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金牌投资
4458600000002

第2章 把握正确的投资心态(1)

1.冷静面对股市跌宕,切忌急功近利

巴菲特曾经说过:“当人们贪婪的时候,他们时常会以愚蠢的价格买进股票,某些股票的长期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是每天的市场行情。”巴菲特的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诫投资者要冷静面对股市的跌宕的,切忌急功近利。

贪婪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所以大多数的人在面对巨大利益诱惑时,都会变得失去理智,躁动不安。而对于充满万千诱惑的股票市场来说,似乎就更加愈演愈烈。可能出现的滚滚利润,总是在搅动着成千上万个投资者的心。出于对利润的无止境的渴望,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在面临瞬间万变、起伏不定的股票市场时,总是情绪占据着上风。所以投资者在面对有利可图的大好时机时总是变得毫无理智,从而使自己以愚蠢的价格买入股票而无法脱身,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那些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资者又会变得心急如焚、诚惶诚恐。

巴菲特认为正是人类自身所固有的恐惧与贪婪的心理才导致了股票市场的风云变幻、毫无定数。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由于人类这种复杂的心理是就像是传染病一样无法预测。所以投资者总是出于一种迷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更加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为了让人们远离这种不安全感的困扰,能够做到信心十足的进行投资,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在进入股票市场时,要冷静面对股市的跌宕,切忌急功近利。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顿时电子类股票和科技类股票的价格骤然增高,并且不断创下历史新高。面对着巨大利益的诱惑,大多数的投资者的情绪再也无法保持往常的平静了,他们陷入了恐惧和贪婪之中。而当贪婪击败恐惧的时候,他们就像是饥饿至极的野兽,直冲这类股票冲去,顿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抛在了脑后。原来的风险意识瞬间就烟消云散了。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很多投资者在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还仍然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贸然闯入。于是股票交易所顿时变成了人山人海,大量的买卖单据使股票交易所的人员忙得喘不过气来。

而此时的巴菲特却对他的合伙人说:“如果我要参与到从众中去,我就会身不由己的进行竞争。但我明白,我并不想毕生都在忙于超越那只投资的兔子,要让我放慢脚步,唯一的办法就是停下来。”

所以尽管此时的巴菲特已经获得了巨额的赢利,但是他却并没有迷失方向。当他意识到此时在股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一家值得投资的股票时他便毅然离开了。他对此解释说:“现在的投资时尚并不完全令我的智慧所满足,而大多数无疑是不合我的胃口的。我不会以进种途径投入我的资金的,因此我也确信不会用你们的钱来做这件事。”所以,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当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时,他就在这时消失了。

当别人在面对股市跌宕而显得焦躁不安时,巴菲特却总是能在起伏跌宕的股市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冷静平和的心态,轻松地在股市中游走。

而事实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当股票市场的泡沫在短时间内破灭时,所有当初贸然闯入的投资者顿时成了这场股灾的牺牲品,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一向以保守稳健投著称的巴菲特在这场股灾面前却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当他面对极大的利益诱惑时,当所有人都对那巨大的利益趋之若鹜时,他能够使自己做到绝对的冷静与理智,从而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幸存了下来。

巴菲特认为,高额的投资回报对于每一个进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者来说都是非常向往的,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冒进,不懂得适可而止。因为这样会使投资者在股市里迷失方向,做出非常愚蠢的投资决定,使自己蒙受损失。比如一些利欲熏心的投资者在股票介格达到最顶峰的时候,还盼望着价格抬够再往上涨而舍不得抛售手中的股。

面对利润的诱惑,及时退出市场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巴菲特隐退的勇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他从不追求市场的短期利益,不会因为某种股票的一时大涨而心动,更不屑做投机家们做的事,他所注重的是市场的长期效益。只要是他认定了的股票,不管在短期内是涨还是跌都会长期持有,而因此避免了一次次股市泡沫给投资者带来的巨额损失。

