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厚黑学De谈判技巧·商战技巧
4430600000044

第44章 长袖善舞——用术之道及其他(4)

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拥有者卡耐基就是一位善于收集、利用情报的人,他对情报的判断极其准确。

有一天,他的弟弟汤姆向他报告竞争对手的情况:“哥!机会来了!霍姆斯特德工厂一片混乱啦!”

卡耐基一下子明白过来:霍姆斯特德钢铁厂也陷入了罢工状态。他看过报道,那七位合作人与劳工方面闹僵了,彼此也谈崩了。但是卡耐基还是让汤姆去亲自证实一下。

很快,卡耐基就得到情报,从对手那里直接证实的情报表示霍姆斯特德公司到处借债,工人罢工,投资者互相争执着。于是,卡耐基决定乘机买下该公司,并且通过与七位竞争对手的单独谈判而以低价买下了它。这样,卡耐基所拥有的全美七分之一的钢铁生产占有率一下子上升到三分之一,新建的霍姆斯特德工厂在五年后纯收入即超过了五百万元。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就是这样一种信息致胜之道。此点,为众多商战中的竞争者所接受和称道,尤其是一些香港富豪们更是明白其理。香港的陈明锡先生曾充满自信地说:“做生意,必须要有世界性的经济观。我在海外建立了一个生意上的网络。”像他这样的商人,总是靠地缘、血缘、业缘,靠着跨越国境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他们的情报触角,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在世界各地建立情报网,不断地交换赚钱的情报,不断地展开“二十四小时”搜集情报的攻势。

陈明锡先生每三年出国环游世界一周。不管到任何地方,他都要和朋友谈一谈。他一手提着箱子,搭国际航班走遍世界各地,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追踪热门情报。

追踪热门消息,也是信息致胜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一种跟随超越的经营谋略,就是在某种新产品(新技术)问世之初,步步紧跟,不断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来为我所用,最终取而代之或战而胜之。这种事半功倍之法,在前面已经论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不过,陈明锡先生的周游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和朋友交换情报。交换情报,在信息致胜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何况现代信息社会里人们彼此之间是必须互相联系的。因此,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可趁之机,见缝插针地从各种渠道搜集有用的信息;也要和朋友、竞争伙伴、竞争对手等各色人等交换信息,互通有无。

为了互换信息,就必须广结人缘,广布眼线,广开门路。同时,更需要不断地搜集第一手情报。这个时代,情报比金钱还重要,所以,互换必须以等价互惠为原则。

最后,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即“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里,“观”和“听”的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毫不迟疑地说,当然是信息,是资料,是情报;也许,有人会解释道:“观即看,看报纸、期刊、杂志与电视、电脑等;听则听广播、新闻报道等。”但是,这里要问的是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资料和情报。

又会有人说:“自然是商业的、经济的信息!”其实不然,对于现代经济社会而言,企业经营者和商人所要关注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包括经济类的,还有政治的、科技的、体育的等等,甚至连日常生活琐闻都在信息情报之列。

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利用好商务信息,而且要密切注视国内外政治情报。因为,政治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政治形势的变化会对经济环境产生具大的反作用。有例为证:朝鲜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之时,独具慧眼的霍英东就从这一政治事件中看到了香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断定香港的未来必将是金融贸易的时代,而香港的商业和住宅楼房不足制约着金融贸易的开发;于是,他毅然拿出自己的累积向房地产业进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也奠定了他致富的基础。

科技信息对于企业经营也同样重要。很多新产品的开发就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捕捉到科技信息,进而把实验室里的东西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比如电、电灯、汽车、飞机等等。又如,香港中侨旅行社独资兴办的英隆电子有限公司,在香港收集到有关科技信息和国际技术资料,马上投产“大自然”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一举占领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的负离子,被科学家证明其特别适宜于捕捉尘埃、病毒、异味等并使之迅速附落,还能中和对人体有害的正离子。因而,英隆公司就依靠科学技术研制生产了适用于计算机房、装空调的房间等的负离子发生器。

日本有家公司,专门从日常生活琐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开发新产品。有一次,该公司听到一些女人谈论缺少小型烘干机的话题,就赶紧研究。最后,研制了专供女子用来烘干内衣内裤等私物的小型烘干机,投入市场,一下子就成了抢手货。

古语云:“观其言,知其行;观其行,知其心。”在日常生活中,要运用锐利的眼光和敏锐的耳朵,不断地寻找有价值的情报;要善于从人们平常的言谈中,抓住有用的信息,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正确信息。这样,就会给聪明的商人带来一片广阔的商业天地,为企业经营者带来另一条致富的捷径。 信息致富,信息致胜。 商战之中,机会就在你的手中,关键看你如何“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能言善辩

语言交锋,是商战的外在形式之一。

因此,高超的能言善辩之术是商者必备的素质。君不闻,古人言“三寸不烂之舌,胜似百万雄师”;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语此理运用于商战之中,同样是至理名言。君不见,美国人戴尔·卡内基专门向人传授演说雄辩之术,“卡内基教室”里的听众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商战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的确,现代商战总是免不了要唇枪舌战一番的;在商贸谈判之中,口舌之能尤为重要。正是能言之术,使洽谈生意的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合同并认真履行使双方获益;正是善辩之才,得以说服同业或商业伙伴,携手共进。

但是,能言术是什么呢?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吗?非也,商战中的能言术实质是一种谈判致胜之术,是一种商战策略和技巧。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能言术在商战中涵盖的内容更为广博和复杂。

要明白能言术为何物,先得铭记:谈判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商业利润的多少,商业谈判也类似于战争,有攻守退避之分。在商界,谈判与应聘一样,也有许多规则,本节就将这些要则披露出来,以飨读者。

