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门家训
4447900000022

第22章 包拯家训(1)

包拯(999年—1062年),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又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谥号“孝肃”,赠吏部尚书。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塑造良好的“家风”

北宋时期的开明知府包拯,为官刚毅不阿,两袖清风,竭尽正心,诤诤然有不可折之志气,凛凛然有不可夺之气节,深受百姓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当时民间流传着一段俚语来赞美他:“包青天,包青天,三口铜铡金光闪,治罪污吏斩赃官!”作为从平民中成长起来的财税官员,包拯尤为怜悯众生,其不仅正己甚严,而且要求其亲属和部下,不准贪赃受贿,徇私枉法。他为了教育子女,警戒包姓子孙后代要克己奉公,继承包家清正的传统,专门写了《家训》刻在石碑上,竖在堂屋的东壁,以诫后世子孙。碑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为什么包拯要立如此决绝的碑文以警后辈?原来,其中是有缘由的。

一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有许多灾民来告他亲手任命的包勉的状。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私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告到了包拯手里。

包拯见到民众情绪如此愤激,怒不可遏,于是下令将包勉迅速捉拿归案,开堂问罪。在事实面前,包勉没有抵赖,一五一十地将自己做的恶事都招了,供认不讳。但是,他希望包拯能够看在母亲的颜面, 对他从轻发落。而且作出保证,从此以后绝对不再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胡作非为了。

包勉为什么要提到他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

包拯出生之后,黑得像炭一般,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做怪物抛弃了,后来他大哥把他捡了回来。这个时候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个把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

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

包勉以为提到母亲后包拯就会心软,从而对他网开一面。可是包拯心想:嫂娘一贯教自己为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岂不是徇私枉法,这不符合她的心愿。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

没想到,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问斩了,一时间非常痛苦。她找到包拯,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

“嫂娘,侄子有罪,应当与民同治。如若治了罪,就是出于公心;如若不治罪,就是徇私包庇。‘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难逃惩罚。嫂娘一向正直,并且一再教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这一席话,觉得包拯的话在理,便擦了擦泪说:

“人家都称你‘包青天’,这是我们包家的光荣,你就依法处置吧。”

于是,包拯依据法律历数包勉所犯的罪条,最终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

包拯从侄子身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从而更加注意对自己的后代培养清正刚直的性格了。所以他特意为子女们立下了那刻在石碑上的《家训》。

包青天如此受到百姓的喜爱,千百年之后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他身上显现出的那种浩然正气、刚正不阿。而包公写于《家训》

中的这些话,也被他世世代代的后人牢记,共同形成了一种上下绵延千百年的正直家风。

名门家训析要: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的风尚,它是在长时间内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风无形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如同艳丽和谐的水彩,能够在孩子洁白如纸的心中绘画出美好的图画,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桓台历史上的王氏家族,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这短短的300多年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寒之家,逐渐成长为跨明清两朝,名满大江南北的世家大族,科甲蝉联,诗家辈出,簪缨不绝,有“齐鲁望族”之称,被世人称为“江北青箱”(青箱,指收藏字画的箱笼。现多指家学渊源、人才辈出),这与其先辈创立的良好家学、门风、家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没有严格的家教和传袭下来的良好家风,根本达不到这一成就。

懂得关心和教育孩子的父母,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教育孩子的良策,为孩子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容、互助互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优良的孩子来。但是良好的家风不可能由任何人为的巧计或想象来建立,它既取决于家长本身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修养,也取决于家长营造的家庭氛围,以及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

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良好的家风能够使家庭团结、里外和睦。

良好的家风也必定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良好的社会风气则能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影响,因此都强调做人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以形成良好的家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今的父母更要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家风,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成长链接:父母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家风

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数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家风,可是,家长要如何塑造好家风呢?

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大处为主,以对全社会作出贡献为荣,告诉子女要制订长远的目标,要时刻牢记国家民族利益,要不断地去学习,掌握多种技能,作好献身社会的准备。

家长树立正直、豁达的作风。只有家长自身正直、决断、光明大方,带头严于律己,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同时还要抛弃专断独霸的恶习,树立家庭民主的新风尚。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权力地位,也不是家财万贯,而是一种干劲,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不断追求真理的动力。要让孩子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才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家长要多从历代先贤的家训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凡圣贤之家,无不具有良好严谨的家风,因此,当代的家长要多多接触这些家训,从圣贤的家训中摘取精华部分,以形成自己良好的家风。

良好的家风能够很好地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帮助他健康成长。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