。

起落部分的主要部件是发射臂,它能作俯仰运动,发射前支撑并锁紧导弹,以保证当起落和回转部分在随动系统带动下作高低和方位转动时导弹不会掉下来。发射臂上有导轨,发射时导弹沿导轨滑动,以保证导弹离轨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和初始高低角。

瞄准机构包括高低机构和方向机构,它们均安装在托架上,由随动系统带动而实现发射装置起落和回转部分在高低和方位界内的自动瞄准跟踪。

回转支撑部分包括托架、座体、纵梁和燃气挡板。由于托架固定在能转动360°的座体上,因此,可使它作方位射界的回转。托架除支撑发射臂外,还安装发控、随动系统及燃气挡板。燃气挡板的作用是排导发动机的燃气射流,保护人员、设备和场地。纵梁是发射装置的总支撑件,保证发射装置的稳定性;行军时又作为发射装置的车梁。

行驶部分在行军时与纵梁结合起来构成一辆挂车。

上述SA-2导弹发射装置主要用于战略要地的固定或半固定阵地上,原因是它结构庞大,质量又大,虽是机动式但机动性很差。为提高地空导弹的生存率,广泛采用全机动发射方式。

四、俄罗斯的SA-12导弹发射装置

SA-12导弹采用发射筒式垂直发射,发射筒内燃气发生器点火后弹射,将导弹弹射至50米~80米高度时,靠助推器尾部的冲量发动机点火进行转弯。导弹可在照射发射车或发射装填车发射,采用四联(或二联)装垂直发射。每辆照射发射车上装有带筒导弹、照射天线、指令发射机及指令天线。照射发射车有两型:1型照射发射车带1型导弹2枚;2型照射发射车可装2型导弹4枚。照射天线接受跟踪雷达送来的目标坐标进行同步。两种车的指令照射天线具有不同结构:1型车的照射天线最大仰角可在110°,以保证对过顶TBM等目标进行照射;2型车照射天线升高12米,以保证对低仰角飞行的飞机及巡航导弹等目标的照射。

总之,地空导弹的发射方式及其发射装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自行式载车发射方式,用双联装或多联装倾斜发射装置;或采用固定或机动垂直发射方式,如美国的“波马克”导弹采用固定阵地垂直发射方式,法国的SA-90导弹与俄罗斯的SA-12导弹一样采用机动垂直发射方式。此外,还有单兵肩射的发射方式,如美国的“红眼睛”、“军刀”、“尾刺”导弹,日本的“凯科”导弹,埃及的“鹰眼”导弹等。

在陆基发射的导弹系统中,还有一类岸对舰导弹。它们所攻击的目标——舰艇、船只,航行高度基本不变,所以,这类导弹多为巡航导弹。其发射装置多为定高低角、变方位角的导轨式倾斜发射装置,组成及结构与地空导弹导轨式发射装置类似。如挪威“企鹅”岸舰导弹,发射方式是单发或多发联装箱式倾斜发射。发射装置有固定型、半机动型、机动型和两栖型四种。

除此之外,岸对舰导弹发射系统还有俄罗斯的SSC-1B,车载储运箱倾斜发射方式;俄罗斯的SSC-2A车载发射架倾斜发射方式,发射架上的转塔可在±85°方位上转动瞄准目标,上仰+10°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