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略中的另一原则,是向消费者告知商品的利益点。这个商品的利益点,不仅从生产者角度来看是一个利益点,重要的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也是个利益点。这一原则的运用,以即溶咖啡的广告最为引人注目。
20世纪世纪40年代初,即溶咖啡在美国市场问世。这种咖啡与旧式咖啡相比,最显见的差异或最显见的“优点”是饮用方便、不需烧煮。于是广告专家们在广告中一味强调即溶咖啡的这一特质。但是,虽经大肆渲染,却引不起消费大众的购买欲,人们对其十分冷淡。
厂商委托消费心理专家进行调查分析,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在美国,一般家庭妇女往往把煮咖啡当做自己的拿手好戏,显示自己的治家技艺或治家本领。身为丈夫的也常常以妻子的咖啡技艺为荣。一味强调饮用方便、不需烧煮的即溶咖啡,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它似乎只是那些懒惰的、生活无计划的、邋遢的人的专利品的形象。”
为了扭转这种印象,厂商立即改变了广告的主题,由突出宣传不需烧煮、饮用方便转为着重指出其所具的美味、芳香等特点,强调“百分之百的纯咖啡豆制成”。经过这样的广告宣传,人们对即溶咖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即溶咖啡逐渐成为热卖品。
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它告知了产品的利益点向公众突出自身的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即溶咖啡的重大利益点在于其美味和它百分之百的纯咖啡豆制成,而不是什么不需烧煮。广告宣传中,就要突出这一点。
广告绝招
广告战争体现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广告绝招。本节就撷取国外成功的广告中的招术介绍一二。
泰国曼谷有一家后起的“酒吧”,所处的位置不太理想,店主于是想出了一个引客妙招。他让人在门前摆一个大大的酒桶,桶上写四个引人注目的大字:“不许偷看!”但是这个大桶终日不遮不盖,远远路过的行人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都走过来往桶里看个究竟。一看之下,都不禁捧腹窃笑:原来桶里并没有装什么,只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虽然顾客对此有被捉弄的滑稽感,但仍友好地欣然入店。‘、成功的促销广告,无一不体现善于抓住消费者心理的特征。对所有的人来说,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难以接近的东西,越渴望接近;越是不让人知道的东西,越想弄清楚真相。这是人们常有的普通心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来制作广告,很能吸引顾客。
这“不可偷看”的广告术,便是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吸引你“非看不可”。最后,又再次被激起入店品尝的欲望,以证实他的啤酒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连环的激将法,一环扣一环,直到俘虏顾客为止。
广告宣传在今天是商品化对思维、对意识、对文化及欲望的渗透。当今广告设计人员都依据广告心理,在设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求异,各显神通。然而其随机应变能力当首推英国宇宙足球公司的老板,他顺水推舟,利用机遇,充分发挥了广告的社会宣传效果。
有一天,英国的麦克斯亚法庭突然冲进一个闹离婚的妇女,她指控她的丈夫有“外遇”,这位妇女哭诉说:
“我二十岁嫁给他后,他曾向我发誓,再也不和那鬼东西来往了。可是,结婚不到一星期,他便偷偷摸摸到运动场幽会去了。我曾经多次警告他,可是他充耳不闻,我这么忍受着已经二十多年了。如今,他五十多岁,可是还迷恋那鬼东西。近来,他的幽会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发展到无论白天黑夜,他都要去运动场与那可恶的‘第三者’见面。”
法官听了觉得她的丈夫太不像话了,急忙问她那个“第三者”是谁。这个妇女说是足球!
