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34

第34章 第18个月

一、饮食营养

1岁半幼儿喂养特点及措施

l岁多的小儿,饮食正处于从乳类为主转到以粮食、蔬菜、肉类为主食的过程。随着小儿消化功能的不断完善,孩子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法将逐步过渡到与成人相同。1岁半的孩子还应注意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以保证足够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l岁半的小儿已经断奶,每天吃主餐饭,再加1~2顿点心。若晚餐吃得早,睡前最好再给孩子吃些东西,如牛奶等。

给孩子做饭,饭要软些,菜要切碎煮烂,油煎的食品不易消化,小儿不宜多吃,吃鱼时要去骨除刺,给孩子吃的东西一定要新鲜,瓜果要洗干净。孩子的碗、匙最好专用,用后洗净,每日消毒。孩子吃饭前要洗手,大人给孩子喂饭前也要洗手。

1岁半幼儿的食品制作方法

煎面包

把面包切成2厘米厚的片,每片中间再切一条缝(不切断),在缝内抹一层果酱。然后将1个鸡蛋打入250克牛奶中搅匀,加少量糖,把夹果酱的面包放入牛奶中泡。平底锅放适量油烧热,放入面包片煎成两面金黄色即可食用。

蛋奶摊饼

面粉、牛奶(或奶粉)、鸡蛋、白糖搅匀,打成糊状。将平底锅烧热,倒入面糊摊成薄饼,可根据孩子的口味不放白糖而放盐或葱末,做成咸味饼。

蒸蛋糕

大油150克,温化,白糖250克,放盆中搅动,边搅边打入鸡蛋5个。搅成白色稠糊状,再加300克面粉搅成面糊。可放适量切碎的果料。然后将面糊倒入模中蒸熟。

防止挑食偏食

1岁左右宝宝已会挑选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了,这时的宝宝很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如偏爱甜食;偏爱吃肉、鱼,不吃蔬菜;偏爱咸辣等等。长期挑食偏食,容易造成营养失调,影响宝宝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怎样使宝宝不挑食偏食呢?父母应该做到:

引起宝宝的食欲

宝宝一般习惯于吃熟悉的食物,因此在宝宝开始出现偏食现象时不必急躁、紧张和责骂。应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宝宝对各种食物的兴趣,如对偏爱吃肉不吃蔬菜的孩子可告诉他:“小白兔最爱吃白菜,妈妈爱吃,爸爸爱吃,宝宝也爱吃”,以引起宝宝的兴趣。

以身作则

父母的饮食习惯对宝宝影响非常大,所以父母要为宝宝作出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不要说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更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就不让孩子吃,或不做、少做。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应改变和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努力让自己的宝宝吃到各种各样的菜,以保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食物品种、烹调方法的多样化

每餐菜种类不一定多,2~3种即可,但要尽量使宝宝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经常要变换食物的花样;对宝宝不喜欢的食物,可在烹调上下工夫,如孩子不吃胡萝卜,可把胡萝卜掺在他喜欢的肉内,做成丸子或做成饺子馅,逐渐让宝宝适应。

食物品种应丰富多样,让宝宝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享受味道的丰富多彩。若吃米吃菜,总是那几样菜,宝宝就会拒绝其他的食物,并且在这不变的几样菜中,味道不好的话,宝宝也很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而拒绝,这样宝宝就容易厌食挑食。当宝宝一开始不吃某种食物时,是不应轻易放弃的,但决不可强迫。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强迫会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把它当作了大人的事,宝宝不吃某种食物,可用另外一种营养成分相同的食物代替,比如不吃油菜,可用小白菜代替。但为了宝宝能逐渐适应某种不爱吃的菜,可采取在宝宝吃饭时吃食物中加少量的一点,也可在烹饪上下工夫,一种菜做出多个样式,如油菜,除了干炒外,还可做成馅包饺子,馄饨等。

从大人的态度上一定不要急躁,要耐心给宝宝讲食物的特色,对宝宝长大有什么好处,甚至可通过儿歌、顺口溜、小故事等提高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习惯于以自己的口味偏好来影响宝宝,这也容易造成宝宝的偏食。比如吃饭时,大人议论不喜爱吃这吃那,然后又要宝宝吃,宝宝很可能也不愿吃。所以父母应以身作则,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偏好,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不宜多食用冷饮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冷饮又摆满了街头巷尾,其形其色其味再加上火热的天气,不仅宝宝,大人也往往是禁不住这种诱惑。其实盛夏里给宝宝吃一点冷饮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应过多,并且注意冷饮要符合卫生标准。否则易造成宝宝腹泻、或患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

