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4489700000015

第15章 十月革命(2)

出乎意料的是,德国政府并不阻挠俄国的反战派人士过境。原来,到1917年初,德国为了摆脱东面同俄国,西面与英、法等国两线作战的困境,迫切希望同俄国的新政府停战议和,以便腾出手来对付西线的协约国。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坚定的反战派人士。德国让他过境,是希望他回国后,说服俄国新政府同意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所以,当有人向德国政府提出列宁过境的请求时,德方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还特别规定:

“列宁一行出入德国,他们的护照、行李、人身,不受任何检查。如果途经瑞典入境有困难的话,他们可以从德国的东部地区通过。”

得知这一消息,列宁异常兴奋。4月1日,他和克鲁普斯卡娅、伊涅萨、季诺维也夫、拉狄克、索柯里尼柯夫等一行三十多人在伯尔尼聚集,于4月2日乘列车经过柏林,绕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于4月3日踏上了阔别近十年的俄国路程。

当天晚上11点,列宁一行到达彼得格勒(二月革命后由彼得堡改名)的芬兰车站。车站月台和广场上,挤满了举着旗帜、高呼“乌拉、乌拉”的欢迎人群。

下车之后,列宁被士兵们抬进一间曾经专供沙皇休息的贵宾室。在这里,他受到了孟什维克党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齐赫泽,以及临时政府的劳动部长斯克别列夫的欢迎。而列宁对这些人却不屑一顾。他站在原地,环顾四周,心不在焉地观看休息室的天花板。然后,他径直走向广场,登上装甲车,在探照灯光的导引下,缓缓地向克舍辛斯卡娅宫行进。一路上,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列宁心潮澎湃,时而向欢迎群众招手致意,时而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亲爱的同志们、士兵们、水兵们、工人兄弟们!我代表布尔什维克党,衷心地感谢你们!是你们抓住时机,不怕牺牲,推翻了统治和压迫我们几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列宁的讲话意味深长。他是在向欢迎他的人们申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功绩,不应属于孟什维克等党派;二月革命的胜利,不等于俄国革命的结束。

三、发表《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人民纷纷起来摧毁沙皇的地方政权,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二月革命胜利的当天晚上,首都彼得格勒工兵代表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为防止国家政权落入人民群众之手,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民主党、十月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联合起来,于3月2日(俄历)也成立了自己的政权——俄国临时政府。

这样,在二月革命后俄国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俄国临时政府。俄国人民随即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权,走社会主义道路。围绕着这两条道路,俄国社会分成了三大派别:

一派以立宪民主党人、十月党人(保皇派)为代表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掌握了临时政府的领导权。第二派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控制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两派都认为,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新建立的政权当然是资产阶级政权。第三派以布尔什维克党为代表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他们认为,二月革命后应建立工农政权,走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二月革命爆发前,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们有的流亡国外,有的正在监狱服刑,所以在革命胜利后,他们既没有掌握临时政府的领导权,也没有在全俄工兵苏维埃里占据重要职位。而且,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对要不要立即建立工农政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说:

“临时政府是一个反动的政府,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应该立即推翻它,建立一个以布尔什维克为首的工农民主政府!”

另一些人认为:临时政府是在沙皇政府倒台后,由国家杜马选出来的合法政府,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推倒它违背了人民的意志。

还有人持骑墙态度。他们提出:只要临时政府站在人民一边,代表人民的利益,我们就支持它;如果它执行反革命政策,违背人民的利益,就打倒它!

列宁并不完全赞成这些意见。为了消除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分歧,给今后的革命指明方向,他在回国后不久,便召开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会议。他在会上说:“同志们,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已经结束。我希望同志们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

然后,他和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到住处。上午,在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后就来到了中央委员布鲁耶维奇的家里,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商讨对待临时政府的策略问题。中午12点,他根据约定又匆匆赶到塔夫利达宫,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会上,他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他在《提纲》中说:

