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03

第3章 新生儿期(3)

新生儿脱水热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的。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坐月子中受凉,门窗关得很严,使环境气温过高,室温高,给孩子穿盖过多,在高温的情况下,小儿呼吸增快,呼出的水分增多,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从而加重脱水。另外,母亲产后3~4天内,乳汁分泌量较少,不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这些都可造成新生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使小儿发热。

出现这种情况时主要是注意给新生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可喂些温开水或5%~10%的葡萄糖水液,每2小时一次,每次10~30毫升。如口服液体困难时,也可静脉输液补充5%葡萄糖液,加入总量1/5的生理盐水。经过上述处理,热度会随即降至正常。

此病在预防上只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并给孩子以适当的保暖,不要给孩子造成一个高温的环境就可以了。

预防新生儿肺炎的方法

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早产儿更容易得此病。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如果胎儿在宫内缺氧,吸入羊水,一般生后1~2天内发病。产时,如果早期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吸入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亦可使胎儿感染肺炎。孩子出生后,如果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很容易受到传染。另外,也可能由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部。

新生儿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天略少,新生儿肺炎与大孩子肺炎在症状上不完全一样,一般不咳嗽,肺部不明显,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边发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不、呛奶、口吐泡沫。轻度的肺炎在门诊可以治疗,吃点抗生素或打几针青霉素就好了。重症肺炎必须住院治疗。孩子在患病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很少,可以静脉点滴输液来补充热量。

预防新生儿肺炎要治疗孕妇的感染性疾病;临产时严密消毒避免接生时污染。孩子出院接回家后,应尽量谢绝客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一定避免进入小儿房内,产妇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必须戴口罩接近孩子。

婴儿日光浴和盆浴的方法

婴儿日光浴

日光浴是让太阳光直接照射。

宝宝习惯了外面的空气后,就可以开始日光浴了。日光浴可使婴儿的血液循环通畅,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使骨头、牙齿和肌肉结实,同时还可以满足婴儿手脚都想自由活动的欲望,进一步增进睡眠和食欲。

从出生后1个月开始日光浴,但由于直射阳光的刺激相当强,因此不能突然裸体长时间地照晒,应循序渐进。在有直射阳光的室内,首先从脚开始,过4、5天习惯了以后,从膝盖到下面再照4、5天,然后再到大腿,又4、5天的间隔,再依次到腹部、胸部直至全身日光浴。

局部日光浴大约经过1个月就可接着进行每30分钟左右的全身照晒。夏天紫外线强烈,即使在室内散射的光线也很充足,因此没有做日光浴的必要。晒太阳少的冬季,应特别注意日光浴。

做日光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让直射阳光照晒在头部或脸部,要戴上帽子或盖着遮阳,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

(2)在室内做日光浴时不能只透过玻璃窗,必须打开窗户在直射阳光下照晒。在阳光强的日子,注意不要让阳光灼伤皮肤。在寒冷季节,如能找个向阳背风的地方的话,裸体也不要紧。

(3)日光浴后要用干毛巾或纱布仔细擦干汗迹,换件内衣,晒后,要喂些果汁或白开水等。

(4)如果宝宝明显身体不舒服、有病时该停止日光浴。如果是感冒,不发烧,情绪好的话,照常进行也无妨。结核菌素反应阳性转化等,则1年左右不能进行日光浴。

(5)患湿疹并且很严重的时候,注意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患部。

(6)日光浴时注意不要让宝宝凉着。

婴儿盆浴

将浴缸清洗干净,水温适度,双手托住宝宝的胸腹部,放入浴缸中,让宝宝在水里扑腾,练习游泳。

通过游泳能使宝宝四肢和躯干灵活,促进肌肉发育,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功能,利于有节奏的呼吸及代谢功能,增进肺功能和血液氧化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消除消化不良,培养宝宝的灵活性和勇敢精神。

训练婴儿游泳应根据实际条件而定,不要强求。如宝宝不太适应,应停几天再试做一次。如果宝宝很高兴,则可以隔一天游一次泳。每天游泳时间不宜过久,以5~10分钟为宜,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逐渐延长时间。

