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以前用自己公司名字推课,一般对方都只给他开三星级宾馆住宿,如今,都是五星级的,而且吃得也更好,每到一处,都是老总级人物接待。
谁都知道,老总并不是热情接待他,而是热情接待北大来的大牌教授呀!
这只是升级的一种方式,本书在此不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所谓跨位,对企业来说,是指打破固有的机制及市场思路。重新组合,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发展战略及品牌形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有效更新、升级。对于每个个人或企业而言,跨位都意味着一种革命、一种勇气,更是自我否认后的创新和重新定位。
很明显,所谓跨位生就是在势均力敌的竞争双方,你要想快乐,你惟一要做的就是相办法超过对手,就是要确保你生长得更快更好。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长期沉迷于跟随者角色必将导致市场上的失利。例如,炊具行业的爱仕达品牌紧紧跟随苏泊尔,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并且还将其他竞争者拦在门外。然而,爱仕达并没有及时换位,将市场优势转换成品牌竞争力,而是继续沉迷于跟随策略换来的成绩,到了2004年7月,在苏泊尔国际贸易业绩增长35%时,爱仕达的国际贸易业绩则下滑了15%。爱仕达如果要想建立稳固的品牌地位,就必须及时丰富品牌内涵和品牌形象,获得消费群体的一致认同。只有在实现这一点的前提下,爱仕达才有更大的机会超越苏泊尔。
采用跟随策略并不意味着永远要跟在别人后面。事实上,已有若干品牌在成功运用跟随策略后,超越“跟随对象”而成为行业领导品牌。无论何时,采用跟随策略的品牌一定要有成为行业领先者的野心和目标,寻找合适的机会实现品牌换位,跟进新的品牌战略。
发动攻势:
当跟随者壮大到一定程度,要想不树敌,仍旧“安全”地跟随市场领先者是不现实的。当品牌强大到使市场领先者受到威胁时,它们很可能会采取拦截战略,以维护其领先地位。这时,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发动进攻。
一般情况下,任何行业领先者都存在某方面的劣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弱点都可以攻击,只有能够实现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资源和竞争实力转换的弱点,才是可以进攻的弱点。进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正面进攻。正面进攻的胜负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例如,采用跟随策略赢得微波炉市场“第二名”的美的,在格兰仕将战略重心转移到高端产品时,推出其高端产品“紫薇光”,直指格兰仕的高端产品“光波炉”,向微波炉行业领导者发起挑战。
侧翼进攻。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比如在被跟随品牌力量薄弱的区域市场发起进攻,或者迅速占领被跟随品牌尚未进入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壮大整体实力。
包围进攻。包围进攻是一个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战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战略。
迂回进攻。这是一种最间接的进攻战略,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一是发展无关的产品,实行产品多元化:二是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三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取代现有产品。
游击进攻。这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的一种战略。游击进攻的目的在于以小型的、间断性的进攻干扰对手的士气,以占据长久性的立足点,因为小企业无力发动正面进攻或有效的侧翼进攻。差异化胜出
差异化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品牌创新,是从被跟随品牌的“影子”里走出来,逐步树立起清晰、独立、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的有效方式。它能够使跟随者与被跟随品牌或其他竞争品牌有效地区隔开来。
蒙牛可称为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教科书。尽管“超级女声”和“神六升空”等热门事件早已落下帷幕,但与这两个话题关联密切的“蒙牛乳业”,至今仍被广泛提及。从1999年创业时的“一穷二白”,到2004年72.138亿元的销售收入,蒙牛乳业在短短六年时间里成为乳品行业里的“巨无霸”企业,一方面来自于蒙牛“借势造势”的行销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跟随策略”的深度应用。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53平方米的小平房作为办公室。蒙牛成立之初,仅内蒙古就有数百家乳品企业。包括已成为行业领袖的伊利集团。当时,伊利已上市多年,已建立起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超过8000万元,而1999年时的蒙牛“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
