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门家训
4447900000011

第11章 嵇康家训(1)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谯郡铚(现安徽宿州境内)人。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着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名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人无志,非人也——教育孩子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才高八斗、品行超然、心胸宽广、学不师授、自学成才、遍览群书,尤为钟爱老庄之学,好弹琴歌咏、修身养性。嵇康风姿超然,《世说新语》中这样记载他,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平生不愿受名利羁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因此始终拒绝出仕为官,平日里以打铁为生。大将军司马昭几次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为了躲避骚扰,嵇康离家到河东躲避。

后来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钟会视若无睹。钟会候了很久也不见有回音,正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自此二人便结下仇怨。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着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明自己不愿出仕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由于吕巽奸污了吕安的妻子,吕安本想休妻并准备将吕巽告官。可是吕巽请嵇康从中周旋,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苦苦劝说吕安,并将此事平息了下来。

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 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提笔写了一篇训诫他儿子的《家诫》。之后他在刑场上弹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

“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赴刑,时年四十。

他在《家诫》中第一句话就写道,“人无志,非人也”,如当头棒喝,其意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口志气,假如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么他就不配做个人了!嵇康不仅把“立志”看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这也反映了嵇康的双重性格,在《家诫》一书中,嵇康一反往日不羁的个性,完全像一个小心谨慎的慈父一般,告诉他儿子,不要像他一样混天度日、醉生梦死、无所作为,而是应该为自己树立志向,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身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如此形骸放浪的嵇康,对他的儿子却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试问天底下哪个父母不是如此?哪个父母不盼望自己能培养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孩子?

做大事,首先就需要立大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并不是因为笨手笨脚或是头脑不灵活,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志向。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

志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就好像爬一座高山,不管这座山多高,只要你想往上爬,想要登上它的巅峰,便会凭着这一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登顶。就如王安石所说: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胸怀大志的人,向来不肯甘于默默无闻,他们终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名门家训析要:家长督促孩子并帮助孩子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只有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学习的时候才更有目的性,也更能确定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孩子有了自己的志向,就会有学习和前进的动力,会朝着自己已经确定好的目标奋斗,孩子在学习上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并帮助孩子确立目标、理想、志向,就是给孩子灌注生活和学习上的动力和毅力,这样的教育要比具体的知识灌输重要得多。俗话说:

“志为事之帅。”也就是说,志向是事业成功的主要推动力,志向、理想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创造奇迹之源;一个人的志向和理想的大小,决定了这个人成就的高低。一个人所做出的某种行为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必定有各种因素在推动他,但毋庸置疑的是,最大的推动力肯定是理想和志向。

晋朝有个人叫皇甫谧。他的曾祖皇甫嵩曾做过汉朝太尉。到了晋朝之时家道衰落。皇甫谧自小父母双亡,一直由他的叔父婶母抚养。

虽然皇甫谧家道败落,但他毕竟是富家子,因此沾染了不少公子哥儿的习气,他好逸恶劳、东游西逛、不学无术。人们都很鄙视他,有人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也有人说他“恐怕是个痴呆”。

皇甫谧的婶母任氏看到皇甫谧自甘堕落,深感心痛。一天,皇甫谧得到一些瓜果,便拿去孝敬任氏。任氏平时很爱这个孤儿,总是良言相劝,无奈不见效果。这次决心刺激他一下。于是婶母沉下脸,不高兴地说:

“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孝敬了吗?你都长到20岁了,还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慰呢?”

任氏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

“以前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曾三迁其居。如今你整日放浪形骸,和一群狐朋狗友厮混,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是我教育不好吧,我也已经费尽了苦心。其实,学问、道德,学了都是为你自己好,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养你这么大,真是白辛苦了。”

皇甫谧受了感动,决心改过学好。

皇甫谧离开了舒适的家庭,扛着锄头,去拜了乡村里的一位学者席坦为师,一边劳动一边读书。皇甫谧读了诸子百家的许多书,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一生写了诗、赋、颂及传记等 许多着作,他的不少门人都成了晋朝的名臣。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左思写了《三都赋》,特地去向皇甫谧请教,皇甫谧大加赞赏,并为他写了序。消息轰动洛阳,人们争相传抄,一时大街上的纸张紧张起来,商人趁机提价。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便出于此。

我们从古今中外成功育人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促使孩子成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出发,鼓励孩子早日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人若想走好人生之路,首先就要“立志”,因为它为你的人生树立了大的方向。只有在志向的引导下,一个人才能发奋自强,对困难无所畏惧,才勇于攀登心中的高峰。

成长链接:帮孩子树立志向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立志而无恒,终身事无成”。

朝三暮四,没有坚定的志向,如同墙头草一般的人是难以成大事的。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书功。”这种种关于志向的名言,都道出了立志的重要性,世上凡能够取得成功之人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经历了千百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在持久的坚持中,历尽考验与磨炼而终于实现了理想志向。那么,作为父母,要怎样帮助孩子树立志向呢?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由于孩子的天资、禀赋不同,兴趣、能力、爱好和特长各有差异,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测试,找出孩子身上最优异的素质,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鼓励他向自己理想的目标而努力。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孩子天性好奇,对世上的事物都感觉很新鲜,因此有可能短时间内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会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有以下两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