真让人哭笑不得!原来,她的丈夫是一个超级足球迷,常常背着妻子去玩足球,很少陪太太,引起了这位妻子的不满,才到法院闹离婚,并控告足球。法官觉得太离谱了,只得劝道:“足球不是人哪,你只能控告生产足球的企业。”
这位太太实在憎恨迷倒丈夫的足球,所以她听从法官的劝告,认真地向法庭控告当时年产二十万个足球的宇宙足球公司。
本来,这位太太的指控是无理的,谁都想不到她会打赢这场官司。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她居然在法庭上轻而易举地大获全胜,宇宙足球公司赔偿她孤独费十万英镑。这一桩官司的始末被各报刊报道。后来,在一次公开的场合,该足球公司的总经理对记者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公司生产的足球魅力极大。我们利用她的控诉为我们公司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果然,这一事件之后,该公司名扬四方,球迷们都喜欢使用该公司的产品,足球销量大增且经久不衰。对这一偶然事件的处理,体现了这位经营者的深谋远虑。他准确地把握了机会,不显山不露水地达到了广告目的。
也有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它一语中的地点明了宇宙足球公司的广告绝招。做广告而没有明显的广告味、不露痕迹,这实在是一种难以超越的广告艺术。不过,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美国一家经营“强力胶”的商店,为了推销这种胶水,就想出一个绝招:订制一枚价值四千五百美元的金币,用这种“强力胶”粘在墙壁上,并向公众宣布说谁能把金币揭下来就归谁所有。一位自诩能力拔千斤的气功师来试,吸引了顾客及电视台。结果金币四周的墙粉纷纷落下,而金币依然不动。顿时,“强力胶”名声大振。
无独有偶。1983年,美国一家公司决定把一种名叫“超级三号胶”的胶水打入法国市场。为此,该公司请巴黎的奥布尔维和马瑟广告公司做广告,广告设计师们绞尽脑汁,终于拿出以“险”、“实”取胜的绝招:
他们在电视广告上,让一个人在鞋底滴上四滴“超级三号”,然后把这个人倒粘在天花板上,并维持十分钟之久。
通过惊险的“粘墙倒立”表演,“超级三号”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由于有公证人监督,增强了广告宣传的真实性,给人以信任感。广告播出六个月后,这种胶水的销售量达五十万支,当年总销售量就达六百万支。
这两则广告的绝招就在于它们向公众展示了商品的实效。以精彩的表演进行广告宣传,更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产品畅销。因此,广告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商品的实际效果去打动人心。
广告应给人以真实感,这才是绝妙的关键。给人以真实感有两条途径,也即两条绝招:其一是展示实效,其二则是对比。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消费者常有这样一种心态,货比三家不吃亏。对比的广告宣传绝招关键就在于抓住这一心理。但是,商战之中商家要避免树敌,虽然是货比货的广告方式但也不能出现擂台赛似的广告宣传。否则,和竞争对手的直接碰撞会带来无穷后患,仅广告宣传上就有可能陷入攀比的泥沼中。因此,对比的绝招往往运用在给消费者的暗示上。
美国“节日牌”男用染发液广告创意新颖:刊出一张照片,一男子头发一半已染,青春风采迷人;另一半则未染,凸现白发苍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广告标题更为风趣、幽默:“遮住左半边,再看我就年轻多了!”
这样的对比广告还有许多,例如:
其一:伦敦郊外JIM洗车店生意兴旺,至少比其他店好上两三倍。该店既不比别家洗得干净,也没有给顾客其他的优待,而是靠店前两部同型号汽车的实物广告。
这两部同型号的汽车,右边一辆尘垢满面,车前牌子日:“洗车前”,左边一辆光亮无比,车前牌子日:“洗车后”。这活生生的对比就是吸引顾客的磁力所在,也给洗车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二:法国一家涂料公司的广告画上部,有一大一小两张照片,大幅照片的地毯上,几颗似在流动的汽水水珠十分引人注目;邻近小照片的地毯上一摊摊难看的水渍也引人注意,两幅照片形成鲜明对照。使人想到:一块全然吸水,一块滴水不进,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是涂料的作用。
其三:在伦敦街头竖立着一幅由慈善机构制作的大型广告:一边是一双玉腿,穿着珍贵的丝袜,还有闪闪生辉的高贵鞋子,令人羡慕不已;另一边却是一双瘦骨嶙峋的枯腿,令人不寒而栗。这样强烈的对比,是要劝人行善积德、救济饥民,以及启发珍惜美好生活、不要沉沦的作用。
巧妙的对比胜过千言万语,广告的绝招也尽在其中。
此外,抓住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也是广告绝招之一。所谓的逆反心理,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特别坏的东西和不让知晓的事,人们往往非探个究竟不可。
国外有个经销卷烟的老板,他就抓住人们的逆反心理大做广告,在店门口贴出的巨幅广告上面写着“请不要购买本店的卷烟,因为本店经营的卷烟尼古丁、焦油含量都比其他店的产品高千分之一”,他还在广告中指出有人已因吸了他们的卷烟而死亡了。
这条广告贴出以后,附近几个商店的老板暗中得意,以为又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了。岂知,结果令那些老板们惊愕不已,一些顾客见了广告后惊奇地说:“高出千分之一的尼古丁和焦油,买包抽抽,看死不死人。”这个店的生意因此日渐兴隆,随后他们在报纸上做了同样内容的广告,结果生意更好。