在宝宝吃冷饮的问题上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冷饮包括汽水、冰糕、冰淇淋、酸奶等。大多的冷饮中含一定量的牛乳、鸡蛋等物品,蛋白质量和含糖量都比较高,一般需要在-10℃左右它们才可制成块状或泥状。宝宝食用冷品后可感到凉爽,降低了因高温的不适,但胃内的温度也会骤然降低,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体积减小,蠕动也降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食欲下降甚至不愿进食。冷刺激还会使胃肠道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胃肠痉挛,出现绞痛。

有的冷饮中尽管蛋白质量和含糖量都较高,但却不一定是“高营养”,是不能与正常的进餐等同的。只吃冷饮绝对不能维持和保证宝宝的营养。夏季有些宝宝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多食冷饮。

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有了冰箱,家长还会一下子买很多冷饮储放在家里,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就给他吃冷饮,并且任其无限制地拿取,导致冷饮吃得过多,饮食不当,也易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

在进餐前不宜给宝宝吃冷饮。餐前,宝宝胃一般都是空的,这时冷饮的刺激就会使胃收缩,造成食欲下降,不愿进食甚至呕吐。

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饮料很多。这些冷饮粗制滥造,如有的摊点上卖的软包装,大多都是用色素、香精、糖精配成的“三精水”,完全达不到卫生标准,而且是致病的根源。即使是正规的商品,也有一定的保存期,要有适当的温度,若温度不够低或冰箱内污染时都会导致细菌滋生和繁衍,造成冷饮料变质,食后引起肠胃疾病。

在夏季人体由于出汗水多、体内水分、盐分也就降低,人体细胞缺水从而感到口渴,而一些冷饮如冰淇淋偏甜含水少,人吃了之后,还得消耗体内的水分去消化其中的糖、蛋白蛋、脂肪等,所以除了一时凉爽,不仅不会解渴,反而会更渴。一杯淡盐水,或一杯茶,凉白开才是夏季真正解渴的饮料。

一句话,在炎炎夏季给宝宝适当吃点冷饮无可非议,但不可过量,适当的控制才对宝宝真正有好处。

不宜常吃果冻

果冻是用食用琼脂、食用色素和糖加工而成的半固体食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冻,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增稠剂,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虽然大多来源于海藻和陆生植物,但在提取过程中,经过酸、碱、漂白等工艺处理,使其原有的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大都丧失。其中的海藻酸钠、琼脂属膳食纤维类,吸收过多会影响机体对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尤其是会与铁、锌和无机盐结合成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混合物,从而影响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果冻中并不像新鲜水果那样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而且有的成分对胃、肠和内分泌系统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奉劝宝宝家长,不要让宝宝经常或大量吃果冻,以免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注意食欲不佳

当孩子开始独自饮食时,他们的发育速度就开始放慢,摄取热量的需要量比1岁时要少。除了对热量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外,孩子会产生特殊的饮食习惯,显示出一些新的独立性。正常儿童,只要供给适量的均衡饮食,很少会出现因为吃得太少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的情形。如果你的孩子生长和发育得很正常,你就不需担心他吃不饱。如果你的家庭提供的是均衡饮食,你就不必同时给孩子另补大量的维生素。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均衡饮食和进食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在孩子9~18个月龄,如果仍让孩子以乳制品为主食就有可能导致缺铁。肉类、谷类、一些水果和青菜都含有丰富的铁质。

在此年龄阶段,你的孩子也许会特别偏好某些食物(尤其是非常甜的食物)和特别厌食另一些食物。这段时间可能形成终生的偏食坏习惯。所以,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要挟而满足他的饮食嗜好。让他进食家庭其他成员平素吃的食物和蔬菜,如果他很饿的话,还要保证他吃得够量。迫不得已时还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控制,如要等到孩子把另外几道菜吃掉才允许他进食甜食或其他一些孩子所喜欢吃的食物。孩子可能因此哭闹发脾气,但为使孩子在早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付出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首要一点是一定要使家庭成员在孩子喂养方面意见统一,并在饮食习惯上做孩子的榜样。

