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33

第33章 第15个月

一、饮食营养

喂养主要特点

随着孩子乳牙的陆续萌出,咀嚼消化的功能较前成熟,在喂养上与前两个月相比略有变化,每日进食次数为5次,3餐中间上下各加一次点心。有条件的还可以继续每日加1个鸡蛋和250克牛奶。

孩子的膳食安排尽量做到花色品种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保证每日能食入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使孩子保持较好的食欲,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和吃过多的零食。为了保证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孩子应多食用黄、绿色新鲜蔬菜。油菜、小菠菜、土豆、胡萝卜、番茄、甜柿椒、红心白薯、萝卜、白菜、芥菜头等蔬菜所含维生素、矿物质虽较黄、绿色蔬菜低,但也具有不可缺少的营养价值。每日还要吃一些水果。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有柑橘类、枣、山楂、猕猴桃等。除此之外,每日吃鱼肝油2次,每次仍为3滴,钙片每日2次,每次l克。

幼儿食谱应注意的问题

要做到细、软、烂。面条要软烂,面食以发面为好,肉、菜要斩末切碎,鸡、鱼要去骨刺,花生、核桃要制成泥、酱,瓜果去皮核,含粗纤维多及油炸食物要少用;刺激性食品不要给幼儿吃。

给幼儿制作的膳食要小和巧,食物的外形美观,花样翻新,气味诱人,这样的食品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传导至小儿大脑食物神经中枢引起反射,就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功能。

要保持食物营养素。如蒸或焖米饭要比炒饭少损失蛋白质5%、维生素B118.7%;蔬菜要注意新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蔬菜切了烫洗,可使维生素C损失99%以上;炒菜熬粥都不要放碱,以免水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吃肉时要喝汤,这样可获得大量脂溶性维生素。

幼儿早餐的安排方法

对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宝宝来说,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现在许多家长往往因为早晨时间匆忙,来不及为宝宝认真准备早餐,或因为缺乏营养知识,不会为宝宝科学地安排早餐。

由于宝宝的胃容量有限,上午的活动量又比较大,所以早晨这顿饭尤为重要。宝宝早餐要吃饱吃好,并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说吃得越高档、越精细越好,而是应该进行科学搭配。

据营养专家介绍,科学的宝宝早餐应该由3部分组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如:现在最常见的宝宝早餐是牛奶加鸡蛋、馒头加咸菜或是油条加豆浆等,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吃饱吃好了,实际上也有其不科学的地方,营养搭配不够均衡。

举例来说光喝牛奶吃鸡蛋还不够,这里已经有了脂肪和蛋白质,但缺少碳水化合物,即提供热量的淀粉类食品,如果除牛奶鸡蛋外再吃几片面包营养就全面了。油条加豆浆的早餐缺少蛋白质,应该加1个鸡蛋。只吃馒头咸菜的早餐就更不科学了,倒不如做一个鸡蛋下挂面更好些。

总之父母必须重视科学安排宝宝的早餐,如果宝宝早餐吃不好,营养和热量不足,长期下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和精神面貌。

婴幼儿营养怎样促进智力发育

许多科学家对不同国家的儿童的智力发育与营养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营养不足的孩子的反应性、想象力、智力都不如营养良好的儿童。日本的科学家曾对6对1~3岁的双胞胎进行对比研究,给每对中的一个改善蛋白质的质与量(补充了几种必需的氨基酸),经过二三年后,补充氨基酸的与没补充的相比其智力要高出10倍以上。营养不好的孩子对事物反应思维能力差、记忆力、语言表示能力也不强,这样自然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发现孩子营养不良,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制订合理的食谱,改善营养状况。

不宜婴幼儿食用的食物

一般生硬、带壳、粗糙、过于油腻及带刺激性的食物对幼儿都不相宜。有的食物需要加工后才能给孩子食用。

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辣椒、胡椒等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鱼类、虾蟹、排骨肉都要认真检查是否有刺和骨渣后方可加工食用。

豆类不能直接给孩子食用,如花生米、蚕豆等,另外杏仁、核桃仁等这一类的食品应磨碎或制酱后再给孩子食用。

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芥菜、金针菜等。因2岁前的小儿乳牙未长齐,咀嚼力差,不宜食用此类食品。

易产气胀肚的蔬菜,如洋葱、生萝卜、豆类等,宜少量食用。

油炸食品宜少吃。

另外,孩子都喜欢吃糖,但一定注意不能过多,否则既影响孩子的食欲,又容易造成龋齿。

二、疾病预防

预防春季“三疹”的方法

3、4月份,是麻疹、风疹与病毒疹的好发季节。

“三疹”多见于小儿,且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皆有发热、咳嗽、咽痛、出疹等临床症状,加之目前不典型麻疹逐渐增多,故“三疹”极易混淆。正确识别“三疹”,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儿的体温一般较麻疹为低,流鼻涕、淌眼泪轻微。常于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疹。疹子先于面部和颈部,可一日内遍及全身,第3天可以融合成片,极似麻疹,但其疹子比麻疹小,浅红色。疹子从第4天起依次消退,退疹后无棕色的色素沉着斑,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它的特点。风疹对孕妇有害,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时,容易发生胎儿畸形、死胎、流产等,最好中止妊娠。目前风疹疫尚未问世,对风疹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要加强护理,让孩子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风疹病儿在出疹的5天以后,就没有传染性了。因此,住在家里的病儿,一般不需要隔离。