美国有家饭店的老板别出心裁地做了一个“本饭店经营最差的食品,由差劲的厨师烹调”的广告。同样,这也是在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同时老板还在饭店门口亮出了一块招牌,上面醒目地写着“最糟糕的食品”。
许多顾客感到新鲜、好奇,争先恐后地光顾这家饭店,都想尝尝“最糟糕的食品”的味道,品尝后发现,其实都是美味佳肴。结果,饭店美名远扬,顾客纷至沓来,老板巧妙地利用顾客对反面宣传的好奇心理而取得成功。因为人们都看腻了那些自吹自擂的广告,因而对这则与众不同而贬低自己的广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到底,广告的绝招就在于创新,在于出奇制胜。现在市场竞争之激烈,迫使商家和广告商绞尽脑汁,不断想出种种促销奇招。国外广告奇招有许多,现列举一二:
昆虫广告——日本松下电气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除了其他产品外,最近推出一种奇特的电子昆虫:有蚊子、小蟑螂、蟋蟀,其身体与动作跟真的昆虫一模一样。这些昆虫并不出售,公司的目的是让顾客看到电子昆虫的精工细作,从而使他们对该公司工作人员的高超技术确信不疑。
制造奇钟——瑞士一家饭店为招徕顾客,在饭店入口处放了一座奇特的钟,钟上的数字顺序与普通钟相反。饭店老板认为,这座钟显示的时间会使顾客觉得离开饭店比来时还“早”,因此总愿在店里多坐一会儿。
广告登在天上——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飞艇在天上游,艇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广告。百事可乐干脆雇一架喷气式飞机作笔,以蓝天作纸,由喷气式飞机尾后的白烟写出“PEPSI”(百事)五个字母。
汽车“苦肉计”——德国某公司利用汽车做广告,设计一奇特的汽车“苦肉计”:在墙中打个洞,嵌进了一辆“福斯汽车”,一来显示汽车碰撞性能良好,二来也借“汽车破墙而入”的噱头吸引路人,颇有哗人之嫌。原西德无比汽车制造公司,则把生产的一辆新款豪华轿车倒挂在日本东京新力广场一堵墙上。参观者对这奇特的广告方式大感好奇,纷纷驻足观看,一些客商即对该公司的汽车发生了兴趣。
如此广告,不胜枚举。
广告妙语
广告的成功,首先在于策略正确,其次是招数灵验;还有一条,就是广告词写得好!因此,广告宣传中要特别重视广告词的精妙。
广告战的新领域中有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即不惜重金征集广告词。这种形式把顾客捧为上帝,虚心向其求教,既能优中择优地选出最佳广告词,又能满足许多顾客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吸引一大批潜在用户。而应征者撰写广告词,必须将所介绍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其生产厂家仔细研究,这实际上就是宣传企业、推销产品的广告途径。
富有产品特征、生动鲜明、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一旦推出,又将轰动一时,使产品知名度陡增。
因此,商战之中,无论何种形式拟定广告词都是一大关键,它关系着广告的成败。
有许多广告妙语,在国内外的广告战中脱颖而出,试举几例分析之:
“难道你不要脸吗?”
这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广告妙语,它宣传的是新加坡碧丽美屋美容中心所提供的美容服务。这个广告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几家新加坡的华文报纸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一这则广告的画面是一名身材苗条的女模特儿,手持一束鲜花,把整个头部、脸部都遮掩了。一双纤细的腿交叉屈膝,高高地坐在一张雕花酸枣木高圆椅上。在一束强光的照耀下,女模特儿掩脸无语,黑色的背景下是“脸”和“人”的问答。读者所见到的最明显的文字就是“难道你不要脸吗”?
这句广告语言配合独特的画面设计,艺术性地将广告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而且,由于语言的奇妙,几乎没有人不仔细品味一下广告的内容。可以说,这则广告成功的关键是在语言上大胆地使用了中国人不大爱听的话,从而创造出一种震动人心的效应。
首先,寓意非常贴切。美容本身就是一项美化脸的艺术。因此,要脸不要脸的问题,读者马上会想到美容。同时,又由于要脸不要脸这个问题是中文语言中颇具刺激力的问题,因而可引起较强的注意力。
其次,逻辑设定亦很巧妙。由“难道你不要脸吗?”而引出的逻辑回答有两种:一是“不要”。这种选择实际只是理论上的,因为事实上正常的中国人绝不会在自己的思维中做这种选择,因此,真正的选择是另一种:“当然要脸了”。
那好,就请来美容吧。这种逻辑思路是很自然的。
这只不过是就一则广告词来说明的。还有许许多多精妙绝伦的语句,比如:
一幅广告的标题是:“手腕的自由”,广告所推销的正是瑞士推出的一种带夹子的石英手表,新奇而富有魅力。
在俄国,有这样一幅广告:画面上没有常见的商品形象,而只有被肇事汽车撞得折腰缺角的交通标志牌和下面一行简单的语言:
“……请喝爱普汀根饮料!”
巨大的惊叹号和醒目的省略号告诫人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酗酒肇事。
其实,广告词有很多精妙的,此处只举几例,略加说明。毕竞,写广告词只是广告宣传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商家的主要注意力也并不全在于此!
因此,要提醒商战中的人们,尤其是广告大战中的人们,给自己产品的广告宣传找一个好的广告词!
拥有好的妙的广告词,是一个商家拥有成功的广告宣传的必要条件。