新生儿要注射卡介苗

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获得结核菌的一定免疫能力。卡介苗接种一般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也有在皮肤上进行划痕接种,做“艹”或“井”字形,长1厘米。划痕接种法虽方便,但因接种量不准,有效免疫力不如皮内注射法。故目前一般不采用划痕法。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在接种后2~8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小脓疮,以后自行消退。有的脓疮穿破,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不超过0.5厘米,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局部可留下永久性疤痕,俗称卡疤。为了判断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一般在接种后8~14周,应到所属区结核病防治所再作结核菌素(OT)试验,局部出现红肿0.5~1.0厘米为正常,如果超过1.5厘米,需排除结核菌自然感染。一般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2~3月就可以产生有效免疫力,大约2~5年后,在小学一年级时,再进行OT试验,如呈阴性,可再种卡介苗一次。

早产儿、难产儿以及有明显先天畸形、皮肤病等的小儿,禁忌接种。

新生儿要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在世界各国,乙型肝炎的患病率高得令人吃惊。为此,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出乙型肝炎疫苗,这种疫苗没有传染性,对乙肝病毒具有很好的免疫性能,现已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

整个免疫注射要打三针,第一针(一般由产科婴儿室医务人员注射)于孩子出生后24小时之内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剂量为10微克。第二针在出生后一个月注射,剂量为15微克。第三针在出生后6个月注射,剂量为5微克。全部免疫疗程结束后,有效率可达90%~95%。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免疫力达3~5年之久。

免疫疫苗接种过程简单,一般没什么反应,个别孩子可能出现低热,有的在接种部分出现小的红晕和硬结,一般不用处理,1~2天可自行消失。

新生儿发烧症的治疗方法

发热是身体保护性的全身反应,能使心率加快,循环旺盛,白细胞增加,吞噬病毒,冲淡毒液,并产生抵抗疾病的抗体,促使疾病痊愈。在宝宝发热时,应先检查一下宝宝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引起疾病,发热后最好让医生先检查一下,再做适当治疗。

擦浴

若宝宝身体发烫全身又无汗,这种情况可用温水或60度白酒或75%酒精加温水一倍轻擦四肢和胸背,尤其是腋下、肘部、颈部及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双足保暖

若宝宝双足发凉表示身体血液循环不良,可用热水袋或37℃~38℃的温水浸泡双足,让血液流通以利于脑部降温而防止抽风,并及时送医院治疗。途中保暖但不可穿得过多,以防体温上升。

注意保暖

若宝宝发热时身上出大汗,口唇发紫,此时不可冷敷降温或擦浴,而应用热水袋、喝热糖水保温,若宝宝发抖时也应保温,但同时应做好抖后降温的准备,因为抖后体温会升更高。

抽过风的宝宝在下次发热时也容易抽风,所以应预防感冒等疾病,此外,若宝宝低血钙,可能在体温不太高时就抽风,尤其是患佝偻病的宝宝一定要注意。对抽风的宝宝应检查血钙,以考虑补钙,防发热抽风。

宝宝在发热时应保持呼吸通畅,多喝开水,应多喂清淡多汤汁的食物,少食多餐。此外,在宝宝发热时也不要随意晃动宝宝以免加重抽风。

新生儿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

发病原因

冬春季发病较多,由于这种细菌含有红疹毒素,所以得病后皮肤出红疹。

病状表现

感染后2~3天出现症状,发烧,数小时后全身皮肤猩红,布满细小红疹,有时如鸡皮样。在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同时有咽痛、头痛、呕吐,也可能有腹痛,并有全身不适。检查可见患儿咽部红,扁桃腺肿大,有脓性渗出物。舌质鲜红,舌乳头肥大突出如杨梅状,称为杨梅舌。持续2~3天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疹退后皮肤无色素沉着。2周左右可有脱皮。一般多为细屑样,严重病例可有大片脱皮。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往往发生在猩红热2周以后。轻症只在尿常规化验发现有少量蛋白和红、白血球。重症可有水肿、少尿和血尿,也可有血压升高。因此对猩红热患儿在发病2周时,应作尿常规化验,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此外也可并发化脓性损害,多见于体弱儿和幼儿。常见如颈部淋巴腺炎,表现发烧、颈部淋巴腺肿大疼痛、全身不适等。也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