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4436500000037

第37章 学思并重——墨子的学习与教育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2)

当你刚离开学校时,也许内心中抱着很大的希望,准备竭尽全力,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者打算勤学苦读,以求得学识上的进步;或准备拥有一种令人愉悦的社交生活;或想组织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家庭。但是等到你真正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外界的各种诱惑就开始时时地来侵袭你,有时它们使你无法安心自修,无法安于目前的工作,甚至使你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人生旅途中原有的一切快乐、幸福、舒适都会抛弃你。除非你能翻然悔悟,改过自新,痛下决心,重新做人。否则,尽管你的年岁会增大,但你的才能却会退化,以后的生活只能在失败、惨淡的气氛中度过。

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干劲以外,还需要有另一种观念,即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最好的启示。然而书本的知识只是基础,必须再以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更大的一本书,需要经常不断地去翻阅。须知,在现代社会中,不充电就会很快没电。

现代生活的变化迅速,节奏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该记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成大事的人,而一个成大事的人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假如你想成功就从现在开始请多读书吧!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优哉游哉地过安逸日子,那么目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了。失败的日子一定不远了。

与此相反,能将这份工作当做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断创造新的东西,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你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情,有效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自然就有希望,不致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

现在就要立下决心,并立即行动!不管你现在的境况怎样,你千万要记住三个字:“求上进!”如果你确实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你遭遇到了经济上的失败,工作上的挫折,你也必定还有力量,必定还能东山再起。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无须担心时运不济、阻力重重,即使没有大笔的财富,别人仍然会注重你,尊敬你。而你体内所储藏的巨大财富,更是别人无法抢走的。

在人类进化进程当中,我们大家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和应当学习的东西,并且把它学好。通过这样的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生活发生变化,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这就要求每个人都不能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不要以为现在有一份好工作,有足够的积蓄,就可以享清福。你必须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武装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如今社会变化其快,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会面临跟以前截然不同的环境。人生无常,任何国家、社会、公司,甚至整个竞争环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究竟我们应该采取被动还是主动,我们立身处世、安身立命的哲学到底是什么?

要不断学习,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变是一种假象。现在信息产品这么发达,你到书店会觉得真的是信息爆炸。但是你如果了解一下,可以发现,是工具书居多,真正的革新技术并不多。只要能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核心概念就可以了,其他的就是辅助信息,不需要恐慌。我们很难掌握大环境,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打下较深厚的基础,崇本务实。不管是对个人或企业,冲岳和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调整自己,走向学习型的个人或组织,对应变就非常有利。像我们所看到的十分优秀的企业,都是这样乐于学习。举Intel的例子,由于半导体己经转向软件的竞赛,Intel的董事长要求所有高阶主管在五年内把软件弄懂,不然就走人。于是像他们已经做到这么高地位的人,还像小学生一样拿着笔记到处去请教别人,就这样一路学习。后来他们都变成了专家。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的力量会把我们击倒。无形的力量最后终会击败有形的东西。除了掌握根本,还必须培养多种专长以及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在不景气当中,不畏变局。即使不完美,但只要更好,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社会发展的越快,对人的素质要求就会越高,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被淘汰,与时俱进。

5.行者必先近而后远

【原文】行,行者必先近而后远。(《墨子·经说下》)

【译文】走路的人必然先到达近处,而后才能到达远方。

墨子早期学孔子之术,后因不堪忍受儒家繁文缛节、厚葬而贫民等弊病,自创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非儒,并不是对孔子进行全盘否定,而是扬弃了儒家的糟粕,吸收了儒家的精华。此处“由近而远”的提出可能就是汲取了儒家思想。“先近而后远”这一思想屡次散见于儒家的思想言行中。例如《孔子·宪问》篇中,子路向孔子询问如何才算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孔子的回答是“修己以敬”,意为修养自己的德行,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且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还应做到“修己以安人”(这里的人专指社会上层人物,与下文的百姓相对)、“修己以安百姓”,即通过自身的修养使上层人物和下层人民都舒适安乐。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人君子是要使他人安乐的,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先从近处开始修养自身的德行,然后才能到达远方,施及他人。如若自身的德行不好,又拿什么来教化他人呢?这种“先近而后远”的思想暗藏于儒家思想中,墨子大约对此做了一次提纯,更加直接地提出了“先近而后远”的修身与行事的原则。

现在世人的情绪普遍浮躁,学习不能扎实用功,工作不能踏实努力,投机钻营的心理普遍流行。如此下去,社会发展将深受其害。因而墨子的这一富有实干精神的“先近而后远”的思想,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面对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感到自己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当你走上社会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拙”,很笨,难免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但是,你不必悲观,“勤”能使你发出亮光,引人注目。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在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十六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我们经常听老师向我们念叨此话,只有当你经历了实际生活之后,你才能意识到这句话的意义,仍有必要谨记在心。

当你走上纷繁复杂的社会之后,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如此?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奋,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乎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在一个团体里,一个始终做到“勤”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给自己塑造一种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混水摸鱼而你在兢兢业业地勤奋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就会成为他人眼里的焦点,大家都认为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当工作出错时,有些上司喜欢找个替罪羊,如果你很“勤”,别人不大会找到你头上,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找一个勤于工作的人来替罪;如果你确实做错了事,大家也会因为你平时工作勤奋而原谅你,所以,勤奋是生存的大智慧。

也许你是一个知识平庸的人,但不甘于平凡的生活。那么,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勤学!因为,天道酬勤,勤能补出。

6.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原文】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墨子·公孟》)

【译文】有几个弟子告诉墨子,要从学,又习射。墨子说:“不能。智慧的人一定衡量自己的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实践。”

这是墨子的徒弟问墨子,可不可以即学写作,有练习射箭,墨子就指出了,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选择。虽然现在社会是提倡使用综合型人才,但是如果没有一门擅长的技艺,就会变成“什么都会,而又什么都不会”的状态。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精通脊髓,那么你肯定就能“混”成此行业的一代宗师了。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

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

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小打字社,交活儿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核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修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师,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师……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7.谦虚是学习的重要法门

【原文】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则其举事速成矣。(《墨子·尚同中》)

【译文】帮助他思索考虑的人众多,那他所谋划的计划很快就能实现;帮助他行动的人众多,那他所要成就的事业很快就能成功。

此语出自《墨子?尚同中》篇,尚同,即上同,就是强调居在下位的人,其思想、认识、言论以及行为要向上统一于居于上位的人。里统一于里长,乡统一于乡长,国统一于国君,天下统一于天子。小到一里,大到天下,人们的意见都要统一于他们的长官,直到天子上统一于“天”,从而统一全体的思想和行为。墨子认为只有尚同,才能使国家避免产生混乱,达到治理的目的。墨子同时还提出,上级长官必须是经过选拔的“仁人”、“贤君”,上同于他们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独断专行,他们必须要听取人们的反映,做到详细了解下情。当上级长官自己有过错时,一定要听取下面人的劝谏,也就是说,上下双方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最终,天子就必须向上服从于“天”,必须上同于天的意志,即“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危治乱”,这样就使各级长官乃至天子受有一定的约束,这表明墨子所主张的“尚同”说有十分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

“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则其举事速成矣”这句名言虽然是针对上级长官而言的,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任何人都有缺点,也有优点,正所谓“人无完人”。一个要想最快的取得成功,那最好的心态就谦虚。听取他人的意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做学问也是同样,孔子有言:不耻下问。说的正是要谦虚。谦虚谨慎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谦虚谨慎永远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