“4月3日夜里我才回到彼得格勒,在4月4日的会议上,我作了关于无产阶级任务的报告,当然,这只能以我个人的名义。后来我同本党领导人讨论了这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所以,今天的这个报告也是代表本党的。我反对同孟什维克接近。因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孟什维克不过是临时政府在苏维埃里的代言人。我们和它接近,就等于支持临时政府,这是不能允许的。”列宁接着说,“经过二月革命,俄国的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这就是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应该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应当把政权转到工人阶级、贫苦农民和士兵的手中。”

“列宁同志。您是说我们现在就起来推倒临时政府?”有人站起来高声喊道。

“不,目前还不能提出‘打倒临时政府’的口号,不能用暴力的方式推翻它。”列宁回答说,“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我们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就可以用和平手段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下一步是在苏维埃内部展开斗争,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从苏维埃中排挤出去,然后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列宁的报告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拥护。他们从中认清了二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的形势,认识到了临时政府究竟是代表谁的利益,明确了今后的革命任务和斗争目标。

但是,《四月提纲》发表后,却遭到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攻击最猛烈的是孟什维克的领袖之一普列汉诺夫。他在自己主编的《统一报》上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谴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满篇胡言,是大白天说梦话。列宁同他的党是在俄国人民中间散布无政府主义,是想在革命队伍里制造混乱,挑起内战,以便浑水摸鱼。”

列宁立即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讽刺普列汉诺夫说:

“普列汉诺夫先生在报纸上把我的演说叫做‘梦话’。真是好极了!普列汉诺夫先生,请看看,你自己在论战中是怎样的愚蠢和笨拙。假使我讲了两个钟头的‘梦话’,为什么几百位听众能听得下去呢?其次,为什么你的报纸用整栏的篇幅来评论我的‘梦话’呢?这是你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的。”

《四月提纲》发表后,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引起了少数人的反对。4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的负责人加米涅夫和施普略尼柯夫,在党中央会议上批评说:“列宁同志的观点,我们是不能采纳的。因为列宁的出发点是超越时代的冒险,是违背俄国民众的意愿的,是脱离俄国现实的乌托邦(即‘空想’)。我们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现在的任务应该是,领导人民争取建立工农民主国家,而不是搞什么社会主义革命。”

针对加米涅夫等人的言论,列宁在会上耐心地解释说:“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政权。二者是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的。不是苏维埃单独掌权,就是资产阶级独掌权力。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单独掌权的目的,已经在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情,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它企图通过战争来转移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同时,它又在暗地里组织武装,准备随时扼杀苏维埃政权。难道我们甘愿把工农大众通过艰苦斗争才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经过列宁的解释,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们,纷纷批评加米涅夫的错误立场。加米涅夫也承认自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示坚决拥护列宁的主张。经过投票:委员们一致赞成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的继续革命的主张。

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俄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七月事变

正如列宁在《四月提纲》里说的,临时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它在执政后,既不解决农民久已盼望的土地问题,也不采取有力措施供应城市居民迫切需要的面包,更不愿意满足前线士兵对和平的渴求,反而向协约国承诺:将继续执行沙皇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使它在上台后的短短四个月里,就陷入了三次危机。

第一次发生在1917年4月18日。这一天,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奉命照会协约国:“俄国政府将保证承担协约国的责任和义务,把战争进行到底!”照会公布的当天,人民就自发地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高喊:“打倒外交部长米留可夫!打倒陆军部长古契夫!”为渡过危机,临时政府被迫罢免了米留可夫和古契夫的职务。

第二次发生在6月间。临时政府为稳定危机四伏的形势,拉拢孟什维克的首领入阁。孟什维克的首领们受宠若惊,表示“愿同政府和衷共济,共渡难关”,从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6月18日,首都几十万工人再次上街示威游行,“抗议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向临时政府妥协!”要求“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结束可恶的战争!”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大规模的游行没有延续下去,使得临时政府侥幸渡过了危机。

第三次发生在7月间。由于俄军在前线连吃败仗,政府中的立宪民主党的部长和将领们,把前线失败的罪责归咎于“后方民众闹事”。他们要挟政府,如不采取镇压措施,将全体辞职。为挽救前线的败局,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7月4日,彼得格勒举行了50万工人和士兵的大游行。临时政府从前线调来军队,开始在首都“恢复秩序”,打死打伤了参加游行的群众数千人。这是二月革命以来第一次发生的最严重的流血事件。它表明,临时政府已蜕变为反人民的政府。