蒙牛在创业之后几年内,选择了跟随战略,在尽可能避免强大竞争对手打压的同时,快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
2000年前后,蒙牛以伊利为标杆,打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旗号。2000年,蒙牛用300万元的代价买下了当时在呼和浩特还很少有人重视的路牌广告。一夜之间,呼和浩特市区道路两旁立起一排排的红色路牌广告,内容写着:“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尽管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蒙牛乳业连前五名都进不去,但是蒙牛却借助“伊利”这个标杆,通过跟随策略,不仅使消费者知道了蒙牛,而且还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
接着,蒙牛开始了第二次“博弈”。广告牌打开蒙牛知名度后,蒙牛在冰激凌包装上又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部分广告牌换上了“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等新的口号。表面上看起来蒙牛似乎在为伊利和兴发免费做广告,实际上默默无闻的蒙牛却借伊利和兴发的“势”,造了自己的“势”。
在产品方面,蒙牛一直跟随着伊利,伊利生产“利乐砖”,蒙牛也生产“利乐砖”。同时,蒙牛也试图通过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赶超伊利,但一直没能如愿。直到后来在包装上下功夫,将主要精力放在大规模推广“利乐枕”上,结果市场很快被打开,蒙牛又上了一级新的台阶。
这时的蒙牛已经初具规模,蒙牛开始将战略眼光转向全国市场,又提出了“中国乳都”的崭新口号。从2000年9月~2001年12月,蒙牛在其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首次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乳都”概念的创新,使蒙牛品牌的命运直接与整个呼和浩特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提升了其在全国的品牌地位。作为“乳都”概念的创造者、宣传者,自然而然就给人留下印象:蒙牛是“乳都”企业群中的第一品牌,尽管此时的蒙牛和伊利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蒙牛提出“乳都”概念后不久,蒙牛从摩根斯坦利等知名投资机构获得了巨额风险投资,为蒙牛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以后,蒙牛放弃了已经得心应手的跟随策略,再也没有在宣传中和伊利相提并论,而是作为挑战者与伊利展开“正面交锋”,向中国乳品行业第一的位置发起了攻击。
2004年,蒙牛成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2005年初,日产量100吨的蒙牛通州工厂落成,并成为亚洲第一大规模的酸奶研发生产基地。其后,蒙牛成功借势“超级女声”,在乳品行业独领风骚,2005年1月~6月,蒙牛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倍,在液态奶市场成绩非凡。案例分析
蒙牛选择跟随策略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开竞争品牌伊利的打压,并在跟随的过程中结合“借势行销”,使自己实现了快速壮大。在蒙牛强大到与主要竞争对手“伊利”几乎可以平分天下时,蒙牛开始转换角色,同时加大攻势,最终在部分市场领域超越了领先品牌。
看的笑出眼泪来,然后再含着眼泪看着发笑,这是很多人对于周星驰电影的共同反应!几十年的香港电影,造就了太多的明星。而且不同的明星性格和角色各异,就像一位品牌大师亲手塑造了不同个性和形象的品牌一样。这其中,周星驰又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明星,“星星”“无厘头”式搞笑已经成为香港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搞笑确实是“星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按照品牌跨位理论来分析,我们能够得到的人生的启发已经超越了电影观看之后、短暂的哈哈大笑!
周星驰的成功,就可以说明人生需要跨位。
第一阶段、从草根到品牌出头
周星驰跟周润发、刘德华一样,草根出生,这也是很多香港明星与生俱来的共同特点,也许这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最好注解。周星驰跟影帝吴镇宇一样,在进入电影圈子之初,都是从跑龙套开始,这是很多明星出道的必经之路。这个规矩在后来的《喜剧之王》中得到了全面的诠释。但是周星驰并没有跑龙套而看低了自己——“我是一名演员”这是别人嘲笑他“跑龙套”的回应。可以说这是一个最早暗示星品牌未来能够大红大紫的信号,正如在很多品牌进入市场的初期一样,“什么产品,小玩意儿!”当面对这样的责难的时候,创始人有不少也会回复“我是一个品牌”。这样的品牌势必经过艰难的跨位,而成为令万众瞩目的驰名、甚至跨国品牌!如何实现,通过不断的定位与跨位实现!
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中最早扮演了“侍卫”,从出现到倒地死去前后仅仅有5秒钟,但是,周星驰凭着自己的努力,1989年凭《霹雳先锋》中的出色表演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这是星品牌开始从默默无闻而成长为明星品牌的标志!是星品牌的第一个跨位!
