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点源目标红外位标器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基本已经达到巅峰,十字四元偏心扫描的红外导引头是目前抗干扰能力最强、探测能力最强的导引头,有很多第三代红外导弹都使用这样的器件,针对点源跟踪的红外对抗系统也变得多起来了,激光调制红外频闪灯,红外诱饵弹对点源模式的干扰效果相当不错,这使得当前的空空导弹面对层出不穷的干扰设备没有合适的对抗手段,作战效能在不断削减。为了更好地抗干扰和增强探测能力,红外热成像是一个第四代导弹共同的选择,成像体制一下就让所有的点源干扰设备完全失效,而且红外能量大部分被积累用于辨析目标而不像点源跟踪式的过滤掉了,因此探测距离也大大增强。此外毫米波主动导引头也是一种很理想的近距空空导弹装备,它同样具有高抗干扰性、精度离、分辨率好、视角大的优点,同时对付隐身目标效果更为优越,R-73正在尝试裟备。
五、俄罗斯R-77空空导弹
进入21世纪后,英国AIM-120“鹰”中程空空导弹遇到严重挑战,其中让英国最为忧虑的是俄罗斯的R-77空空导弹,北约称为AA-12“蝰蛇”。
R-77是在R-27(北约称AA-10“阿摩拉”)中程空空导弹的基础上研发出的新型导弹。R-2.7系列空空导弹是俄空军米格-29系列和苏-27系列的主要机载武器,虽然研发起步晚,但技术后来居上。它有雷达导引和红外线导引两大类型,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R-27发展有多个型别,最新发展的增程型R-27AE发射重量350千克,战斗部重39千克,有效射程75千米;R-27EM有效射程达110千米。
2.R-77导弹的设计
俄空军和研发商“三角旗”导弹设计局都不满足R-27EM的整体性能,于是便有了R-77。R-77采用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了别具特色的格栅式尾舵,改善了气动外形,提高了导弹大角度攻击能力,最大射程为11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
R-77采用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可全天候、全方位、全高度灵活使用,命中率高,既可攻击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又可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甚至可攻击来袭的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俄罗斯空军现役苏-27、苏-35、米格-29M和雅克-14I等战斗机都可挂载R-77。
国际导弹专家指出,俄罗斯R-77导弹与美国AIM-120D导弹各有所长,都是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空空导弹之一。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三角旗”导弹设计局新推出的R-77M重185千克,采用2级推力火箭发动机,全面提高该导弹的性能,射程增加到150千米。R-77M-PD是最新改进型,采用改进型冲压喷气发动机,最大射程可达160千米。
六、实力不凡的以色列空空导弹
多年来,以色列“不声不响”地发展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空空导弹。它从仿制“响尾蛇”导弹开始,试生产了第一种导弹“蜻蜒”Ⅰ(Shaftirl)型。1978年开始使用改进型“蜻蜒”Ⅱ,弹径从127毫米增至160毫米。后来又研制了“怪蛇”Ⅲ红外制导格斗导弹(PythonⅢ)。该弹的整体布局没有变,但后弹翼采用了大后掠角翼面。它的总体性能比AIM-9L“响尾蛇”好一些,但价格也昂贵得多,所以以色列军方同时采购美“响尾蛇”导弹。
“怪蛇”Ⅲ导弹能全向攻击,机动性好,高空射程可达14千米,离轴发射角也不小。它的不足是重量较大,约120千克,挂在小型战斗机上时阻力增加也较大。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曾使用过这种空空导弹。以色列的这三种导弹都经受过实战考验。
在80年代,以色列又发展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称为“怪蛇”Ⅳ,并已于1990年装备部队。这种导弹目前尚在保密阶段,外形有点像法国的“魔术”2,但弹翼与尾翼之间装有长条翼以增加其升力,有利于加大射程。另外,这种导弹还采用了双色(对应两种波长)的红外阵列敏感元件。离轴发射角达到70°或更大,甚至可能接近90°。导弹的射程比“怪蛇”Ⅲ约大一倍。
以色列曾建议美国采用“怪蛇”Ⅳ导弹来代替其拟研制的.AIM-9X。因为美国发现原前苏联早已服役的R-73导弹各项性能比自己计划研制的AIM-9X导弹还要好,只得重新审定原制定的AIM-9X的研制方案。而审定过程中,不少美国专家认为“怪蛇”Ⅳ的技术性能与R-73相当或更好。
七、步履维艰的英国空空导弹
