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4490600000011

第11章 独立战争(1)

一、暴风雨之前

可能是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华盛顿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性,早睡早起,作息定时。8点之前用早餐,饮食简单,从不挑剔,玉米煎饼是常吃的主食,饮料爱喝浓茶。早餐后骑上他的高头大马,到庄园各地巡视,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有时他也亲自动手干点活儿。午餐下午2点整开饭,食量很大,吃得有滋有味。晚上一般9点就寝。

他喜欢阅读,凡农学、园艺等实用科学技术,从英国购买来的杂志、书籍都读。读到精彩处,认真摘录在笔记本上,并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到农场的生产中。要不是独立战争爆发,他也许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农艺家。

虽然农业上有所作为,但庄园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由于政策的限制,殖民地生产的烟草,只能销往英国本土的烟厂作原料。可是代理商唯利是图,利用宗主国的有利地位和进出口差价,收购烟草故意压级压价大搞中间剥削。一来二去,卖出大量烟草后不仅得不到货款,反被说倒欠公司的货款。华盛顿明显察觉到吃了大亏,满心的不平。

为了在困境中求生存,他断然减少了烟草种植面积,逐步改种粮食作物,同时开展多种经营,改进手工作坊,大量加工面粉,还在波托马克河沿岸建起养鱼场。加工的面粉品质优良,广受消费者欢迎;凡盖有“弗农”印记的面粉桶,据说可以免检,直接进入英属西印度群岛市场。华盛顿的经营策略是成功的,他的庄园在风雨飘摇中再获新生,成为弗吉尼亚屈指可数的著名种植园之一。

他也爱玩,和许多英国绅士一样,最大的喜好是骑马狩猎。爱马可说是弗吉尼亚人的天性,不骑骏马似乎算不得男子汉。他不惜花费巨资买进骏马,派专人照料和训练。每当外出都要骑心爱的骏马,就像现代人出门必坐小轿车一样。到了狩猎季节,邀约一批好朋友来弗农山庄做客,一起骑上高大的骏马,到野外围猎取乐。

1763年,历时整整7年的英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其势力被逐出北美洲,双方最后签订了《巴黎条约》,法国放弃了在北美的一切权利。

值得玩味的是,战败国的一位政治家、法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德韦尔?让先生,却提出一个古怪观点:英国人赢了,但对英国来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胜利。因为失掉了法国这种抗衡力量,英国的殖民地将不再需要它的保护。

北美人民为了保卫身家财产,牺牲了无数的生命,和英军一起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法国。但战争结束后,北美人民没有得到和平幸福,得到的却是来自昔日“战友”的无情盘剥和镇压。亲人反目成仇敌,北美大陆上空重新布满战火的阴云。

本来北美移民大都来自英国,追根寻宗仍然对不列颠怀有一种类似“恋母情结”的感情。在他们的口语里,总是把英国称为“国内”。可是不列颠是“后娘”,对待本土臣民与对待海外游子采用的是双重政策。因为英国王室建立殖民地的唯一目的,就是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待北美只是无限地索取,限制北美经济的正常发展,禁止与别国直接贸易,控制发展地方工业,以保证英国商品的垄断倾销。

英法战争结束了,大英帝国腾出手来,对殖民地严厉执行限制政策。它派出大量军舰到北美海岸巡逻,缉查走私商品。不但执行已有的限制政策,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新法案。主要有:

1763年10月7日,英国王室诏谕,将西部大片土地统归王室所有。英法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还鼓励其“忠良臣民”到西部地区去垦荒定居。而今这道诏谕使北美各个阶层无不受到严重打击。

1764年,英国政府把英法战争的巨额军费开支,转嫁给殖民地人民,颁布了所谓《糖税法》。冠冕堂皇地宣告:“在国王陛下的美洲领地征收税费,以支付该领地之防卫、保卫与安全费用。”

1765年,英国当局颁布了《印花税法》。这个法案几乎达到无孑L不人的程度。规定:凡是殖民地出版的一切报纸、书刊、广告、历书、契约、法律文书乃至大学文凭等,都必须贴上“税资付讫”的印花税票。税票价值从半便士到20先令不等,这是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征收的第一个直接税,不仅税额很高,几乎是人人纳税、事事纳税。

北美人民忍无可忍了!这座火山终于爆发了!