其一,晤谈前要有备无患,且一定要提前约定。

时间就是金钱。对商谈,以犹太商人的一句话说,就是像利用特别快车错车时的瞬间相逢来成交。商贸谈判,不是胡扯、闲聊;一见面,除了礼貌性的寒暄外,就得立即进行商谈。因此,在商谈之前,一定要预约时间,还要慎重地考虑对方的时间,尽量简短地预约好“在×年×月×日,从几时起,晤谈几分钟”。

预约时间,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技巧。预约之后,就得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掌握谈判中的主导地位。必须了解对方的需要及迫切感、现实动机和长远目的、对方派出人员的权限及其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等等;这些都要了如指掌。

以对手的权限为例,全权代表和非全权代表所表明的,就是对方对谈判的重视程度截然不同。因此,谈判的范围就可以由此敲定,否则就会导致盲目重视或轻率忽视。例如,当阿曼德·哈默博士于1921年到莫斯科时,前苏联的首脑人物就通过情报机构对他作了详尽全面的了解,然后派出路德维格·马尔滕斯与这位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晤谈贸易合作事宜。后来,列宁也亲自接见哈默,一次成功的晤谈,就使哈默成了第一个取得前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又如,以对方所持的谈判思想,所提供的条件为例。最关键的是充分理解其思想缘由,并对条件的优缺点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应付措施。例如,有个推销商,他先把客户可能提出的挑剔条件一一分列在卡片上,在卡片背面写上自己的解释理由。会谈时,推销商把卡片发给客户,让他们看了正面之后再看反面。结果,很多人都接受了他的商品。

商贸谈判最需要有先见之明,必须未雨绸缪地掌握一切情况,才有可能在晤谈中占据主导地位,以获得谈判的胜利。

除此以外,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能力,比如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深邃的理解力、灵敏的反应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准。我们不能设想,一位说话期期艾艾、反应迟钝麻木的谈判人员会在贸易谈判中获胜。同样,一个商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不懂外语,而是借助翻译人员的翻译来理解对方,势必会影响其判断的速度及其正确性。

因而,掌握外语是国际商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涉外的企业,其主管最好是能精通一门外语,当然越多越好。在所有的语言中,英语最重要,因为它是国际中被广泛运用的语言。在国际上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或政治活动,一般是利用英语进行的。身为公司的首脑人物,理应精通英语,这是涉外事务的要求,否则,如何与国际友人交往呢?

其二,制定商业谈判的总战略战术,晤谈中要讲究策略。

商业谈判的准备,究其实质,是一种智力准备活动,必须绞尽脑汁地反复思考:谈判中如何攻、守、退、避呢?是主动进攻,还是后发制人?是先发制人,还是软磨慢拖?是着眼未来而先予人利,还是紧盯眼前而寸利必争?万一谈判不得不破裂怎么办?陷入僵局又如何?是否有替代方案,是否能另辟话题、迂回进攻或退避三舍?

这些问题都必须针对竞争激烈的形势加以解决,在谈判之中更要切合对方的态度而慎重地一一实施其策略。这些问题在谈判中皆有技巧,比如,谈判中的“攻”。首先,要有理,亦即对方难以反驳的理由和人情人理的分析;其次,语调不可气势汹汹,更忌讳咄咄逼人的语势挟着指责和嘲讽去攻击对方。因而,攻要攻得外松内紧、棉里藏针。有一位商人在谈判中总是低声细语,绝不高声恫吓,总是心平气和地重复一个又一个问题直到对手无力反抗。“攻”,实际上是设法把对方可能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转为自方所有,主要措施是否定对方的原则和条件,以及申述自方的观点。

那些技巧中,还有退、守、避等,归纳到一点,即为让步。商业晤谈中,双方利益争夺犹如“下围棋”一般地“犬牙交错”。在“讨价还价”之中,有时会发现自己必须做出必要的让步,否则会使谈判夭折。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晤谈中,如果不会忍耐,不懂退让,必将会由于感情用事而误事,或者与之谈崩而毫无结果,或者拱手奉出自己的利益。因此退守避让的技巧,就在于一个字“忍”。

可以步步为营地忍着退下来,直到亮出自己的底牌,也可以忍耐一时以求暂时回避。但其中,必须锲而不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复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诚意和立场。不要为对方所激怒,也不能暴露自身的缺陷给对方有可乘之机。

其三,电话商谈的技巧。

电话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商业晤谈中更是如此。如何得心应手且巧妙地借助电话展开攻势,在商贸晤谈中取胜呢?

首先,要了解电话商谈的优缺点。其实,有时候电话商谈要比当面商谈更有效率;对于那些不易晤谈的人,电话交谈也是争取对方注意的有效方法。此外,电话还能帮助谈判人员做到一些当面谈判做不到的事。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彼此的地位差异和商谈费用,有利于树立坚定的立场,且能轻易地否定对方的观点或打断讨论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

但是,电话商谈也有很大的缺点: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和缺乏充裕的谈判时间。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接电话的人往往没有充分的准备,很难找到必要的资料。人们在电话里也经常犯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对商业谈判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次,要记住电话商谈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

该做的事情:注意倾听,等对方说完后再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而且要少说话;做好记录和计算的准备,作摘要并存档;准备一个好理由来中断谈话。不该做的事情则包括:不要轻易地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和对方达成任何协议,也不要匆促地决定;在开会时,不可和人以电话商谈;不应该害怕重谈某一项重要的问题。

最后,身为企业的主管或谈判人员,千万要记住:只有当你准备得比对方更充分时,电话商谈才会对你有利。

商业活动中,口诛笔伐虽说不上,可是连横合纵则必须有能言之术。至于如何演说或谈话,则是演讲艺术的内容,不在本节的探讨之中。

本书利用厚黑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其现今商战中的实际应用。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