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金牌投资
4458600000013

第13章 长期是投资,短期是投机(5)

最后巴菲特要告诉所有投资者的是:集中投资可以避免风险,是投资者获得财富的重要渠道。

11.集中投资安全可靠,有利可图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有三个人对他的集中投资理念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是:英国近代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内德·凯恩斯;著名的集中证券投资家费雪;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副总裁理查·芒格。其中,凯恩斯被认为是投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认为在对所要购买企业的投资价值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要尽量把最多的资金投入到这次交易中来,最终可观的收益一定会让你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巴菲特对此产生了共鸣。费雪对于集中投资的观点似乎和凯恩斯不谋而合,他始终坚持把大量赌注压在在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中,并对那些热衷于全面撒网的投资者嗤之以鼻。而理查·芒格的看法恰好又是对巴菲特的观点的补充。曾经也有过经营证券公司的他在经历了上个世纪60年代股市大幅波动后便开始认识到,价格波动是对每一个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严峻考验,只要你能够排除它对你的干扰,守住你手中的三只股票,那么一切都将万事大吉。看来这些金融街里堪称重量级的人物都已经被“集中投资”这个投资理念给迷住了。

那么集中投资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很多投资者认为,在投资股票的时候不能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一种股票上,那样做实在有点冒险。首先,国家的大政方针,世界的政局变幻时刻对股票市场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股票市场就被打上了政策性极强的烙印。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必须无条件的面对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其次,每一家上市公司也都有它特有的风险,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年的经。”所以对于每个投资者来说,只要你选中了投资目标,那么你也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基于这样的考虑,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避开或者分散掉可能要面临的风险,于是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分散投资。

但分散投资真的可以成为这些投资者的保护神吗?在巴菲特看来未必如此。首先,普通的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众多投资对象进行专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看来与其把大量资金压在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公司里,然后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去选择那些自己了如指掌的公司,更让人心里有底。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集中投资于投资者非常了解的优秀企业股票,投资风险远远小于分散投资于许多投资者根本不太了解的企业股票。”其次,从成本的角度看,分散投资所投入的成本要远远大于集中投资所投入的成本,如此算来,最终的收益也未必会如投资者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好。

相对于分散投资,集中投资的优势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与分散投资的高周转战略不同的是,集中投资可以降低资金周转率。虽然从短期角度来看,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都会影响股价,但如果投资者能够做到耐心持股,那么随着时间跨度的加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在众多的投资策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时间里获得超出寻常的业绩。

其次,集中投资可以顶住价格的波动。在传统股票投资中,使用分散投资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会使个体股价的波动幅度不至于震荡过大。一旦股价波动过大,那么投资者就会惊慌失措。大多数投资者通常采用分散投资的方式,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单股波动所产生的情绪的剧烈波动。所以当股票的升跌趋于平均的时候,投资者所获得的也只能是相对较低的投资回报。而集中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却远远高于股票市场的平均水平,所以,从长远来看,所投资公司的经济效益一定会抵消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所以巴菲特说:“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忽略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做到集中投资的呢?首先,把目光投向最杰出的公司。巴菲特曾这样对他的合作伙伴说:“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其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但是,这种投资方法—挑选杰出的企业——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巴菲特在进行每一次投资时,都会事先去评估每一家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然后再研究一下负责公司营运的管理层的能力和水平,因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最后他就会集中大量资金投资于少数几个杰出的公司。

其次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公司。何为最熟悉的公司呢?在巴菲特看来就是那些在投资者自身能力范围之内,业务简单而且稳定的公司。他说:“我们始终坚持投资与我们能够准确了解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业务简单而且非常稳定。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且所处的环境也经常变化,那么,我们就会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困惑。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只要投资者能够尽量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就足以保证盈利了。”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真正需要拥有的是正确评估企业价值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成为许多企业的专家,而是说你只需要具备评估你的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可以了。

再次,风险最小的公司最值得投资。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的前提是出于对优秀企业的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所以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相对减小,从而在确保投资安全的基础上,能够获得相对较大的投资收益。

12.集中投资可使长期收益率变高

巴菲特多年以来一直奉行的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持股并长线投资。巴菲特几乎把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和研究金融市场上,他就像是一架超精准的探测仪,目标就是试图寻找那些优秀的企业,然后将它们锁定,一旦时机成熟,他将毫不犹豫的不惜重金买入它们的股票,无论股价如何波动,他都不会轻易脱手。这种做法恰恰与大多数投资者相反,他们经常购买很多种股票,有的甚至持有十多种,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投资风险,但是正如菲利普·费雪所说:“那些坚持分撒投资的人把太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不好的领域,导致没有充裕的资金投资在那些真正绩优的股票上。

通过观察巴菲特所有的投资项目,不难发现在他对《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公司、GEICO企业等这些大型企业进行投资时,无不渗透着他集中投资并长线投资的思想。巴菲特说:“按兵不动是聪明的策略。我们不会,其他多数企业券商也不会由于联邦储蓄的贴现利率的小小改变,或由于华尔街的某位权位人士改变了对市场的看法就疯狂地抛售非常有利可图的企业股票;我们拥有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最优企业的股票,既然这样,我们为何要改变战术呢?”他坚信只要企业的运营业绩良好,只要企业仍然产生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经济效益,而且管理者仍然可以合理的分配公司所取得的收益,那么它的股票价格的上涨只是时间的问题,继续保留这些股票是最明智的选择。

集中投资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重中之重,这种理念植根与巴菲特的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家的思想。在巴菲特看来,买股票不是买市场而是买企业。当买下了一家企业的股票时,自己便具有双重身份,其一是股票持有者;其二是企业经营者。这样就使他可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站在企业经营的者的角度看待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只要公司的经营情况一切良好,那么即使股市再怎么起起伏伏,摇摆不定,公司的投资价值也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坚持继续持有该股票。

巴菲特对于股票的买卖时机可以说是把握的恰到好处。当在他看来那些杰出的企业的股价和它的内在价值严重不符的时候,他就会果断出手,大量买入。而当股票的价格超越它的内在价值时,他就会瞅准时机尽快脱手。虽然股票回涨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都是质优绩加的,所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会伴随着公司的股价上升而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提高。巴菲特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所以巴菲特建议说:“为了减少你的损失,你要尽快卖掉那些非常差的企业的股票;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你要抓牢那些优秀企业的股票,千万不要松手。”

巴菲特说:“投资者最忌讳的是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资者,只能算是投机者,事实上,没有看见几个投机者能不败下阵来的。”当你还在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之间犹豫不决时,不妨看看这样几个例子吧。

巴菲特的最佳拍档理查·芒格当年在经营一家合伙公司时,就坚持将资金投资于几个少数的企业上,于是在1962-1975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3%,接近于同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率的2倍,但在这14年的过程中,年平均回报率为24.3%,相当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年平均回报率的4倍。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在1985-1997年的十几年中,其所集中投资的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为29.4%,比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年收益率高出5.5%。

看来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策略确实是值得借鉴的。原因在于,这种投资策略不仅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而且如果选择长期投资就自然减少了交易次数,相应的就会省掉大量的交易费用。这些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一本万利的。

所以巴菲特说:“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那些你了解,而且对其经营深具信心的企业。有人把资金分散在一些他们所知有限、有缺乏任何买点的投资上,以为这样能够降低风险,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都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