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列宁于当日晚上召开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紧急会议。会议决定,说服“士兵、工人保持冷静,停止游行示威,不同政府军发生武力冲突”。但是,此时的临时政府不但不理睬布尔什维克党的决定,反而宣布:“在首都实行戒严,凡违反戒严令者,将严惩不贷!”同时,它还把制造这次流血事件的罪责嫁祸于布尔什维克党,宣布“布尔什维克党非法”。

7月5日,一群暴徒受临时政府指使,突然冲进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真理报》和《劳动报》编辑部,捣毁了两报的办公室和印刷所。几天后,临时政府又发布了在前线恢复死刑的命令,规定对不服从长官命令的士兵处以极刑;同时还下令首都工人必须交出武器,否则将以叛国罪论处。

之后,临时政府便把布尔什维克党作为镇压革命运动的重点,首先是抓捕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它还给列宁捏造了一个“德国间谍”的罪名,以此作为逮捕列宁的依据。

7月18日,一个名叫叶尔摩兰科的海军少尉,在一张黄色小报上发表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是受德国参谋本部指挥的间谍!”“布尔什维克党的另一名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同样是德国情报部门花钱雇用的军事间谍!”据此,临时政府的司法部长下令:“立即逮捕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其他领导人!”

当天晚上,大批的武装士官生(军事学校学员)奉命袭击了列宁的住所。他们用刺刀在屋里乱捅乱戳,企图就地刺死列宁。幸好,列宁在当天上午听到《真理报》编辑部被捣毁的消息以后,提前离开了住所。

7月19日,临时政府发布了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其他领导人的通缉令。为保证列宁的安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坚决要求列宁赶紧撤离彼得格勒。

7月24日晚上,中央委员会挑选了一批可靠的工人,护送列宁来到阿利卢也夫的家。他们帮列宁剃了胡须,换上了农民服装,带上鸭舌帽,扮成芬兰农民的模样,然后分成两批走到车站,顺利地登上了去芬兰的火车,来到了拉兹里夫湖畔。

起初,列宁住在一位老工人搭建的草棚里,后来又搬到拉兹里湖边的一块草地上。草地的周围是一片森林和沼泽地。附近没有村落,到这里要走好长的路程,中途还得坐船。凡是来看望列宁的人如不熟悉道路,就会掉进深不可测的泥潭里。

负责保卫列宁的工人,在这里为列宁造了一间小茅屋。屋子里铺上稻草,贮藏了一些枪支弹药和“违禁书籍”,门口放着几把镰刀、斧头和犁耙之类的农具,好让别人觉得住在茅屋里的主人,不过是一个芬兰农民。

列宁住在这里不浪费一点时间,废寝忘食地著书立说,撰写文章和小册子,给来看望他的中央负责同志作指示,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他的名著《国家与革命》就是在这间草棚里写成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为后来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奠定了理论依据。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简陋的茅屋不能御寒,不得不另换个地方。列宁刮干净胡须,戴起淡黄色的假发,怀揣一本假护照,前往芬兰的赫尔辛福斯市。在去车站的路上,列宁同护送他的人迷了路。当他们走到车站时,发现列车里已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人。他们赶紧躲进路旁的树丛里,等下一趟火车到达时,迅速跳上最后一节车厢,一直坐到乌迭利纳亚小镇。

为了保证列宁的绝对安全,在这里,护送的同志又把列宁安排在火车头上,让他扮作一名司炉。列宁卷起袖子,使劲地将劈柴塞进炉膛。列车在到达俄芬边境的白岛车站时,停靠20分钟,以便接受严格的过境检查。机灵的司机雅拉瓦为避开军警的视线,一到站就摘下了车头与车厢之间的挂钩,把车头开到轨道边,假装给锅炉加水。当军警查完了乘客的证件,他才把车头开过来,挂上车厢,拉响汽笛,呼地开走了。几分钟后,列车便进入芬兰境内。这时,搜捕列宁的军警已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