防止幼儿暴饮暴食

许多家庭平时较节省,或者工作忙饮食较马虎,到过年过节、休息日大吃大喝一下,这样暴饮暴食对成人是不利的,对幼儿更有害,暴饮暴食突然加重消化道的负担,易产生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急性胃肠炎。对幼儿引起“伤食”,有时使消化功能很难恢复正常。长期下来会导致营养不良。暴饮暴食还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即进食1~2小时内发生腹痛、呕吐、疼痛性休克、血和尿的淀粉酶增高,重症可危及生命,故对此应多加注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二、疾病预防

患慢性病的婴儿不能打预防针

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肾炎、结核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暂时不宜打各种防疫针,应采取其他预防措施,防止传染病,并积极治疗慢性病,待其康复后才补打防疫针。因为,防疫针都是用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有一定毒性,接种后出现一些轻微的反应,这些对健康的孩子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对慢性病患儿来讲则可能承受不住;另外,接种疫苗后在体内产生抗体的整个过程,除了免疫系统参加外,也需要其他系统的组织器官的密切配合,如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等,这样势必会影响这些有病器官的恢复,对病儿的健康不利。因此,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他的康复,在孩子患有慢性病时不宜打防疫针。

幼儿大便有血的处理方法

在孩子的粪便中发现血丝时,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考虑。首先要确定粪便中异常颜色的原因;其次是消除担心和害怕心理,后者可能是更重要的。成年人都知道,不正常的流血多是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潜在信号。儿科医生认为孩子粪便中的血丝不会是癌症,也不认为存在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往往都是良性的,即使需要治疗也常是容易的。

当儿科医生听到某个孩子排出带血的粪便时,首先他(她)会问:“这是血吗?”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特别是轻微腹泻的孩子,常拉出像血一样的粪便,实际上这是食物或药物中的颜料染上的,如草薄或樱桃冻,浅红色的药物。天然食物如樱桃或甜菜等。每当产生怀疑时,可化验粪便,这样可以消除父母的疑虑。

如果粪便里的红色物质确实是血,而且是以条纹出现,粪便又非常硬,或孩子在排便中显出疼痛,那么就可能是因肛裂出的血,肛裂就是肛门周围皮肤粘膜的较小撕裂或刺伤,大多数粪便带血的病例都是这个原因。肛裂几乎总是由便秘或硬便造成的,并会使排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肛裂后的排便要比流血本身还要痛苦。用热水洗澡,调节饮食量,再配合药物治疗,可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用几次温和的轻泻剂,并多吃些水果和蔬菜也会使粪便软化,促使肛裂愈合。

发现孩子粪便中有血的第三类原因是许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这种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有时出现一种短暂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粪便。孩子可能会发高烧,看上去病情较严重,不仅便里有血,偶尔还有脓、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当儿科医生看到这种病情时,他们首先会仔细观察是否有脱水的症状,然后再作实验室检查,不仅要确定腹泻和出血的原因,测定血细胞数,还要做粪便的培养和涂片,以从显微镜下找出特殊感染的证据。某些腹泻可以服用抗生素来治疗,因此所有患这种疾病的病人都要由医生诊断和治疗,特别要注意急性菌痢。

必须急送医院治疗的病例

(1)婴儿在病重时,绝不会有任何笑容。

(2)高烧,下痢,剧烈呕吐时。

(3)突然元气顿失,脸色改变,呕吐、精疲力尽,而且眼光不安定时。

(4)痉挛。

(5)腹泻的粪便中混有大量的粘液时。

(6)表情痛苦,手脚紧缩,长久哭闹不已时。

(7)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伴有高烧时。

(8)突然眼光无神,脸色发青,四肢冰冷时。

(9)看上去异常安静,嗜睡时。

(10)拒食,连接6小时以上无进食要求,伴有烦躁不安定。

婴幼儿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处理方法

正常婴幼儿都可能有包皮过长的情况,但包皮应该能够向阴茎龟头后方翻转。若包皮口狭窄,紧包阴茎龟头,不能上翻,就称为包茎。对先天包皮过长的孩子,家长可经常反复给孩子翻包皮,以扩大包皮口。但手法要轻,使孩子能够接受。露出龟头后,要清洗聚集的污垢,然后复位。如果将包皮强行上翻,又未及时复位,包皮口会卡在阴茎沟处,使包皮和阴茎头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充血水肿,容易发生感染甚至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