病毒疹一般为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呼吸道合并胸病毒所致。近年来发病数日见增多,感染者多为11、12岁的儿童。初发临床症状较轻,皮疹出现没顺序,以胸、腹部出疹较多,其他部位少见,且皮疹消退快,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感染了病毒疹时,可有耳后、腋下淋巴结肿大。病毒疹传染性较强,儿童感染了病毒疹后,需立即隔离治疗。患儿家庭及上学的教室应进行空气消毒。

不宜预防接种的情况

一般来说,患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或者正在发热,或者患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和风湿热,以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史的小儿,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早产儿、难产儿及体弱的新生儿,需要等健康状况好转后才能进行接种。有惊厥及大脑发育不全的小儿不能接种百日咳疫苗,拉肚子时不能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此外,对某些预防接种还有特殊禁忌的:有结核病史或结核菌试验呈阳性的小儿不能接种卡介苗;有癫痫、抽搐,或患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症)者,不能接受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有免疫缺陷的小儿,不能接种活疫苗或活菌;在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暂时不能接种荨麻疹活疫苗。

预防幼儿蛔虫的方法

15~17个月的孩子,自己能够吃东西、喝水,但还没有养成卫生的好习惯,很容易感染蛔虫症。为了预防蛔虫,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在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常剪指甲;不要随地大小便;不吸吮手指;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要喝生水。家长要给孩子勤晒被褥。做到以上这些,不但可以预防蛔虫,也预防了许多其他传染病。

婴幼儿百日咳的防治方法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飞沫传染。细菌侵入人体呼吸道生长繁殖,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产生大量黏稠分泌液。百日咳流行较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末春初多见。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患百日咳,但以1~6岁为多。

百日咳的临床特点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常伴有深长的鸡啼样吸气声。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长,从潜伏期末的1~2天,至病初的2~3周,均有极强的传染性,这正是集体儿童中易流行此病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也可感染,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人数的85%。城市中春夏季易流行,潜伏期平均7~14天(最长21天),病程2~6周,重者可长达2个月以上。百日咳病程长,恢复慢,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痛苦。如因剧烈咳嗽会使小婴儿舌系带发生溃疡,还可并发肺炎、中耳炎等症。

百日咳患者因为咳嗽严重可产生多种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除咳嗽外,还可出现高烧、气急等症状。过于剧烈咳嗽可使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最多见的是眼结膜下出血,眼睛周围皮肤出现出血点,也有鼻出血、脑出血等。原有肺结核的小儿患百日咳后,常使病灶扩散,引起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百日咳虽能自行痊愈,但因病程较长,影响小儿健康。因此必须尽早积极地给予适当治疗,以缩短病程。

首先必须及早隔离患者,不使与其他小儿接触,防止传播。病儿不需要卧床休息,多在户外新鲜空气环境中活动,往往可使咳嗽减轻。尽量避免哭吵、烟尘等诱发咳嗽的不良刺激。饮食宜少吃多餐,呕吐后适当补充一些食物。痉咳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可用氯霉素或无味红霉素治疗,较大儿童可服用禽胆片(百日咳片)或中草药治疗。夜间咳嗽严重的,可服用镇静红,年幼百日咳婴儿,如发生青紫、窒息或抽搐,必须及早住院治疗。

婴幼儿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方法

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于流行性感冒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等。

本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健康带病毒者排病毒少而短暂,故在流感传播上不起很大作用,但轻型患者却起重要的传播作用。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经飞沫直接传染,如飞沫污染手、用具、衣物等亦可发生间接传染,但因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不超过30分钟,故以直接传染为主。

本病患者以儿童及少年为多,5~20岁发病率最高,而4~5个月以下的婴儿极少受到传染。

潜伏期约数小时至1~2日。起病急骤,可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疼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出现粗啰音。偶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见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见皮疹及鼻衄。体温可在38℃~41℃,高热时可出现惊厥。幼小婴儿还可出现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黏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

流感常发生并发症,最重要的是继发或附加的细菌感染如中耳炎、化脓性鼻窦炎和肺炎为较常见。

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着重一般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患儿宜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应严密隔离以防继发细菌感染或传染他人。婴幼儿尤须注意合宜的喂养。有高热、烦躁不安时应给以对症治疗。高热病人一般采用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等药品。并发细菌感染时须及早给以抗菌药物。

幼儿大便排不出的处理方法

孩子排不出大便很痛苦,可用手指沾些热肥皂水插入孩子的肛门里,慢慢地拨动硬便,把它弄碎后用手指带出来。或用开塞露等,也可很快排便。

孩子大便干燥可服些轻泻剂,服药后12~24小时后可排便。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便秘,给孩子的饮食中加些玉米、莴苣、韭菜等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要耐心地,不要威吓地训练孩子坐盆,有些孩子是因为不喜欢坐盆而不大便,使粪便在直肠变成硬块。还有的家长让婴儿坐马桶大便,孩子两脚不能接触地面,也造成大便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