第二阶段、明星品牌跨位到巨星
香港无线开始为周星驰寻找适合的角色,对于周星驰来讲,1989年是他演艺生涯中的关键一年。“《斗气一族》之后都有些机会,但在当时加上我的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刚刚出,又拿到金马奖最佳男配角,TVB才开始发觉原来有这个人,就给我担正《盖世豪侠》。这算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我的意思是给一个叫周星驰的人担正是个很大胆的尝试。因为在《斗气一族》之后,我都还是担演一些不重要的角色,譬如一些警匪录影带啦,有个戏是跟吴镇宇演的一个连续20集的戏,但是没一集有台词讲,我就站在最后,甄子丹就站在最前面……就是因为拿了奖,无线才给我试一下《盖世豪侠》。”周星驰后来回忆说。
《盖世豪侠》中周星驰无厘头的表演可以说是后来周式电影的雏形,一个武林盟主的儿子,一天到晚想着做生意,打不过就嬉皮笑脸地说:不如大家坐下来,饮杯茶,食个包,慢慢说。周星驰后来纵横电影江湖的那些手段,有80%以上能从这里看出端倪。
《盖世豪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香港的观众开始记住了周星星的“无厘头”表演功夫,可以说这成为周星驰此后10多年能够驰骋香港电影的绝活!1992年凭《审死官》获得亚太电影展最佳男主角;1997年凭《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获香港回归后第一个政府电影奖:香港电影学会之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大话西游》在香港和大陆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是周星驰成为巨星的标志,当然前后拍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九品芝麻官》,《百变星君》及《鹿鼎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着“无厘头搞笑”品牌的跨位,如果把“搞笑”作为星品牌的核心价值,那么通过跨位,则是星品牌从优秀到卓越!
星品牌的越来越娴熟的通过肢体,语言,道具的应用而跨位,让星品牌成为电影的王者,周星驰成了票房催情的春药。
第三阶段、搞笑巨星跨位到名导
在1999年拍摄了《千王之王2000》之后,周星驰开始了品牌的第三次跨位——成为名导!2001年筹资拍摄了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少林足球》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而2004年《功夫》则真正的把星品牌送上了香港名导的行列。《功夫》成为第42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的大赢家,共获得五奖,周星驰更凭此片夺得“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情片”两项大奖。这样的成绩对于一直沉浸于演技中的香港众多巨星来讲,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媒体对于《功夫》的好评如潮。也许这是香港电影明星最成功的品牌和职业跨位了!
《功夫》的纯喜剧特点和“无厘头”搞笑的核心价值成就了星品牌从名演到名导的跨位!也是对周星驰20多年星路历程的最大的回报。
周星驰的电影不是简单的写实的搞笑,更多的是他给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个希望,是精神世界的跨位,即使在你身处逆境时,你仍然可以通过他的电影而追求人生的意义,得到心灵的慰及。
品牌如何跨位?
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着星品牌从诞生,到市场导入,到成长,成熟,到最终由巨星向名导的跨位,这既是一个品牌的必然历程,更是一个人人生的短暂回放。星品牌留给我们的是坚韧与快乐,通过坚韧体验最后的快乐,这也是一个人生的真谛——先苦后甜!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是跨位实现品牌超越的人生演绎。
实现品牌跨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成功的核心价值挖掘和练就;星品牌快乐和正义是他的核心价值,而体现则是他的“无厘头”搞笑;
二是跨位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调动全部的手段(包括音乐等)和环境来让核心价值进入顾客的视野,并且在此当中获得顾客最大的接受和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比竞争品牌的“跨位”;
三是品牌的转型最终实现价值跨位,从简单的制造价值而成为奉献象征性的终极“快乐”,无论对于什么样的产品,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快乐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实现了“快乐”跨位的品牌,才真正的成为一个深入人心和永续多年的品牌!
我找了一个中国人最熟悉的个案,供大家玩味。
叶楚华(研究炫耀性消费、奢侈品市场、明星及娱乐经济等专家)发表在《经济学家茶座》 上“关于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引用部分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一谈刘德华是什么??
一个人——刘德华,一个集歌星、影星、电视明星于一身的人;他主演的电影之“卖座”,令众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唱片销量之高,令歌坛天后天王为之逊色;他在娱乐界长期保持的极高人气,无人能企及。客观评价刘德华先生的演艺成就是本文的一个前提,后文的一些用语和表述纯粹是出于做学问的必要,无半点冒犯刘先生之意。
一种商品——当人们习惯于探讨各类明星的身价时,其实已经默认了其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来价格?承认明星刘德华是一种“商品”,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刘德华不同于经济学中一般意义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别,比如,一般商品是具有竞争性的,即它一旦被某人购买使用,它就不能同时被另一个人消费,而刘德华则不具备这一属性,刘德华可以同时被无数人共同消费和“使用”——可以数万人共同观赏他的演唱会而不相互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