正是巴菲特推崇稳健的投资策略、反对投机,所以他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所以巴菲特提醒所有投资者要冷静面对股市跌宕,切忌急功近利。

2.适时调整投资理念,与时俱进

投资理念对于所有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对自己投资经历的具体反应,尤其是那些股票市场上的常客,他们的投资理念就似乎显得更加成熟稳健。秉承着这种投资理念,他们在股票市场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随着投资理念的一步步升华,他们也为自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天长日久,这种投资理念似乎就更加成为了他们爱不释手的独门武器。所以当突然有一天他们不慎失足时,他们也会认为这只是个意外,不至于大惊小怪。但是当一个个失败接踵而至时,他们就变得心惊胆战,无所适从,悲痛万分的他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其实是他们的投资理念出现了问题。就像巴菲特所说的:“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大多会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这些理念或许曾经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利润,但是如果一直固守这些理念些理念,不懂得随时调整,就算不上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巴菲特曾经对于网络股的态度就恰如其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从世纪90年代起,华尔街的股票市场刮起了一阵网络股的旋风。大多数的投资者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购买网络股,他们认为这种新兴的东西肯定有利可图。但巴菲特却由于不了解网络股,而没有加入到他们当中来。几年过后虽然巴菲特曾因这样的决定避免了重大的灾难,但他也曾不无遗憾地说,他也因此失去很多赚钱的良机。由于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巴菲特开始对于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于是痛定思痛的巴菲特对自己的投资理念做出了调整,于是他以买进第一数据公司的股票为起点,迈开了向网络科技股投资的步伐。

当一向秉持传统而略带保守理念的巴菲特挥师向网络科技公司进军时,他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似乎对于网络股一直持有偏见的巴菲特此时为何一反常态呢?

其实这在巴菲特看来是顺其自然的。他觉得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随着网络科技等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传统行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更为重要的是不计其数的投资者都已经对这些新兴的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看出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如果能够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那么其中的利润也是大为可观的。再加上美国在线公司在经历了短暂的泡沫时期后开始出现盈利,从而使得整个网络科技领域的企业相继进入了盈利期。所以巴菲特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理念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做到了与时具进。

当然他的投资理念的转变是建立在他对那些网络科技公司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其中他之所以选择第一数据公司做为投资对象,是因为该公司是业内的佼佼者,它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所以它具有着超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它可以为投资者创造出高额的利益回报。而后来对于微软的投资更是因为他看到了微软公司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领军企业,它预示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它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释放它耀眼的光芒。

所以巴菲特建议所有的投资者,要想使自己每一个投资获得成功,就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地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对自己的投资理念做出调整,以此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3.目光远大才能屡战屡胜

在美国纽约华尔街这个被称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的地方,聚集着众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或者是亿万富翁。虽然他们拥有着令人艳羡的财富,但是人们却并不能将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然而巴菲特这个名字却早已名扬世界,当人们提到比尔盖茨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巴菲特,因为他们是当今世界上最耀眼的亿万富翁。在华尔街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巴菲特却可以成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实是他那独到的投资眼光令所有的投资者都俯首称臣、自愧不如。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华尔街股市出现了股价的大幅上涨,而且上涨的速度令人人吃惊,但更令人心花怒放。一时间那些以往被人们认为是高风险的行业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于是像施乐、雅芳、柯达等公司的股票便被众多投资者寄予了厚望,大多数的投资者渴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大赚一笔。而巴菲特面对如此高昂的股票价格却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在巴菲特看来比较满意的股票了,失望之余,他不得不把大量的资金重新投入到了那些传统的低风险的行业上了。