英国从1949年开始研制空空导弹,曾成功地投产了两种型号。最早的一种称“闪光”(Fireflastl),1956年开始使用。它是雷达波束制导的,即导弹顺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主波束中心线飞向目标,与同时代的原前苏联K-5导弹(AA-1“碱”)一样。但英国“闪光”导弹的火箭发动机不在弹体内而是分上下两个固定在没有动力装置的导弹弹体上,这种结构可保证在2秒钟时间使导弹加速到2.3马赫,然后火箭脱离导弹。但波束制导的缺点很大,导弹只能在目标正后方发射,高度4500~10500米之间,有效发射距离也很短(1800~3000米),所以这种导弹很快便被淘汰了。
英国第二种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红外制导技术的空空导弹之一(另一种是“响尾蛇”),称为“火带”(Firestreak),1958年开始使用。后来其改进型称“红头”(Red Top),据称,它有全向攻击能力,1965年少量试用。“火带”导弹的弹头呈八角尖锥形,像削尖了的铅笔。这种结构既能降低导弹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也能减小红外光穿透偏差,且不容易在空中结冰。但由于英国防部的错误认识,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白皮书,认为今后的作战武器以地地、地空导弹为主,有人驾驶飞机将不再发展。这一政策严重打击了英国本来很有基础的军用航空工业,空空导弹也由于没有使用平台而全部停止研制。后来虽然证明这种观点不对,但为时已晚,在其后的30年中,英空军只好使用美“鬼怪式战斗机和“响尾蛇”导弹。
在中距导弹方面,1969年,英国宇航公司(BAe)采用倒置单脉冲技术研制成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引头,用来代替美国“麻雀”导弹的导引头。这种导弹称“天空闪光”(Sky Flash),1977年投产,1978年装备英国皇家空军,成为英国空军主要的中距导弹,并出口到瑞典、韩国和沙特阿拉伯。
1970年,英空军对下一代格斗导弹提出了新的战术、技术要求。宇航公司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一种不用弹翼的“光杆”导弹方案。飞行中的升力靠弹身产生,操纵力矩靠偏传火箭喷流(称推力矢量)产生。当时要求这种导弹能在发射筒内发射出去。1973年英政府将此项目改为技术验证,到1980年完全停止研制,这种“光杆”式近距格斗导弹也就夭折了。但同年8月,西德、法国、美国和英国签订了一项备忘录,为未来的空空导弹发展进行分工。当时决定中距导弹由美国承担,称“阿姆拉姆”(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近距导弹以英国为主,称“阿斯拉姆”(ASRAAM,先进近距空空导弹),准备替换“响尾蛇”。美国后来给“阿姆拉姆”定的编号为AIM-120,给“阿斯拉姆”定的编号为AIM-132。
这一合作项目进展很不顺利。1989年德国政府宣布退出合作,1992年美国也提出不再参加,于是研究工作完全由英国单方面承担。据称整个导弹的技术难题已基本解决。1992年英政府决定选用“阿斯拉姆”作为下一代导弹并拨款5.7亿英镑作为科研和采购费用。这种导弹与上面提到的“光杆”式导弹差不多,弹体上没有鸭式舵,只是在弹尾增设4个很小的翼片以提高稳定性。导引头采用美国休斯公司的焦平面红外成像系统。导弹的离轴角可能达到90°。导弹的重量只有87千克,直径166毫米,估计射程不会很大。这种导弹和俄罗斯的R-73Ⅱ、美国的AIM-9X一起成为新一代新型的格斗导弹。
八、鲜为人知的南非空空导弹
南非国家不大,但军火工业却小有名气。它已研制成功并投产了两种空空导弹。第一种是“短刀”(Kukri)V3A型,它采用红外制导,已于1975年装备部队。其改进型V3B于1979年投产。该型导弹在南非与安哥拉的局部战争中可能已经使用,但出口推销计划目前已全部落空。“短刀”的外形像法R.550“魔术”,只是前弹翼前增加两片大后掠角的固定翼面以提高导弹的滚转稳定性。全弹尺寸与“响尾蛇”相当,弹径127毫米,重量73.4千克,射程只有4千米,而且只能从目标尾后攻击,总的性能并不太好。
20世纪80年代,南非研制成功第二种空空导弹,称作“标枪手”V3C,1990年装备部队。这种导弹外形尺寸与法国“魔术”2完全相同,据说是为了减少飞机挂载试验试飞的工作量,而导弹内部设计有很大变化。它的主要特点是战斗部特别大,重量高达16千克,占全弹重量18%,一般格斗导弹战斗部的重量只占9%〃~14%。在这方面它堪称“世界之最”。南非军方认为空空导弹应能“消灭”对方飞行员,而不仅仅是击落对方飞机,因为飞机可以较快生产出来或向外国购买,而飞行员却很难培养。虽然这种导弹总重量并不大,但战斗部很重必然影响火箭发动机的重量,包括固体燃料的重量,所以“标枪手”格斗导弹的最大射程比同类型格斗导弹要近一些。
这种导弹也能全向攻击,偏离太阳方向约15。即可发射,该角度称为抗太阳角,最好的格斗导弹抗太阳角可小到10。左右。总之,南非的这种导弹除破坏力外都只属中等水平。这可能与它的作战思想有关。据称这种格斗导弹抗地面干扰能力较好,可下射低空飞行目标。改进型的“标枪手”导弹战斗部重量甚至达到17千克,并改善了抗红外干扰的能力。
九、“独一无二”的意大利空空导弹
