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4454800000018

第18章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2)

作为总理,周恩来时常处在记者的包围之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疑问,他总能泰然处之,巧妙地给以回答。或温文尔雅,绵里藏针;或欲擒故纵,巧设埋伏;或避实就虚,举重若轻。既维护了国家的形象,又向世界展示了他那文雅坦荡的领袖风范。

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见周恩来案头放了一支美国“派克”牌钢笔,便问道:

“总理阁下,您作为中国总理,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钢笔?”

周恩来淡淡一笑,回答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抗美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他要赠给我作个纪念,这么有意义,我当然得收下。”

另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总理:

“你们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

周总理诙谐地说:

“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就是马路。”

这个记者又问:

“我们美国人都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

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

“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了。”

这个记者听后,羞得无地自容。

他接着又问道:“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不仅牵涉着国家机密,语气中还明显含有讥笑我们国穷民弱的意思。周总理既不好厉声拒答,为此伤了和气,又不能和盘托出,泄露机密。

于是,他稍顿了一下,正色回答说:

“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信誉可靠,人民币币值稳定!”

全场的记者为之一呆:“这怎么可能?”

在记者还未转过弯来时,总理接着说: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十种人民币加起来正好是18元8角8分。”

热烈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

可见,“妙语巧辩法”看似答非所问,不合逻辑,实则以巧解困,妙趣天成。

“妙语”的来源主要是在于学会联想。可以是形象上的联想,也可以是逻辑上的联想,这样既能回避窘迫的话题,也能引发自己的主旨和意图,实有一举两得之效。

就像上例中,周总理的回答不仅回避了列举具体数字显现我国贫穷落后的尴尬,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着,不容置疑,坚定地维护了我国银行的地位。从具体的“多少”到抽象的“多少”,周总理的联想,不仅使局面变得缓和、主动,而且维护了中国外交和金融的良好形象。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长城,因腿病只上了三个台阶,就无力再登了。

这时,偏偏有位记者走过来,想“将”他一“军”:

“总统先生,您为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松笑了笑说:

“昨天我与毛泽东先生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何必再来一次高峰呢?”

记者的问话足够刁钻,大有猝不及防之势。可尼克松却抓住了其诘难的关键词“最高峰”,然后突破了“长城最高峰”的本义局限,临时联想到“最高领导人的会晤是出访的最高峰(峰会)”,一举摆脱了有心攀登却举步维艰的窘境。

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处处留心,常常联想,就自然会像他们一样妙语连珠。当然,还可以学一学克里斯蒂的例子。

着名的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克里斯蒂的第二个丈夫是一位考古学家。有人问她为什么找了一位考古学家呢?

克里斯蒂认为这样私人的事情,不仅难于解释,而且没有必要多说,但出于礼貌,又不好不作答。于是幽默地回答说:

“对于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最好的丈夫,因为妻子越老,他越爱她。”

妙笔能生花,而妙语则同样能发挥奇效。“妙”来自于联想,要能说妙语,就要善于突破思维局限,当然这种“联想”与“突破”必须要注意“合适”与“合理”。

6.围魏救赵,迂回论证应对诘难

有些人在与你说话时往往深怀敌意,居心不良,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善于转移话题,以攻代守来保护自己。

曾经,有一个很不礼貌的观众在演出的幕间休息时,走到俄国着名丑角马戏演员杜罗夫身边问道:

“丑角先生,观众看起来对您十分欢迎啊。”

“还好。”

“是不是要在马戏团中受到欢迎,丑角就必须有一张愚蠢而古怪的脸蛋呢?”他问得很尖刻。

“确实如此。”杜罗夫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你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拿到双薪。”那个挑衅的观众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座席上。

杜罗夫并没有给对方正面的回击,而是采取了先迂回再出奇兵的战术。实践中,这种战术主要针对如下几种情形:

一、对方提出问题明显,你不能如实答复,也不便直接否定,不妨借用对手的选择作出“迂回”的表象。

二、若对方的论证没有理性,使你难以接受其观点,不妨也非理性地提出对抗性的命题,对方必然要质疑,于是你就可以借他来求证,以反驳他原来的结论。

三、对方利用荒谬证据,推理荒谬结论,而荒谬不是出于无知,是出于故意,不妨利用其证据荒谬的基础,用共同性质的荒谬论据,推出他不愿接受的结论。

《古今谭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大夫邾石父谋反,被齐宣王杀了,齐宣王还要杀他的宗族。邾石父的族人求救于艾子,艾子于是去见齐宣王,问他道:

“谋反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宗族的人犯下什么罪过,也要被杀呢?”