然而就在大多数投资者都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时,灾难从天而降,股票价格就想溜滑梯一样只降不升,那些被人们看好的公司出现了巨大亏损,恐惧和失望交加的人们便疯狂地抛售股票以求自保。当那场灾难呼啸而过之后,整个华尔街顿时变得满目疮痍,惊魂未定的人们开始慢慢懂得为何巴菲特会在那个时候转身而去了。人们不禁为巴菲特的眼光惊叹,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巴菲特能够心如止水,不为所动。原因就在于当大多数投资者都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时,他看到了股价猛涨背后的隐患。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市场上盛行的、具有超级感染力的情绪隔离开来,形成自己良好的商业判断,那么他就必将取得成功。”在巴菲特看来,只有投资者只有把目光投向远方才能使自己在充满诱惑的股票市场里,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当上个世纪90年代数以万计的投资者纷纷涌向网络科技股时,巴菲特却背道而驰选择了他向来兴趣浓厚的运通、可口可乐、吉列等优秀的传统企业,尽管他为此遭到了质疑,但他仍然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在他眼里,当股价被疯狂抬高地同时,他也正在向它的价值靠拢,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市场规律在起着作用。由此看来网络科技公司的股价猛涨只能是暂时的,无论它跑得多远,它也永远受到价值的呼唤。而对于那些传统企业来说,似乎就显得更加稳定,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坚实的后盾。

巴菲特投资目光的远大不仅表现在他的勇于退出上,更表现在他对优秀公司股票的长期持有上。他认为投资就是要做到目光远大,长期持有,才能获利丰厚。在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购买过数百种的股票,而对于那些优秀的股票,他一定会在买进之后,长期持股,因为企业的未来价值要比一时的盈亏重要的多,只因股票价格上涨就将它们卖掉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做法。

巴菲特对于《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他投资成功的经典。当个世纪70年代规模巨大的股灾向华尔街袭来时,众多企业都成了这场灾难的不幸者,《华盛顿邮报》当然也不会例外。它的股票瞬间成了便宜货,处处遭人冷眼。就在此时巴菲特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开始向《华盛顿邮报》注入大量资金,以此来挽救这个曾经辉煌的企业。作为一个投资者,巴菲特当然不是大发善心,一时冲动了。他看中的是《华盛顿邮报》在业内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它的业务规模庞大,不仅拥有《华盛顿邮报》,而且还包括《新闻周刊》、三家电视台、一家广播电台,另外还有《国际先驱论坛报》。这些业务每天都在为《华盛顿邮报》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巨大的利润,巴菲特从它的身上发现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困境这是暂时的,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卷土重来,重续辉煌的。所以巴菲特从1973年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开始,便一直持有,到目前为止已经和《华盛顿邮报》一起走过了40余年。他曾说过:“我将永远持有《华盛顿邮报》的股票,直到我死去。”如此将近半个世纪的持有,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大的目光。也正是因为这种独到的眼光,使得巴菲特在投资界里从一名不文到腰缠万贯,功成名就的巴菲特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成为了投资界不朽的传奇。

4.不计一时之失,方可长久获利

在巴菲特从事投资的几十年里,他一路攻城略地、过关斩将使自己成为了投资界里不败的神话。但是巴菲特本人却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于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这个错误指得就是巴菲特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近百万美元控制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里就要提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可以说正是这位华尔街的大师极人物将巴菲特带入了投资的殿堂,在巴菲特还略显稚嫩的时候,格雷厄姆成为了他的领路人,他开始将自己的投资心得一点一滴地灌输给巴菲特,让巴菲特从中吸取营养,到最后巴菲特已经可以将他的投资理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其中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格雷厄姆的以最低的价位购买股票,然后在价格上涨时将其售出。当时的巴菲特对这个理论可谓是深信不疑。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可能会使你买入一家十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这样可能会使投资者遭受最大的损失。而巴菲特购买登普斯特·米尔公司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家公司是一个经营风车和农用设备的传统企业,其实这家公司并不像他的管理者说的那样运营良好,但是巴菲特似乎也并没有在意,因为它的股票价格是十分诱人的。于是巴菲特就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然而事实并不像巴菲特所想象的那样顺利,这个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事实上,它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的管理层无法让巴菲特充分信任,它的日常开支数额庞大,库存货物严重积压。此时的巴菲特终于意识到他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于是他决定将手中持有的该所有的股票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