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38

第38章 第27个月

一、饮食营养

幼儿的喂养特点

2岁二、三个月的幼儿,生长仍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较高。肌肉明显发育,尤其以下腹、臂背部较突出。骨骼中钙磷沉积增加,乳牙已出齐,咀嚼和消化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胃肠功能仍未发育完善。每日按体重计算热能需要量与婴儿期相比没有增加,但仍高于成人需要量。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蛋白质需要量高。在饮食营养素供给不足时,常易患贫血、缺钙、缺维生素A、D,易患佝偻病。

两岁二、三个月的幼儿每天总热量约为1150千卡,其中蛋白质约每天36克,钙含量每天约490毫克。

幼儿适量饮茶的好处

过去人们总认为,茶会刺激宝宝脾胃,对生长发育不利,所以,宝宝不宜饮茶。其实,这是误解。有关专家指出,现代医学研究和长期的医药应用并未发现宝宝饮茶的坏处,而且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就饮茶。

宝宝饮茶,一要适量,每天一克茶量,晚上不要饮用;二要清淡,不要太浓,不要冲泡过久。宝宝饮茶的主要好处有:

增进食欲

不少宝宝食欲差,不肯吃饭,如果坚持每天让宝宝适量饮茶,可促进消食,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防止肥胖

据调查,我国大城市中有不同程度的营养过剩现象,出现了小胖墩,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让宝宝坚持饮茶,可以减肥,轻身健体,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辐射污染

现代宝宝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伍。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脂及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使其排出体外的功能。宝宝饮茶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因此家长应让自己的宝宝适量饮茶,百利而无一害。

幼儿饮食的保健原则

幼儿期的膳食是从以乳类为主食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再辅以鱼、肉、蛋、菜等混合而成的成人膳食。烹调方法及采用的食物也逐渐接近家庭一般膳食。但是,上述改变应与幼儿消化代谢功能的逐步完善相适应,不可操之过急,以防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潜在的营养不良,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营养素比例应适合幼儿需要

这一时期幼儿的生长发育虽不如婴儿期迅速,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仍相对较多,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求量已达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每日40~50克,脂肪为每日35~40克。但是,父母往往体会不到幼儿此期大量的营养需求,时常过早地让他们食用一般的家庭膳食。虽然幼儿的胃肠功能和消化酶的发育较婴儿更为成熟,但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十分健全。鉴于上述情况,幼儿必须摄取营养素比例适当的平衡膳食,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供给量比例应为1:1.2:4,不可偏废。断奶后,如果只给幼儿米粥、馒头、面包、面条、软饭、菜汤,蛋白质和脂肪则会供应不足,必将导致发育迟缓,抗病力低下;如果只给鱼、肉、蛋、奶,碳水化合物则供应不足,往往无法保证能量需要;如果很少吃蔬菜、水果,则会导致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诱发多种营养素缺乏症。为保证幼儿摄取到平衡的各类营养素,现将1~3岁幼儿摄取各类食物的量(人/日)列举如下,供参考。

1~2岁幼儿:谷类125~150克,牛奶或豆浆25O毫升,豆制品15~25克,鱼肉禽类75~85克,蛋类50克,蔬菜65~75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类10克。

2~3岁幼儿:谷类150~750克,牛奶或豆浆250毫升,豆制品30~50克,鱼肉禽类85~l00克,蛋类50克,蔬菜75~100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类20克。

选择适当的食物

幼儿胃容量有限,仅为200~300毫升,因此,只能供给质优、量少、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各类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鱼、禽、动物血、蛋类、牛奶、新鲜蔬菜(以红、绿、黄、紫色为佳)、豆制品、米、面、麦片等。同时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给4~5餐,最好给幼儿单独做饭。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谷类食物应粗细搭配;应多选用豆制品;动物性食品应交替选用;食物种类应多样化与合理搭配,以增加营养素互补作用;应尽量选用新鲜食品,幼儿不宜食用坚果类食物和腌腊制品。

合理的烹调方法

在保证食物新鲜、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的同时,幼儿食物应切碎、煮烂,以利幼儿咀嚼、吞咽、消化。应除去烹调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系硬果类食物,应先研碎后调糊取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免遭梗、塞、刺和呛咳的伤害。烹调手段应以蒸、煮、炖、煨、炒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应尽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场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肠、火腿、罐头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还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腻、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葱、生姜、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幼儿蛋白质的限量是多少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组织、细胞都含蛋白质。如果缺乏蛋白质,人体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发生贫血、浮肿,易患各种疾病,小儿则生长发育迟缓。l岁半的小儿每天大约需要多少蛋白质呢?一般在40克左右,其中至少应有一半是动物蛋白。

具体地说,l岁半的孩子每天最好吃250克牛奶,1~2个鸡蛋,30克瘦肉,一些豆制品,有条件再吃一些肝、排骨或鱼。这样就能够基本满足小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幼儿不喝牛奶的处理办法

一般来说,2岁半的孩子每天还应喝250毫升牛奶,因为牛奶是比较好的营养品,既易消化又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有的孩子到了2岁多,尝到五谷香,便不爱吃牛奶了。对不爱喝牛奶的孩子不要勉强,可用蛋羹、豆浆、豆乳等喂孩子以代替牛奶。

二、疾病预防

烫伤的防治方法

1岁多的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似懂非懂,事事好奇,常常喜欢摸这动那,模仿大人做事。因此,家长要处处注意把可能危害孩子的危险品和障碍物排除。例如,热水瓶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而且要经常给他讲,这个烫手,不能动;喂奶吃饭时要注意温度;吃饭时要把热粥热饭尽量往中间放,以防孩子在桌边乱扒时烫伤孩子,生炉火的家庭,最好在火炉周围放个防护网,还要注意千万不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房子里。