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反贼同宗族的人杀无赦。’”

艾子说:“我知道大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我听说以前公子巫在邯郸投降了秦国,那个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该连坐,那么大王也该马上自尽啊,不能因为爱护自身而破坏了先王的法度啊!”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根3尺长的绳子,献给齐宣王。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说:“先生算了吧,寡人赦免他们了!”

艾子要救邾石父的族人而与齐宣王论辩,齐宣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先王之法不敢废”而拒绝了。可是艾子没有正面论辩“先王之法可废与否”的问题,而是迂回到齐宣王的舅舅曾投降秦国的事实,先“将”他一“军”,使齐宣王后院火起,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齐宣王要么赦免邾石父的族人,要么就得上吊自杀。为了摆脱困境,他只好赦免了邾石父的族人,艾子的“迂回论辩法”成功达到了目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迂回论证法”等同于“围魏救赵”这个军事上的着名战略: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带兵去救赵国。孙膑考虑到魏国的精锐部队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诱使魏军赶回应战。齐军在途中设伏袭击,大败魏军,从而救了赵国。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来历。

将兵法引入辩论之中,对我们运用“迂回论证法”也有触类旁通的启迪:

在论敌专注于向我发动进攻时,难免会暴露出后方空虚的状况。论敌或逻辑荒谬,自相矛盾;或论据虚假,难支论题;或言行不一,自欺欺人。我方可抓住论敌的这些致命弱点,迂回包抄,捣敌后方,从而战胜论敌。

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随同尼克松总统访问莫斯科途中,在维也纳就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这时,《纽约时报》记者提出了一个所谓“程序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的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从不放过任何有利机会讥讽《纽约时报》的基辛格,一字一句地说:

“我明白了,这位记者先生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中任选一种,这是很困难,因为无论怎样选择,都是很糟糕的。这样吧,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需要注意的是,说话时使用“围魏救赵”,迂回论证,不能一味地反唇相讥,对方说你怎样,你也说对方怎样,这很容易沦为互相攻讦。

7.息事宁人显胸怀

应变,不一定要快,也不一定要以变应变,要看情况说话,有些时候,假装糊涂、装聋作哑反倒是最适当的应变方式。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为了庆贺赫赫战功,庄王在渐台宴请群臣。庄王举杯祝贺,与众卿同欢共乐,并召来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此时,渐台上钟鼓齐鸣,歌舞不断,人们猜拳行令,兴致极高,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可是庄王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

不巧,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一个人趁着混乱,竟然拉住许姬的衣袖。

许姬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衣袖被撕破。直到她机警地扯断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那人才惊慌地溜掉,许姬走到庄王跟前,附耳禀报了实情,并请庄王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庄王听罢,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点蜡烛,然后命令众卿解开缨带,摘下帽子,纵情畅饮。群臣闻言,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庄王就像没发生这件事一样,与众人饮至深夜方散。

又过了几年,庄王出兵伐晋,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属下商讨策略。其部将唐狡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不返营。于是,唐狡只带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由于唐狡骁勇善战,晋军被杀得落荒而逃。庄王的后续大军竟一路未遇到一个阻兵,直取郑国都城荥阳。

庆功会上,庄王称赞襄老用兵神速,勇敢非凡。襄老却说:“实非老臣之力,而是部将唐狡孤胆制敌的功劳。”

庄王遂召见唐狡,并当众加倍赏赐。唐狡忙跪下道:“臣受君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敢再领赏呢?”庄王惊讶道:“寡人并不认识你,怎么说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愧色满面,低声谢罪:“绝缨夜宴上扯住美人衣袖的就是我。大王不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感激你,没有一天忘了这事,所以这一次我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

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庄王命令人们解缨摘帽,顿时对庄王的做法都非常敬佩。襄老不禁赞叹道:“倘若当初君王不能容人之过,谅解别人,而是在绝缨夜宴上明烛治罪,又怎能得到唐狡拼力死战呢?”

庄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小题大做,而是以平静的语气命大家一起解缨摘帽、息事宁人。无独有偶,唐代宗算不得一个明君,但他也曾以不变应万变的说话方式,施展装聋作哑术,平息了一件不大不小的纷争。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代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暧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懑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是犯了满门抄斩的大罪。升平公主听到郭暧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跑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暧,替她出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