到目前为止,意大利只生产了一种空空导弹——“蝮蛇”(Aspide),也有翻译为“阿斯派德”的。该导弹是在“麻雀”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加大了火箭发动机能量,并选用一种新的控制导弹的连续波发射器。这种导弹同时有防空型,即作为地空导弹和舰空导弹使用。导弹性能比‘‘麻雀”AIM-7E好,大概与英国的“天空闪光”相当。这种导弹能向上打迎头飞来的、比自己高约10千米的目标。这就是说在10000米高度飞行时,可打击20000米高度上飞来的敌机。它也能打比自己低9~10千米低空飞行的目标,例如巡航导弹。此外,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蝮蛇”导弹也正在研究之中。但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估计投产的可能性不大。小有名气。它已研制成功并投产了两种空空导弹。
十、其他国家的空空导弹
1.南非“弯刀”近程空空导弹
该弹属第三代空空导弹,其导引头能快速扫描搜索,能与机载雷达天线交联,该导弹还使用头盔瞄准具,扩大了导引头视野,载机不需作大机动就能攻击位于偏离机轴大角度的目标。弹长2.944.米,弹径127毫米,弹重75.4千克,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23千米(海平面)。
2.日本空空导弹
90AAM-3是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MHI)研制的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1年服役。其改进型AAM-5于1991年开始研制。该弹是在AIM-9L的基础上改进的,其作战范围、转弯速度、离轴截获能力、红外抗干扰能力及杀伤概率都有提高。
3.中国台湾空空导弹
“天剑”1是用于台湾空军的红外型近距空空导弹,由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台北)研制。该弹以美国的“响尾蛇”AIM-9N为基础,性能与AIM-9L接近,于1989年正式投产,1991年服役。其面空型用于台湾的“羚羊”防空系统,装备陆军和海军的小槲树发射架。
“天剑”2是用于台湾空军的中距主动雷达空空导弹,类似于美国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IM-120,1997年7月开始批量生产。台湾海军开始研究把该弹用于垂直发射的舰艇防空系统。
空地导弹
站术型空地导弹是种类最多、装备数量最大、在实战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导弹。这类导弹主要指对地攻击型导弹,但也包括战术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战术空地导弹的重量一般在200~800千克之间,个别的达966千克(美国AGM-53A),最重的则达4077千克(前苏联AS-5);射程一般为数十千米,最远可达160~320千米(前苏联AS-5);飞行马赫数一般为1左右,最高可达3马赫数(美国AGM-88A)。
一、俄罗斯的空地导弹
(1)AS-4/Kh-22“厨房”空地导弹AS-4“厨房”是前苏联代号为Kh-22(“风暴”)的空地导弹。AS-4导弹采用飞机式弹体结构和外形布局,头部呈尖形,内装末制导雷达天线。弹体呈圆柱形,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切梢三角形水平/垂直安定面位于弹体后部,后者带有方向舵,在弹体后部下方稍后处装有1个切梢三角形垂直安定面,以提高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该导弹又分A、B两种型号:A型是携载核装药的战略打击导弹,射程约为500千米,采用惯性加+地面修正制导方式,弹头是5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载机主要为图-16“獾”(Tu-16)、图-22M“逆火”(Tu-22M)、图-95“熊”(Tu-95K)等,主要用来打击敌人的重要的战略目标;B型是常规装药的反舰型空对舰导弹,射程约为400千米,采用惯性+雷达末端制导方式,弹头装药1000千克,载机同A型一样,主要用来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大型水面目标,如航空母舰及其编队。该弹在前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早期大型战略空地导弹中,是性能较为先进的一个型号,也是前苏联/俄罗斯迄今为止体积和重量居第二位的空地导弹。该弹因为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速度可以达到2.5马赫数,射程超过500千米。
AS-4导弹最大射程,基本型400千米,改进型大于500千米,使用高度10000~12000米:制导系统,惯性加主动雷达(基本型),惯性加被动雷达(改进型);战斗部1000千克高爆炸药,35万吨梯恩梯当量核装药;弹重6000千克,弹长11.3米,弹径900毫米,翼展3880毫米,动力装置为1台液体火箭发动机。
AS-4导弹1964年服役,首先装备图-22B轰炸机,1975年开始装备图-95B型轰炸机,随后装备图-22M型轰炸机。大约有300枚导弹仍在俄罗斯和独联体个别国家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