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40

第40章 第33个月

一、饮食营养

注意避免食物致敏

有的宝宝因患荨麻疹、湿疹或哮喘而有过敏的潜在因素,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宝宝的饮食中应避免摄入致敏食物,以免疾病复发或加重,使宝宝受病患之苦。

引起过敏的食物很多,最常见的是异性蛋白食物如螃蟹、大虾,尤其是冰冻袋装的加工鳝鱼、虾及各种鱼类、动物脏腑,甚至蛋类、肉类等。有的蔬菜也可引起过敏,如黄豆、毛豆、扁豆等豆类,木耳、菌藻类、蘑菇、竹笋,还有香菜、芹菜、韭菜等香味菜等,也可引起食物过敏。

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平日的饮食反应。若发现吃了某种食物产生过敏症状,以后就应不让宝宝再吃这种食物,一般宝宝经过1~2年长大后,随着身体的强健而渐渐脱敏。但在再接触过敏食物时仍应注意,要少量开始,以观反应。

注意婴幼儿被动高盐

一些家长在给儿童调剂食物时,常以大人的口味来调剂孩子的日常饮食,让小儿长期处于被动高盐之中,这对儿童健康极为不利。

美国一个医学组织对一些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吃含盐量过多的食物的儿童有11%~13%患了高血压。此外,食入盐分太多,还会导致体内的钾从尿中丧失,而钾对于人体活动时肌肉的收缩、放松是必需的,钾丧失过多,能引起心脏肌肉衰弱而死亡。

当然,适量的食盐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这不仅因为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又能为人体提供重要的营养元素钠和氯,且能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及渗透压平衡,是合成胃酸的重要物质,可促进胃液、唾液的分泌,增强唾液中淀粉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因此,小儿不可缺食盐。但小儿肌体功能尚未健全,肾脏功能发育不够完善,没有能力充分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而过多的钠能滞留体内水液,促使血量增加,血管呈高压状态,于是发生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不要多吃巧克力

巧克力在我国早已成了人们熟悉的食品,这样的东西宝宝们尤其钟爱。巧克力热量高,营养价值高,家长也就喜欢买给宝宝吃,把它当成了对孩子进行特别照顾的食品。其实适当地吃少量的巧克力是有好处的,毕竟巧克力有这独特的醇香和价值。但父母们更多的都是把巧克力当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其后成了某些宝宝的主食,离开了巧克力就不吃别的食物了。本来巧克力是用来调节饮食生活的,但如此一来反而成为有害的东西了。许多的宝宝因吃太多的巧克力而出现了贫血和营养不良。

巧克力的成分是由可可粉、脂肪、大量的糖和少量的香料组成。其中可可粉中会有可可碱,能使人兴奋、强心和利尿。宝宝食用过多后便出现兴奋和多尿。兴奋作用本来在孩子的体内是存在的,如果进行了不适当强化使失去他的正常平衡状态,便会有害无益。巧克力中过多的脂肪和糖都会使孩子的胃肠道负担增加,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如果长期,甚至是不间断地吃巧克力就会使宝宝得不到其他的营养素和维生素,如铁、钙、磷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宝宝就会出现营养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等。

婴幼儿多吃奶糖的坏处

不少儿童都非常喜欢吃奶糖,而许多家长也投其所好,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人一生要长2次牙,先长出来的是乳牙,后长出来的是恒牙。儿童的乳牙骨质比恒牙脆弱得多,最怕酸类物质腐蚀。而奶糖发软发粘,很容易在牙缝里留存。这些残留的糖经口内细菌作用,很快转化成酸性物质。加上工厂在制糖过程中为了促进蔗糖转化,也加有少量有机酸。这样一来,大量的酸性物质就会腐蚀牙齿,使牙的组织疏松、脱钙,形成龋齿。

由上可知,家长还是少给小儿吃奶糖为好,而且在吃糖后要漱口、刷牙、以防止糖分残留,最大限度减少存留成分。

二、疾病预防

检查视力情况

宝宝到3岁时,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我国大约3%的儿童发生弱视。孩子自己和家长不会发觉,在3岁时如果能发现,4岁之前治疗效果最好。5~6岁仍能治疗,12岁以上就不可能治疗。孩子失去立体感和距离感,以后学习和从事许多职业都难以胜任。如司机、飞行员等。学习精密机械、医学等也都困难。

视力检查可发现两眼视力是否相等。如果因斜视,或两眼屈光度数差别太大,两只眼的成像不可融合,大脑只好选用一眼成像,久之废用的一侧视力减弱而成弱视。或因先天性一侧白内障。上睑下垂挡住瞳孔,或由于治疗不当,挡住一眼所致。检查时发现异常,可及时治疗。

异物入眼的处理方法

异物进入眼里,可引起刺痛、流泪,较大较硬的异物还会伤害眼结膜。

(1)异物进了眼里,叫孩子不要乱揉,应该提起眼皮轻轻动,让眼泪把异物冲出来。

(2)可往眼里滴1~2滴眼药,既可预防发炎,又可冲异物。

(3)家长可把手洗净,让孩子向上看,用手按住下眼皮往下拉,可看下眼睑内有无异物。

用拇指和食指提起上眼皮,食指轻轻一拉,拇指将眼睑往上翻,可看上眼皮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可用棉棒蘸水将异物沾出。

异物入耳的处理方法

幼儿常会把小的物件塞在耳内,也可能有小虫爬进耳内,如不处理,可发生感染。

(1)让孩子把头歪向一侧,患耳向下,让异物滚出来。

(2)如果是小虫入耳,可向耳内滴几滴温水,使小虫浮出来。

(3)如果在家里不能排除异物,要尽快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要自己试着用镊子或耳挖勺取。

异物入鼻的处理方法

幼儿有时把纸团、豆子、小球等塞入鼻孔,如家长不发现,会引起感染、出血。

(1)豆粒、纸团等如未泡胀,可用擤鼻涕的方法将其擤出。如已泡胀,则需医生处理。

(2)如果是小虫子进鼻腔,可用纸捻刺激鼻腔,使孩子打喷嚏,使虫子喷出。

(3)不要自己胡乱给孩子掏,否则进入咽喉部、气管,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