北美一些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印花税法》不但是经济上的公开掠夺,更严重的是剥夺了北美人民神圣的立法权力。因为英国上下两院都没有北美选出的代表,为什么英国议会可以随意通过法案,向北美人民另外征税?显然这是不合法的侵权行为。

《印花税法》促使民众觉醒,它成了一根引爆民族解放斗争的导火线。老百姓纷纷行动起来,斗争的浪潮很快席卷北美13州。

1766年1月,纽约群众走上街头,把运到纽约港的10箱印花税票统统扯碎,然后点燃一把火烧了个痛快。

一群愤怒的纽约民众冲进一名英国军官的家,砸烂其家具、踏平其花园。因为这名军官强制推行《印花税法》最是卖力,他曾扬言“要把《印花税法》从人们的喉咙里塞下去”。

弗吉尼亚州的《印花税法》斗争集中在威廉斯堡。

随着运动的发展,各殖民地的许多上层人物乃至现任官员也行动起来,参加反抗《印花税法》的正义斗争。弗吉尼亚州印花税务局局长乔治?默塞尔在威廉斯堡公开宣布,他拒绝执行征税法令。全市民众知道后,莫不欢欣鼓舞。有人敲响了教堂的大钟以资庆祝。波士顿群众也制作了印花税务局局长的模拟像,吊起来游街示众;那位局长却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借梯子下楼趁势宣布辞职,不愿与人民为敌……

以上不过是略举数例,实际上人民革命烽火遍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二、第一次大陆会议

华盛顿向来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但当他的女儿身患重病时,他痛苦地守在病床边,日夜祈祷,希望她早点康复。虽然如此,小卡尔蒂斯还是在她17岁那年过早地去世了。女儿的去世给了华盛顿很大的打击,他留在家中抚慰同样悲痛的妻子。早在卡尔蒂斯小姐去世之前,她的母亲就有轻微的预感。女儿去世后,她就把自己的满腹期望寄托在儿子约翰身上。华盛顿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感到很头疼,约翰不仅拥有自己的财产,还有一位喜欢娇纵他的母亲。华盛顿曾经把他送到安纳波里的一位牧师门下学习,但由于他经常开溜回家,导致他所受的教育也是断断续续的。

当华盛顿从俄亥俄州回来的时候,发现全家正准备把约翰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华盛顿对此计划感到忧心忡忡,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勉强同意推迟这一计划,先让约翰接受本国文化的滋养。很快,又过了一年多,这位公子哥开始恋爱了,他不仅与心上人订了婚,而且开始讨论婚嫁问题。华盛顿非常反对这么仓促的婚姻,但女方的家长却认为两人是天生的一对。不过最后双方还是同意,先让他们接受两年的大学教育。可是约翰的大学生活还不到一年,他就急于和心上人结婚。当他向母亲请求的时候,华盛顿夫人爽快地答应了,既然如此,华盛顿也就不便说什么了。婚礼是在1774年2月3日举行的,新娘子当时还不满21周岁。

殖民地越来越高涨的反英浪潮,虽然让英国政府非常头疼,但也为他们找到了发泄怒气的对象,那就是波士顿人。英议会很快出台了一项法案,宣布从6月1日起,严禁所有的货物在波士顿港口卸载、停放。又过了没多久,他们又宣布该地区所有的议员、法官和郡长都必须由国王任命,否则就是违法。为了遏制波士顿反英浪潮,第三个法案也很快出台,它规定所有犯内外勾结罪的罪犯都将在大不列颠接受审判。

至此,英国议会对波士顿的打压发展到了极点。在5月份的时候,弗吉尼亚召开了一次州议员全体会议。老牌贵族丹木尔勋爵带着自己的夫人和子女一同到场,这一举措加强了丹木尔家族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形成了弗吉尼亚州的贵族圈。华盛顿是在16日抵达威廉斯堡的,由于他地位显赫,并且还与总督大人过从甚密,华盛顿当天晚上就和总督大人及其他要人共进晚餐。正当大家愉快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时候,议会收到了波士顿港口将要关闭的消息。

6月1日是波士顿港口的封闭日,也是威廉斯堡的斋戒蒙耻日。威廉斯堡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波士顿港口法案也进入到实质性实施阶段。6月1日午间,波士顿港口关闭,所有的事务都被停办。托马斯·盖奇将军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的军事指挥官,全权负责这些强权法案的实施。盖奇是在阿姆赫斯特离任后继任全美英军指挥官的。盖奇为人八面玲珑、善于应变,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他的好感,但是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不会是一个很好的指挥官,因为他生性温和,喜欢息事宁人,缺乏一名军事指挥家应有的果敢和英勇。