总之,像热水、烫饭、热锅、开水、炉火等都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多加小心为宜。

轻度烫伤的治疗方法

轻度烫伤指很小的局部受伤,皮肤发红或起泡。

(1)发生烫伤后,要立即冷却,将伤处泡入冷水中,或用冷水冲,可10~30分钟。如果还疼,可再泡20分钟。这个方法不仅可止痛,而且可使烫伤减轻。但要注意,不要使孩子着凉。

(2)烫伤后伤处起的水泡,不要挑破。水泡的皮完整,便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3)将伤处用肥皂轻轻洗净,可抹上獾油,然后用绷带轻轻包扎。

(4)如果水泡已破,衣服粘在皮肤上,不可往下撕。

(5)不可在伤口上乱涂东西,什么食油、白糖等。

(6)不可在伤口上贴橡皮膏或创可贴,不能用棉花或有绒毛的纺织品盖在伤口上。

化学烧伤的治疗方法

(1)孩子受到化学烧伤后,要先做处理,再送医院。

(2)皮肤沾了强碱或强酸等,要迅速泡入水里,越快越好。不能泡的话,可用清水冲。水要更换,水量要大。

(3)如果眼睛里溅入强酸强碱,要用手把眼皮分开,用壶冲洗10~15分钟以上。一时来不及,可将头浸入盆内,叫孩子睁开眼睛,左右晃动。这样来争取时间,再改为用壶冲洗。冲洗时孩子要不停地眨眼睛。

(4)如果眼内进了生石灰,应先把石灰粒用棉棒擦出,再用水冲。冲后用纱布盖在眼上并送医院治疗。

(5)衣服上有强酸强碱,要将衣服脱掉,并注意不可粘皮肤。

(6)冲洗后请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幼儿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

当孩子意外跌倒或跳舞不慎拉伤肌肉、肌腱时,大人要立刻让孩子停止运动,然后用冷水袋冰敷受伤的部位10至20分钟,并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这样,就能有效地止血及止痛。如果损伤的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淤血、变形、或剧烈的疼痛时,应该及早请合格的骨骼医师检查,以免误诊或使伤势恶化。

脑损伤儿的家庭护理措施

儿童脑瘫大部分来自婴儿脑损伤,婴儿脑损伤多为出生前后缺氧,先天性感染,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所致,各种原因所致的出生低体重儿发生脑损伤的比例较高,脑瘫是脑损伤中的一个类型,广义脑损伤亦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损伤可表现为行为神经发育落后,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观听障碍等。

目前国外对正常儿早期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使正常儿童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育,而且轻度脑损伤儿,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复,许多国家对婴儿脑损伤,脑瘫的高危儿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强一些的干预方法,已使脑损伤所遗留的残疾大大减少,这些干预的方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主要是用正确的信息刺激大脑与循序渐进的脑功能训练,只要医务人员及家长重视预防脑损伤儿出生,并对脑瘫高危儿施行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阻抑脑瘫患儿继续增加的趋势,脑损伤遗留的其他残疾亦会大大减少。

对脑损伤儿干预开始的早晚,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医院对新生儿缺氧、黄疸及其他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经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

除了以上提及的婴儿脑损伤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易查出的因素,因此应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一些表现,并经常与正常发育规律相比较,可尽早发现异常。我国民间总结的“二(2个月)抬头,四翻身,六坐,七滚,八爬,十站,周走”,基本上反映了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加上5个月应认识熟人;1岁应有意识叫爸妈,可粗略得知婴儿身心发育状况。脑损伤儿较正常儿头围小或增长慢,前囟小或闭合早,颅骨骨缝重叠,有斜视、眼颤、视觉追踪不好,听觉走向反应不好,2~3个月手仍经常握拳,6~7个月后扶站下肢交叉发紧或仅足尖着地,9~10个月不能用手指捏东西等,均可能是脑损伤,应及时就诊,如婴儿颅脑CT或核磁检查异常,视听,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更应定期检查发育状况,及时干预治疗。

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对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觉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进行声音刺激,用温暖的手抚摸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脑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爬行有助于脑的康复。临床证实对不会爬的脑损伤患儿,进行模拟爬行的被动模式运动,可有效促进爬行动作出现,纠正错误运动姿势,调节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按照发育规律及时进行坐、站、走、手精细动作及咀嚼,语言平衡能力等训练,亦是对脑损伤干预,脑瘫治疗的重要内容。

为了早期正确地进行干预,必须纠正几种错误的观点:

(1)脑损伤大部可自然恢复正常,观察一段再诊治,确实有相当比例的脑损伤儿在家庭育儿环境中并不发展成脑瘫并留有明显残疾,但近年研究证实,学龄期有学习障碍、多动、感觉综合失调等表现的孩子,多曾存在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或脑损伤。虽然我国统计窒息儿有智力异常的仅占7%,但其余93%的平均智能也低于正常儿,因此目前不少国内外学者主张及时对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发育迟缓的小儿进行干预,而在评价某种康复治疗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影响。

(2)婴儿期脑损伤严重的必留残疾,国内外临床实践证实,脑损伤康复到什么程度,开始早晚,方法对否,比损伤轻重更重要。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儿从出生即干预,一般可能达到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工作。出生不到8个月已诊断脑瘫的婴儿,通过治疗其中96%可恢复到正常,因此对脑损伤的干预,脑瘫康复治疗要有信心,婴儿脑损伤是可防,可治的。

(3)脑瘫婴儿父母对信息刺激、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相信打针吃药,药物在某些时期对康复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适宜的信息刺激及正确的功能训练是康复的主要方法,我国针灸、按摩、活血化瘀、药浴、捏脊、拔罐均是有效的康复方法,合理配合可明显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