由于长年居住在美国,盖奇觉得自己非常了解美国人。关于美国人,他曾经有过一番谬论。他说只有当英国人是羔羊的时候,美国人才是雄狮。他还扬言说,只要给他五个团的兵力,他就能迅速摆平波士顿事件。人们对他执行强权法案本来就很反感,再加上这些言论,美国人民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全州人民一致同意,从8月1日开始,断绝和大不列颠的一切贸易往来。州议会的这个倡议,让盖奇非常惊恐不安。他立即派人查处了所有印有此法案的报纸,并在波士顿公然派驻了步兵和炮兵。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全美人民愤怒了,有人预测英国议会将会一不做、二不休,孤注一掷地强行解决这场危机。

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不久,费尔法克斯县居民大会就召开了。会议集中讨论了近期英国出台的几项法案,还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华盛顿当选为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公众的一系列举措,让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非常不安。他是华盛顿的好朋友,于是,他以朋友的身份给华盛顿写了一封信,让他给国王写一封请愿书。在他看来,国王一定会给美国议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在委员会宣布要召开全县大会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17日,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又给华盛顿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集中表达了他对委员会几条决议的反对意见,但是等到华盛顿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18日了。委员会提交的议案最终被采纳,华盛顿被选为本县的代表,选出来的代表将在8月1日参加在威廉斯堡举行的全区大会。大会结束后,华盛顿给费尔法克斯先生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觉得呼吁英政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在华盛顿眼中,波士顿人民的行为不足以作为英国议会采取强硬措施的借口。几年来英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案,都在把美洲人民向奴隶的位置上推。盖奇将军就任后发表的一系列演说和采取的一系列行径,都是对请愿活动的无礼回应。作为敦请政府修改法案的手段之一,华盛顿极力主张推行的手段就是抵制英货。他深信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美洲人民的痛苦势必会得到缓解。

8月1日,来自弗吉尼亚各地区的代表齐聚威廉斯堡,华盛顿作为费尔法克斯县的代表参加了该次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反映本县民意的几项决议。在这次会议上,华盛顿一反常态,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许多建议。显然,他的热情已经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为期六天的大会顺利结束,全会一致通过了与费尔法克斯县精神相一致的决议,并且任命佩顿?兰道尔夫、里查德?亨利·李、乔治·华盛顿、帕特里克?亨利、里查德?布兰德、本杰明?哈里森、爱德蒙德、潘得尔顿为代表,代表弗吉尼亚州人民参加全国大会。

距离费城大会的日期越来越近,各地的代表都已经启程。盖奇对这次大会感到非常担忧,他等着看这一小撮异端分子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对这些代表们的反抗王权的行为,他随时准备给予严厉的打击,但是英勇的代表们是不会被他的言行吓倒的。

全国大会在1774年9月5日开幕,在卡蓬特会厅的一个大房子里面,除了佐治亚州的代表没到,其他来自美洲各地的51名代表聚集在了一起。来自各州的社会名流首次聚集在一起,他们彼此间虽然都听说过对方,但还是第一次见面。这次会面不仅对他们个人,对全美洲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次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认为,英国议会的做法侵犯了马萨诸塞州人民的权利,同时,大会也表达了美洲人民反对强制法案的坚强决心。除此之外,每个州报请的决议均被大会采纳,然后汇编成了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宣言。这份宣言声明了人民生存、自由、财产以及他们拥有的其他权利。

这份宣言要求的权利,其中之一就是参加立法会的权利。他们要求英国政府赋予州议会立法权、有关贸易规则和议会方案的审核权。这份宣言还认为,英格兰不成文的法律应包括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这其中就包括对国王进行请愿的权利,同时,他们认为这些权利都应该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此次大会认为,和平时期在一个州保留常备军是违法的,而王室成员干涉地方行政、司法事务也是干涉美洲人民自由的。宣言最后还补充道:“美洲人民拒绝服从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强制法案,希望英国政府能够理解美洲人民的心愿,自觉修正这些法律文件。”

为了表达美洲人民争取自由、平等的坚强决心,大会还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缔结抵制进口、消费和禁止出口的条约;第二,拟定一封写给大不列颠人民的信和一封写给英属殖民地国民的备忘录;第三,就是再次写一封给国王陛下的请愿书。

为了防止美洲殖民地再发生什么意外,盖奇将军下令59团进驻波士顿隘口,并且在那里构筑工事、严加防范。与此同时,在康涅狄格州,众多的市民已经自发组织了起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家乡的安全。

波士顿将要遭到炮轰的消息传到了费城大会,各个兄弟州纷纷表示,如果波士顿需要,他们将全力以赴地支援。国王根据议会制定的法律,已经把文职官员的委任状送到了波士顿,但许多被任命的人还没有上台就引咎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